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2024年浙江中考科学复习专练(杭州专版)——专题9空气和氧气.pdf

格式:pdf   大小:2,145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4年浙江中考科学复习专练(杭州专版)——专题9空气和氧气.pdf

上传人:小屁孩 2024/5/18 文件大小:2.0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4年浙江中考科学复习专练(杭州专版)——专题9空气和氧气.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4年浙江中考科学复习专练(杭州专版)——专题9空气和氧气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年浙江中考科学复习专练(杭州专版)——专题9空气和氧气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1年浙江中考科学复****专练(杭州专版)——(共10小题)1.(2020?富阳区二模)如图a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加热***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他测1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如图b是我们的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A.***与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需要连接,气密性更好,,.(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可能是红磷不足5:..3.(2019?杭州模拟)如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发出黄色火焰,产生黑色固体4.(2020春?上城区期末)实验室常用如图甲、乙的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小金又设计了如图丙、丁的装置用于制取氧气,相关叙述合理的是(),,需定期向烧瓶中添加二氧化锰粉末:..,“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操作5.(2020春?西湖区期末)小金将课本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图乙),关于两实验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2020春?杭州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检验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实验记录或操作不正确的是(),,可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集气瓶应预先装有少量水或铺上一层细沙7.(2020春?江干区校级月考)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如下探究实验(如图,白磷的着火点为4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活塞先向右移,再向左移,.(2020?杭州一模)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分析空气错误的是()、①到②,.(2020春?杭州月考)小乐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其原因打开止水夹,水进入瓶内10.(2020春?杭州月考)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中,不属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是(),,,.填空题(共4小题)11.(2020春?上城区期末)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氧气,但人类认识并分离氧气,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少量的***放入如图所示的曲颈瓶中,连续加热12天1后,发现银白色的液态***变成了红色的粉末,,发现又生成了***和另一种气体。这种气体的体积恰好等于之前曲颈瓶中空气减小的体积。1777年,他将这种气体正式命名为“氧气”。已知红色粉末是HgO,请写出曲颈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拉瓦锡的实验能够粗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得益于以下哪些原因。A.******常温下呈固态C.***分解的温度高于***和氧气发生反应的温度D.***受热后易挥发,变成***蒸气:..E.***与***的颜色、状态有差别,易于判断反应物是否过量(2)近年来,人们利用膜分离技术,可以从空气中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集氧气。其原理是在一定的压力下,将空气压向薄膜,使其中的氧气透过薄膜,从而达到分离空气的目的。据此推测氧分子的体积比氮分子的体积(选填“大”或“小”)。12.(2020春?杭州期末)老师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1)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该实验可以说明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3)结合曲线,解释AB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是。13.(2019春?西湖区校级期末)某同学测试各种物质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所示。(1)准备实验:用玻璃片盖住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时,应该用玻璃片的(选填“光滑面”或“磨砂面”)与集气瓶口接触;(2)写出C实验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小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并用该瓶氧气做铁丝燃烧的实验,结果未观察到“燃烧”和“火星四射”的现象。下列说法中,与该实验失败原因无关的是。,:..14.(2019春?富阳区期中)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2)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25mL22mL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l%(填“>”、“=”、“<”)。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③加入铜丝量太少;④加入铜丝量太多。(共13小题)15.(2020秋?西湖区校级月考)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2)写出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3)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应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4)在收集过程发现水槽中的水呈现红色,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5)若用装置C来收集氧气,如何判断氧气已经收集满?。(6)某同学取一段纱窗上的细铁丝,在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溅”的现象。造成此次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2020春?下城区期末)小金探究用平菇(一种可食用菇)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如图1所示,实验步骤如下:①装置气密性的检查;②在B塑料瓶中加入两片平菇,在A塑料瓶中加入17mL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依次打开弹簧夹K2,,立即产生大量气体;③使用气体收集装置进行氧气收集,每隔5s记录一次,根据数据绘制出如图2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容器B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约15秒后产生的气体量不再增加,原因是。