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2024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pdf

格式:pdf   大小:1,011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4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pdf

上传人:小屁孩 2024/5/18 文件大小:10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4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4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19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Mg—24S—32Cl——56Cu—64Zn—65Ba—137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下列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需要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表中物质分类正确的是()选项酸碱盐氧化物AHNONaCOCu(NO)FeO3233234HClNaOHNaClCHOB26CHSOKOHNHNOHO24432DHOCa(OH),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Fe、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成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的是():..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6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不同。(2)第3号元素属于▲(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3)第12号元素和第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白磷被引燃。(1)上述实验现象说明了生石灰和水反应是一个▲(选填“放热”或“吸热”)过程。(2)实验中涉及到的两个化学反应都属于反应基本类型中的▲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他应选用的实验装置是▲。(选填字母)(2)乙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装置A的试管口有少量水滴。这些水不是生成物的理由是高锰酸钾不含▲。(3)丙同学在选用B装置探究“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时,老师要求他补充“在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的实验,增补该对照实验的目的是▲。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每空3分,共12分):1673年,玻义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曲颈瓶中加热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冷却后打开容器,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与原来金属相比质量增加了。2:..材料二:170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学说”,其主要观点有:①燃素是组成物体的一种成分,一般条件下被禁锢在可燃物中;②燃素在可燃物燃烧时会分离出来,且燃素可穿透一切物质。材料三:1756年,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他将金属铅装入容器后密封、称量。然后把容器放到大火上加热,银白色的金属变成了灰黄色,待容器冷却后再次称量,发现容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罗蒙诺索夫对此的解释是:“容器里原来有一定量的空气,且容器中的空气质量减少多少,金属灰的质量就比金属增加多少,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后来,拉瓦锡等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定量实验,推翻了”燃素学说”,质量守恒定律得到公认。(1)由“燃素学说”可知,物质燃烧后质量应该减少。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一个可以推翻“燃素学说”的事实:▲。(2)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是基于金属加热后,增加的质量并非来自燃素而是来自▲的假设。(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玻义耳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4)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也要勇于创新四、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第9小题7分,第10小题10分,第11小题4分,共21分)***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温度/℃010203040溶解度/(1)1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钾的质量为▲克。(2)20℃时,将10克***钾加入4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如图是***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3:..,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取50克滤液于烧杯中,先向烧杯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硫酸镁溶液20克,接着向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加入溶液的质量与烧杯内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滤液X的pH▲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滤液X中含有的溶质是▲。(4)滴加入30克稀硫酸时,烧杯中沉淀的质量m的值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五星达标3A争创”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是当前绍兴农村工作的重点。尾气达标排放,避免二次污染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焚烧温度低于800℃时,含***垃圾不完全燃烧,极易生成有毒物质二恶英(CHOCl)12424①二恶英由▲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和***元素的质量比为▲。②为降低尾气中二恶英的排放量,垃圾发电厂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下列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知识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题过程】解:A、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过滤只是除去不溶性杂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食物霉变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C。【总结归纳】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需要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表中物质分类正确的是()选项酸碱盐氧化物AHNONaCOCu(NO)FeO3233234HClNaOHNaClCHOB26CHSOKOHNHNOHO24432DHOCa(OH)ZnSOO22242【知识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思路分析】根据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可选用排除法进行快速排除,即只要发现一种物质不符合排列要求,即可排除该选项,进行分析解答。【解题过程】解:A、***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NaCO是由钠离子和碳23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B、盐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NaOH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NaCl是由钠离子和***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CHO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26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C、硫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KOH是由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NHNO是由铵根离子和***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H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432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D、过氧化氢不属于酸,故选项错误。故选:C。【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选用排除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捷径。,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知识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思路分析】据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CO+3HCHOH+HO,据此分析物质的类别、反应2232的类型等。【解题过程】解:由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CO+3H2CHOH+HO。232A、甲为氢气,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故A不正确;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一个丙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故B正确;C、由上述反应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3:1,质量比是(2×3):44=3:22,故C不正确;D、该反应由氢气单质参加反应,氢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B。【总结归纳】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Fe、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成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的是().【知识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思路分析】根据镁、铁、锌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金属、酸之间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解题过程】解:Mg+HSO=MgSO+H↑+HSO=FeSO+H↑:..Zn+HSO=ZnSO+H↑,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镁=铁>锌;,,镁>铁>锌;故选:D。【总结归纳】本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各个反应的过程并能结合图象分析问题。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6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不同。(2)第3号元素属于▲(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3)第12号元素和第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知识考点】【思路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除***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解题过程】解:(1)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故填:B。