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人教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1).pdf

格式:pdf   大小:711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教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1).pdf

上传人:小布 2024/5/19 文件大小:7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教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1).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人教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1) 】是由【小布】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人教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1)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人教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1、鸟和哺乳动物1、在辽阔的大自然里,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不同的动物不仅身体有差异,运动方式也各有特点。如鸟在天空中飞翔,鱼在水中游泳。2、水牛和牛背鹭是两种常见的动物,它们经常出现在水田,沼泽地等处。3、鸟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尾、四肢五个部分。4、鸟的身体都覆盖了羽毛,羽毛分为正羽和绒羽。正羽与鸟的飞行能力有很大关系。5、鸟都有角质的喙,用喙取食,鸟都有两只足,足上有鳞片,足的形态结构与鸟的生活环境相适应。6、鸟的共同特征:鸟有翼和羽毛,多数善于飞行,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可以降低飞行时的阻力,有角质的喙,足上有鳞片。7、绵羊和梅花鹿的身体都有头,颈,躯干,四肢,尾五个部分。体表有毛,用乳汁喂养后代,属于哺乳动物。8、蝙蝠、鼯鼠、鲸是哺乳动物。2、动物的分类1、鲤鱼和鲨鱼都有鳃和鳍。:..2、身体有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胸部有三对足,这样的植物叫做昆虫。3、根据身体类是否有由脊椎骨所组成的脊柱,科学家将动物分成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4、动物的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身体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胚胎发育特点等。5、动物根据是否有脊柱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分为其他动物和昆虫,脊椎动物分为鱼、鸟、哺乳动物和其他动物。6、两栖植物的皮肤裸露普通没有鳞或甲,他们的幼体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成体主要用肺呼吸,适于陆上生活。7、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他们的身体表面一般有鳞或甲,用肺呼吸。8、野生动物身上藏有致病微生物,不能食用。3、我国的珍稀动物1、大熊猫是我国独占的珍稀植物,深受各国人民的爱好。2、白头叶猴分布:在广西南部植被繁茂的地区。中华秋沙鸭分布:在小兴安岭,长白山一带繁殖。扬子鳄分布: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相连的湖泊。中华鲟分布:主要分布于长江。3、白暨豚是我国独有的淡水鲸,它的吻部狭长,眼睛很小,背鳍是三角形的,主要以鱼类为食。如今,白鳍豚被列入:..最濒危动物的名单。为了保护白鳍豚,国家已建立专门的自然保护区与养护场,并严禁在白鱀豚生活的水域使用非法渔具。4、人类的哪些行为会影响植物的生存?(1)砍伐森林导致野生植物失去营巢环境。(2)盗猎。(3)人类修建的建筑物挤占植物的栖息地。5、珍稀野生植物分别为濒危、易危和罕见三个等级。6、普氏原羚是我国独有的哺乳植物,在西北很多地方都曾有分布。7、保护野生动物,我们的措施有:(1)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2)建立自然保护区,(3)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第一单元回顾1、鸟有翼和羽毛,多数善于飞行;他们有角质的喙,足上有鳞片。2、哺乳动物的体表有毛用乳汁喂养后代。3、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三部分,头部一般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胸部有三对足。4、根据动物是否有由脊椎骨所组成的脊柱,可以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5、人类的一些行为会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如砍伐森林、盗猎、修建建筑物挤占野生动物栖息地等。:..6、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措施,对保护野生动物具有重要意义。