(2)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如图4种操作中,合理的是。17.(2020春?杭州期末)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应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若此实验能够按照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内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中白磷需过量,原因是。(2)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则说明装置气密性好。(3)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4)该设计在实际操作时可能会遇到诸多问题造成失败,小应继续思考改进……:..18.(2020春?上城区期末)二氧化锰粉末能催化双氧水的分解,那其他的金属氧化物是否也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催化效果是否有所不同呢?小金进行了实验探究,查阅资料得:氧化铜是一种黑色的难溶性粉末,微热时可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CuO+HSOˉCuSO+HO,生成的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实验步骤:2442①如图连接装置,字母a所示仪器的名称是。②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加入10%的双氧水,观察现象并记录相关数据如表。③清洗并干燥装置,换用氧化铜粉末重复步骤②,相关数据记录表中,据此分析:物质质量/g10%双氧水体积/mL集满一瓶氧气所用时间/(1)步骤①中名称,小金通过比较来判断两种物质催化效果的强弱;(2)步骤③中所加氧化铜的质量是;(3)可得出的结论是;(4)小徐同学分析了小金的实验过程后,认为还需要补做几个实验步骤,才能证明氧化铜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步骤继续设计如下:④将反应结束后剩余氧化铜固体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并(填写操作名称),证明氧化铜在反应前后质量未发生变化;⑤向上一步所得固体中加入稀硫酸并微热,观察溶液颜色,证明氧化铜在反应前后未发生变化。:..19.(2020春?上城区期末)小徐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在一个带有刻度玻璃管上端用单孔胶塞连接一个注射器,将玻璃管下端竖直插入装有冷水的水槽,并在管内水面上用金属饮料瓶盖盛放足量白磷,使其保持漂浮。调节注射器活塞,使玻璃管内水面恰好与零刻度线相平,关闭止水夹。假设此实验能按照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1)实验中选用白磷而非红磷,是因为;(2)闭合电路中的开关,用电热丝加热水槽中的水用于引燃白磷,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情况是(选填“下降”、“上升”、“先下降后上升”或“先上升后下降”)。待装置冷却后,读取玻璃管内水面所在刻度并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3)从环保的角度看,本实验比教材中实验方案的优势在于。20.(2020春?杭州期末)如图为小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1)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式为。(2)实验前,要先在集气瓶中添加适量水,然后再将剩余空间划分为五等分。添加适量水的作用是。(3)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燃烧和密闭不能同步,即将燃着的红磷伸进集气瓶的过程中,有一部分空气因受热膨胀而在塞子塞紧前就已经逸出。在其它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会1使测得氧气体积分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4)针对上述情况,小明进行了实验方案的改进,采用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是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简化为铁生锈吸收氧气。小明将足量的发热剂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而不是堆在瓶底,这样做的目的是。:..21.(2020?上城区模拟)参与实验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1)提出问题:妈妈在厨房切土豆时弄伤了手,小明赶紧用“双氧水”(过氧化氢)帮妈妈清洗伤口,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了土豆上,发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小明联想到自己曾经用二氧化锰做过氧化氢的催化剂。他想,土豆是否也可以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进行了以下探究:(2)猜想:土豆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3)实验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过氧化氢木条不复燃溶液的试管中实验2木条复燃(4)结论:土豆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请写出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5)讨论与反思:小芳认为:小明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土豆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她觉得还应增加两个探究过程:①探究:。②探究:。22.(2019春?西湖区校级期中)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2)实验室用***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能用于收集氧气的装置是(填字母),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其中二氧化锰在这里作为。(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有:①加热;②收集氧气;③装入药品并在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再固定在铁架台上;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停止加热: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序号排列)(4)用制得的氧气完成F装置所示实验,要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其目的是。23.(2019秋?萧山区月考)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据图回答问题:(1)这五个装置示意图中,有一个装置是错误的,指出错误装置是(填序号)。(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可选择A作发生装置,但要对A进行改进,改进的方法是;实验室若用B作发生装置制氧气,则该反应方程式为。(3)常温下,硫化氢(H2S)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实验室可用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制得,该反应方程式为FeS+H2SO4(稀)═H2S↑+FeSO4,则应选择(填序号,下同)来作发生装置。