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江苏省东台市六校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有答案).doc

格式:doc   大小:5,208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江苏省东台市六校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有答案).doc

上传人:艾米 2024/5/19 文件大小:5.0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江苏省东台市六校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有答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江苏省东台市六校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有答案) 】是由【艾米】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江苏省东台市六校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有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江苏省东台市六校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有答案)2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试号___________………………………………密…………封…………线…………内…………不…………得…………答…………题………………………………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初三年级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卷面总分为150分,考试形式为闭卷。,在检查是否有漏印、重印或错印后再开始答题。,注意考号必须对应,否则不给分。,务必将姓名、。一、积累与运用(35分)。(10分)(1)▲,始于足下。(《老子》)(2)纸上得来终觉浅,▲。(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3)欲把西湖比西子,▲。(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4)稻花香里说丰年,▲。(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5)老骥伏枥,▲。(曹操《龟虽寿》)中/华-资*源%库(6)▲,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7)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精神的诗句是:“▲,▲”。(8)东晋才女谢道蕴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以柳絮喻雪,给人春天般的温暖,被誉3为千古名句。唐朝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按要求答题。(6分)所谓诗歌精神,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慨括:艺术点亮生命,情感温暖人心。一个爱好诗歌的人,他的灵魂和精神都应是高尚的、纯粹的。因而诗歌的有用与无用,并不是以人们获得物质的多少作为评判标准的。诗歌如永不磨灭的阳光,既能温暖人心,又能照亮他人;诗歌如,既能,又能。只有这样的诗歌,才能让大众获得精神上的相通和情感上的共鸣,也只有这样的诗歌,才能充分zhāngxiǎn(▲)你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内含。(1)给加点的词语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纯粹▲zhāngxiǎn▲(2)以上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订正。(2分)▲▲▲。(3)结合语境,仿照“诗歌如永不磨灭的阳光,既能温暖人心,又能照亮他人”这一句式,为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2分)▲▲▲,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45一起去寻觅春天的脚步吧。(1)【春天在魅力文字中】我们的祖先从春天开始踏着自然的节律,劳动着,根据太阳移动的脚步制定了“二十四节气”。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文字,说说这些文字介绍了和“雨水”相关的哪些内容?(2分)▲▲▲(2)【春天在经典文学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从《诗经》到历代诗词,题咏桃花的***佳句是举不胜举。在文学社参加东台市“诗词大会”所设的“飞花令?桃”环节中,陶芳菲同学说出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句,而你的同桌陈亦姝同学对此句中出现的现象不解,请你用学过的物候知识向她解释一下。(3分)▲▲▲(3)【春天在传统文化中】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请从“春雨惊春清谷天”一句中任选一个节气(示例除外),阐释其含义。(2分)6示例节气:清明含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二、阅读理解(55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6分)【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乙】丹阳送韦参军唐李白唐严维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8.【甲】诗所写的季节是▲,【乙】诗所写的季节是▲。(2分),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有哪些相同之处?其艺术手法上有何不同之处?(4分)情感上的相同之处:▲艺术手法的不同之处:▲(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文: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其二岁而孤①,母更适②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③,依戚同文8④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注释】①孤:幼年丧父。②适:出嫁。③应天府:宋代较早的一所官学化书院。④戚同文:北宋初年著名的教育家,应天书院的奠基人。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试号___________………………………………密…………封…………线…………内…………不…………得…………答…………题………………………………。(4分)(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不以物喜(▲)(3)去之应天府(▲)(4)仲淹不苦(▲)“之”,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4分)(1)微斯人,吾谁与归?▲▲▲(2)冬月惫甚,以水沃面。▲▲▲,请结合选文加以分析。(5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14分)诗意生活又何妨①有人曾经问过我国著名漫画家丰子恺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如何看待生活的。丰子恺在他的一篇文章《豁然开朗》的开头,回答了这个问题:“你若爱,生活9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不是生活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生活。”诚然,于当下的消费社会,一路追赶不如选择诗意地生活。诗意地于土地上重拾古人情怀。②诗意驻扎于淡泊之中,即使是仕途坎坷,也成坦荡潇洒。正如陶渊明彭泽遭际,在常人看来,恐怕只有“堕落”二字,而他却“种豆南山下”,诗意地写下“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千古佳句。③我们总在惊叹于古代文人生活里充满诗意,古代自然条件、社会条件虽然恶劣,但不管是春风得意地高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还是悲伤失落地悲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古人总能在生活中发现美好,深谙生命的价值。④我们再反观一下现代人,虽然物质生活愈发丰富,但是我们也发现精神生活愈发贫瘠:崇尚文化快餐,沉迷网络,甚至于只执着于物质利益,人心变得愈发冷漠。古人那种诗意生活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⑤其实,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充满诗意,需要我们去用心体会,如学者倪湛舸在微博中写道的“慢慢、慢慢地刷牙,在入睡前摆脱路上尘土,在醒来后割舍梦中苦味”,“水仍旧从龙头里流出,电仍旧在灯泡里闪亮”……这些话语本身就是对诗意生活的感悟和总结。生活中不是缺少诗意,而是缺少发现。⑥如果形体被束缚,心却是自由的,那么形体和心都将会获得自由。何妨心中充满诗情画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陌上花开缓缓归,唯有诗意的情怀,淡雅的心境才会理解其中的乐趣,感慨良多。⑦身处大都市的人们,不妨暂且搁下日常的琐碎,用明亮的心窗映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用细致的心境去嗅空谷幽兰的每一缕芬芳,用诗意的情怀去等陌上花开待君取,让心中充满了对生命、对生活、对社会的“温度”9⑧“朝露昙花,咫尺天涯,人道是黄河十曲,毕竟东流去。八千年玉老,一页枯荣,问苍天此生何必……”⑨面对朝花夕日,夏云冬雪,我们不必太多伤感,不必叹息,且念:诗意生活又何妨。(选自《作文素材》,有删改)。(3分)▲▲▲①段引用漫画家丰子恺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③段和第④段能不能对调顺序,为什么?(4分)▲▲▲,生活中哪有诗意的浪漫,有的只是油盐酱醋的平淡。请你结合本文的观点,写一段话开导他(她)。(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20分)采春乔忠延①冬季日短夜长。农人说,十月里天碗里转,好婆姨做不熟三顿饭。是呀,刚刚日头还在当顶,扫了扫院子,喂了喂鸡,出溜一下便滑到西山梁上去了。白日真短,短得匆匆忙忙,慌慌张张,气气喘喘。城里人也不例外,上个班两头不见太阳。早晨起床屋里黑,晚上下班外头黑,回到家里倒是亮堂,可那不是阳光,却是灯光,忙忙碌碌一天就这么过去了。②日子这么紧紧张张,应该过得快吧?没有,丝毫也没有。非但没有觉得冬日短暂,一个个都感到缓慢,要不为啥总见书卷报端出现漫长的冬季呢!冬季的漫长是人们感觉出来的,不,是人们煎熬出来的。日光淡淡的,没有一点温色,寒气就像草原上的群狼到处肆虐。伸出手,手冻得疼。走几步路,脚冻得疼。手脚冻木了,不疼了,鼻尖却辣辣地疼。疼得眼睛直想流泪,却强忍着不敢流,怕流出来把冰碴子挂在脸上。这日子还能说是过吗?不,是在熬,在煎熬。一煎熬日子就长,唉,好漫长,好漫长的冬天呀!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