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数学教材分析(下册).pdf

格式:pdf   大小:1,057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数学教材分析(下册).pdf

上传人:小屁孩 2024/5/18 文件大小:1.0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数学教材分析(下册).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西师版数学四年级数学教材分析(下册)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西师版数学四年级数学教材分析(下册)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西师一年级下册数学部分单元教学建议一、数和数的组成(第1~6页)教学建议1、这部分内容建议用2课时教学。2、教学单元主题图时,建议结合学校的实际用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营造生活情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100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后,教师还可以问学生:“100以内的数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呢?”“你在哪些地方感到20以内的数不够用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3、教学例1时,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数一数。先每人数十几根小棒,再把2人的小棒合起来数,再把3人的小棒合起来数……让学生感受到数的扩展过程。并且数数和讨论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合作学****的方式自行解答一些数数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数完小棒后,教师再问学生书上提到的问题(指对话框中的问题)解决了没有,是怎样解决的。如果这时学生还有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再组织全班学生一起探讨,直到问题得到解决为止。数数时可以照书上的编排先一根一根地数,再十根十根地数;也可以两种数法同时出现,让学生先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数,再比较两种数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但不管用哪种方式,都要注意从两种数法的动作表象中,帮助学生切实建立起计数单位“一”和“十”。4、教学数的组成时,要注意借助“10根10根地数”的动作表象,把“10根10根地数”转化成“你数了多少个十”。随着问题的转化,把学生的关注点转化到“有多少个十、多少个一”上面来,以完成计数单位的抽象。5、教学例3时,要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商品每盒中的数量都是10”,让学生明白以10为单位的包装能又快又对地数出商品的数量,从中体会计数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可以通过2支钢笔和2盒钢笔的比较,强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理解。6、在课堂活动中,建议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手、脑、口结合,理解所学知识。另外,每个活动要配合前面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活动成为教学内容的一个有机整体,用教学内容和活动的整体功能推动学生学****和发展。在进行游戏活动时,要先让学生了解游戏规则,然后进行分组,分组后可以让其中的一个组先作示范,通过示范让全班学生都切实掌握游戏规则,然后再按规则进行游戏。7、教学练****一第1题时,可以让学生先观察没有圈时能不能一眼看出有多少个泡泡,圈了后又能不能一眼看出有多少个泡泡。通过这样的比较,让学生体会用几个十几个一计数的优越性。对于数翻坎数要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先拿出3捆零9根小棒,再添加1根小棒,并把添加后的10根小棒捆起来,用这样的操作活动,深化学生对39+1=40的理解,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在教学第3题时,要告诉学生这里的1捆小棒就是1个十,并且今后看见这样的1捆小棒也看做1个十。强调这样的约定俗成,让1捆小棒与1个十建立联系,能促进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在小调查的教学中,除了调查题中的内容外,还可以根据本校(班)的一些实际情况安排一些调查内容。写数、读数(第7~12页)教学建议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2、教学例1时,要引导学生回忆20以内数的写法,如十二怎么写?十七呢?十九呢?为学生写100以内的数作必要的铺垫。还要引导学生对小棒图、算珠图和数位表进行对应的观察比较,通过对比让学生感悟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重点讨论“左边这颗算珠表示什么?右边这颗算珠表示什么?”让学生初步掌握“十位上是几个算珠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是几个算珠表示几个一”,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十位”和“个位”的数位概念。然后要注意用“13”的算珠图和“23”的算珠:..图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这两个数的写法在本质上应该是一样的,引导学生充分利用“13”的写法类推出“23”的写法来。在写出23后,反过来引导学生思考,23中的“2”表示什么?“3”又表示什么?加深学生对位置值的理解。3、教学例2时可以放手让学生交流讨论,用例1获得的读写方法推动例2的学****这样学生能从中感悟到读写方法的普遍适用性,自觉地运用其读写方法来读写100以内的数。教学例2时还要加强比较,如用34与43进行比较,用50的写法和100的写法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掌握一些数的组成规律,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读写法的掌握水平。4、在学生学****了一些数的读写以后,再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小结出读写数的基本方法。