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pdf

格式:pdf   大小:463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pdf

上传人:小布 2024/5/19 文件大小:4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是由【小布】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天气与气候第1课一天的气温1、气温计的构成:温度单位、刻度、液柱、玻璃泡。2、在读取温度计或者气温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读数时要平视液柱中的液面。3、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指室外空气流通、不受阳光直射的空旷处、。3、在室外背阴处和阳光照射的地方分别测一测气温,有什么发现?在室外背阴处的温度要比阳光照射地方的温度要低。第2课风向与风力4、什么是风向?风吹来的方向是风向。5、什么是风力?风力是指风的强度。6、一般风力可分为几级?风力的大小可以分为13级,最小是级,最大是12级。(背诵风级歌P7)第3课观测云和雨:..7、什么是云量?云量是指云遮蔽天空的情况。把观察范围内的天空均分为10份,估计云遮蔽的份数,就是云量。8、我们怎样来判别天气?按照云量的几何,可以把天气分为晴、少云、多云、阴。9、什么是降雨量?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平地上(假定无蒸发、渗漏、流失等)的雨水深度,称为降雨量。通常用雨量器测定,以毫米为单位。10、天空中的降雨有时大,有时小,怎样知道降雨的多少呢?下雨时,可以用雨量器将雨水收集起来,再测量降了多少雨。11、按照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几何,景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细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品级。11、漏斗式雨量器的结构?包括盛水器、漏斗、储水筒、储水瓶。第4课天气和景象灾祸11、气候是指经过多年观察得到的一定地区内平均气象情况。天气总在发生着变化,气候却有一定的规律。12、常见的自然灾害(P12)出现的季节和防御的措施。第二单元养蚕蚕出生了:..用什么窥察蚕卵和蚁蚕?能用感官和放大镜、直尺等工具窥察。蚕卵的形态特点?约1毫米长、紫褐色、扁扁的、椭圆状形态。了解蚕卵孵化需求的条件(P16)。怎样养蚕通过什么方式可以了解人们是怎样养蚕的?可以通过实地走访蚕农、查阅书刊、上网搜索资料等多种方式。蚕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25℃左右、通风的环境中。养蚕要注意什么事项?⑴保证桑叶新鲜、干净⑵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喂养方式①蚁蚕时选用黄中带绿的嫩桑叶②幼蚕时选用较嫩的桑叶③长大后可适当选用较老的桑叶⑶注意蚕室的卫生。蚕的口器是什么?幼蚕是咀嚼式口器,成虫蚕是虹吸式口器。第7课蚕的生长变化1、在发展过程中,蚕的身材有哪些变化?①色彩:由黑色的蚁蚕变为青白色的成虫蚕②长度③粗细2、蚕的一生要蜕几次皮?5次,蚁蚕到吐丝结茧蜕皮4次,在茧里要蜕皮1次。3、蚕在什么时候开始吐丝?在五龄:..蚕末期,蚕不吃东西了,身体变透明,四处爬行,脑袋来回摆动,这些行为表明蚕要开始吐丝了。4、蚕茧里边有什么?有蚕蛹5、蚕的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头、胸、腹三个部分。6、蚕蛾的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头、胸、腹、1对触角、3对足和翅膀。7、蚕蛾和蝴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①蚕蛾和蝴蝶都是昆虫②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③头部都有一对触角④胸部都有3对足⑤都有两对翅膀⑥都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不同点:①蝴蝶能飞,蚕蛾不能飞②蝴蝶采食花粉,蚕蛾不吃东西③蝴蝶一般在白天活动,蚕蛾一般在晚上活动。第8课蚕的一生1、什么是变态发育?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顺序不能乱),在这些阶段蚕的形态特征差别很大,像这样的生长变化叫做变态发育。2、什么是蚕的生命周期?像蚕从卵孵化出幼虫开始,经历幼虫、蛹、成虫的变化,到最后死亡,这一过程叫做蚕的生命周期。3、还有哪些动物也经历变态发育的过程?蝴蝶、青蛙等。第三单元环境中的动物第9课生物与非生物:..1、生命是生物,生命长短生物?自然界中,植物、动物等具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生物需求从外界获取营养,可以发展、发育和繁殖。岩石、土壤等没有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非生物不需求从外界获取营养,不能繁殖。2、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是什么?生物的生存离不开水、空气、土壤等非生物。生物也会影响和改变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P30)3、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命需要营养进行呼吸活动②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③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④能生长和繁殖⑤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⑥都有遗传和变异现象。