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3
文档名称:

2024年兵团直属校园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新】.docx

格式:docx   大小:205KB   页数:25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4年兵团直属校园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新】.docx

上传人:小屁孩 2024/5/19 文件大小:20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4年兵团直属校园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新】.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4年兵团直属校园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新】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5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年兵团直属校园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新】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年兵团直属校园招聘考试笔试试题第一部分单选题(500题)1、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逻辑严谨、语言流畅的文字,排列顺序最合理的是()。①但我们必须在鼓励创业的同时,也树立起高度的风险意识。②如果说减税等鼓励创业的政策能够燃起大众创业热情的话,那么降低创业风险,及时为创业失败“止损”则能促使更多人真正迈出创业的第一步。③创业需要不断试错,只有当失败不是创业者不能承受之重时,他们才不会对失败产生畏惧,最终找到成功的道路。④创业既是推动国家经济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个人梦想的最佳途径。A、①②④③B、②④③①C、③②④①D、④①②③【答案】:D解析:语句排序题,根据选项判断首句可能为①、②、③、④。①句以“但”开头,可知不适合做首句,排除A项。②句、③句、④句均可能作为首句。又①句、②句存在共同信息“风险”,且可知①句为转折后引出了“风险”话题,故①②捆绑,且①在②前,排除BC项,锁定正确答案为D。验证可知,文段先引出话题创业,说明其好处,接着转折后强调,要树立对创业的风险意识并加以解释说明,最后提出对策,即不断试错,找到成功的道路。验证逻辑顺序正确。故选D。2、微博︰媒体︰消息A、股票︰有价证券︰金融B、护照︰证件︰身份C、长城︰景点︰北京D、债权︰权利︰债务【答案】:B解析:题干中前两词之间是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且第三个词是对第一个词作用的描述,即微博是一种媒体,可以传递信息。A项︰金融并不是对股票作用的描述,不符合题干逻辑关系,排除;B项︰护照是一种证件,可以证明身份,符合题干逻辑关系,当选;C项︰北京是地点,不符合第三个词是对第一个词作用的描述,排除;D项︰债务并不是对债权作用的描述,不符合题干逻辑关系,排除。故选B。3、现代社会不少人喜欢名牌,把自己的精力消耗在追逐名牌这个事情上,而不是把精力放在_____自己上面。你被外在的物质的东西所奴役,就要不停地去满足这个外在的东西。节俭的品德不是让你过苦日子,而是要把自己的心_____,不被外在的东西牵着鼻子走。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提高关上B、打扮拴住C、武装拢住D、提升守住【答案】:D解析:第一空,由“而不是”可知,划横线前后语义相反。划横线前的“把自己的精力消耗在追逐名牌这个事情上”,意为关注外在物质。故划横线处应强调“关注和追求内在”,A项“提高”、C项“武装”、D项“提升”,符合文意,填入均可。B项“打扮”指装饰、化妆,通常指外在的东西,不合句意,排除。第二空,由划横线后“不被外在的东西牵着鼻子走”可知,划横线处应表示自己能够约束自己,守住底线,D项“守住内心”符合句意,搭配恰当,当选。A项“关上内心”指完全合上,拒绝与外界接触,不合句意,排除;C项“拢住”指聚合在一起,表示的是将多个物体聚合在一起,与“心”搭配不当,排除。故选D。4、3,30,129,348,()A、532B、621C、656D、735【答案】:D解析:3=13+2、30=33+3、129=53+4、348=73+5,其中底数1、3、5、7构成连续的奇数列,另一部分2、3、4、5是连续的自然数,即所填数字为93+6=735。故选D。