4、用种子繁殖1、很多植物是靠种子繁殖后代的,种子有色彩、大小、形状的区别。2、种子的结构分为种皮和胚,胚分为胚芽、胚根和子叶。3、种子发芽需要的前提为: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4、每当植物开花时,花丛中总有昆虫采花蜜,这可以帮助植物传粉。5、许多果实和种子有特殊的结构,如蒲公英果实上的“伞”,苍耳果实上的“钩”,呈海绵状的莲蓬,这些都可以帮助种子传播。6、玉米,水稻等植物是靠风力传播花粉的。7、望天树的果实很奇特,外面有翅,当果实成熟后脱落时,这些翅使果实旋转起来,减缓果实落下的速度,保护果实内的种子。5、不用种子怎样繁殖1、甘薯用根繁殖:将甘薯粗大的根浸泡在水里或埋在土壤里。2、月季用茎繁殖:剪一段月季的茎插到潮湿土壤里。:..3、落地生根用叶繁殖:将落地生根的叶放在潮湿的土壤里。4、有些植物的根、茎和叶离开母体后,能生根发芽,长成与母体一样的新植株,这类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5、用植物的局部组织培养新植株的技术,不仅能快速、大批量的繁育植物,而且不受季节的限制,如今,这项技术也用于拯救珍稀植物。6、植物的繁殖1、进入繁殖季节,雄孔雀会展开美丽的尾屏并起舞,开始求偶。2、青蛙繁育后代:雌蛙和雄蛙受精的卵幼体。3、鸡繁育后代:公鸡和母鸡孵化受精卵幼体。4、黄牛繁育后代:XXX和母牛产仔哺乳。5、鸡蛋这类受精卵由胚盘、蛋黄、卵白构成。6、田鸡、鸡和黄牛繁殖后代时都需要“父亲”和“母亲”配合参与,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幼体。7、田鸡、鸡的受精卵是在母体外孵化的,这类繁殖方式叫做卵生。黄牛,绵羊等植物的受精卵是在母体内发育的,发育成幼体后从母体中生出,这类繁殖方式叫做胎生。第二单元回顾:..1、植物和植物生长发育成熟后,就开始繁殖后代。2、植物由种子萌发开始,经过幼苗生长,开花,传粉等阶段。最终会结出果实和种子。3、植物依靠大量的果实及其独特的结构传播种子,扩大自己的生存范围。4、昆虫、鱼、鸟和两栖动物都用卵繁殖,属于卵生动物,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幼体后生出,属于胎生动物。8、水受热预冷会怎样1、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温度计的液柱受热或遇冷时会上升或下降。2、在壶里加满水后放到灶台上烧,水还没烧开,壶里的水就往外溢,这是热胀冷缩导致的。3、组装一个用于研究水受热遇冷发生变化的实验装置,把实验装置轻轻放入热水中,水位会上升;把实验装置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水位会下降。4、一般情况下,水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5、酒精、橙汁、酱油、食用油等液体,在遇冷或受热时也会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6、16世纪末,XXX利用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制造了一只空气温度计,XXX的学生XXX制成了酒精温度计,后来人:..们又发明了水银温度计。水银的沸点为357℃,凝固点为-39℃。8、固体也有热胀冷缩吗1、做铜球热胀冷缩实验:1)普通情况下,铜球可以经由过程金属铁环。2)将铜球放到酒精灯上加热。加热后的铜球不能通过铁环,因为铜球受热膨胀,体积变大。3)将热铜球放到冷水中冷却,冷却后的铜球能通过铁环,因为铜球放到冷水中冷却后体积缩小。2、做小灯珠发光实验:将铝棒、铁棒分别接入下面的实验装置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1)实验现象:铝棒和铁棒逐渐靠在一起,小灯珠发光。2)实验结论:铝棒和铁棒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形成了闭合电路使小灯珠发光。3、身边的热胀冷缩现象:1)夏季,高压电线松弛又下垂。2)立交桥上留有缝隙。3)煮熟的鸡蛋用冷水冲。9、空气的热胀冷缩1、加热装在袋子里的食品时,袋子会鼓起来。:..2、将套着气球的小瓶放入热水中,气球会鼓起来,再放入冷水中气球又缩小了,是因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加热后空气膨胀,体积变大,遇冷后收缩,体积变小。3、点燃纸条笑面的蜡烛,纸条会往上飘,点燃纸蛇下面的酒精灯,纸蛇会旋转,是因为空气受热会上升。4、将手放到蜡烛火焰侧面和上方不灼手的位置,感觉到蜡烛上的热气往上升。5、孔明灯和热气球能在空气中上升,就是利用了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注意不能随处燃放孔明灯,以防发生火灾。6、做风的形成模拟实验:1)扑灭试验箱外的香,但不扑灭箱内的蜡烛,香产生的烟往上飞舞;(2)同时扑灭香和蜡烛,香产生的烟先飘向箱内,再经由过程金属管排除箱子。(3)扑灭实验箱内的蜡烛后,蜡烛附近的空气被加热会上升,这时实验箱外的冷空气就流进来,弥补热空气上升留下的空间。于是空气在水平方向流动起来,就形成了风。7、据观测,在海边地域,白日陆地上的气温比海面上的高;而到夜晚海面上的气温比陆地上的高,据此我们推测,海边地域白日风的方向是海面吹向陆地,晚上是陆地吹向海面。第三单位回顾:..1、在本单位的科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先后用液体,固体和气体做实验,在充裕证据的支持下,用归纳的方法,得出物体大都会热胀冷缩的结论。2、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1)温度计能测量物体的温度;(2)夏天的电线比冬天的松弛;(3)把食物装在袋子里,加热时袋子会鼓起来。