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5
文档名称:

2024年校园招聘考试笔试试题500道(综合卷).docx

格式:docx   大小:205KB   页数:25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4年校园招聘考试笔试试题500道(综合卷).docx

上传人:min 2024/5/19 文件大小:20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4年校园招聘考试笔试试题500道(综合卷).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4年校园招聘考试笔试试题500道(综合卷) 】是由【mi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5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年校园招聘考试笔试试题500道(综合卷)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年校园招聘考试笔试试题500道第一部分单选题(500题)1、如果可以有“教育过度”这样一个命题的话,其本质应该是,由于劳动力市场功能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因素,导致人力资本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匹配不当,而不应该是人力资本总量的过度。国际经验表明,因短期内的教育回报率降低,迫于社会上不恰当的压力而控制教育发展,或者政府未能弥补人力资本回报率下降的市场失灵导致教育停滞的结果,通常是灾难性的。下面说法与上文不符的是()。A、“教育过度”会导致人力资本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匹配不当B、人力资本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匹配不当时,会影响教育回报率C、不能因为短期内的教育回报率降低而忽视人力资本积累D、抑制教育发展将会影响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由于……导致人力资本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匹配不当”,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教育过度”的本质就是“人力资本供给与需求匹配不当”,所以会影响教育的回报率,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对应“因为教育回报率低而没能弥补人力资本回报率下降,结果是灾难性的”,符合文意,排除C项。D项,文段中未提及教育和经济的关系,属于无中生有,不符合文意。故选D。2、周某与李某互负到期债务,李某对周某所负债务是支付利息。周某对李某负有的下列债务中,可以适用法定抵销的是()。A、不开展竞争性营业活动B、支付人身损害赔偿金C、提供劳务D、支付租金【答案】:D解析:当事人互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到期债务抵销,但根据债务性质、按照当事人约定或依照法律规定不得抵销的除外。选项ABC,均属于按债务性质(不作为债务、提供劳务的债务、与人身不可分离的债务,如抚恤金、退休金、最低生活保险金等)不能抵销的情形。故选D。3、陈某因上车问题与公交司机王某产生冲突,不顾车上乘客安危,用拳头击打王某头部,妨碍王某安全驾驶,危害公共安全。陈某应承担()。A、民事责任B、行政责任C、刑事责任D、道德责任【答案】:C解析:《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前款规定的驾驶人员在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离职守,与他人互殴或者殴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根据上述法律规定,陈某的行为构成妨害安全驾驶罪,应承担刑事责任。故选C。4、健康传播是一种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并通过大众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改变来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一个社区或国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的行为。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健康传播的是()。A、某高中举办预防春季传染病讲座B、某小区进行小儿手足口病防治宣传C、某省级电视台播出预防白内障的药品广告D、某医院举办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技术学术会议【答案】:D解析: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通过大众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改变来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某高中举办预防春季传染病讲座符合“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通过大众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改变来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符合定义,排除;B项:某小区进行小儿手足口病防治宣传符合“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通过大众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改变来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符合定义,排除;C项:某省级电视台播出预防白内障的药品广告符合“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通过大众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改变来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符合定义,排除;D项:某医院举办治疗技术学术会议不符合“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不符合定义,当选。故选D。5、某次英语期末考试成绩公布后,有如下情况:王东比董强分数低,吴平比岳丽分数低,赵梅比吴平分数高,王东和赵梅得分一样。如果以上陈述为真,则以下哪项也一定为真?()A、王东比吴平分数低B、岳丽比董强分数高C、岳丽比赵梅分数高D、董强比吴平分数高【答案】:D解析:根据题目已知:董>王,岳>吴,赵>吴,且王=赵,由此可以得到:董>王=赵>吴,可以确定董的分数高于吴。故选D。6、当前,人们往往简单地将“积极老龄化”理解为“老有所为”,但其真正含义远超过后者。通常,我国“老有所为”的主体主要是老干部、老专业科技人才、老知识分子等,但他们只是老年人中的一部分。“积极老龄化”是面向全体老年人群体的,不仅老干部、老知识分子要“积极老龄化”,普通老人也要“积极老龄化”。“老有所为”着重强调老年人“参与”的一面,“积极老龄化”还强调“健康”和“保障”以及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和结合,参与社会仅是“积极老龄化”的一个方面。