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重庆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测试化学试题含解析.pdf

格式:pdf   大小:4,635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重庆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测试化学试题含解析.pdf

上传人:小屁孩 2024/5/18 文件大小:4.5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重庆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测试化学试题含解析.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重庆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测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重庆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测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重庆市高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H-1C-12N-14O-16Na-23S-32Cl--56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第I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2分),***【答案】A【解析】??【详解】[KAlSO?12HO],溶于水电离出的Al3+进行水解反应生422Al(OH)(胶体),净水的原理是利用胶体的吸附性使水中细小的悬浮物颗粒集成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从而成3除去水中的悬浮物,达到净水的目的;但不具备消毒杀菌的能力,故A错误;,且不容易被X射线透过,因此在医疗上可被用作消化系统X射线检查的内服药剂,俗称“钡餐”,故B正确;C.“食品中添加适量的二氧化硫可以起到漂白、防腐和抗氧化等作用,故C正确;、氮化硅和某些金属氧化物等在高温下烧结而成,故D正确;答案选A。:..+、Al3+、SCN-、Cl-+、I-、NO?、SiO2?+、Na+、Br-、SO2?+、Ag+、PO3-、Cl-44【答案】C【解析】Fe3+SCN-Fe(SCN),Fe3+SCN-【详解】,A不符合题意;3B.***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与还原性离子I-H+和SiO2?不能大量共存,能生成沉淀,不能3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能大量共存,C符合题意;+与Cl-PO3?、均能生成沉淀,因此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4故答案选C。***(HNCHCHNH),碳原子数目与碳碳键数目之比1:,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21mol?TiCl?HO??Cl?,能产?25?223【答案】C【解析】【详解】***存在分子间氢键熔沸点高于仅存在范德华力的ClCHCHCl,A错误;-C键,但是被2个碳原子所共有,因此每个C原子只分到一半,即1个碳原子2根C-C键,B错误;6-2?+=4sp3杂化,其中两对孤电子对,空间结构为V形,C,为22正确;,内界结合紧密,一般不解离,故最多生成2molAgCl,D错误;故选C。:..,可用苯酚和***利用以下原理来制备。,【答案】B【解析】【详解】,强于碳酸氢根离子,故苯酚与碳酸氢钠不反应,故A错误;,,最多消耗4mol溴水,故B正确;,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故C错误;,中心C为四面体结构,则最多共线的C原子有3个,故D错误;答案选B。:2NaO+2CO=2NaCO+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表示阿伏222232A加德罗常数),,含Na+,【答案】D【解析】【详解】,无法计算,A错误;=C=O,含2个σπ44g1molCO中所含σ2N,B键和2个,因此即键数目为2A错误;:..,因此不一定是1L,无法求算溶质物质的量,C错误;+2CO=2NaCO+O反应中,NaO自身歧化反应,1molNaO转移1mol电子,,D正确;22A故答案选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可用于除去粗盐中的不溶可用于观察Fe(OH)【答案】D【解析】【详解】,装置和操作均正确,故A正确;,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制取氢氧化亚铁,植物油可隔离氧气,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故B正确;,能与HCl反应生成,从而可除去SO中的HCl,故C正确;,故D错误;故选:D。。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SO+2HO=2Fe2++SO2-+4H+【答案】A【解析】【分析】烧瓶中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SO气体,A中***化铁氧化SO为硫酸,B为防倒吸装置,C用22于尾气吸收。