然后将此方法运用到具体数的读写中去,最好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读写,如读写出全校每个班的人数,先数、再写出校园中树的棵数等,用这种联系实际读写数的方法,提高学生读写数的兴趣,让学生从中体验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5、在课堂活动中,可以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读写数的练****例如请一个学生读数,而其他同学写数;开展小组竞赛,看谁在相同的时间内读写的100以内的数多;一人写数、一人读数或一人说数的组成,用各种形式的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利用学生的学****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掌握所学知识。6、练****二的****题要结合新课的教学进行练****如教学例1后要求学生完成第4题,教学例2后指导学生完成第1,2,3,5题,这样配合例题的学****进行相应的练****容易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练****中不但要求学生说出答案,还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练****中还要把看图、说数的组成、读写结合起来,让学生手、脑、口并用掌握数的组成。在第10题的掌握中可以用小棒来帮助学生讨论,比如用3捆零3根小棒让学生理解哪些小棒表示3个十,哪些小棒表示3个一,这样用操作和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数概念的掌握水平。数的顺序、大小比较(第13~19页)教学建议1、本节内容可用2课时教学。2、教学例1时,可以先做一些数数的准备,如从28数到52,从76数到93,在此基础上用竞赛的方式要求学生按数的顺序填空,看谁填得又对又快。填好空格里的数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交流时,不要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学生还可以从中发现很多规律。例如左起第1竖列每个数的个位上的数字都是1,后一横排上的数都比前一横排上对应的数大10等,从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当然,也不要求每一个规律都说到,学生能发现多少算多少,但有些重要的规律,如“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就要求学生一定要发现,并且要掌握好这个规律,才能为后面的学****打好基础。3、例2和例3的教学不要处理在同一个层面上,重点要放在例2的教学上。要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验到数的大小比较在生活中运用得相当普遍。如比较1班和2班人数、比较爸爸妈妈的年龄等,并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比较。比较时一定要采用直观的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在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很多,每个学生只要掌握一二种就行了。然后可以让学生看一看例题,看书上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选一种你喜欢的方法比一比,提高学生对比较方法的掌握水平。4、教学例3时,可以让学生将例2的比较方法直接作用于例3的比较,也可以照书上的方法用小正方体和计数器进行比较。但重点要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十位上的数不同时怎样比较,十位上的数相同时又怎样比较,帮助学生从中归纳总结出带规律性的比较方法。5、课堂活动要先让学生了解游戏规则。想好一个数后用逐步缩小范围的方式让学生猜数,然后要求两个学生为全班学生作一个示范,在学生对游戏规则完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活动。:..6、教学练****三第2题时,要求学生先说一说“接近”是什么意思,“最接近”又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理解了这些词后再说题中的数最接近哪个数。第4题不但要求学生在圈里正确地填出大于号或小于号,还要求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填,通过学生说填的理由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理解。第5题指导学生先按十位上的数的顺序大小进行排列,十位上相同的数可以先上下排列,然后再比较十位上数字相同的数的个位上的数,这样学生才能找到正确的排列方法。第6题是比较十位上的数的大小,只有“53”才需要比较个位上数的大小。练****第7题和第9题时,要求学生结合题中的情境说一说“少一些”、“少得多”、“多一些”、“多得多”的意思。还可以组织学生结合具体生活应用这些概念,比如说“小红比我大一些”,“爸爸比我大得多”等。通过这些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在指导学生填第8题第2行的数时,要提醒学生多思考一些数,比如小于39的数有38,37……然后指导学生结合教科书第13页上的顺序表观察,让学生发现这些数都是39前面的数,以强化学生对“39前面的数都比39小”的理解。实践活动:了解生活中的数(含数学文化)(第19~20页)教学建议1、这部分内容建议用2课时教学。2、在组织活动之前,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主动地投入实践活动。如教师问学生:“我这里有100元钱,你知道我拿到商店里能买到哪些商品吗?”“你知道我们学校有多少个班,每班有多少人吗?”通过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有调查了解的欲望,在此基础上给学生介绍一些调查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3、在实施调查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全班学生集体调查的方式,如全班一起到某商店开展调查,也可以采用分散调查的方式,让学生独自调查或几个人一组进行调查。前一种形式组织纪律性更强,安全问题容易得到保证,但调查的范围不广。后一种形式调查的数更丰富,更有利于学生了解100以内的数与生活的联系,但是要注意分散活动的安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选择调查的方式。4、组织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时,不但要求学生说出这些调查结果,还要求学生说一说从这些调查结果中知道些什么。比如学生调查到大商场的衣服价格大多数都超过了100元,而小商店同样的衣服都在100元以内,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100以内的数来表示,教师及时地进行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意识到商店的位置、装修的豪华程度以及商品的质量都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这样进行深层次的追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5、要求学生保留调查的数据,这些数今后还可以进一步应用到100以内数的加、减中。