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论未成年人犯罪(3).doc

格式:doc   大小:159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未成年人犯罪(3).doc

上传人:s0012230 2018/1/18 文件大小:1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未成年人犯罪(3).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5年学年论文
题目: 论未成年人犯罪

院系名称: 法学院专业班级: F1201班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xx
指导教师: xx 教师职称: 讲师
2015年5 月
论未成年人犯罪

(一)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
(二)作案的手段呈现凶残化和智能化
(三)形式主要为暴力犯罪,财产犯罪和性犯罪
(四)日益向团伙犯罪方向发展


(一)未成年人自身的原因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
(四)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因素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
建立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屏障
(三)筑好家庭这道防线
创建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亚东,鲍遂献: 《中国现阶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研究》,中国检察院出版社,1997年2月。
2 郑继武:《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及预防初探》,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7年3月,第二期,第87—89页。
3 刘婷婷:《浅析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9月,第三期,第55—57页。
4 刘婷婷:《浅析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9月,第三期,第55
—57页。
5 刘婷婷:《浅析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9月,第三期,第55—57页。
6 徐秉政:《浅探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及预防对策》, 《成都大学报》,2007年2月,第三期,第77—79页。
7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8赵秉志《犯罪主体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陈兴良《刑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
10刘家琛、孙琬钟著《中国新刑法实务全书》北京中国法律年鉴社。
11(美)特拉维斯-赫希(著)吴宗宪、程振强(译)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少年原因探讨》。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普及,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也在不断变化。由传统的作案手段向采用科技作案发展,由单独作案为主向团伙作案发展等。探究原因,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家庭等因素。多种多样的原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共同努力,共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遏制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发展趋势。本文试结合心理学、社会学有关知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预防对策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原因预防对策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
继毒品犯罪、环境污染之后,未成年人犯罪被列为世界范围内的第三大公害。根据中国公安部门调查统计,1985年—1995年全国公安机关查获各类刑事作案人员1100多万人,其中未成年人刑事作案成员150多万人(缺1988年统计资料)占全部刑事作案成员的15%左右①。在2006年5月27日召开的“全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暨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公安部副部长白景富说,从近两年的青少年犯罪情况看,青少年作案成员总数虽然有所下降,但在所有犯罪作案成员总数中所占比例却居高不下。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也在这个会议上透露,全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的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占全部刑事犯罪嫌疑人的比例为:%,2001年为7%,2002年上升为8%,%②。由此可见,未***年犯罪仍然是当前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成长关系到我国的发展,因此,掌握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分析他们犯罪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意义深远。

(一)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3岁③。近年来,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
(二)作案的手段呈现凶残化和智能化
所谓凶残化,是指未成年人在作案时,不计后果,残无人道,在犯罪过程中,对被害人没有丝毫同情心,有的残害被害人肢体,有的为消灭证据而灭口。所谓智能化,一是指未成年人在犯罪中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例如,在通讯工具上使用手机、对讲机等,在代步工具上使用摩托车甚至小轿车。二是实施高科技犯罪,未成年人越来越多的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进行犯罪,例如网络犯罪。三是未成年人反侦查能力不断增强,实施犯罪之前精心部署,作案后伪造现场,毁灭,转移证据。
(三)形式主要为暴力犯罪,财产犯罪和性犯罪
近年来,未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