3、通过实验观察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并用模拟实验的方式,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10、水的分布1、水是生命之源,如果地球上没有水,我们周围多彩的世界将不会存在。2、据科学测算,地球表面的大部分是海洋,其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1%,陆地面积约占29%。3、地球表面除了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中存在水以外,大气中以及地表以下也有水,如温泉就是地下水上涌形成的。4、地球上的物质要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在自然状态下水,水能以这三种不同的形态存在于大气,水体和土壤的空隙中。5、假如用1000毫升代表地球上的总水量,那末地球上的淡水总量只有大约25毫升,其中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只有江河、湖泊及公开水中的一部分水量不足3毫升。:..6、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量并不充足,一些地域的人们正面对着水资源危机,因此,我们要保护水资源,节省用水。11、水结冰了1、做水结冰的实验:1)在试管里加大约3毫升水,测量水温。2)将碎冰倒入烧杯,再撒较多的食盐,制造一个低温环境。3)将试管插到碎冰中,每隔一分钟观测并记录试管内的水温和水的状态变化。(4)水在结冰过程中温度和状态变化的特点:温度逐渐降到℃,水由液态变为固态。2、测水温时,要将水温计的玻璃泡浸到水中,但不能触碰试管的底和壁,读数时视线要与水温计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3、水结冰时的温度较冰点水的冰点是℃。4、液态的水凝固成冰以后,水微粒(水分子)的排布方式发生改变,间隙变大,致使水结冰后体积变大。5、测量卵石的体积:(1)在玻璃杯里加满水后将它移入空烧杯。(2)将卵石轻轻放入玻璃杯。(3)溢出水的体积就等于卵石的体积。:..12、水的沸腾1、探讨水沸腾时的温度:1)组装实验装置。2)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每隔2分钟观察并记录水温计上的数据、烧杯内出现的现象以及水量的变化。3)水沸腾后继续观测2分钟。4)实验现象:烧杯内的水温度逐渐上升至100℃水沸腾后就不再上升。烧杯内的水沸腾前体积逐渐增大,沸腾一段时间后水量逐渐削减。削减的水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去了。5)一般情况下,当水的温度升到100℃时,水就会沸腾。水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水的沸点是100℃。6)假如前提答应,可以用温度传感器及相干软件采集、分析水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数据。2、水的三态变化:1)江河湖海以及土壤里的水会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散失到空气中。湿衣服变干也是湿衣服上的水蒸发到空气中了。加热会促使水蒸发,一般情况下将水加热到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2)雨滴是从是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凝结而成的。进入寒冷的夏季,当气温降到0℃及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小水:..滴会结成冰晶。冰和雪是固态的水。进入春季,气温降低,冰雪又逐渐融化成液态的水,一部分也会直接变成气态的水蒸气。3)利用水的三态变化,人们可以做很多事情。一是利用水结成的冰保存食物药品,二是利用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推动蒸汽机车运动。第四单位回顾13、声音的产生1、我们身旁充满声音,如音乐室、汽车刹车声、物体碰撞声、谈笑声。2、在校园与大自然里,我们会听到这些声音:同砚跑步声,风吹植物的枝叶声,小河的流水声。鸟儿鸣叫声。3、用音叉、音锤做发声实验,会发现有水溅出。说话时将手轻放到喉咙两旁,手可以感受到喉咙振动。在鼓上放一些黄豆,敲鼓,黄豆会上下跳动。在锣里放一些水,敲锣,水会上下跳动。4、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不断地做往复运动,这种运动方式叫做振动。5、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让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就可以停止发声。6、探究乐器发声,二胡:琴弦,钢片琴:钢片,古筝:琴弦,笛子:笛膜。14、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实验。:..1)空气传播声音实验1:在队鼓附近挂一个小球,敲伐鼓面,小球会产生振动。证实队鼓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周围的空气会跟着振动,并向周围传播,从而传向附近的小球,使小球也产生振动,说明声音可以经由过程空气向各个方向传播。2)空气传播声音实验2:把振动的闹钟悬挂在玻璃钟罩内,我们可以听到闹钟的铃声,将钟罩内的空气抽出来,我们不能听到闹钟的铃声。