如在学****100以内数的加、减时,可以用这些数来作为教学材料,或者学生用这些数来作为练****材料。总之,要把这个活动与后面的学****联系起来,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6、教学数学文化时,可以要求学生先自行阅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学生阅读后要求学生进行讲述,把这个连环画表达的意思完整地讲解一遍,再进行合作交流,包括“你知道满十向前一位进1是怎样来的?”“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数的故事?”通过学生的调查强化对数学文化的了解,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认识人民币(第21~27页)教学建议1、本节内容安排2课时。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先到较大的商场去摄像,将书上的情境图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使学****材料更生动具体,现实性更强。观察情境图时,可以指导学生边观察边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帮:..爸爸妈妈买东西的,把学****人民币与生活情境图、生活经验相结合,激发学生学****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学****3、教学例1时,可以让有条件的学生带一些人民币来作为学具认一认(也可回家在父母指导下认识)。这样不仅可以直观地认识人民币的面值,还可以认识人民币背面的图案和人民币的防伪标志等,使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更加深刻,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果有些大面值的人民币(如100元币)孩子不便带到学校来,教师也要将其制成多媒体课件,放大后指导学生观察,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环境中认识人民币。4、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学****的影响。凡是学生认识的人民币,就让学生自己来介绍自己是怎样认识这些人民币的,通过学生的相互介绍发挥学生在认识人民币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则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不认识的人民币和人民币的应用价值上面。5、教学例2时,要用人民币作为学具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深化学生对人民币相邻单位间十进关系的理解。操作与学生的交流一定要同步进行,让学生边操作边说为什么要这样交换,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教学例3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如果学生的基础不是太好,可以采用学生一边用人民币进行操作换算一边说换算过程,用直观操作与分析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换算方法。如果学生基础好,则采用对照人民币换算率直接分析换算方法,可以采用学生先讨论,再师生共同分析,让学生经历人民币换算的全过程,在学生分析过程中,可以提示学生用“因为……所以……”的语句来描述自己的分析过程,从中初步掌握一些逻辑思维方法。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如“4角=40分,40分=4角”、“10角=1元,13角=1元3角”,通过这样一些对比,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换算方法。6、课堂活动的第2个活动,可以把拿人民币的活动与数的组成结合起来。通过10+5=15,10+2+2+1=15,10+1+1+1+1+1=15,5+5+2+2+1=15等多种组织方式,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同时,体会人民币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7、结合练****四第3题的教学,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在文具店里买一件自己需要的文具,并把买文具的过程在班上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再做第3题,学生就更能感受到这道题的现实意义。教学第26页第6题时,要指导学生先调查,再填空。学生可能调查到同一商品的不同价格,如书包,有几十元1个的,也有十几元1个的。教师要抓住这些学****材料进行讨论分析,为什么有的书包这么贵,有的书包这么便宜?如果你要买书包,你准备买哪种书包?既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又让学生学会合理用钱、节约用钱,把思想品德教育落实到具体的学****中。8、教学第27页第10题时,要引导学生先观察图意,讨论为什么要回收易拉罐、矿泉水瓶和牙膏皮,弄清楚其环保价值后,再对图中的问题进行解答。整理与复****含数学文化)(第28~32页)教学建议1、这部分内容建议用2课时教学。2、教学时不要把这部分内容安排成纯粹的练****在完成****题的同时要注意进行知识的理解。例如通过第1,2,4题的练****要引导学生归纳出“几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的数的组成规律,:..然后要求学生利用这个规律直接回答:30和2合起来是多少,6和90合起来是多少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整理,归纳所学的知识。3、整理时要注意沟通知识的前后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例如复****人民币的认识时,就要用对比的方式,沟通计数单位与人民币单位间的内在联系。计数单位人民币单位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就能理解计数单位和人民币单位虽然是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但同作为表示数量多少的标准,它们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人民币相邻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与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有相似之处,它们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下面的对比显现出来:100以内数的认识:一根一根地数,10个一是十;十根十根地数,10个十是一百。人民币的认识:一分一分地数,10分是一角;一角一角地数,10角是一元。