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导学案1.doc

格式:doc   大小:1,29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导学案1.doc

上传人:金色阳光 2024/5/19 文件大小:1.2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导学案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导学案1 】是由【金色阳光】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导学案1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导学案[课程标准]。。“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知识清单一、:产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________。:实行“________________”政策。(1)出现实力强大的商人,________成为商人主体。(2)形成许多著名都会。(1)原因: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2)表现:陆上和海上________________空前繁荣。(1)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________,集镇、夜市兴盛。(2)________纸币广泛流通,商业发展步入一个新的高峰期。(1)商业市镇兴起,________________占主要地位。(2)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________广泛使用。(3)区域性________________出现,如________、晋商、闽商等。二、(1)自周秦迄________①县治以上城市设市,并与民居隔开。②城市主要职能是政治中心、________________。③唐代城市布局实行严格的____________。(2)宋代①打破坊市界限,形成________。②打破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③官府不再直接监控商业活动。④城市________________增强,空前繁荣。(1)唐宋时期:________________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如泉州、明州、杭州等兴起。(2)明清时期:除保留南北两京等大都会之外,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如________地区,兴起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三、“重农抑商”(1)商业的________________及商人流动性大。(2)与强调耕战、加强________________的取向发生矛盾。(1)________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崛起。(2)汉初,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________以困辱之”,严禁商人购置土地。(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如鼓励海外贸易和实行____________政策。(4)明清时期,强化重农抑商政策。①,对________盘剥。。②。,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发展的关系对应正确的是()①商业产生——商朝②工商食官——周朝③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春秋战国时期④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A.②③④B.②③C.②④D.①②③,背景是明末的江南,故事中的主角正为他的儿子准备上学堂的学费。于昌明不知道在这种情形下,主角应该使用何种货币。根据历史知识判断,当时最有可能使用的货币是()《大清徽商》(下图)以大篇幅、大视角、大容量、大手笔,全方位地展示了在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下,一代徽商的曲折历史和人生命运。下列有关徽商活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所描绘的城市出现于(),描绘的是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业繁荣的情形。你认为,这一经济现象最早产生于()《贞观长歌》中有很多剧情发生在都城长安的“市”上,下列“市”的场景布置不符合史实的是()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B.“市”里有专职官员管理C.“市”门内外店铺林立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7.“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这主要反映了南宋()“重农抑商”,把“尚农除末,黔首是富”定为基本国策,此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皆秉承了这一政策。“这一政策”指的是().《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祀”的记载,《礼记》有“仲春,后率内外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这主要表明()“以民为本”(),购买力低下,,:材料一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经·系辞》材料二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材料三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请回答:(1)由材料一可知商业出现的时间是什么时候?(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商业活动的什么特点?(3)材料三与前两段材料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材料一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战国前)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战国时)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齐都临淄)甚富而实,临淄之途,车击,人肩摩。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战国策》材料三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雍正皇帝请回答:(1)简述材料一所反映的思想及其影响。(2)材料一主张与材料二内容相比,说明了什么?(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参考答案知识清单一、.(1)私商4.(2)丝绸之路5.(1)纸币(2)元代6.(1)货币经济(2)白银(3)商人群体徽商二、1.(1)唐代②军事重镇③坊市制(2)①街市④经济功能2.(1)海上贸易(2)江南三、1.(1)不稳定性(2)中央集权2.(1)战国(2)租税(3)官商分利(4)①②[结合古代商业发展的历史阶段特征分析,商业产生于原始社会。][抓住关键信息“明末”,结合史实可知:当时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清朝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因此D项叙述不正确。][由材料可知城市布局整齐划一,与唐代长安城坊市制相符,而宋代以后已打破坊市制。][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业繁荣”我国古代商业从宋代起打破“市”“坊”界限,所以这种现象只有到宋代才能看到。][当时的“市”是固定的交易场所,店铺不能任意扩大铺面,故“市”门内外店铺林立不符合史实。][题干材料中所提到的杭城即南宋的都城临安,当时临安城内的夜市已经相当繁华,商业兴盛,买卖昼夜不绝,由此反映出南宋商业经营打破了时间限制。][由“尚农”可知重农,由“除末”判断实行抑商政策,故选B。][统治者正是通过这种形式来体现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材料表明,无论天子、诸侯还是王后都亲自从事耕作,这说明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关系到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统治者的根本统治利益。].(1)原始社会末期。(2)商业活动的时间有所增加,统一管理,但是仍有严格的时间和地点限制。(3)变化: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取消,商业十分繁荣,不再受官府监视。原因:宋代商品经济发达;政府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是基础;南方相对安定等。12.(1)思想:重农抑商。影响:在战国时期对发展封建经济起了很大作用,为封建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2)说明了人为的抑制商业的发展是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商业的繁荣,从而引起城市的发展。(3)思想:重农抑商。影响: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致使社会经济发展日益迟滞,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