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5
文档名称:

山地城市地下工程防渗堵漏技术标准.docx

格式:docx   大小:1,174KB   页数:6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山地城市地下工程防渗堵漏技术标准.docx

上传人:书籍1243595614 2024/5/19 文件大小:1.1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山地城市地下工程防渗堵漏技术标准.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山地城市地下工程防渗堵漏技术标准 】是由【书籍1243595614】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山地城市地下工程防渗堵漏技术标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方案设计、施工和效果检查,保证工程质量,做到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标准。条文说明:山地城市地下工程选址、选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地质环境保护的成效和难易程度。故选址、选线过程中应尽量避开可能引发严重地质环境问题的地段,比如:岩溶地区、暗河、采空区等不良地质段。难以避开时,应在总体服从线路规划的同时进行线路微调,减轻地质环境问题造成的损害,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考虑注浆堵水减少对地下水的排放量。渗漏是地下工程的常见病害之一。造成渗漏的原因很多,造成渗漏的原因很多,有客观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两者互相牵连。综合起来分析,可能有设防措施不当、施工质量欠佳、材料问题和运营管理不当等方面原因。、地下混凝土渗漏治理及其他地下工程渗漏治理。,应设置完善的防排水设施,以保证结构和设备的正常使用,确保使用安全。,施工前应对周边环境进行调查,按保护对象的特征分区参照相关现行国家、行业规范、标准控制洞内地下排水量。条文说明:地下工程环境保护工程应遵循先地质测绘与调查后勘探、先物探后钻探的原则。富水、岩溶隧道段施工可能引起地下水环境问题及其灾害时,应采取“堵水限排”的设计方法,采用注浆控制地下水排放量。控制排放量的确定可根据地下工程穿越段上、下游的地下水位变化幅度估算,也可根据工程类比确定。当缺乏有效手段或数据时,可根据现场水文地质条件、保护对象重要性程度及地下水动态监测结果。《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保护技术规范》提出了隧道内地下水控制排放量要求。隧道内地下水控制排放量保护对象重要性分区地下水控制排放量(m3?m-1?d-1)一般区4~5较重要区2~4重要区1~,除应遵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修建在大于5°以上的起伏不平的斜坡地上,形成与平地城市不同的城市形态和生境条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对较多。,它包括地下房屋和地下构筑物,地下铁道,公路隧道、水下隧道、地下共同沟、。主要有注浆防水、防水层防水、结构本体防水、结构“三缝”防水等措施。,排放、疏干、引导地下工程周边地下水和地下工程内积水的工程措施。(背水面)渗漏水现象的标准,是对隧道在防水、排水体系综合作用下隧道防水能力的评价指标。、结构或防水层的水量大于该部位的蒸发量,并在背水面形成湿渍或渗流的现象。,减轻或消除渗漏水不利影响的过程。,切断渗漏水流通道的方法。、基层渗漏部位,在压力作用下注入注浆材料并切断渗漏水通道的方法。,将清水压入钻孔试验段,根据一定时间内压入的水量和施加压力大小关系,计算岩体相对透水性和了解裂隙发育程度的试验。,-cementratio水泥浆液中所含的水和水泥成分数量的比值。我国通常使用质量(重量)比,用数字或分式表示。,达到堵塞水流、加固围岩目的所进行的注浆。可分为工作面预注浆(即超前预注浆)、地面预注浆(包括竖井地面预注浆和平巷地面预注浆)等。,以形成帷幕,达到堵水、加固围岩目的所进行的预注浆。-stoppagecurtain利用注浆工艺在地层中形成的具有阻止或减小水流透过的连续固结体。-fillinggrouting向隧道衬砌与围岩之间或土体的空隙内注入注浆材料,达到防止地层及衬砌形变、阻止渗漏等目的的施工过程。-groutwall为防止承压水和受压浆液从临空面向隧道内漏浆、跑浆,使之沿裂隙有效地扩散,需要在工作面设置止浆墙。一般有人工砌筑的混凝土止浆墙和预留的止浆岩柱两种。,是实现防渗堵水或加固作用的关键。。。,对注浆方法、注浆材料及设备、辅助工艺、注浆压力、结束标准等方面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的总称。。,终止注浆的判断依据。常用的结束标准有定浆量结束标准、注浆压力结束标准、吸浆率结束标准三种。-proofingconcrete防水混凝土是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掺外加剂、掺合料或使用新品种水泥等方法提高自身的密实性、憎水性和抗渗性,并达到防水要求的一种混凝土。。、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附加应力所设置的构造缝。“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保护环境”的原则。,以控制地下水入渗量。结构背后的地下水宜引排,以降低作用于结构的渗水压力,减少地下水入渗量。