【详解】,本题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应该选用NaSO23固体,A错误;***化铁氧化SO为硫酸,发生的反应为2Fe3++SO+2HO=2Fe2++SO2?+4H+,B正确;,C正确;,防止污染,D正确;2故选A。:FeO+6H++2I-=2Fe2++I+:Mg2++2OH-=Mg(OH)?:Ca2++2ClO-+SO+HO=CaSO?+:Al+4OH-=AlO?+2HO22【答案】A:..【解析】【详解】,离子方程式:FeO+6H++2I-=2Fe2++I+3HO,故A正确;?HO为弱电解质,不能拆为离子,离子方程式:Mg2++2NH?HO=Mg(OH)??2NH?,323224故B错误;,漂白粉中Ca(ClO)强氧化性物质,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22Ca2++SO+ClO-+HO=CaSO?+Cl-+2H+,故C错误;、水和氢气,离子方程式:2Al+2OH-+6HO=2?Al?OH???+3H?,故D错误;2?4?2答案选A。,其主要成分***化钙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周围距离最近且等距的F-有8个C.******原子核外电子的原子轨道有四种取向【答案】C【解析】?1??1?2+8?=1+66?=3=4【详解】:8个顶点??个面心??个,A正确;?8??2?-最近的Ca2+有4个,则1个Ca2+最近的F-有8个,B正确;,CaF中也不是纯粹的离子键,C错误:***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存在s和p两种轨道,其中s轨道一种取向、p轨道3种取向,共4种取向,D正确;故选C。:..?NH?SOA把分别蘸有浓硫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有白烟产生白烟为424室温下,?L-?L-1HClO的酸性小于BHF的HF溶液的pH,前者的pH大于后者Ba?NO?C向亚硫酸钠试样中滴入盐酸酸化的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试样已氧化变质32FeCl溶液中是否含有Fe2+KMnO溶液,溶液紫红不能证明溶液中含有检验时,可滴入适量酸性34DFe2+【答案】D【解析】【详解】,因此实验中看不到白烟,故A错误;、漂白性,因此无法用pH试纸测定准确pH,应用pH计,故B错误;+、NO?离子同时存在时具有强氧化性会将还原性的亚硫酸根离子氧化,因此无法证明亚硫酸钠是否3被氧化变质,故C错误;-同样具有还原性,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因此无法证明是Fe2+还是Cl-还原了MnO-,故D正4确;故选D。、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其中X与Z同族,Y与X同周期,Y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的相邻元素,W的原子序数是X原子价电子数的4倍,:X<:W>X>、Z形成的单质的晶体类型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X用于测定文物年代,则X为C元素;Z与X同族,则Z为Si元素;Y的第一电离能高于相邻元:..素主要考虑ns2或ns2np3,X、Y同周期,因此只能是2s22p3,则Y为N元素;W原子序数为C原子价电子数2s22p2的4倍,则W为S元素;【详解】,碳元素形成的氢化物可能为液态烃和固态烃,因此其沸点不一定小于N元素氢化物,故A错误;:1s22s22p3,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p区,故B错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则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SO>HCO>HSiO,242323故C正确;、可能是共价晶体、也可能是混合晶体;而Si元素形成的硅单质为共价晶体,故D错误;答案选C。***的流程如图所示,,+7O4NO+【答案】B【解析】【详解】,氨易液化,降温,分离器中分离出液态氨,将其和氢气和氮气分开,A正确;+7O4NO+6HO,,NO继续被氧气氧化为NO2322ΔB错误;+HO=HNO+NO,向吸收塔中通入空气,NO继续被氧气氧化为NO,能提高氮元素的利用率,C2232正确;***型酸雨,也能和空气中的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紫外线照射下形成光化学烟雾,:..D正确;故答案选B。、镁、,标准状况下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1:1:、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若有固体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有Fe2+,可能有32Cu2+、Fe3+,生成的CO的质量前者多3232【答案】D【解析】【详解】,因此镁、铝生成氢气均以完全反应的盐酸来计算,产生氢气量一样;但是金属钠除了与酸反应还能够直接与水反应,因此产生氢气量更多,故A错误;:2Al+2NaOH+2HO=2NaAlO+3H?、2Al+6HCl=2AlCl+3H?可知,当同时取222326molNaOH或6molHCl时,碱性条件下生成H更多,故B错误;,可能有铁,无论那种情况,那溶液中一定不可能有Fe3+,故C错误;,所以他们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323下生成的CO一样多,故D正确;2答案选D。