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XX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1(冀教版).pdf

格式:pdf   大小:152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XX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1(冀教版).pdf

上传人:小屁孩 2024/5/18 文件大小:1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XX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1(冀教版).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XX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1(冀教版)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XX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1(冀教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XX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1(冀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教材内容安排本册教科书共安排八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数与代数(共五个单元)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主要内容: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根据给定的字母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第三单元——乘法主要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和估算,结合具体事例,探索乘法运算律和积、商的变化规律,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第四单元——分数的认识主要内容:认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乘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最简分数和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第五单元——小数的认识主要内容:小数的意义;小数和分数的关系;小数的读、:..写;小数的性质和用小数表示较大的数。第七单元——小数加、减法主要内容: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小数加减计算和加减混合运算。(二)空间与图形(共2个单元)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主要内容:结合实例,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个物体组成的事物;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由4个以上的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第六单元——多边形主要内容: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简单的组合图形。统计与概率(1个单元)第八单元——统计主要内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事物;能读懂简单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综合应用(共安排4个活动)果园收入预算——结合“乘法”单元设计选择果农估算果园收入的事情,给学生提供借助计算器,综合应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素材,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快乐的六一儿童节——结合“分数的认识”单元设计选择“六一”儿童节期间学生经历过的熟悉的活动情境,鼓励学生提出关于分数的问题,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做镜框——结合“多边形”单元设计通过给一幅漂亮的风景画制作镜框这个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综合应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等知识,解决做镜框这件事中选材和镜框的构造问题。测量身高——结合“统计”单元设计通过测量全班同学身高的实践活动,经历简单数据收集、分段整理、用条形统计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教材分析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本单元是本套教材第三次安排观察物体的内容。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知道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经历了从不同方向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球和由三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并能辨认所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本单元的学****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的物体,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二、观察由四个、五个小立方体组成的立体,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本单元教育目标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经历按要求搭立体的过程,能按要求用若干个小立方体搭成立体,能描述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能根据平面图形来判断对应物体和观察方向,获得立体和平面视图的直观经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在操作、观察等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挑战性,获得良好的学****体验,激发学生学****数学的信心和兴趣。本单元教材共安排2课时。第1课时(P1-P3),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的物体。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活动一,设计了一个充满童趣的四个“小狗回家”的情境和四幅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画。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再辨认教材中提供的四幅图分别是谁(或什么方向)看到的。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小动物回家时,会看到什么,再判断。活动二,呈现了三个小朋友画暖瓶和杯子的情境图以及他们画的三幅图画。教学时,可采取不同的方式组织进行。如,准备实物,先让学生讨论从不同方向观察,会看到什么,再判断给出的三幅画是谁画的。然后,提出兔博士的问题,让学生想象并交流“从上面看到的会是什么样的图形”。也可以教师给学生分组并提供实物,让学生实际画出自己所看到的暖瓶和杯子的平面图,然后再判断教材上三幅画是谁画的,是从哪个方向看的,最后讨论兔博:..士提出的问题。第2课时(P4-P5),观察由四个和五个小立方体组成的立体。用4块小立方体搭立体,教材设计两个层面的活动,活动一,让学生把4个小立方体任意搭在一起,在交流学生不同搭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自己搭的立体,并说出看到的各是什么图形。活动二,把4块小立方体搭在一起,但提出了从前面看、从左面看所看到的图形的要求。也就是让学生根据图形想你搭成的立体。在学生动手搭和交流各自搭法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立体和平面视图之间的联系。教材在“试一试”中安排了用5个小立方体搭立体的活动。先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从前面看、从左面看所看到的图形,把5个小立方体搭在一起。该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挑战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尝试,引导学生进行广泛交流和展示,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课本第5页试一试中,关于哪是体的左面的问题,约定俗成,以观察者的左右来区分书上的左右。)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式与方程”部分的内容。本单元教育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简单数量关系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过程。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加法运算定律,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在具体情境中,能对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意思作出说明,能根据给定的字母表示的数,求出式子的值。