,设计除根据需要选择建筑材料构建防水体系外,应注重结构对工作环境及其变化的适应性,控制裂缝产生与发展,保证结构混凝土防水功能的耐久性。、施工安全、运营安全进行风险评估;应以保护环境安全为前提,维护主体工程安全为重点,保证防排水系统的耐久性、可维护性为手段。,应以保护环境、防止施工灾害为重点,确保安全、保证质量、满足工期要求。采用的防排水工程措施应考虑足够的安全冗余能力。,应以满足结构使用功能为根本、确保运营安全为重点,应尽可能采用简便、易行、有效的工程措施,不应弱化、破坏既有结构物,尽量减少对运营的影响。必要时,应先对既有结构进行补强。、混凝土渗漏治理前应进行现场调查。堵水、治理前应结合现场调查结果和收集到的技术资料,从设计、材料、施工和使用等方面综合分析渗漏的原因,进行治理方案设计。条文说明:1现场调查是充分掌握工程现场各种情况的必要步骤,对于具体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治理方案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日后做好施工准备的第一手资料。由于工程所处环境及条件等属性千差万别,具体某项工程的现场调查不一定包含条文规定的全部内容。2收集技术资料是分析渗漏原因、提出治理方案的前提条件之一。条文中提到的工程技术资料不一定每项工程都完全具备,但应尽量收集齐全。其中,工程设计相关资料主要包括设计说明、防水等级及设防措施、原排水系统的设计等。3现场调查报告主要内容为导致渗漏发生的可能原因,是后续设计及施工的基本依据。《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的规定。条文说明:现行国家标准《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中对地下工程渗漏水的形式及量测方法作出了明确规定,对渗漏现场调查和确定治理方案有借鉴意义,可参照执行。,治理前宜先采取降水或排水措施。条文说明:渗漏水治理应重视降水和排水工作。降水或排水的目的是减小渗漏水的水压,为治理创造施工条件。同时,如在工程中采取排水治理措施,应防止排水可能造成的危害,如地基不均匀下沉等。,宜待变形和裂缝稳定后再进行治理。接缝渗漏的治理宜在开度较大时进行。条文说明:工程结构存在变形和未稳定的裂缝则渗漏治理后很容易复漏。接缝开度较大,则填充在其中的注浆材料注浆材料或密封材料的量较多,由于材料固化后体积往往会有一定的收缩,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如果开度减小,则其中的材料处于被挤压状态,能更好地实现密封止水的效果。应当指出,该条件不是渗漏治理的必备因素,工程中应结合现场条件综合考虑。、损伤结构安全的堵水、渗漏治理措施及材料。条文说明:堵水、渗漏治理应以保证围岩整体稳定、结构安全为前提,应避免使用可能破坏围岩及基础稳定、增加结构荷载、人为损害结构安全的工艺及材料。、渗漏治理宜先止水或引水再采取其他治理措施。条文说明:先行止水或引水的目的是为后续综合治理创造施工条件,因为绝大多数防水材料在有明水存在时很难与基层有效结合。,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围岩加固、结构修复后再进行渗漏治理。,并应由相关各方协商决定是否进行现场抽样复验。渗漏治理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材料。条文说明:材料是防水工程的基础。条文中对渗漏治理工程选材提出要求主要是由于:1现场环境温度、湿度及基层表面性质如强度、粗糙度、含水率等直接影响施工质量,而水、电、气及交通等条件也是影响设计选材的重要因素;2要求材料具有相容性是保证防水工程质量、提高耐久性的重要一环;如果相容性不好则可能出现起鼓、剥离等质量问题,设计过程中可采取必要的过渡措施以避免出现不利结果;3某些特殊的应用场合还要求材料具有耐腐蚀、耐热、能承受振动、耐磨等特殊要求,选材时应注意考虑这些要求。规定防渗堵漏治理所使用的材料必须是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的合格材料,并应满足设计要求。由于治理工程量大小差别很大,导致材料的用量差异也很大,做到每一种材料都按要求抽样复检在现实中有一定的操作困难,对工程量较小项目更是难以实施。基于此,规定由施工方、设计、业主及监理等有关各方共同协商决定是否对进场的材料进行现场抽检复验,这也是治理工程的一个特点。,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并应做到方案可靠、施工简便、耐久适用、经济合理。条文说明:地下工程种类繁多,其重要性和使用要求各有不同,有的工程对防水有特殊要求,有的工程在少渗水情况下并不影响使用,在同一工程中其主要部位要求不渗水,但次要部位可允许少量渗水。为了避免过分要求高指标或片面降低防水标准,造成工程造价高或维修使用困难,因此地下工程防水应做到定级准确、方案可靠、经济合理。、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结构耐久性和施工工艺等确定;应根据地表水、地下水、毛细管水等的作用,以及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附近水文地质改变的影响确定。条文说明:地下工程耐久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质量保证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维修与管理,为此建设部出版了《混凝土耐久性设计规范》。该规范根据耐久性要求将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分为100年、50年、30年三个等级,地下工程的设计寿命一般超过50年,因此防水方案应考虑结构耐久性。,并应综合防水等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采取对应的防水措施。