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之欣赏美景佳境.docx

格式:docx   大小:28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之欣赏美景佳境.docx

上传人:szjw240 2024/5/17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之欣赏美景佳境.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之欣赏美景佳境 】是由【szjw240】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之欣赏美景佳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之欣赏美景佳境【阅读点拨】一、??,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二、答题方法。,了解大意,明确作者所写的内容。,明确景物特征,了解作者写景的顺序。,赏析使用这些技法的好处。,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答题举例。1.《与朱元思书》中第二段所描绘的水的特点是清澈、湍急。2.《小石潭记》一文分别从发现小潭、小潭概貌、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上气氛等角度写了作者游小石潭的所见所想。3.《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影比作水中的藻、荇,表现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4.《与朱元思书》一文,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一段沿途百里的秀丽风光,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获取更多初中语文资料,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统编版中学语文教师)【进阶训练】一、基础过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17分)云阳洞北小港记赵垣①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得小港。港之上芳树丛生,凉樾低荫。沿港而西,竹篱映水,古屋参差。时疏雨乍过,新笋解箨①,蔷薇盛开,人语不传。惟闻山鸟唤晴,草蛙鸣动而已。②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垒石其上,若棋居然,俗名棋盘山。其峰盖庆忌塔②之址也。③峰之阳不数步,下视悬崖百尺,石壁绕池,壁如玦,池如镜,如奁③初启然。遂徇崖而下,临水坐。坐甫定,忽有声自壁内出,各肖其人之声。同游人相顾错愕。始知陆士云所记小语小隐,疾语疾应,哗然叫啸,答响满野,惊疑景况,语极真也。随山东折,即港之阳。土阜隆然起者为金祝④墓。其庙在港南小溜水桥上。④呜呼,昔年血战之地,今日徒见山高水深,惟留此丛祠,报赛⑤奔走。野老村童,其亦知勤事⑥之酬耶?太息而返。(选自《晚清文选》,有删改)【注释】①解箨(tuò):脱壳。②庆忌塔:塔名。③奁(lián):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④金祝:宋朝抗金英雄金胜、祝威的合称。金兵攻打杭州时,二人率军民拼死抵抗,因寡不敌众,英勇就义。⑤报赛:祭祀。⑥勤事:尽职。“/”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其亦知勤事之酬耶【参考答案】其/亦知/。(4分)(1)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2)临水坐(3)即港之阳(4)太息而返【参考答案】(1)向北。(2)靠近。(3)水的北面。(4)叹气。。(3分)其峰盖庆忌塔之址也。【参考答案】这山峰大概是庆忌塔的旧址。★③段分别从、角度写出了小港景色、的特点。(4分)【参考答案】视觉听觉高峻空旷★,说说这段文字与上文最后一段文字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参考答案】《小石潭记》中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被贬后凄凉抑郁的心情;本文最后一段表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抒发了物是人非、壮志难酬的感慨。【参考译文】从云阳洞洞口往北行走四十步,便见到了小港。小港上面花草树木丛生,树荫低垂阴凉。沿着小港往西看,(只见)竹子做的篱笆倒映在水里,古老的房屋参差错落。当时刚刚下过稀疏的雨,新生的竹笋脱去外壳;蔷薇花开得正盛,人的声音传不出来。只听见山中鸟雀呼唤,草中青蛙不断鸣叫。村落的旁边有一座山,山上的石峰就像一口大钟覆盖。石头堆叠在上面,好像一副棋局的样子,俗名叫作棋盘山。这山峰大概是庆忌塔的旧址。山峰的北面没有几步远,往下看,只见悬崖高耸,石壁围绕着水池,石壁就好像是半环形的佩玉,池子就好像是一面镜子,如同梳妆的镜匣刚刚打开一样。于是沿着山崖爬下去,靠近水边坐下来。刚刚坐下,忽然听到有声音从石壁里发出,各自像某个人的声音。一起游玩的人都感到很惊讶。才知道陆士云记录的细小的话语细细地隐藏起来,很快的话语得到很快的回应,太声喧哗喊叫,应答的声音漫山遍野,此情此景,令人感到惊疑不已,那些话语像真的一样。随着山势往东折返,就是小港的北面。一座隆起的土山是金胜、祝威的坟墓,他们的庙宇在小港南面小溜水的桥边。唉,往年浴血奋战的地方,今天看上去已是山高水深,只留下了这丛林里的神庙,供后人奔走祭祀了。村野老人和孩童,他们也知道尽职尽力实现愿望啊。叹息着返回。