“84消毒液的反应过程,向酸化的FeSO溶液中逐滴滴入“84消毒液,780s44时停止滴入;滴加过程中bc、cd段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采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随时间t(s)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变成了Fe3+-+2Fe2++2OH-+2HO=Cl?+2Fe(OH)?223:..-+Cl-+2H+=Cl↑+***气溶于水反应产生酸性物质【答案】B【解析】【详解】,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则表明有部分Fe2+变成了Fe3+,A正确;,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生成Fe(OH)沉淀和Cl,溶液呈酸性,方程32式中不能出现OH-,则主要反应为ClO-+2Fe2++5HO=2Fe(OH)↓+Cl-+4H+,同时发生反应23ClO-+Cl-+2H+=Cl↑+HO,B错误;,依据B选项的分析,反应为ClO-+Cl-+2H+=Cl↑+HO,C正确;,可能是***气溶于水后,与水发生反应Cl+HO?HCl+HClO,产生了酸性物质,D正确;22故选B。第II卷(非选择题共58分),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Fe(OH)胶体与饱和FeCl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1)实验室鉴别33FeCl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制造印刷电路板。(2)电子工业用3①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②为检验FeCl腐蚀铜后所得溶液中含有Fe2+,应使用的试剂为_________3③欲从腐蚀后的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FeCl溶液循环利用,现有下列试剂:***.***,需要用到的试剂除盐酸外还需要___________(选填字母)。(3)纳米Fe/Ni复合材料,可有效去除酸性废水中的NO?,其反应过程(Ni不参与反应)如图所示:3①H、N、O、Fe四种元素的电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②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③假设每步反应都能彻底进行,则反应i和ⅱ中消耗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4)在N气氛中,FeSO?7HO的热分解过程如图所示。242固体样品的剩余量已知:固体残留率=?100%固体样品的起始量FeS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通过计算后,写出4【答案】(1)丁达尔效应2Fe3++Cu=Cu2++2Fe2+K?)?溶液③.BC(2)①.②.铁***化钾溶液或36(3)①.O>N>H>Fe②.3Fe+NO-+8H+=3Fe2++NH++2HO③.1:3242?(4)2FeSOFeO+SO?+SO?42323【解析】【小问1详解】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该性质,可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胶体与饱和FeCl溶液,答案:丁33达尔效应;【小问2详解】电子工业用FeCl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制造印刷电路板。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2Fe3++Cu=Cu2++2Fe2+FeCl腐蚀铜后所得溶液中含有Fe2+,可用铁***化钾溶液检验。腐蚀后的废液中3FeCl和CuCl、FeCl,加入过量铁粉,置换出铜,并将FeCl还原为FeCl,过滤,滤液为FeCl含有322322溶液,固体中含铜及过量的铁,向固体中加入过量盐酸,铁粉溶解,过滤、洗涤回收铜,将两次的滤液合FeCl溶液循环利用,所以需要用到的试剂除盐酸外还需要***气和铁粉,答案:并,通入***气并重新获得3BC;【小问3详解】①金属元素Fe电负性小于非金属H、N、O,同周期元素电负性N<O,四种元素的电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是O>N>H>Fe;答案:O>N>H>Fe;②由图示可知,反应ⅱ是Fe还原NO-生成Fe2+、NH+,根据得失电子配平,离子方程式为243Fe+NO-+8H+=3Fe2++NH++2HO,答案:3Fe+NO-+8H+=3Fe2++NH++2HO;242242③假设每步反应都能彻底进行,则反应i离子方程式Fe+NO-+2H+=Fe2++NO-+HO,反应ⅱ离子反应方3223Fe+NO-+8H+=3Fe2++NH++2HO,反应i和ⅱ中消耗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1:3,答案:1:3;程式242【小问4详解】FeSO?7HO,质量为278g,完全失水后生成FeSO,再加热FeSO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假设有1mol4244278g?%-56g=,含Fe1mol,质量为56g,含氧原子物质的量为,则金属化合物的化学式为16g?mol-123ΔFeS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FeSOFeO+SO?+SO?,答案:逸出气体为SO、SO,则23442323Δ2FeSOFeO+SO?+SO?。。磷酸锌是一种绿色环保涂料,实验室用锌灰(含ZnO、PbO、CuO、FeO、FeO、SiOZn?PO??4HO等)为原料制备。