(4)NH3气体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应选择装置来收集。24.(2019秋?萧山区校级月考)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填写字母)。(2)可以作为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共同装置是(填写字母)。(3)实验室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有::..①从水槽中撤出导气管;②收集气体;③装药品;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撤酒精灯;⑥固定装置;⑦加热。请将以上实验步骤进行正确排序:。(4)装置A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装置B中长颈漏斗深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5)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为检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毫升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中,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毫升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按照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的前沿从20毫升刻度处推至15毫升刻度处,然后,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打开弹簧夹,加热白磷,充分反应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注射器的活塞停留约在1毫升刻度处,能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提供证据;5(3)与书本实验相比较,此设计的实验的优点是。(写出一点即可):..26.(2019秋?余杭区校级月考)1774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了氧气,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1)图甲所示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是:2HgO═(加热)2Hg+O2↑.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选择题字母),***槽中,可防止生成得O2从钟罩内逸出C.***槽中的***的液面会下降,是因为反应生成了O2(2)分别用过量的红磷和白磷进行图乙所示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分别为w1和w2,且w1大于w2,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产物出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已知氧气和氮气都能与镁发生反应,若用镁条代替红磷进行实验,则测量结果将(“偏大”“偏小”或“无影响”)。27.(2019?江干区一模)为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小金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30mL的试管作为反应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右上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金的设想正常进行,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两个容器间的导管足够粗,保持空气正常流动。请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2)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空气成:..1分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此实验中能支持此结论的证据是。5(3)若按小金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有待于改进。例如:。(共3小题)28.(2020?杭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研究人员发现大气层中特别是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日益变薄。进入大气平流层的******烃(一类合成有机化合物,应用于冰箱和空调的制冷剂、灭火器等)是造成臭氧层紫外线变薄的主要原因。因为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平流层中的臭氧存在如下平衡:O3?O2+O;而******烃进入平流层后会分解产生***原子(Cl),进而发生下列反应:Cl+O3→ClO+O2;ClO+O→Cl+O2研究表明:平流层中1个***原子大约可以破坏1×105个臭氧分子。******烃分解产生的***原子在上述反应中起着作用。29.(2020?余杭区二模)小高同学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实验(如图1所示),(其他仪器忽略)。小丁同学提出应把图2红磷换为白磷,理由是。1拉瓦锡测出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而我们在作图1的实验时,即使红磷足量、操作51正确,?小高联想到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5氧气中可以燃烧的事实,分析得出原因是。:..30.(2020?杭州模拟)将等容积等质量(包括瓶塞、导管、燃烧匙)的两个集气瓶置于天平左右两盘,并调至平衡,然后分别放入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图所示,先关闭a、b,然后使二者充分燃烧后,冷至室温,再打开弹簧夹a、b.(1)打开弹簧夹a、、、乙二者都不进水(2)郝奇同学发现此时天平的指针向左偏,原因是.(3)若撤掉水槽,将甲、乙两瓶直接用一导管连接(其他条件不变),重做该实验,当白磷和木炭充分燃烧,并使两瓶恢复到原来的温度,.:..2021年浙江中考科学复****专练(杭州专版)——(共10小题)1.【解答】解:,所以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烟雾,选项说法错误,不合题意;,不需要连接,气密性更好,避免漏气,测定结果更准确,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会使集气瓶中原有的空气逸出,实验结束后,打开止水夹后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偏多,选项说法错误,不合题意;,选项说法错误,不合题意。故选:B。2.【解答】解:A、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因此不能用硫代替,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点燃红磷后放入集气瓶太慢,会导致集气瓶中较多气体逸出装置,导致实验结果偏高,该选项说法正确;C、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说明剩余气体不易溶于水,该选项说法正确;1D、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小于空气的,可能是红磷不足,没有把氧气耗尽,该选项说法5正确。故选:A。3.【解答】解:A、改进后,分液漏斗可以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加入,操作更方便,所以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故正确;B、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速率,故正确;C、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换为稀盐酸(或稀硫酸),将烧瓶中的固体改为石灰石(或锌粒),铁丝换成燃着的木条,可用于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制备、干燥和检验,故正确;D、铁丝燃烧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故错:..