这样进行比较,学生就能直观地感受到两类对象的相同属性,即都是满十向前一位进1,从而把100以内数的认识和人民币的认识纳入一个较大的知识系统中去理解,形成整体认知结构。4、在练****中也要注意采用比较的方法。一是用原来所学的知识和现在所学的知识比较,如用13103与83803进行比较;二是用认识100以内的数和认识人民币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比较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5、引导学生在整理过程中掌握一些方法。在这个单元的复****中,重点是掌握数的比较方法和单位的换算方法。所以在复****过程中,不要只关注作业做得对不对,而是要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如在第9题中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数的大小的。结合第8题让学生说怎样进行单位换算。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切实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单位换算方法。6、第31页的思考题要指导学生思考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想:明明和方方两人有同样多的钱,剩下的钱多则付出的钱就少,剩下的钱少则付出的钱就多。买字典后剩下的钱比买童话书后剩下的钱少,所以字典要比童话书贵。7、教学数学文化时,建议从网上下载各套人民币的各种面额和各个版别的人民币,制成多媒体课件后向学生进行直观的展示,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结合各套人民币的出现介绍这套人民币发行的背景、作用,让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有更多的了解。当然,介绍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回避一些高深知识的介绍。教学中还要让学生观察各套人民币的图案,从这些图案、防伪功能、面值等方面的观察比较中,了解祖国的变化和发展,从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56~61页)教学建议1节内容建议用2课时教学。2教学第56页的单元主题图时,可以直接呈现教科书上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当学生提出求和、求差的问题后,教师可以指出,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用到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开始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3教学例1时,先引导学生对例题中的主题图进行观察,观察的目的一是要让学生明确图意,二是应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学生观察情境图时,可先独立观察,并启发学生思考:图中画了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说了些什么?你明白他们说话的意思吗?特别应注意让学生发现“左边有4盒,就是40支,右边有2盒就是20支”这样的条件,然后再引导学生把观察的感受在全班进行交流,从而引出算式40+20=□(支)。当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这幅主题图的情境用幻灯片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使故事情境动态化,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当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得出40+20的算式后,引导学生用小棒操作来探索理解40加20的算理和算法。学生在操作小棒时,应先独立思考,边摆边想,并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如何计算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得出,既可以一十一十地数,也可以直接得出4个十加2个十是6个十,最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算法。学生在交流时,并不局限于教科书上提出的两种算法,只要他们说出自己理解的、正确的算法都应给予肯定,以尊重学生对算法的自主选择。4教学例2时,也应像例1那样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发现图中的条件和问题,特别应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文具柜台上有6盒铅笔,每盒是10支这一条件后,得出文具柜台上一共有铅笔60支,小朋友买走了10支,并结合对“还剩多少支”这一问题的理解,引出减法算式60-10=□(支)。教学例2的算法时,教师给学生留的思维空间应比例1更大。可以让学生直接通过对小棒图的观察思考,在小组内讨论60-10的算法,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的算法。当学生交流出不同的算法时,教师应引导全班学生对他们的算法予以肯定、鼓励或评价,以保护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和学****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数学学****成功的欢乐。此外,还应注意与例1的联系,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一是应注意情境的联系;二是让学生感受到加、减法间的联系,以便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同时让学生从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2下面的试一试,可配合例题的教学使用,也可适当增加一些类似的题目。学生做完后,应让学生交流他们的算法。5教学例3时,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基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此例题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学生对“黄色乒乓球比红色乒乓球多多少”这个问题的理解上。教学时,先应摆出40个黄色乒乓球,再摆出30个红色乒乓球,并使红色乒乓球与黄色乒乓球每盒一一对应,然后向学生提问:“黄色乒乓球比红色乒乓球多多少个?是谁与谁比?黄色乒乓球多还是红色乒乓球多?要我们求什么?应该怎么办?”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可以看到黄色乒乓球多,红色乒乓球少,从40个黄色乒乓球中去掉红色乒乓球的个数,剩下的就是黄色乒乓球比红色乒乓球多的个数。当然,在教学时还应把上述这一活动通过教具动态地演示,或用课件演示表现出来,促进学生理解。