(2)第3号元素是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填:金属。(3)第12号元素(镁元素)和第17号元素(***元素)组成化合物是***化镁,***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化镁的化学式是MgCl。2故填:MgCl。2【总结归纳】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7:..,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白磷被引燃。(1)上述实验现象说明了生石灰和水反应是一个▲(选填“放热”或“吸热”)过程。(2)实验中涉及到的两个化学反应都属于反应基本类型中的▲反应。【知识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反应类型的判定;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思路分析】(1)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白磷被引燃,说明符合了燃烧的三个条件,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白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解答。【解题过程】解:(1)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白磷被引燃,说明符合了燃烧的三个条件,说明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即说明了生石灰和水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2)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白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均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均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均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1)放热;(2)化合。【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化合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他应选用的实验装置是▲。(选填字母)(2)乙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装置A的试管口有少量水滴。这些水不是生成物的理由是高锰酸钾不含▲。(3)丙同学在选用B装置探究“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时,老师要求他补充“在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的实验,增补该对照实验的目的是▲。【知识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思路分析】(1)实验室制取CO,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2酸反应生成***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8:..(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3)增补该对照实验的目的是:排除水中加入二氧化锰也会产生氧气。【解题过程】解:(1)实验室制取CO,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2和盐酸反应生成***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BD;(2)乙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装置A的试管口有少量水滴。这些水不是生成物的理由是高锰酸钾不含氢元素;故答案为:氢元素;(3)增补该对照实验的目的是:排除水中加入二氧化锰也会产生氧气;故答案为:排除水中加入二氧化锰也会产生氧气;【总结归纳】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元素守恒、实验对照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每空3分,共12分):1673年,玻义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曲颈瓶中加热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冷却后打开容器,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与原来金属相比质量增加了。材料二:170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学说”,其主要观点有:①燃素是组成物体的一种成分,一般条件下被禁锢在可燃物中;②燃素在可燃物燃烧时会分离出来,且燃素可穿透一切物质。材料三:1756年,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他将金属铅装入容器后密封、称量。然后把容器放到大火上加热,银白色的金属变成了灰黄色,待容器冷却后再次称量,发现容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罗蒙诺索夫对此的解释是:“容器里原来有一定量的空气,且容器中的空气质量减少多少,金属灰的质量就比金属增加多少,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后来,拉瓦锡等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定量实验,推翻了”燃素学说”,质量守恒定律得到公认。(1)由“燃素学说”可知,物质燃烧后质量应该减少。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一个可以推翻“燃素学说”的事实:▲。(2)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是基于金属加热后,增加的质量并非来自燃素而是来自▲的假设。9:..(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玻义耳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4)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也要勇于创新【知识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思路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解题过程】解:(1)可以推翻“燃素学说”的事实:铁丝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故填:铁丝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2)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是基于金属加热后,增加的质量并非来自燃素而是来自空气的假设。故填:空气。(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玻义耳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打开容器前没有称量容器的总质量。故填:打开容器前没有称量容器的总质量。(4)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分析问题应该全面、严谨,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科学研究既要尊重事实,也要勇于创新。故填:ACD。【总结归纳】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四、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第9小题7分,第10小题10分,第11小题4分,共21分)***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温度/℃010203040溶解度/(1)1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钾的质量为▲克。(2)20℃时,将10克***钾加入4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如图是***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知识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思路分析】(1)根据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进行分析;(2)根据20℃时***钾的溶解度进行相关的计算;(3)根据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方法进行分析。10:..【解题过程】解:(1)10℃时,***,也就是说,100******钾;(2)20℃时,***,40***中最多可以溶解***钾的质量为:×40g=,10克***钾能完全溶于40克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0%=20%;(3)设要加入***钾的质量为x。×100%=25%x=20g答:要加入***钾的质量为20g。或者设蒸发掉水的质量为y。×100%25%y=60g答:蒸发掉水的质量为60g故答案为:(1);(2)20%;(3)加入***钾的质量为20g或蒸发掉水的质量为60g。【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以及溶液的稀释问题,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相应的知识才能正确解答。,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取50克滤液于烧杯中,先向烧杯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硫酸镁溶液20克,接着向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加入溶液的质量与烧杯内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滤液X的pH▲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滤液X中含有的溶质是▲。(4)滴加入30克稀硫酸时,烧杯中沉淀的质量m的值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2【知识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思路分析】根据图中的数据以及对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和解答。【解题过程】解:(1)由于由于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且加入硫酸镁有沉淀生成,且后期加入硫酸导致沉淀质量减少一部分,所以滤液X含有氢氧化钠,所以pH大于7;11:..(2)CD段是氢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HSO=MgSO+2HO。22442(3)加入硫酸镁有沉淀生成,且后期加入硫酸导致沉淀质量减少一部分,所以既有氢氧化钠也有钡离子,所以滤液X中含有的溶质是Ba(OH)、NaOH。2(4)滴加入30克稀硫酸时,烧杯中沉淀的质量m的值为多少?(写出计算2设加入20g硫酸镁生成的氢氧化镁的质量为xBa(OH)+MgSO=Mg(OH)↓+BaSO↓24241205820g×6%xx=+=:(1)大于;(2)Mg(OH)+HSO=MgSO+2HO。22442(3)Ba(OH)、NaOH。(4)。2【总结归纳】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五星达标3A争创”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是当前绍兴农村工作的重点。尾气达标排放,避免二次污染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焚烧温度低于800℃时,含***垃圾不完全燃烧,极易生成有毒物质二恶英(CHOCl)12424①二恶英由▲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和***元素的质量比为▲。②为降低尾气中二恶英的排放量,垃圾发电厂可以采取的措施是▲。【知识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思路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相关的计算,注意要结合题目要求以及使用正确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和解答。【解题过程】解:①二恶英由碳氢氧***4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和***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4)=72:71。②为降低尾气中二恶英的排放量,垃圾发电厂可以采取的措施是BD。,造成含***垃圾不完全燃烧,极易生成有毒物质二恶英。错误;,含***垃圾完全燃烧,不易生成有毒物质二恶英。正确;,造成含***垃圾不完全燃烧,极易生成有毒物质二恶英。错误;,含***垃圾完全燃烧,不易生成有毒物质二恶英。正确;故选:BD。故答案为:①4;72:71;②BD。【总结归纳】根据化学式计算首先要确保化学式本身正确,其次过程中使用相对原子质量要准确。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