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47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guwutang 2024/5/19 文件大小: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三大构成》课程教学设计 】是由【guwutang】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三大构成》课程教学设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三大构成》课程教学设计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入门指导课程。旨在介绍建筑方面相关知识,并能独立进行建筑物的速写。二、课程目标通过对该课程的学****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需注意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指导学生从临摹优秀作品转入结合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创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力、想象力、概括力三、学情分析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四、教材分析构成艺术是一种现代设计观念,是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通称,也称“三大构成”。它是对造型艺术、视觉设计中所设计到的形态、色彩、立体空间以及材料、肌理、质感等课题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形态的组合规律、造型结构的组织原则、形式语言的表达等进行研究,我们也称之为纯粹构成研究。五、课程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难点:准确表达感受的艺术技能。六、教学方法与手段1、理论讲授2、教师示范3、学生实训七、过程设计(重点之处)第一章概论授课章节:概论教师姓名:授课班级:图形图像制作授课形式:讲授授课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结合本专业特点,重点介绍构成艺术的起源,包豪斯的主张和思想以及构成艺术理论对于建筑设计、环艺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日用品设计、展示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的影响与应用。教学难点:对概念的理解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学****三大构成的重要意义。使用教具:幻灯片课外作业:查阅资料第二章平面构成授课章节:平面构成教师姓名:授课班级:图形图像制作授课形式:讲授授课时数:35课时教学内容:形态研究点、线、面基本形与骨骼构成中的比例与分割空间与矛盾空间隐现图形与变换坐标重复构成设计基本形近似构成设计特异构成设计渐变构成设计发射构成设计密集构成设计对比构成设计肌理构成设计教学难点:点线面构成教学目的与要求: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创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按照美的形式法则,构成设计所需要的图形,从中培养设计人员的审美能力,并提高其创造“抽象形态”和构成的能力。使用教具:幻灯片课外作业:思考与练****1、点、线、面的组合构成练****规格:20*20cm。需考虑到点、线、面的相互关系及画面的整体感。2、重复构成设计练****规格:20*20cm。要求:先设计一基本形,然后以数量众多的基本形作重复排列,注意骨骼线的运用及基本形方向的下负变化,注意整体感受。3、基本形的近似构成练****规格:20*20cm。要求:A、形象的近似在重复或近似骨骼里的排列和组合。B、考虑形态的大小、方向、正负及肌理主面的变化,把握好近似尺度,基本形不宜太复杂。4、特导构成练****规格:20*20cm。要求:A、基本形的特异可在重复骨骼或特异骨骼里进行。B、考虑基本形的形态、大小、方向等方面的变化。C、特异感强烈,但不能过于独立,注意整体效果。5、渐变构成练****规格:20*20cm。要求:A、形状渐变与骨格渐变。B、注意形状的变化形态,要考虑形状渐变过渡的自然性、可行性和可信性。6、发射构成练****规格:20*20cm。要求:注意发射点的选择,发射感强烈。7、密集构成练****规格:20*20cm。要求:以基本形的密集为主,考虑疏密虚实关系。8、对比构成练****规格:20*20cm。要求:构成形式可自由化,对比的因素要有重点,注意主次关系。9、肌理构成练****规格:20*20cm。要求:用不同的肌理方法来制作肌理感的构成,注意画面意境的表达第三章色彩构成授课章节:色彩构成教师姓名:授课班级:图形图像制作授课形式:讲授授课时数:8课时教学内容:色彩的形成色彩研究色彩的应用色彩的属性明度推移构成设计色相推移构成设计空间混合设计补色相混设计明度对比设计色相对比设计纯度对比设计冷暖色调的构成设计主题配色设计教学难点:色彩的情感教学目的与要求:《色彩构成》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从人对色彩的知觉效应出发,运用科学的原理与艺术形式美相结合的法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抽象思维,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的可变换性,对色彩进行以基本元素为单位的多层面,多角度的组合,配量,并创造出理想,新颖与审美的设计色彩使用教具:幻灯片课外作业:思考与练****1、制作18色色相环。练****的目的是认识各种颜色的面貌以及它们在色相环上的位置,要求平涂工整、干净。2、明度推移构成练****练****的目的是从色阶的深浅变化中理解渐变的节奏关系,体会并掌握色彩的调和方法。色阶要在10个层次左右,变化要均匀、等差。3、色相推移构成练****练****的目的是感受色相带给人的直觉力量,注意画面的主色调和色阶数。4、空间混合练****目的是掌握颜色的混合规律来创造特殊的色彩效果,主要色块不宜过大,作品不宜太复杂。5、补色相混练****通过练****学会寻找确切的补色关系,以达到画面的调和。6、明度对比练****从具体的练****中学会控制和把握明度对比的视觉规律,在构图不变而只变色彩的情况下,理会不同调子带来的不同效果。7、色相对比练****目的是加强不同色相对比效果的感性认识。8、纯度对比练****目的是进一步体会色彩纯度的丰富性,用纯度的强弱来表现层次。9、冷暖色调的构成练****目的是通过两个截然不同的调性来表现,感受暖色和冷色带给人们的心理效应。10、主题配色练****酸、甜、苦、辣的味道色彩表现和喜、怒、哀、乐的情感色彩表现。第四章立体构成授课章节:立体构成教师姓名:授课班级:图形图像制作授课形式:讲授授课时数:15课时教学内容:由二维平面思考向三维立体思考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不同形态的立体构成形态的组合构成仿生形态构成教学难点:动手能力的训练教学目的与要求:立体构成是使用各种较为单纯的材料来训练造型能力和构成能力的一门学科。它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的解剖,以便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态。为设计活动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因此,它是立体设计的基础,在整个立体造型设计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使用教具:幻灯片课外作业:思考与练****1、认真阅读教材,正确认识和分析构成形态。2、空间立体的基本形态有几种正确认识其各自的性格特征。3、纸材表现:利用纸的折叠、凹凸、弯曲、穿孔等方法来组成有视觉感和触觉感的不同形态。4、利用不少于50根的吸管或木筷,制作框架构造,要求创造出多种动势,重心要在支承面内,并能承受一定的重量。5、选项用合适的面材作层面排列,利用空隙创造形象和境界,要求设计底座,大小在30*30*30左右。6、用切割加工和透空柱体的方法分别制作构成作品。7、选用规格相同的木块或泡沫材料,综合各种方法,通过其不同形式的组合、切割、移位、粘接等方未能来创造新的立体形。八、教学建议1、多动手训练2、多阅读相关书籍九、考核方法与手段1、平时成绩(构成作品)占30%2、期中考试成绩占30%3、期末考试成绩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