误;故选:D。4.【解答】解:,为了防止试管口产生的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底部,要让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不会生成水,故选项A错误;,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会改变,用装置乙分解双氧水制取氧气时,不需定期向烧瓶中添加二氧化锰粉末,故选项B错误;,若活塞下落到原位置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故选项C正确;,不能实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操作,故选项D错误。故选:C。5.【解答】解:A、红磷、白磷燃烧均产生大量的白烟,两个实验中均能观察到有白烟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B、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反应后氧气被消耗,冷却至室温后,压强减小,注射器的活塞后向左移动,故选项说法错误。C、装置乙防止了甲中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时空气受热膨胀外逸,能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故实验装置乙比装置甲更环保,得到的数据更准确,误差更小,故选项说法正确。D、药品用量充足是保证两个实验成功的关键,若药品用量过少,均不能完全消耗装置内的氧气,均会导致所得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6.【解答】解:A、用坩埚钳将木炭从上往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能充分与氧气接触,可充分利用瓶中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B、将打磨后的铁丝盘成螺旋状,可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利于铁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错误。D、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应预先装有少量水或铺上一层细沙,以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7.【解答】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B、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玻璃管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反应后氧气被消耗,冷却至室温后,压强减小,玻璃管的活塞后向左移动;最终停在刻度“4”附近,故选项说法正确。C、白磷量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白磷应过量,以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若白磷的量偏少,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D、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8.【解答】解:A、装置气密性良好、白磷足量(能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①到②,需等到试管内气体冷却至室温,以防止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正确。C、试管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导致试管内液面上升,故选项说法正确。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9.【解答】解:,其原因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热,造成气体体积膨胀引起的,故错误;,瓶内温度由低到高,然后慢慢降低至室温,故错误;100?,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00%=20%,2100故错误;,其原因是液体进入瓶内后,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导致气压显著增大,气压增大的本质是气体体积减小,而不是液体进入瓶内,故D正确。故选:D。10.【解答】解:A、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氧气物理性质;B、氧气具有助燃性,是利用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氧气化学性质;C、在标准状况下,,属于氧气物理性质;D、氧气不易溶于水属于物质的溶解性,属于氧气物理性质。故选:B。(共4小题)△ˉ11.【解答】解:(1)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化学方程式为2Hg+O22HgO;△ˉ2HgO;故填:2Hg+O2A.***能和氧气发生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所以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项说法正确;***常温下呈固态,选项说法正确;“将产生的红色粉末收集于另一容器中并加强热,发现又生成了***和另一种气体”可知:***分解的温度高于***和氧气发生反应的温度,选项说法正确;D.***的沸点低,受热后易挥发,变成***蒸气,但与本实验目的无关,选项说法错误;E.***是银白色的液体,***是红色固体,***与***的颜色、状态有差别,易于判断反应物是否过量,选项说法正确。故填:ABCE;(2)近年来,人们利用膜分离技术,可以从空气中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集氧气。其原理是在一定的压力下,将空气压向薄膜,使其中的氧气透过薄膜,氮气被阻挡,从而达到分离空气的目的。由此推测氧分子的体积比氮分子的体积小;故填:小。12.【解答】解:(1)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点燃点燃ˉˉ4P+5O22P2O5;故填:4P+5O22P2O5;(2)实验可证明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有难溶于水(物理性质),不能燃烧且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故填: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3)结合曲线,AB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体膨胀,压强增大。故填: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体膨胀。13.【解答】解:(1)用玻璃片盖住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时,应该用玻璃片的磨砂面与集气瓶口接触,不易使气体逸出;:..(2)实验C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点燃3Fe+2OˉFeO。234(3)A、铁丝较粗,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小,铁丝可能不会燃烧,故不符合题意。B、氧气浓度较低,铁丝不会燃烧,故不符合题意。C、温度未达到铁丝的着火点,铁丝不燃烧,故不符合题意。D、集气瓶底部预先铺一层细砂,是为了防止燃烧时产生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受热不均而炸裂的,与燃烧的条件无关,故符合题意。点燃ˉ故答为:(1)磨砂面;(2)3Fe+2O2Fe3O4;(3)D。14.【解答】解:根据实验的原理,观察装置:(1)为了使注射器里的空气中的氧气能充分与铜丝反应,在实验加热过程中,可以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2)分析小强测定的数据比实际数据偏小,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