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

格式:doc   大小:1,502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HShess 2024/5/15 文件大小:1.4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是由【HShess】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题及答案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题及答案一、(31分)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注释]慭慭:yìnyìn,谨慎小心的样子。阚:hǎn,虎叫声。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4分)船载以入(??????)驴不胜怒(????)技止此耳(?????)乃去(???)2、解释下面每组中指定的词。(10分)①然:庞然大物(???) 然往来视之(???)B、益****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慢慢学****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C、技止此耳。——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6、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A、“跳踉大阚”从动作、吼声两方面表现虎的勇猛凶狠。B、“终不敢搏”写出老虎的谨慎。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指向是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D、这篇寓言生动形象,成功刻画了人格化了的驴和虎的形象。7、举出课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说说它们对刻画考虎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心理活动:动作:作用:8、指出出自这段文字的成语(至少2个)。(2分)?9、本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你是如何评价虎与驴的?(3分)?二、郑人逃暑①(11分)????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2分)???(1)徙衽以从阴?(??????????)?????(2)其阴逾去?(????????)1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12、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分)??1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3分)??三、辨盗钟①(12分)陈述古密直,尝知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②盗者。述古绐③曰:“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使人迎置后阁④祠之。引囚立钟前,谕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⑤祷钟甚肃,祭施以帷⑥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恐钟有声,不敢摸者。讯之即服。【注释】①选自《梦溪笔谈》。②莫知的为:不知道哪个是真的。③绐(dài):哄骗。④后阁:我国古代一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楼房,常作游息、远眺、供神佛或藏书藏物等用。⑤同职:同事。旧社会指同在一部门作官的人。⑥帷(wéi):围幕。14、解释加粗词的含义(3分)①尝知建州浦县(????)②惟有一囚无墨(?????)③乃阴使人以墨涂钟(????)15、辨别“之”的不同意义(2分)①讯之,遂承为盗(????????)②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16、陈述古采用攻心战术,准确地把握了犯罪者的心理进行查证审讯。陈述古抓犯罪者怎样的心理特征?用四个字回答。你从原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找出来并翻译。(7分)①、心理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被裘公(19分)???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①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②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③之下,仪貌之庄④,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⑤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注释】①薪:砍柴。裘:羊皮袄。②瞋目:眯着眼。③视:眼光。④仪貌之庄:外貌高雅。⑤皮相之士:中看重外表的人。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3分)当夏五月(??????)??遂去不顾(???????)??季子谢之(????????)18、用“/”划出下句的朗读节奏。(4分)①、延陵季子出游?????????②、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19、季子对薪者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3分)?20、能表现季子对薪者敬重的句子是?????????????????????????????。(3分)21、薪者不捡“遗金”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3分)?22、像季子这样“以貌取人”的人,社会上还大有人在,请你说几句话来劝劝他们?(3分)?五、王安石待客(13分)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