二、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12分)记雪月之观丁未①之岁,冬暖无雪。戊申②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风寒冱③而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常。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④可爱。寒浃肌肤,清入肺腑,因凭栏楯⑤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⑥而莫禁,眄而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盖天将致我于太素之乡,殆不可以笔画追状,文字敷说,以传信于不能从者。顾所得不亦多矣!尚思天下名山川宜大乎此也,其雪与月当有神矣。我思挟之以飞遨八表⑦,而返其怀。汗漫⑧虽未易平,然老气衰飒,有不胜其冷者。乃浩歌下楼,夜已过二鼓矣。仍归窗间,兀坐若失。念平生此景亦不屡遇,而健忘日,寻改数日,则又荒荒⑨不知其所云,因笔之。(选自《沈石田先生诗文集》)【注释】①丁未: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②戊申: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③冱(hù):寒冷凝结。④离离然:历历分明的样子。⑤栏楯:栏杆。纵为栏,横为楯。楯,shǔn。⑥呀(xiā):张大了口。⑦八表:谓八方之外,指极远的地方。⑧汗漫:没有边际的。⑨荒荒:暗淡不明的样子。(2分)()::::寻思【参考答案】(2分)()A.①因凭栏楯上②或因寄所托B.①又四囿于雪②亦将有感于斯文C.①汗漫虽未易平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D.①以传信于不能从者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参考答案】。(4分)殆不可以笔画追状,文字敷说,以传信于不能从者。【参考答案】这份景致竟然无法用笔画来传达,也不便用文字来铺陈、传达于没有亲临这份情景的人。★?举例说明。(2分)【参考答案】运用形象的比喻描摹雪月奇观,如“若涂银,若泼***……”又如“若镜中见疏发”等,极写雪月之皎洁,清波之澄澈。用四字排比短句抒写观赏雪月奇景的感受,活泼轻快。?试简要分析。(2分)【参考答案】作者老年心境的从容与平淡,以及久经岁月的凄寒、迷茫之感。(此题为开放题,答案可不拘泥一格,能立足文本,有所阐发,自圆其说,即可)【参考译文】丁未这一年冬天,天气暖和未降雪。第二年(戊申年)正月初三开始下雪,正月初五天气放晴。但依然寒风肆虐,冰封雪冻,直到正月初十大地依然银装素裹。当晚,明月升天,雪月相映,我坐于纸窗之下,感到明亮无比。于是添加衣服出门,登上溪水西侧的小楼。小楼临着溪水,(溪水)清澈见底,四周覆盖着皑皑白雪,如同涂上了一层白银,又如同水银泼了一地,晶莹闪耀,人的肌肤也被映照得晶莹洁白。明月映照着寒冷的水波,树影在水中摇曳,如同镜子中映照着的头发,历历分明。清冷的寒气透入肌骨,沁入肺腑,我扶着栏杆而上。仰视,茫然无际;俯视,混沌一片。不觉间讶然惊叹不止,久久地凝视着不愿收回自己的目光。人的精神与外物融为一个整体,自己同周围的环境都变成了一份神奇的景观。上苍将我放置于宇宙之间,这份景致竟然无法用笔画来传达,也不便用文字来铺陈、传达于没有亲临这份情景的人。这样看来,自己得到的不也很多吗?同时我也想到,天下名山大川此刻应该比这里更为壮观,那里雪月辉映的景致应当更为神奇。我的思绪因之而驰骋于四面八方,很久才回过神来。茫无边际的思绪无法平抑,可是因为年老身体衰落,我已禁不住寒冷的侵袭。于是便放声歌唱走下小楼,此时已过二更。回到窗前,独自端坐。想到这辈子这样的景致并未多见,并且一天天地淡忘,一天天地被改变着,很多都已经茫然与模糊。于是我用笔记下了这次经历。三、真题演练。阅读《三峡》两篇节选文字,完成后面各题。(15分)三峡(节选)【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三峡》)【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日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选自《水经注》)【注释】①成就:轮廓。②信宿:(3分)()::::好像【参考答案】(3分)(),黄牛如故【参考答案】。(4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色如人负刀牵牛。【参考答案】(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2)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14.【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这在写法上都属于描写。(3分)【参考答案】湍急纡回(深)侧面15.【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乙文参考译文】江水又往东边流去,经过黄牛山下,有一个滩名字就叫作黄牛滩。南岸山岭重重叠叠,在最外面的高崖处有一块岩石,形状像是人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牛是黄色,轮廓很分明。这里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图案。这块岩石很高,加上江水湍急曲折,虽然路过此地两三天了,还是可以看见它。所以有经过这里的人唱道:"说早上从黄牛滩出发,晚上在黄牛滩驻扎,走了三天三夜,黄牛滩还在脚下。”这是说水路曲折,往回望还是一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