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三年级科学《比较水的多少》说课稿.docx

格式:docx   大小:2,471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年级科学《比较水的多少》说课稿.docx

上传人:布罗奇迹 2024/5/18 文件大小:2.4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年级科学《比较水的多少》说课稿.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三年级科学《比较水的多少》说课稿 】是由【布罗奇迹】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三年级科学《比较水的多少》说课稿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三年级科学《比较水的多少》说课稿三年级科学《比较水的多少》说课稿 《水和空气》这一单元,共7课内容,前4课涉及“水”内容,后3课涉及“空气”的内容。本单元注重的是如何通过多次的比较,使学生形成对于水和空气的性质的一种认识,注重概念形成的过程化,注重形成概念的方法,要让学生感悟到一个概念的形成不是一课完成的。关于“水”的内容,教材的安排是希望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认识液体的典型代表物质——“水”的一些基本性质,同时,为和气体的典型代表物质——“空气”进行比较学****做好准备。 《比较水的多少》这一课是希望学生能从关注“水没有固定形状”这一概念目标向“水有一定体积”这个概念目标过渡。让学生通过解决“比较水的多少”这一实际问题,引发“表述水的多少”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本课有四个探究活动,分别是“比较水的多少”“比较水多多少”“认识和使用量筒”“估算液体体积”。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比较水的多少,多多少的过程中,重现量筒的发明过程,并在测量工具的产生过程中发现“水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的这个不同于固体和气体的特征,同时提出毫升的概念,引导学生测量比较。认识到测量需标准工具,明确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水的体积多少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比较和测量的;量筒是一种标准工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经历人类发明量筒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统一,有助于确立科学的标准。有了标准工具,测量信息的交流才成为可能。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经历人类发明量筒的过程; 教学难点: 认识到测量需标准工具,明确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说教学方法】 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采用了直观教学、情境教学、启发教学、和突出自主探究、自主交流、对话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十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 【说教学准备】 本课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这就需要在材料上下功夫。 教师准备材料:多媒体;3个大小不同装有水的塑料瓶(分别装水60毫升80毫升70毫升)、量筒、各种容量的容器等。 给每组的材料:3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分别装水60毫升80毫升70毫升、1个玻璃杯、1个量筒、1条纸带、胶水、记录纸若干、一次性纸杯等。 【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我们先来看一段,(《西游记35被困火焰山》片段)同学们看到,猪八戒实在是太热了,现在他叫喊着要喝水,唐僧就拿出了三瓶水,(出示三个不同的瓶子,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八戒要拿装水最多的一瓶,但却挑不出来,大家能帮他猜出来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导入,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摆了三个瓶子,里面装的水和老师讲台上的都一样,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猜测一下,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说明理由。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对水的多少做一个感性的比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比较水的多少,体验探究过程 过渡:同意*号瓶中水多的人明显占优势,那我们就认定*号瓶中的水最多,这样可以吗? 、怎样才能比较出水的多少呢?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对学生的猜测正确与否,不做出评价,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启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合作研究比较的方法,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得以有效的进行。) 2、学生汇报想出的办法,引导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最科学? 师根据汇报板书。 预设:分别倒入同一个瓶子比高低、互换瓶、倒入一个杯里比杯数、比重量、瓶子底部孔比水流净的时间、用刻度杯等。 (板书) (设计意图:在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明白,所有的方法中,有的方法简便、科学、有效,同时有利于学生在下面的探究活动中选取比较好的实验方法,达到实验效果。) 3、小组确定实验方法、实验材料,明确分工后实际操作,交流结果。 提醒:从每个瓶子里倒出的水,在比完后要倒回原来的瓶子,不能让水洒出来。注意把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 预设:如出现结果差异较大或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如果此时有学生提出用画刻度的方法可以更精确的比较,并可以使比较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直接引领学生进入比较水多多少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开始自制刻度线测量。 (板书结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收集事实、分析事实的存在来验证假设猜测的正确与否,完成对水的多少的初步比较,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三、比较水多多少,重演量筒发明过程 过渡:同学们找到了装水最多的瓶子,到底它比其他两个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你们能说出来吗? 、2号瓶中的水比其它2个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我们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讨论测量方法。 这时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到,教师要引导。 2、学生汇报想出的办法,引导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最科学? 预设:(所有方法最终指向用有刻度的杯子量。) A、 用小杯子量。追问:“用小一点的杯子一杯一杯去量,多出来装配怎么办?再用更小的杯子吗?又多出来半杯怎么办? B、 做一个记号。如果要比较更多瓶水的多少呢,每一次都做一个记号吗?有办法让这个杯子能比较多杯水的多少吗? c、 用有刻度的杯子量。杯子上的刻度有什么用?如果没有带刻度的杯子怎么办?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描述水多多少,最终找出科学的方法,此环节注意了和第一个活动方法的联贯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能力强的学生自主发现比较水多多少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测量,能力稍差的学生学****到了科学的思维方法,使所有学生体验到遇到问题不断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 3、自制刻度线测量 (1)画刻度线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刻度间距要相同) (2)学生实践:自制刻度条,并贴到一个玻璃杯上,再次比较三个不同瓶子里的水,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测量结果,发现并讨论问题。 预设:最终指向比较时必须统一刻度。 A、 测量结果大部分相同。追问:为什么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 B、 测量结果不同。追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呢?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有没有什么办法能使结果统一?(统一刻度)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重点活动,在学生经历量筒的发明过程中,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发明有刻度的量器的意义,同时对量筒的单位毫升产生的意义有初步的认识。开始意识到测量需标准工具,用标准单位测量才可以让信息交流成为可能。设计本次探究活动,还可让学生认识到“水的多少”是立体的,希望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水的体积”转化,希望学生从关注“水的形状特征”开始向关注“水的体积”这一新特征转化,为量筒和毫升的引入做准备。) 四、认识使用量筒,建立毫升概念 (一)、认识量筒及单位毫升 、出示量筒,学生观察,汇报发现。 (玻璃做的,有刻度,字母mL,还有一个嘴) 2、认识毫升:谁知道mL又叫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毫升是液体的体积单位) 3、提示测量要求: 数一数大刻度之间有几个小刻度?算算每一小刻度是多少毫升?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多媒体出示正确读数方法) (二)、使用量筒 请学生到讲台前用量筒测量讲台上三瓶水的多少,并汇报测量结果。 (板书) (设计意图:引出量筒这一测量工具,指导学生规范地使用量筒;提出毫升概念,引导学生测量比较,认识水体积多少的不同,更使学生明确“水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同时理解测量需标准工具,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五、总结拓展,课后延伸 、小组测量一次性纸杯能装多少毫升水并交流结果。 2、估算一些常见液体的体积。 (出示酱油、矿泉水、橙汁,估算一下能装多少毫升) (设计意图:继续关注“水的体积”,练****使用量筒和毫升,能初步估算常见液体的体积。) 3、课后调查:不关紧的水龙头1分钟滴几滴水,1滴水有多少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