(难溶于水)的流程如下,2323422回答下列问题:已知:①本实验条件下高锰酸钾的还原产物为MnO。2?ZnCO?2Zn(OH)?HO+2HPOZn?PO??4HO+2HO+CO?②。32234342222(1)滤渣I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2)步骤的主要目的是除去铁元素,,再滴加KMnO溶液,滴加时的离子方程4式为___________。(3)步骤Ⅱ的主要目的是除去铜元素,试剂a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4)步骤Ⅲ在加热条件下生成一种温室气体和沉淀ZnCO?2Zn(OH)?HO,其离子方程式为322___________。Zn?PO??4HO的操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干燥。(5)步骤IV反应结束后,得到3422(6)锌的某种氧化物的立方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晶胞参数为rnm。(晶胞中a为氧,b为锌)①写出基态Zn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②Zn和O之间最短的距离为___________nm。【答案】(1)SiO、PbSO24(2)MnO-+3Fe2++7HO=MnO?+3Fe(OH)?+5H+4223ZnZnSNaS等合理答案也得分)(3)、(2-+3Zn2+=ZnCO?2Zn(OH)?HO?+5CO?(4)33222(5)①.过滤②.洗涤3(6)①.3d104s2②.r4【解析】ZnO、PbO、CuO、FeO、FeO、SiO中SiO不溶于硫酸,PbO形成难溶的PbSO,【分析】浸取时23224加入高锰酸钾并且调pH生成Fe(OH)沉淀,然后加入试剂除去铜元素,然后加入碳酸氢铵,生成3ZnCO?2Zn(OH)?HOZn?PO??4HO,再加入磷酸生成。3223422【小问1详解】SiO不溶于硫酸,PbO+HSO=PbSO+HO,PbSO为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滤渣I的主要成分为SiO、2244242PbSO,答案:SiO、PbSO;424:..【小问2详解】步骤I的主要目的是除去铁元素,,Fe3+已经形成Fe(OH)沉淀从而除去,这也3是一个重要得分点;其次溶液pH=,因此缺少氧原子是从水中获得并生成H+。KMnO溶液,滴加时的离子方程式为MnO-+3Fe2++7HO=MnO?+3Fe(OH)?+5H+,答案:再滴加44223MnO-+3Fe2++7HO=MnO?+3Fe(OH)?+5H+;4223【小问3详解】2+CuSZnSNaS,注意ZnS同样Cu去除主要是形成沉淀,而是经常提到的难溶性铜盐,因此可以加入、2也是难溶物,但是CuS比其更难溶,因此加入ZnS+Cu2+=CuS+Zn2+;也可以转化为Cu,加入不引入杂质的Zn单质。答案:Zn、ZnS(NaS等合理答案也得分);2【小问4详解】步骤Ⅲ在加热条件下生成一种温室气体和沉淀ZnCO?2Zn(OH)?HO,按照电荷守恒来配平,3226HCO-+3Zn2+=ZnCO?2Zn(OH)?HO?+5CO?;33222【小问5详解】?ZnCO?2Zn(OH)?HO+2HPOZn?PO??4HO+2HO+CO?步骤IV反应,,32234342222Zn?PO??4HO难溶于水,分离出沉淀的操作为过滤、洗涤、干燥。答案:过滤、洗涤;3422【小问6详解】Zn是第四周期第ⅡB族,价电子排布3d104s2,注意价层电子排布式的正确书写,Zn和O之间最短的距离133为体对角线的,所以距离为r。答案:3d104s2;r。。有资料显示过量的氨气和***气在常温下可合成NHCl(岩脑砂的主要成分),某实验小组对该反应进行探究,并对岩脑砂进行元素测定,回答下列问题:4NHCl的制备:(1)4:..①利用装置B制取实验所需的***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②装置C的名称为___________。③为了使氨气和***气在D中充分混合,请确定上述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___________→fe←h←g←___________(用小写字母和箭头表示,箭头方向与气流方向一致)。④该实验装置除了D处导管易堵塞外,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⑤验证岩脑砂中所含NH?的操作为___________。4ag(2)岩脑砂中元素的定量测定:准确称取岩脑砂,与足量的氧化铜混合加热,发生的反应为?2NHCl+3CuO3Cu+N?+2HCl?+3HO,利用下列装置测定岩脑砂中氮元素和***元素的质量之比422(夹持装置省略)。①装置H中盛装的试剂是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②已知装置J中也装有碱石灰,其目的是___________。③若装置I增重bg,利用装置K测得气体体积为VL(?mol-1),则岩脑砂中m(N):m(Cl)=___________(用含b、V的代数式表示,不必化简)。ΔMnO+4HCl(浓)MnCl+Cl?+2HO②.(球形)干燥管③.a→d→c【答案】(1)①.2222④.j←i←b⑤.无尾气处理装置⑥.取少量岩脑砂于试管中,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再加入适量浓:..NaOH溶液并加热,若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含有NH+(2)①.浓硫酸②.防止装置K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I,影响实验结果③.:【解析】【分析】A是制备氨气,C是干燥氨气,B是制备***气,D是氨气和***气反应发生装置,E为除掉***气中水蒸气,F为除掉***气中HCl杂质,对岩脑砂中元素的测定,先将岩脑砂与CuO反应生成氮气、Cu、HCl和水,用浓硫酸干燥气体,再用碱石灰吸收HCl,再用量气管测量氮气体积。