说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没有了空气,声音就无法得到传播。3)液体传播声音实验:在装满水的水槽中敲击鹅卵石或者将振动的发生器用袋子密封后放入水中,能传到我们的耳朵里,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4)固体传播声音实验:一个同学蹲下将耳朵贴在桌腿上,另个一同学轻轻敲击桌面,蹲下的同学可以很清晰地听到敲击声,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5)以上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2、制作“土电话”。1)准备材料:纸杯、线绳等。2)制作方法:用两个纸杯,分别作为“听筒”与“发话器”,再用棉线或者尼龙线作为“德律风线”。:..3)原理: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气体中传播。15、声音的变化1、拨钢尺实验。实验方法:将钢尺的一端按在桌面上,用不同的力度拨钢尺悬空的一端,观察到钢尺振动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振动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弱。2、弹橡皮筋实验。实验方法:用支架固定一根橡皮筋,用不同的力度弹拨橡皮筋,观察到橡皮筋振动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弱。3、声音的强弱由声源的振幅大小决意的振幅大发出的声音强,振幅小,发出的声音弱。4、弹拨松紧不同的统一根橡皮筋,听它发出的声音。松弛的橡皮筋声音低,拉紧的橡皮筋声音高。5、弹拨长度相同但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听它们发出的声音。粗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低,细橡皮筋儿发出的声音高。6、弹拨松紧粗细相同但长度不同的橡皮筋,听它们的发出的声音。长度长的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低,长度短的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高。7、声音的高低叫做腔调。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腔调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腔调就越低。8、优美的声音令人心情舒畅,是XXX;杂乱的声音让人心情烦躁,是噪音。9、为了控制噪音可以采取的措施:(1):..高速公路加装隔音板,(2)戴防护耳罩。10、噪音会损害听力,我们应该这样保护听力:(1)避免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2)不应乱挖耳朵。第五单元回顾1、通过本单元的科学实践活动,我们发现声音是物体振动而产生的。2、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3、物体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的强弱高低发生改变。4、由于给人的感受不同,声音分为乐音和噪音,日常生活中应防治噪音,保护听力。15、认识与设计乐器1、根据乐器的发生方式,可以将乐器分类:1)弦乐器:吉他、二胡。2)管乐器:小号、竖笛。3)打击乐器:木琴、鼓。2、弹拨粗细不同的琴弦,粗的琴弦发出的音调低,细的琴弦发出的音调高。弹拨松紧不同的同一根琴弦,松的琴弦发出的音调低,紧的琴弦发出的音调高。3、吹奏竖笛时,按住不同数量的笛孔,就会形成高低不同的空气柱,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低,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4、设计一种乐器。1)用长短不同的7根吸管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制作成吸管排箫。(2)用找7个相同的玻璃瓶,分别在玻璃瓶里装入不同量的水,并按照水量的多少从少至多排列,用筷子敲打瓶口就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5、我国的民族乐器:马头琴、镲、埙、葫芦丝、古筝。17、制作与演奏1、我设计的乐器叫:吸管排箫。2、这种乐器能发音应用的原理: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低,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3、制作准备材料与工具。1)吸管或竹管7个。2)胶带一卷、胶泥2袋、彩纸2-3张。3)剪刀1把。4、制作步骤。1)按照排箫设计图,剪长短不同的吸管;2)用胶泥堵住吸管的一端,封闭空气;3)吹奏各支吸管,调适音高;4)将吸管排齐并用胶带固定,制成乐器;5)装饰乐器。5、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1)排箫调试腔调难度大,可参照购买的排箫音准调试。2)排箫固定不安稳,可以用胶带或热熔枪重新固定。6、展示自制乐器:1)用长短不同的管制作的风铃琴。2)用橡皮筋和木管制作的四弦琴。3)用竹管制作的排箫。4)用琴弦、金属条和饼干盒制作的吉他。第六单位回顾1、管弦乐经由过程空气柱振动发音。空气柱越长,腔调儿越低。空气柱越短,腔调越高。2、弦乐器经由过程琴弦振动发音。琴弦越长、越松、越粗腔调越低。琴弦越短、越紧、越细,腔调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