学生的基础比较好的班级,教学时可以先放手让学生讨论,理解问题的含义,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解决了黄色乒乓球比红色乒乓球多多少个这个问题后,应让学生根据例题中的条件和情境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有理由,都应肯定。如学生提出一些有丰富想象、有创意的问题,应给予鼓励。6关于课堂活动的教学。第1题可让学生分组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讨论“10+40=□”与“50-40=□”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借助这两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巩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教学第2题时,教师要先给学生介绍游戏的方法。可以2人1组对口令,也可以3人~4人1组进行抢答比赛,也可以限时进行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知识。教学第3题时,可以让学生口头提出数学问题,再自主选择1个或2个问题独立解决,解决后交流他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7关于练****七的教学。第1~4题可以结合例l、例2的教学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后抽2道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思维过程。特别是第2题,应引导学生将每组上下2个算式对比说一说算法。如3+4与30+40,应引导学:..生说:3+4=7,30+40就是3个十加4个十是7个十,就是70。第4题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在弄清图意、理解算法的基础上再算出得数。第5~7题可以结合例3的教学完成。教学第5,6题时,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图,并说一说题意,再独立解决。教学第7题时,可以让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2个问题后交流他们的解法,注意区分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第62~66页)2教学建议1、本节内容可用3课时教学。2、教学例1时,可用实物、投影仪、多媒体或挂图来呈现信息,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列出算式,然后重点探索23+3的算法。教师可先提出“3个月饼是应加在2盒中,还是加在3个中”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思考,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让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算法。交流时,应重点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3与3相加,先把23分成几和几等问题。同时,应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以便及时纠正错误,发现有新意的算法。如果学生把“3”与“2”相加,可结合演示造成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明确错的原因,体会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道理。例如,把2盒与3个放在一起,教师问:这是5个还是5盒?3、教学例2时,既可以用实物演示来创设情境,呈现信息,也可以用多媒体或投影仪来创设问题情境,呈现信息,这些条件都没有,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教科书上的插图或挂图。但是,无论用什么方式,都应让学生明确题意,能从情境中正确获取信息。即应知道左边有2盒零3个月饼,就是23个月饼,右边有3盒就是30个月饼,并借助情境提出“一共有多少个月饼”这个数学问题。本例题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索23+30的口算方法。教学时,首先可让学生分组讨论或独立思考,自己去发现23+30的算法,然后在全班交流。学生交流算法时,应结合实物、计数器、多媒体或投影的动态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例如,如果学生从23起,用一十一十地数的办法计算时,可结合学生的交流把右边的3盒月饼一盒一盒地移到左边的整盒中去。如果学生说先算20+30=50,再算50+3=53时,可通过计数器的演示操作或投影演示,先把2盒与3盒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20+30=50,再把5盒与3个合在一起,让学生明确50加3是53。学生在交流算法时,对各种正确的算法应给予肯定,对有创造性的算法应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和创新的快乐。4、教学例3时,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图画的观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64-30,然后教师提问:“30应从64中的什么位上去减”,接下来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交流算法时,可结合计数器的演示,重点点拨30为什么从64中的十位上去减的道理。如教师提问:如果从个位减,4只减30只够吗?例3后面的试一试,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发现不同的地方,从而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5、关于课堂活动的教学。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摆小棒,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整十数加整十数与整十数加一位数的不相同点,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算法。第2题学生可以先摆小棒,再让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列出算式,并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样写算式,怎样算出结果,也可适当引导学生对该题进行比较。6、关于练****八的教学。