1 / 11
文档名称:

2024年语文教案常用[3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4年语文教案常用[3篇].docx

上传人:mama1 2024/5/15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4年语文教案常用[3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4年语文教案常用[3篇] 】是由【mama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年语文教案常用[3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年语文教案常用[3篇]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 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教学难点: 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第一教时 一、揭题 (板书: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文章《说勤奋》,文中是如何来说勤奋的。(板书: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轻声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4、回答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全班质疑问难。 7、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过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课文。 1、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体会交流 你可知道,?是勤奋(设问)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喻) 用"鲜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指导朗读。(个人朗读。全班朗读。) 5、归纳板书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这一段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非常明确,引起读者的思考。 四、作业抄生字。语文教案篇2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16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 能恰当地搭配词语。 会用“迅速”“不约而同”造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结合课文内容及课外资料,了解有关机器人的知识,产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能结合课文内容及课外资料,了解有关机器人的知识,产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学****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第12课《探索者1号》,板书课题整体感知自由读全文。 说说你认为探索者1号怎么样?(聪明、机智……答案不唯一) 学****生字 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注意字形的:“幕”下面是“巾”,避免与“慕”和“暮”混淆;“熙”笔画较多,注意左上部分共七画;“败”字右边不是“反”,而是“文”的变形。 3、巩固练****1)读生字卡片 2)组词、填读音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再读一遍,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3指名读,同学评议 4教师评议,指导朗读 5默读,看看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阅读课文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应该知道探索者1号指的是什么?(机器人) 那么这篇课文中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 师:下面我们就看一看机器人的表演怎样精彩? 自学 小组讨论 汇报,形式不一:朗读、口述、模拟表演等。 你认为机器人哪儿表演得最精彩?(自由说) 指导朗读 信息收集:你还知道机器人能干什么吗? 总结: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练****观看()摊开()试探()执行() 表演()掌声()目光()棋艺()语文教案篇3 [教材简析] 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都是写由读书而生发的感想,我想,作者的编排意图也正是如此吧。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是说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前两句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而青少年时期花的功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能有所成就。后两句是进一步地告诫儿子,意思是说,从书上得到的知识终归还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这首诗告诉人们,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观书有感》一诗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地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教完,第一课时朗读并初步寻找两首诗的共同点,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然后,侧重学****第一首诗,突破读该首诗明白道理这个教学难点。第二课时侧重学****第二首诗,明白道理,并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并导行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能借助课文插图领悟诗的文字和意境美,初步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4、在整体了解的基础上,着重学****并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 [重点难点] 能借助课文插图领悟诗的`文字和意境美,初步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 1、注意引导学生朗读背诵,体会语言之美; 2、引导学生交流阅读体验,领悟诗情、诗意、理趣、导行。 [设计思路] 初读感知——整体感知——比较朗读——精读感悟(侧重第一首)——读背体会——理趣导行——导读课外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背诵显身手。 相信不久前学的陆游的《示儿》,在座的能背的肯定有不少,有谁愿意一显身手,背给大家听听? 学生背诵。 2、咱也露一手。 学生自由背诵,只要背全完整的一首就给予掌声。(树立学生学诗的信心,激发学诗的兴趣。) 3、我们学新诗,首先明题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两首新诗,板书“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板书课题) (1)学生尝试介绍诗人并试说题意。 (2)引导交流讨论。 由学生介绍陆游。(字、号、为人以及主要作品) “示”指示,训示的意思。“子聿”陆游有七子,陆聿是陆游最小的儿子。陆游在寒冷的冬夜读书,心有所感,写下这首诗来教育、训导自己的儿子。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适当增减宋代理学家朱熹的有关知识点。 作者读书,心有所感,于是写成这首著名的七绝。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两首诗,先研究这两首诗有什么相似之处。 二、比较学****朗朗上口 1、比较两首诗的题目,找出相似之处。(都是写读书后产生的感想)过渡:有哪些不同之处呢?我们先通过朗读来寻找。 2、读出诗“味”来。 要求读得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自由练读) 4、指名朗读。(相机指正读音与节奏) 5、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6、试着初步比较。(说到即可,不必要求详细完整) 7、带上你的理解朗读。 三、自主学****清除障碍 过渡,我们先在第一首诗中考考你的理解水平。 1、学生自主学全诗。自学要求:读通读懂诗句,了解新字新词的意思,能说说全诗大意。 2、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 同桌间交流讨论,相互取长补短,增进理解。 3、谈一谈 指名说说古诗大体意思。 4、释疑难 (1)正音:聿(yù)躬(gōng) (2)诗中字词:学问、无遗力(不遗余力,全力以赴)、始、成、终、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躬,亲自) 四、合作探究,精读感悟 1、读一读。 在理解大意之后,你准备怎样读?让学生根据理解来朗读,把握诗中精华。(相机指导:前两句“无遗力”要突出强调,“少壮工夫”与“老始成”的对比味道,通过朗读强调做学问必须日积月累,甚至不惜花费毕生精力,付出异常艰辛的劳动。) (后两句:要突出“要躬行”,读出“纸上得来”与“躬行”即“知”与“行”对比的味道,强调要获得真知,关键在于“行”即必须亲自实践。如果止于书本,花再多的功夫到老未必有成。) 2、说一说。 (1)提问:读懂了这首诗,你觉得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诗?说说你的理由,和大家一起分享。 (2)练说。引导并鼓励大家大胆、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3)指点。 第一句告诉我们:做学问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年轻时必须不遗余力,全力以赴,到了老年时才有可能有所成就,不能心存侥幸,以为不付出或者少付出就有所作为、有所成。诗人强调做学问必须全力以赴,付出艰辛劳动,甚至不惜花费毕生的精力。如谈迁、司马迁、李时珍等。 第二句诗告诉我们:从书本学到的知识毕竟是肤浅的,不够完善的。要真切透彻得理解,还必须亲自实践才行。书本知识学****必须与亲自实践密切结合,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了解,变成真正的学问。 3、想一想。 (1)提问。 诗人为什么说“少壮功夫老始成”?不花功夫行不行?少花功夫行不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诗人是不是不重视甚至忽视书本知识的学****躬行”真的那么重要吗? (2)思考 (3)交流 五、诵读体会,扩展古诗阅读 1、朗读背诵 2、陆游的诗 游山西村(宋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