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公务员考试申论名言警句积累之用人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13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公务员考试申论名言警句积累之用人篇.docx

上传人:如果我不是传奇 2024/5/17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公务员考试申论名言警句积累之用人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公务员考试申论名言警句积累之用人篇 】是由【如果我不是传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申论名言警句积累之用人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公务员考试申论名言警句积累之用人篇导语:我为公务员师考试的考生搜集的公务员考试申论名言警句积累之用人篇,为了迎接明年的考试,做好备战预备,请肯定要跟进我的脚步,力争考出优异的成果! 1、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才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义理。(汉·王符) 释:对于英俊豪杰,依据他们的才能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使他们得到应有的权力和待遇。从上到下,以静制动,国君一呼百应,国君一动而百姓紧随,整个天下,就万众一心,摒弃贪欲和卑下,共同憧憬道义和真理。 2、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 释:敬重贤良,使用能人、英俊豪杰能支配在适当位置上,这样天下的人都会兴奋,并且情愿在这样的国家里做事。 3、明主之任人,馋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不疆其短;任人之工,不疆其拙。(晏婴) 释:圣明的君王用人,不让专于谄媚、讨好或说别人坏话的人呆在身边,不让结党营私的人在朝中存在。用人要用其所长,不强行用其所短,让他们去干那些各自擅长的工作,不要强行让他们去干那些不会干的事情。 4、所任者得其人,则国家治、上下和、群臣亲、百姓附;所任非其人,则国家危、上下乘、群臣怨、百姓乱。(《淮南子》) 释:如所任用的人得当,就会使国家安静、上下和谐、群臣关系融洽、老百姓归附;任用的人不得当,就会国家危难、上下不协调、群臣相互怨恨、老百姓作乱。 5、天下之贤,与天下用之,何必出于己。(明·张居正) 释:天下的贤良人才,给天下来使用,为何非要出来给自己办事呢。 6、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汉·司马迁) 释:周文王曾在洗澡时,三次梳理好头发,吃饭时三次停下筷子,起来接待来见他的人,就这样还唯恐失去天下贤良的人才。 7、未必人间无英雄,谁与宽些尺度?(宋·刘克庄) 释:并不是人间没有英雄,只是谁能在使用上把标准、规制放宽一些。 8、任之虽重,信之未笃;信之未笃,则人或自疑;人或自疑,则心怀苟且;心怀苟且,则节义不立。(唐·吴兢) 释:虽任以重要职责,但却不充分信任他,而信任不充分,就会使人产生疑虑;人生疑虑,就会得过且过;即已得过且过,就不会树立起好的节操义行。 9、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晋·葛洪) 释:使用事物的特长,那么任何东西都不会废弃功用;避开事物的短处,那么世上就没有被废弃的材料。 10、疑则勿用,用则勿疏。(唐·白居易) 释:怀疑他就不要用他,既用他就不要冷淡疏远他。 11、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行以用人,不行以教人。(清·魏源) 释:不知人的短处,不知人的特长,不知人特长中的短处,不知人短处中的特长,这样,就不能够用人,不能够教育人。 12、人不行貌相,海水不行斗量。(明·冯梦龙) 释:人不能以貌相好坏来打算取舍,海水不能用斗来计量。 13、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清·谭嗣同) 释:骏马能经受艰险,但在田里干活就不如牛;结实的车子能载拉很重的东西,但渡河就不如船。 14、不行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行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明·冯梦龙) 释:不能依据一两次人们对某人的赞扬,就推断某人为君子;不能依据一时的非议,就推断这个人为小人。 15、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观其志;二曰,穷之辞辨以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三国·诸葛亮) 释:观看了解人的方法有七条:一是要让他们参加到事物中来辨别是非看他的志向;二是用穷追究竟的方法辩论看他的应变力量;三是借协商计谋看他的学问;四是突然告知祸难临头的消息看他的士气,五是当他酒醉之后看他的本性;六是正值其时给以私利看他的廉洁品质;七是托付他办事情看他的诚恳与否。 16、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孔子) 释:凡提拔平民中人作官,必先对他的德能进行考核。考核完作出结论之后,给以任用。任用后,先交给他一些详细的政事,看他是否具有办事力量,试用合格,再依据才能大小确定其官位;依据官位大小,再给以相应的薪俸。 17、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功成考,则治乱暴而明,善恶信则直。(汉·王符) 释:知人用人最简捷的途径,没有比考核贡献更好的。假如贡献、功劳的确考核清晰了,那治和乱的状况也就表现的特别明显,人的品质好坏、力量凹凸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来。 18、馋夫似贤。(汉·陆贾) 释:用馋言害他人的匹夫,外表装得象圣人一样。 19、不临难,不见忠臣之心;不临财,不见义士之节。(宋·林逋) 释:不面对到难处,就不会看出忠臣的心愿;不面对财物,就看不出义士的节操。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杜荀鹤) 释:现在的人们看不出是凌云的树木,直等到树木凌云才说它高大。 20、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行不知之。(清·梁佩兰) 释:人才是难以得到却很简单失去的,作为人主不能不明白这一点。 2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 释:我盼望天帝重新振作精神,打破常规多种多样地产生人才。 22、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之长,去人之短也。((清·魏源) 释:用人的人,取用人的特长,避开人的短处;教育人的人,成就人的特长,去掉人的短处。 23、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 释:能够得到天下的英才教育他们,是我的第三件乐事。 24、十人树杨,一人拔杨,则无生杨矣。(《战国策》) 释:十个人栽种杨树,一个人去拔杨树,这样就没有活着的杨树了。 25、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宋·胡瑗) 释:导致天下太平安静全在人才,成就天下人才的全在教育培育。 26、人才衰靡方当虑,士气峥嵘莫可非。(宋·陆游) 释:人才衰竭或萎糜才是值得忧虑的,人们士气峥嵘就不能够责备、反对。 27、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木;终身之计,莫若树人。(管仲) 释:一年的方案,没有比上种粮食重要的;十年的方案,没有比种树木重要的;终身长期的方案,没有比培育人更重要的。 28、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 释:试验玉的真假,要烧满三日才知;辨别枕木和樟木,要等到长七年才能分清。 29、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三国·曹植) 释:慈爱的父亲也不能爱惜没有好处的儿子,仁义的国君也不能白养着没有用处的大臣。上一篇:公务员考试申论主题猜测之法治建设下一篇: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结尾写作:名言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