5、某水库共有10个泄洪闸,当10个泄洪闸全部打开时,8小时可将水位由警戒水位降至安全水位;只打开6个泄洪闸时,这个过程为24个小时,如水库每小时的入库量稳定,问如果打开8个泄洪闸时,需要多少小时可将水位降至安全水位?()A、10B、12C、14D、16【答案】:B解析:设水库每小时的入库量为x。根据题意可列方程(10-x)8=(6-x)24,解得x=4,故水库警戒水位至安全水位的容量为(10-4)×8=48;设打开8个泄洪闸需t小时可将水位降至安全水位;则48=(8-4)t,解得t=12。故选B。6、根据新的刑事证据规则,鉴定检材的真实性和同一性已经成为鉴定意见转化为定案根据的前提条件。这显然是我国刑事证据制度发生的重大变化。透过这一变化,我们可以发现司法改革的决策者们已经具有了一种新的理论认识:实物证据鉴真是司法鉴定程序启动的前提和基础:未经鉴真过程,任何专业人士对实物证据所作的“司法鉴定意见”都将是没有法律意义的;实物证据作为一种“送检材料”,在其真实性和同一性存在合理疑问的情况下,鉴定意见将不具有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这段文字中提取的关键词最恰当的是()。A、刑事证据实物证据鉴真定案根据B、司法改革司法鉴定意见定案根据C、鉴定检材刑事证据制度司法改革D、证据制度司法鉴定程序送检材料【答案】:A解析:文段开篇引出新的刑事证据的话题,接着说明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重大变化体现实物证据鉴真的重要性,即实物证据鉴真直接影响实物证据能否成为定案根据。故文段就是强调“刑事证据制度的重大变化即实物证据鉴真直接影响实物证据能否成为定案根据”关键词为“刑事证据、实物证据鉴真、定案根据”。故选A。7、女人构成了国家人口的大部分,医生所开的镇定剂处方的大部分都是给女性患者的。然而却只对男人实施药物试验来完成这些药物疗效的检测以及推荐剂量的校准。甚至用于检测药物毒性的动物也使用雄性。上述观点最支持下列哪一项?()A、与男人相比,一些镇定剂更适于开给女人B、还没有人说开给女人的镇定剂出现副反应C、同种药物对女人的毒性要弱于对男人的毒性D、目前尚不知道镇定剂的推荐剂量是否适合女人【答案】:D解析:由题可知,镇定剂处方多开给女性患者,但其检测与推荐剂量标准却多以男性为试验,由此得出的推荐剂量不一定适合女性。故选D。8、做一件事,往往有利也有弊,只有利而无弊的事情几乎没有的。《淮南子·人间训》云:“众人皆知利利而病病,唯圣人知病之为利,利之为病也。”看来古人已经注意到利弊的辩证关系。这段文字中的引文,意在说明()。A、任何事情既有利也有弊B、众人趋利而避病C、圣人驱病而避利D、利与病辩证统一【答案】:D解析:文段首先引出“做一件事,往往有利也有弊”。随后,引用“众人皆知利利而病病,唯圣人知病之为利,利之为病也”,来说明利弊的辩证关系。可知,文中引文,意在说明利弊的辩证关系。故选D。9、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A、特定的民事纠纷B、民事纠纷C、行政纠纷D、合同纠纷【答案】:A解析:行政裁决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故选A。10、小张准备在下周去观看一场比赛,但他忘了具体是哪一天,便分别询问了甲、乙、丙、丁和戊,他们五人的回答如下,甲:肯定是在双休日。乙:是周二、周四、周六的其中的一天。丙:就是周一。丁:绝对是周一、周三、周五、周日的其中一天。戊:肯定是周五。甲、乙、丙、丁和戊只有一个人说对了。那么比赛时间是()A、周一B、周三C、周五D、周六【答案】:B解析:方法一:第一步:整理题干找矛盾,乙、丁说法矛盾,必有一真。第二步:确定其他命题的真假,题干中说只有一个人说对了,说明甲、丙、戊都不对,则周一、周五、双休日必不对,排除A、C、D三项。故选B。11、如果被问到“母亲和妻子同时落水,你先救谁”,中国男人会很纠结,似乎怎么答都不对,但美国男人会干脆地回答“先救另一半”,为什么会这样呢?对比一下中西文化,就不难理解了。西方文化鼓励独立和个人价值,尤其强调成年个体要建立自己新的生活。在这一过程中,母亲的参与和影响力会主动降低,理性的美国人会选择对今后生活更重要的人。而对中国人而言,不管是出于伦理还是情感,母亲早已是“自我”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即使长大***了,与母亲的情感联结,也早已渗透到个人的认识与行为中。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相符的是()。A、中国男人都是感性的,比理性的西方男人更依恋母亲B、不同的文化造成母亲在中西方男人心中情感地位存在差异C、因成长经历不同,母亲在中西方男人心中的地位有很大的差距D、西方男人爱妻子胜过爱母亲,因为他们更追求独立和个人价值【答案】:B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母亲早已是‘自我’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与母亲的情感联结……”,属于曲解文意,且“都是感性的”为无中生有,不符合文意。B项对应“对比一下中西文化,就不难理解了”,符合文意。