这段文字意在阐明()。A、“积极老龄化”比“老有所为”内涵更丰富B、“老有所为”和“积极老龄化”的主体不同C、“老有所为”比“积极老龄化”更重视参与D、“积极老龄化”概念长期被误读的根本原因【答案】:A解析:文段首先引出“积极老龄化”这一话题,接下来通过转折词“但”强调“积极老龄化”的含义远超“老有所为”,其含义更丰富。后文从两个概念的主体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解释说明,“老有所为”的主体只是老年人的一部分,“积极老龄化”面向全体老年人群体;“老有所为”强调老年人“参与”的一面、“积极老龄化”还强调“健康”和“保障”以及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和结合。故文段强调的是“积极老龄化”比“老有所为”内涵更丰富,对应A项,当选;B项“主体不同”、C项“重视参与”仅为解释说明中的一个方面,表述片面,且非重点,均排除;D项对应首句转折之前的内容,非重点,且“根本原因”无中生有,排除。故选A。7、接受采访的100个大学生中,88人有手机,76人有电脑,其中有手机没电脑的共15人,则这100个学生中有电脑但没手机的共有多少人?()A、25B、15C、5D、3【答案】:D解析:根据有手机没电脑共15人,可得既有手机又有电脑(①部分)的人数为88-15=73人,则有电脑但没手机(②部分)的人数为76-73=3人。故选D。8、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房价过高、房屋租金不断上涨以及不成正比的工资收入等问题,那么“蚁族”生活的期限将被延长,“蚁族”的梦想也将推迟实现。由此可以推出()。A、只有有效抑制房价过高和房屋租金上涨,保持工资收入增长的合理比例,才能不推迟“蚁族”梦想的实现B、如果有效解决了房价过高、房屋租金不断上涨以及不成正比的工资收入等问题,“蚁族”生活的期限将会缩短,“蚁族”的梦想也就能实现C、缩短“蚁族”生活的期限,就能加速“蚁族”梦想的实现D、如果“蚁族”的梦想被推迟实现,就不能有效地解决房价过高、房屋租金不断上涨以及不成正比的工资收入等问题【答案】:A解析:A项正确,题干属于“如果非A,那么非B”的逻辑形式,其等值于“只有A,才B”。B项错误,逻辑形式是“如果A,那么B”,将原文中的必要条件变成了充分条件;C项错误,所述关系偏离了文段中的重点,前句不是后一句的必要条件;D项错误,逻辑形式是“如果非B,那么非A”,与题干逻辑推理相反。故选A。9、敦煌壁画共有五万多平方米,若按高为一米来排列,有五十多公里长,即使_________,也要夜以继日。作为人类文明奇迹和世界文化艺术瑰宝,敦煌壁画的重大价值不光是数量之巨,而且更在于其内涵的_________。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浮光掠影异彩纷呈B、蜻蜒点水丰富多彩C、一目十行源远流长D、走马观花博大精深【答案】:D解析:“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纷纷呈现。“丰富多彩”指内容丰富,花色繁多。两者多用来形容外在的突出或丰盛,用来修饰“内涵”不恰当,故首先排除A、B。“源远流长”指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修饰“内涵”也不合适。“博大精深”多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符合句意。且“走马观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符合粗略观赏壁画的语境。故选D。10、梅兰芳不像绝大多数因媒体包装而走红的明星那样瞬间就被人们忘却。他并不是因《一缕麻》、《牢狱鸳鸯》之类的新编剧目获得观众爱戴,而是由于在《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汾河湾》这些传统戏的表演中,既恪守规矩,又能超越前人。虽因大众媒体的鼓动,经历过一段陈旧布新的喧嚣时光,终因回归传统风范而成为一代宗师。这段文字主要说明()。A、梅兰芳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媒体英雄人物B、梅兰芳的艺术之树长青,是因为他有深厚的传统艺术积淀C、梅兰芳的成功之路,就是我国经济的成功之路D、梅兰芳是如何成为京剧观众心目中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的【答案】:B解析:材料首尾两句说的是梅兰芳被人们牢记、成为一代宗师,中间用“不是......而是”引出原因:既能恪守规矩,又能超越前人。因此材料主要阐述的是他成为宗师的原因。A项是材料信息之一,但没抓住重点;C项“经济的成功之路”无中生有;D项说的是过程,而材料主要阐述的是原因。故选B。11、某商店有两个进价不同的计算器都卖了64元,其中一个赢利60%,另一个亏本20%。在这次买卖中,这家商店()。A、不赔不赚B、赚了8元C、赔了8元D、赚了32元【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64÷(1+60%)=40,64÷(1-20%)=80,即两个计算器的成本分别为40元、80元。64+64-40-80=8元,即赚了8元。故选B。12、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因为画是静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而除了目视,自然还提供各种声音,这种双重的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世上有无数艺术家,全是从自然中吸取灵感,但再好的艺术家,总无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为自然是有声音有画面的,还是活的,时刻都在变化的。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聆听自然才能创造出杰出的作品B、自然风景超出了人所能创造的境界C、欣赏自然需要视觉、听觉全方位的体验D、大自然为艺术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材料【答案】:B解析:文首首先提出只目视风景不懂用声音感悟的人是可悲的观点,继而转折提出“双重组合才使得自然超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的观点。而后文艺术家的例子再次印证:自然可以给人灵感,但自然永远无法捕捉,它很活,它多变。这个“活”和“多变”正是论证前文“自然超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观点。B项符合。A项“聆听自然”涵盖不全,“目视与聆听”都重要,且文段不是在强调如何创造作品,而是在强调大自然的超脱灵动。C项为最大干扰项,但文段并非强调如何“欣赏自然”而是强调自然界的不凡非人能创造。D项中的“艺术家”话题只是为了论证自然的“无法捕捉”,也即该项并非核心观点。故选B。13、抽象劳动不存在于()。A、简单商品生产中B、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C、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中D、自己自足的产品生产中【答案】:D解析: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如果是自己自足的产品则产品中不包含抽象劳动,因为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而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如果是自用产品,则无需和他人交换,既然不交换,自然无需考虑其产品价值。故不包含抽象劳动。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