在探索、验证运算定律和解决用字母表示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地思考,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初步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并可以借助含有字母的式子来交流。本单元可以说是整册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与传统教材相比,老师们的思想应有一些转变,我们不再是只单独的讲授知识,而是向学生传授一种数学思想,建立一种数学模型。在小学阶段渗透的数学思想主要有:那么,关于数学模型,什么是数学模型呢?徐利治先生对数学模型作了广义的解释:凡一切数学概念、数学理论体系、各种数学公式、各种方程以及由公式系列构成的算法系统等等都可称之为数学模型。由此看来,数学模型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来讲也不是很神秘的,如,自然数、分数、因数、倍数等概念,周长、面积公式,简单的数量关系,运算规律、计算法则等都可看作数学模型。:..本单元教材共安排3课时。第1课时(P6-P7),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第2课时(P8-P9),本节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定律,二是用字母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在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定律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材分3步进行教学。首先是不计算,在圆圈里填上适当的符号,让学生经历了数的计算,然后,是以图形代数,最后,才出现了用字母代替数这样一个过程,这是新教材增加的一个内容,通过让学生经历由数的计算、图形代数、字母代数等探索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定律的数学化过程。所以,新教材的用字母表示数,不单是代数运算的基础,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和数学思想方法,尤其强调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第3课时(P10-P11),根据给定的字母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和初中衔接,求代数式的值打基础的。关于11页问题讨论,对于学生来讲,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只能试一试,但我们老师可以采用画图的方法,这样比较直接,但没必要向学生渗透。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的。到本单元为止,整数乘法的学****算是到头了,本单元是冀教版教材:..最后一次安排整数乘法。本单元教育目标1、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并养成估算的****惯。2、探索并理解乘法运算律和积商的变化规律,能用字母表示乘法运算律,会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5、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6、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本单元教材共安排9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安排4课时。第1课时(P14-P15),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材选择了面粉厂生产面粉的事情,以图文的形式呈现了问题情境。教学时,我们可以大胆放手,给学生创造一个完全是学生自主学****的一个过程。但老师要注意向学生渗透一个是验证的思想,另一个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结构,关于竖式:..的书写,按约定的要求,两位数都写在下边,乘两次就够了,这样简化运算。最后引导学生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帮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其实,在课的开始,我们也可以先用58×24引入,再到158×24中来。第2课时(P16-P17),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和整百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教材呈现了一个旅游团安排自助餐的情境,提出了“计算A、B两种自助餐各需要多少元钱”的问题。在这里,涉及到一个数学名词。就是在竖式计算的最后,这个“0”是落下来,而不是在结果的末尾添上“0”,因为“0”本身没有参加计算。再有一点,建议老师们在每堂课的开始,不管是利用多媒体也好,还是利用卡片也罢,拿出一点时间练****口算,目的是巩固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正确率。第3课时(P18-P19),乘法估算。教材选择了一列火车乘坐多少人的素材,通过火车车厢一角的情境和大头蛙的话呈现了一节车厢可坐118人和这列火车有12节车厢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自己试着估算。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不太需要准确值的情况,那么估算作为一种数学思想,它就不存在估的准不准的问题,而只有合理不合理的问题。像买汽车,一共156000元,那我们就会说,15万行不行。要是买冰箱,共2380元,那我们就说,2300元行:..不行,可对于6角一斤的菜来说,1元2斤行不行。由此看来,数值越大,省略的就可以越大,数值越小,省略的就越小。近似数是根据学生认数、取值的范围来确定的。第4课时(P20-P21),解决简单问题。教材选择了学生非常熟悉的计算一本书大约有多少字的素材,让学生运用前面学****的乘法知识自己试着计算,教材以学生交流个性化算法的方式呈现了分步计算和列综合算式两种算法。在这个例题中,不知老师们注意没注意到,计算的结果明明是准确值,可为什么最后的问题中还要说是“大约”呢?原因是所在的每行不一定是23字,每页也不一定就是25行。乘法运算律,安排3课时。第1课时(P22-P23),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第2课时(P24-P25),乘法分配律和简单应用。教材设计了两个学****活动。活动一,探索乘法分配律。教材呈现了餐厅一角的两扇玻璃屏风和计算屏风有多少块玻璃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试着计算。学生交流算法时,发现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结果是一样的,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活动二,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教材呈现了两道式题,并启发学生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第3课时(P26-P27),乘法的简便运算。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用自己的个性化方法进行计算,在交流不同算法的过程中,学****简便的算法。另外,教师还:..应出一些练****题,有能简算的、也有不宜简算的,让学生在练****中进行比较,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能简便运算的算式有哪些特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积、商的变化规律,安排2课时。第1课时(P28-P29),积的变化规律。教材首先设计了两位数乘10、100和整百数除以10、100的两组口算题,介绍扩大和缩小的概念,为学****积、商的变化规律做铺垫。教学时,可增加一些练****帮助学生理解扩大和缩小的实际意义。在这里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扩大多少倍,倍数都是大于1的,至于缩小多少倍,冀教版教材与传统教材说法是一致的,但现在的人教版教材改变了原来缩小多少倍的说法,不是缩小10倍、100倍,而是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教学时,我们在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后,可把这种说法介绍给学生,主要是防止考试时出现这种说法学生不会一片茫然。第2课时(P30-P31),商的变化规律。教材首先呈现了两组除法式题,一组是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一组是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让学生分别观察这两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商,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接着讨论“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最后,归纳、总结出商不变的规律。教学时,可一组一组地观察、讨论,分别总结,再总的归纳。“探索乐园”(P32),安排了1课时。:..用计算器探索乘法运算中的规律。教材设计了两个探索活动。活动一:用五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和一个两位数,探索两个数的乘积最大和最小问题。这里面一定要注意对方法分指导;活动二:探索99999与两位数相乘的积的规律。