条文说明:防水混凝土自防水结构作为工程主体的防水措施已普遍为地下工程界所接受,结合工程类比及《铁路隧道设计规范》,“隧道衬砌应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等级为一、二级的隧道工程模筑泪凝土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8;地下水发育地段的隧道及寒冷地区隧道抗冻设防段衬砌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10。”、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盒)、预埋件、预留通道接头、桩头等细部构造,应加强防水措施。,确保安全,减少环境破坏,应根据地下工程区域气候条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使用功能要求、结构特点及工作环境、施工方法、排水条件等进行地下工程防水设计。,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需要搜集下列资料:1最高地下水位的高程、出现的年代,近几年的实际水位高程和随季节变化情况;2地下水类型、补给来源、水质、流量、流向、压力;73工程地质构造,包括岩层走向、倾角、节理及裂隙,含水地层的特性、分布情况和渗透系数,溶洞及陷穴,填土区、湿陷性土和膨胀土层等情况;4历年气温变化情况、降水量、地层冻结深度;5区域地形、地貌、天然水流、水库、废弃坑井以及地表水、洪水和给水排水系统资料;6工程所在区域的地震烈度、地热,含***等有害物质的资料;7施工技术水平和材料来源。,应包括下列内容:1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2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其他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3其他防水层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4工程细部构造的防水措施,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5工程的防排水系统、地面挡水、截水系统及工程各种洞口的防倒灌措施。,应重视防止地表水的下渗。浅埋段存在对防水不利影响的因素,在条件适宜时可采用下列措施进行地表处理:1地表为洼地、漏斗等,可采用开沟疏导、填平积水洼地,促使地表径流畅通;2地表有废弃的坑穴、钻孔等,结合截、排水条件,对其回填不透水材料,并分层夯实封闭;3地表有流水的沟槽,宜根据沟槽的状况予以整治,确保水流畅通,必要时可对沟床铺砌;4地表设有高水位水池或有河流、水塘、水库等时,宜有防渗漏措施,对溢水应有疏导设施;5岩层风化严重、岩体松散破碎,地下水位较高或有涌水风险时,经技术经济比较,宜采用地表注浆方式进行加固处理。条文说明:工程实践表明,地表处理工艺简单、施工相对方便、安全风险小;而根据地形、水文条件,采取地表处理措施后,可大幅度减少地表水下渗,较大地改善隧道结构环境,更有利于保证洞内防排水措施的有效性。因此在防水系统设计时,应重视地表处理的可能性、可行性。、地下水发育且存在突水突泥可能的特殊地质地段或环境敏感地段,地下结构围岩注浆防(堵)水,注浆方案应根据地形、地质情况、施工方法、地下结构形式及其相邻建(构)筑物变形、水资源保护的要求等进行选择。条文说明:山岭隧道可能遭遇的地质条件复杂,在围岩破碎、富水、易坍塌地段及地下水存在突水、突泥可能的地段修建隧道逐渐增多。对环境影响小但具有危及施工安全的地段施工时,通常按“先堵后排”的原则,通过洞内注浆超前固结围岩,强化地层,降低地层透水性,减少地下水涌出,以改善施工作业环境,降低施工风险,注浆加固围岩是隧道施工期间防水防突的重要措施。8而隧道在通过环境保护要求高的地段时,除加强衬砌结构本身的防水适应性外,根据隧道的埋深条件,也将洞内注浆加固围岩措施作为其降低围岩渗透性,减少围岩漏水、渗水的重要措施,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铁路渝怀线圆梁山隧道、歌乐山隧道等,通过超前注浆在隧道周边形成5~8m围岩注浆加固圈,改变了注浆圈内岩体的渗透性能,以限制排水量,实现控制排放,并与初期支护共同保证施工期间洞室稳定及安全,在此基础上采用抗水压衬砌,将工程对地表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达到限量排放的目的。,。,结构表面无湿渍二级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地下工程: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2/1000;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3处,;·d,·d三级有少量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漏水点数不超过7处,,,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整个过程平均漏水量不大于2L/m2·d;任意100m2防水面积的平均漏水量不大于4L/m2·,。;因有少量湿渍会使物品变质、失效的贮所场所及严重影响设备正常运转和危及工程安全运营的部位;极重要的战备工程、地铁车站二级人员经常活动的场所;在有少量湿渍的情况下不会使物品变质、失效的贮物场所及基本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转和工程安全运营的部位;重要的战备工程。三级人员临时活动的场所;一般战备工程9四级对渗漏水无严格要求的工程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