第10课不同环境中的植物植物的形态是与它们的发展情况相适应的。例如,水生植物一般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如莲的叶柄和藕的孔眼。沙漠植物的叶一般为细长的刺(减少蒸发),茎粗大肥厚(贮存水分),根系发达(吸收水分,固定并阻挡流沙),这样能够适应长期缺水的环境。3、什么是多肉植物?多肉植物是指根、茎、叶中至少有一种器官是肥厚多汁并具备储存大量水分功能的植物。4、多肉植物有什么优势?在土壤缺水时,多肉植物可以暂时脱离外界水分的供应而独立生存。:..5、多肉植物适合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阳光充足、通风的环境中。第11课不同环境中的动物1、动物依季节不同而变更栖居地区的****性叫作迁徙。在鸟类中,有迁徙****性的叫作候鸟,无迁徙****性的叫作留鸟。嘴乳类中的蝙蝠类、驯鹿以及昆虫中的蝗虫、美洲王蝶等也有迁徙现象。鱼类和鲸、海豚等的回游也是一种迁徒。2常见的候鸟:大雁、天鹅、燕子、杜鹃、丹顶鹤、黄鹂等,留鸟:喜鹊、啄木鸟、斑鸠等。3、动物如何适应环境变化?①储藏食物:松鼠②换毛/换羽:猫狗/鸟类③冬眠:熊类、贝类、鱼类、龟类、兔子等④迁徙:丹顶鹤、大雁、鲸、蝙蝠、驯鹿、蝗虫等。巢穴是动物栖息的中央。有的动物会依靠植物筑巢,有的动物会打土洞或把天然的岩洞作为庇护所。第四单元地球太阳月球第12课认识地球的形状1,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历时大约3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他的航线(经过的大洋)大西洋→宁靖洋→印度洋→大西洋。2、地球的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地球是近似球体的,地球是在椭圆轨道上环绕着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运转一周为一年。3、中国古人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第13课太阳和月球1、太阳和月球是我们最常见的天体。2、不能用肉眼观察太阳,否则会灼伤眼睛。要用观察太阳的护目镜观察太阳。3、太阳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身发光发热的一颗恒星。4、太阳上有日珥、耀斑、黑子。5、。太阳的表面温度约为5500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1570万摄氏度。,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如果它是中空的,它的内里大约可以装下130万个地球。6、月球是一颗本身不发光、围绕着地球运转的卫星,运转一周大约为30天。7、月球上有月海、月陆、山脉和环形山,它的直径为3476千米。8、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月球表面原先不是平的,而是有许多上下不屈的山脉、大面积的平原和小小的坑穴。(月球表面的特征):..9、太阳和月球的异同点!⑴异:①太阳:出目前白天,会发光发热,体积大,距离地球远,表面有黑子。②月球:出目前白天和夜晚,不会发光,体积小,距离地球近,表面有环形山。⑵相同点:都是球体,都会东升西落,都有一定的寿命。第14课月相的变化1、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样子叫做月相,月相变化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月球亮的一面始终朝着太阳。2、从初一到十五,月相逐渐变为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八)、渐盈凸月、直到满月(农历十五);从十五到三十,月相逐渐变为满月(十五)、渐亏凸月、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娥眉月再回到新月(农历三十)。3、从一个新月到下一个新月要经历一个月的变化,。4、月相变化规律: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至满月。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至朔月。第五单元影子的变化会变的影子:..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影子形成需求的条件:光源、阻挡物、屏。影子的变化与照射光的角度、高度、距离等有关。4、将发光强度很大的一系列灯排列成圆形,合成一个大面积的光源,可以把光线从不同角度照射到工作台上,这样既能保证有足够的亮度,同时又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子。人们把这样的灯称为无影灯。第16课阳光下的影子1、利用正午时表的影子长短算节气和一年时间的仪器叫圭表。2、利用晷针影子位置的变化计量时间的仪器叫做日晷。3、用于测定方向的仪器叫正方案。第六单元简易计时器在古代没有钟表这样的精密计时工具。现代的1个时辰相当于目前的2小时。时辰是现代的计时单位。水漏,也叫水钟。它是以壶盛水,因此又称漏壶。根据水均衡滴漏原理,通过观测壶中浮箭上的刻度来计时。日晷由晷针、晷盘组成。晷盘的倾斜角度要按照当地的纬度来确定。:..在晷盘的正反两面各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小时(古代的一个时辰)。6、日晷摆放时坐南朝北(或南高北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