教学时,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自主探索,然后再交流各自的探索过程和结果,感受用计算器进行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获得数学学****的方法和经验。综合运用(P35),安排1课时。“果园收入预算”是结合本单元内容设计的综合应用的活动内容。教材选择现实生活中果农估算苹果收入的事情,给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素材,使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因为计算比较复杂,所以我觉得在学生解决问题时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比较好。在我们的日常课堂上,我们所认为的合作,实际上更多的时候是数学交流,新课标提倡小组合作的学****形式,但并不是每堂课都需要合作,为什么要合作?一个人根本就干不了,需要团队合作时;一个人也干了,但为了节省时间需要别人帮助时;自己完成不了的时,如量原的周长时。在小组合作时老师还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分工意识。第四单元:分数的认识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三年级下册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进:..行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认识了因数,会进行因数分解的基础上,而安排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最简分数和约分,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分数加减法等。单元最后设计了综合应用的内容——“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分数”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过去教材和新课标教材都十分重视的内容。分数的定义是小学阶段所认识的数概念中比较抽象并且很不易理解的,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历来是学生学****的难点。所以,在冀教版教材中,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加、减计算分为三段。这样,就分散了难点,使学生在学****上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段,在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通过平均分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初步认识分数,进行简单的分母不超过10的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第二段(本单元)“分数的认识”,通过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较全面地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第三段,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再认识”,将分数意义扩展,认识真分数、假分数,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五年级下册分两个单元安排分数乘法和除法。过去教材中,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等都是单独设置单元,安排在五年级“约数和倍数”单元:..中进行教学。在冀教版教材中把上述内容分散编排,把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整合在分数知识中进行教学。首先,在四年级上册结合自然数的认识,了解了倍数、因数、质数和分解质因数等概念;本单元在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数化简的过程中,了解最简分数、约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等概念,学****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五年级上册,将结合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学****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运算是分数学****的重要内容,其中异分母的大小比较和加、减法历来是分数学****的难点。因此,本套教材紧紧抓住分数的两个核心知识,让学生自主尝试、主动建构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一个是在四年级学****分数意义”的概念下,建构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另一个是在五年级学****分数基本性质”应用中,页建构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本单元“分数的认识”从教材设计和内容安排上,与过去教材相比变化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过去《大纲》教材关于“分数意义”的描述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而在我们使用的冀教版教材中,它在呈现方式上,把单位“1”的概念与分数意义分开,并改变单位“1”的语言表述。通过兔博士的话在课本的40页用具体的事物说明单位“1”。即:一个图形、一条线段、4个苹果、6面小旗……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再用规范的文字给出分数的概念。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样的描述,少了繁琐的语言,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另外,把平均分“计量单位”作为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素材。如,把1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米?把2千克茶叶平均装在5个茶叶筒中,每个茶叶筒装多少千克?等。这些问题,根据除法的意义可以写出除法算式,根据分数的意义可以写出几分之几米、几分之几千克。使学生初步体会,分数可以表示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几、几分之几米、几分之几千克等具体的量。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下,建构、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在过去教材中,分数的基本性质安排字在五年级下册,认识了真、假分数以后,作为分数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来总结。本套教材,是在重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下:..让学生自主建构和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如,48页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西游记中猪八戒贪吃,孙悟空机智、爱戏弄猪八戒的情况,编写“八戒吃饼”的故事,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联系在一起,得出=,初步感受分数分子、分母的变化情况;再通过49页观察几个平均分成2份、4份、8份、16份,涂色部分都是的正方形,由具体的、直观的图形体验分数分子、分母的变化情况。最后,在讨论“分数的分子、分母怎样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的过程中,建构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中,学****约分和最简分数。在过去教材中,关于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概念,都是在学****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以后,由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给出最简分数的概念,然后,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不是互质数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最后,给出约分的概念。本套教材在四年级下册认识了合数、质数,不介绍质因数,另外,公因数和求最大公因数不作为分数化简的基础知识,而是化简分数中的一种个性化方法。这样的编排,使学生经历应用分数基本性质用自己经验解决问题,形成个性化的约分方法和建构、理解约分、最简分数等概念的过程。这样的学****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自主建立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体验数学学****的价值。重视在分数意义背景下学****分数比较、加减计算。:..分数的意义既是重要的分数概念,更是分数大小比较、加减计算的认知基础。本单元教材,在学****同分母的大小比较和加、减法时,淡化比较、计算方法的总结,而强调在理解分数意义基础上的应用和扩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也只安排了1课时,并且重点是加、减混合运算。教学中,如果需要,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适当增加练****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