C项找不到对应信息,属于无中生有。D项对应“理性的美国人会选择对今后生活更重要的人”,属于曲解文意,不符合文意。故选B。12、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A、没有信仰、信念、信心,我们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B、没有信仰、信念、信心,我们就不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C、如果不战自败、不打自垮,就说明我们没有信仰、信念、信心D、如果愈挫愈奋、愈战愈勇,我们就不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答案】:A解析:第一步:翻译题干。①信仰、信念、信心愈挫愈奋、愈战愈勇②(不战自败、不打自垮)信仰、信念、信心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翻译为(信仰、信念、信心)不战自败、不打自垮,属于②的逆否等价,可以推出,当选;B项:翻译为(信仰、信念、信心)(愈挫愈奋、愈战愈勇),是对条件①箭头前内容的否定,否前得不到确定性的结论,无法推出,排除;C项:翻译为不战自败、不打自垮(信仰、信念、信心),是对条件②箭头前得否定,肯后得不到确定性的结论,无法推出,排除;D项:翻译为愈挫愈奋、愈战愈勇(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是对条件①箭头后内容的肯定,肯后得不到确定性的结论,无法推出,排除。故选A。13、生命︰生物A、绿色︰植物B、思维︰人类C、收获︰秋季D、节气︰历法【答案】:B解析:题干中“生命”属于“生物”的一种特有属性,唯一对应关系,“生物”一定有“生命”。B项中,“人类”一定有“思维”,同样具有唯一对应关系;A项“植物”不一定是“绿色”;C项“秋季”也不一定“收获”;D项中“节气”与“历法”没有直接关系,“历法”是用年、月、日等时间单位计算时间的方法。故选B。14、大众意识到新闻传媒中可能有偏见并且怀疑新闻传媒强有力的传播效果。然而,大众对被报道的每一条新闻貌似有理的评价与新闻主体是不一致的,因为大众的评价是以从新闻媒介中得到的资料为背景的。如果作者上述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他在试图说明()。A、如果在新闻传媒所报道的新闻中普遍存在偏见,那么公众要识别这些偏见是困难的B、新闻传媒修改他们的报道以适应特殊的政治议事日程C、新闻媒介把其偏见强加在往往不会被意识到失真的报道中,反而使它变成大众感兴趣和可信的观念中的一部分D、新闻报道者与大众在重大的社会问题上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因为新闻报道者也是这个社会中的一员【答案】:A解析:题干表明,大众质疑新闻有偏见所依靠的证据是其他新闻,故若其他新闻均有相同的偏见,则大众就没有可以依靠的证据,即很难识别新闻中存在偏见,A项正确。故选A。15、我们越过恒河时已是深夜,它的夺人心魄的____,它的浩浩荡荡的幽光,把这些天在现实世界感受的烦躁全____了。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力量消除B、气魄过滤C、气焰冲刷D、气势洗涤【答案】:D解析:B项错误,“心魄”本身含有气魄、胸怀的意思,与“气魄”重复。C项错误,题中描写恒河,所填词语应是褒义或中性,而“气焰”比喻威风、气势,多含贬义。第二空,恒河雄壮的气势把现实世界的烦躁全部排解清除,既指河流,用“洗涤”更为形象生动。故选D。16、费解:理解A、难看:漂亮B、组合:合并C、坚固:塌陷D、疏忽:忽略【答案】:C解析:费解和理解在词义上是反义词,且一个是形容词,一个是动词;坚固和塌陷在词义上也是反义词,且一个是形容词,一个是动词。故选C。17、企业从银行或海外取得外汇借款后并不是直接使用外汇资金,而是将外汇结汇给银行,取得人民币资金加以使用,这种现象称之为贷款替代。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属于贷款替代?()A、人民币升值后,一些企业纷纷减少人民币负债,增加外汇负债,然后再用人民币进行投资B、国内经济过热,商业银行对人民币贷款的发放从紧。某贸易公司出于财务考虑转向外资银行贷款,获得外币资金C、王明觉得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因此他申请美元贷款,然后将外汇结汇给银行,从而获得人民币资金D、小宇出国旅游前去银行兑换了一些外币,到国外后他使用信用卡结算,回国后用人民币还款【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单定义,主要考察名词型关键词。贷款替代的主体是“企业”,客体是“外币替为人民币”。B选项是获取外币,故排除;C选项和D选项是个人,不是企业,故排除。A选项满足题意。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