【小问1详解】①实验室装置B是制备***气的发生装置,主要是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反应得到,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ΔMnO+4HCl(浓)MnCl+Cl?+2HO;式:2222②根据图中信息得到装置C的仪器名称是干燥管;③A是制备氨气,C是干燥氨气,B是制备***气,D是氨气和***气反应发生装置,E为除掉***气中水蒸气,F为除掉***气中HCl杂质,因此为了使氨气和***气在D中充分混合,上述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为:a→d→c→ef←h←g←j←i←b;④该实验装置除了D处导管易堵塞外,还无尾气处理装置;⑤验证岩脑砂中所含NH?的操作为取少量岩脑砂于试管中,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再加入适量浓NaOH溶液4并加热,若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含有NH+;4【小问2详解】①为了测定岩脑砂中氮元素和***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则将生成的气体先干燥气体,在用碱石灰吸收HCl气体,再用量气管测定氮气体积,因此装置H中盛装的试剂为浓硫酸;②根据题干信息H装置为了吸收分解产生的水蒸气,I中碱石灰的目的是收集反应生成的HCl气体,为了保障Ⅰ中测量的HCl气体质量准确,需要排除干扰,因此有H前防水和J的后防水操作;③若装置I增重bg,则HCl气体质量为bg,利用装置K测得气体体积为VL(已知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VLbg2Vb?1),则氮气体积为VL,则岩脑砂中n(N):n(Cl)=?2:?:·mol,?mol??mol-(N):m(Cl)=?14:?:=。,德国化学家Beckmann(贝克曼)在研究薄荷***肟的空间排列时,发现了***肟在酸性催化剂如硫酸、多聚磷酸等作用下可以重排成酰***,后来被称之为Beckmann重排反应。:..该反应在工业上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合成己内酰***(题目中用G表示),从而进一步合成尼龙-6(锦纶),其反应过程如下:(1)有机物B的名称___________。(2)写出有机物E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3)B→C和D→E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机物C转化为D所需的试剂和条件___________。(5)由有机物G合成尼龙-6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考虑端基)___________。(6)有机物F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所有满足以下条件的有机物结构简式___________。①只含有一个环,且为六元环;②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3组峰。(7)以M()为原料,利用上述合成路线中的相关信息和试剂,合成有机物N()。写出制备N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Ph-表示苯基,路线中原料和目标有机物用相应的字母M和N表示)。【答案】(1)溴苯(2)(3)①.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②.氧化反应NaOH/HO(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4)2(5)(6)、:..(7)【解析】【分析】结合D结构简式及A分子式推测A为苯;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溴苯;溴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溴环己烷;溴环己烷发生水解反应生成D环己醇;环己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E环己醛;E发生反应生成F;根据题干信息,F发生反应升生成G;【小问1详解】根据分析可知B物质名称:溴苯;【小问2详解】根据分析可知E结构简式:;【小问3详解】B→C为溴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溴环己烷;D→E为环己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环己醛;【小问4详解】NaOH/HO(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溴环己烷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环己醇,反应条件:2【小问5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有机物G结构简式:,合成尼龙-6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小问6详解】有机物F同分异构体满足以下条件:①只含有一个环,且为六元环;②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3组峰,说明为对称结构,则满足条件的物质结构简式:、;【小问7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