第1题和第5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看懂算珠图所表示的意思:“拨入表示相加,拨去表示相减,个位上是几颗表示几个一,十位上是几颗表示几个十……”教师可以选择1~2道题作为范例,其余的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和第6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分组说一说每道题上、下两小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第3题学生做后进行交流时,可以提问:为什么要用加法算?第4题可直接在书上连线,也可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练****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交流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用减法算?第8题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成游戏的形式来完成,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第9题夺红旗,首先应该强调计算的正确性,对计算速度不应作过高的要求。第10题是解决问题,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到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根据图意列出算式,算出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还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在讨论、互议中提出问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第67~72页)教学建议1、本节的内容建议用3课时教学。2、教学例1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根据情境图中所提供的条件让学生提出问题,最后选择“一共有多少个同学”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3+25=□(个)”。当然,在该例题的教学时,可以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也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创设情境呈现学****内容(比如本班男女生人数相加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时,就可选用)。在引导学生列出了23+25这个算式后,可通过计数器演示(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计数器也可让学生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看到23+25应是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同时,应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在十位上拨入2颗珠,个位上拨入5颗珠,以强化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和计算方法。如果是学生操作,操作后可通过交流和让学生演示的形式来展示上述过程。在完成计数器上的计算后,教师可先提出问题:“你能根据刚才的操作说一说应如何计算23+25吗”,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去自主探索23+25的口算方法,最后让学生通过交流来展示算法的多样化。在教学完口算后,教师可提问:“这道题除了口算,你知道如何用竖式计算吗?请看一看书上是怎么计算的。”学生通过看书学****后在班上交流,教师借助学生的交流,通过板书展示计算过程,进一步强化竖式计算的方法。学生用竖式计算后,在交流时,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从而进一步强化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的要求。3、教学例2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还差多少个茶杯盖?”可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通过茶杯盖与茶杯的一一对应(将茶杯盖一个一个地盖在茶杯上)来体现从39中减去25就可以求出“还差多少个茶杯盖”这个问题。关于数位图的使用,应展示动态的过程才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先在数位图上表示出39(十位上画3个圆,个位上画9个圆),并提问学生:“这表示多少?”然后再提问:“要减去25应如何减?”再让学生在十位上划去2个圆,在个位上划去5个圆,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划,使学生理解25中的2表示2个十,所以用十位上的数去减,5表示5个1,所以用个位上的数去减,以突出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道理。至于39-25的口算,应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讨论后去自主探索,再让学生在全班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师重点抓住“30-20=10,9-5=4,10+4=14”这种方法进行强化,进一步突出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教学39-25的笔算时,教师可提问:“你们能列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吗?”如果学生说会,可让他们先试一试后再交流,在交流中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如果学生说不会,就让学生看书后再交流。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教师一定要注意指导竖式计算的方法,强调相同数位对齐。4、教学例3时,首先可以结合教师的语言创设情境,并呈现例3的图,让学生观察图提出数学问题。这里除了教科书上提出的“小客车比大客车少多少个座位?”这一问题外,还可提出“大客车比小客车多多少个座位?”(当然这一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办法与前一问题相同),或“两辆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然后逐一引导学生解决,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强化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或减。5、关于第69页课堂活动的教学。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摆一摆(摆小棒或摆圆片),并边摆边说方法和过程,再让学生在摆的基础上独立地算一算,最后让同桌学生或4人1组相互议一议两位数加减两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