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书法教案--全包围结构的学习——“大口框”-字(以柳体楷书为范本).doc

格式:doc   大小:3,556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书法教案--全包围结构的学习——“大口框”-字(以柳体楷书为范本).doc

上传人:HShess 2024/5/19 文件大小:3.4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书法教案--全包围结构的学习——“大口框”-字(以柳体楷书为范本).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书法教案--全包围结构的学习——“大口框”-字(以柳体楷书为范本) 】是由【HShess】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书法教案--全包围结构的学习——“大口框”-字(以柳体楷书为范本)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书法教案--全包围结构的学****大口框”-字(以柳体楷书为范本)3【教学内容】全包围结构的学****大口框”字(以柳体楷书为范本)【授课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大口框字”的书写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模仿临帖能力。,笔法准确,结构端正、匀称、美观,以及各字根间搭配合理。;领悟汉字书法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喜爱之情。通过欣赏并学****书法,渗透人文教育。,写好全包围结构“大口框”的字。【教学重点】1、全包围结构——“国”字写法2、“厶”和“口”在古碑贴中的通用规律。【教学难点】被包围部分与外框的协调搭配【课前准备】黑板布置【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通过“国”字学****囗(wéi)”部在古代,每个部首都有一个读音,“囗”读音为wéi,表示疆域、边界。二、探索研究,掌握含义1、“或”:表示一个国家可以或大或小。2、“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代表43、“或”,书写要领:“或”字最关键的是笔顺:横—口—提—斜钩——撇——点4、提问:我们在古碑帖中看到的“或”字里面是“口”,还是“厶”?找学生回答。回答:是厶。为什么呢?是因为古代“厶”和“口”是通用的,所以看古碑帖当中“员”通常写成〔设计意图:分解练****化难为易,个个击破。〕四、字根合并,写好“国”字1、笔顺:竖——横折钩——或——最后封口2、“国”字结构:里面的空白不可太小,也不可太大,要满而不拥挤,笔画和空白要均匀,整体呈左梯形。5(设计意图:合并书写,掌握要领。〕五、叫一名同学到黑板上试写类似的字,然后让同学们评价,教师给予讲评和鼓励。例如:可以写“固、因、困”等字。6〔设计意图:举一反三。〕六、课堂总结,表扬先进1、掌握“大口框”结构字的处理方法,学会怎样写好组合字。2、“国”字里面蕴藏的天地哲学。3、掌握“口”在古碑帖当中通常写成“厶”的规律。4、举一反三,写好其余全包围结构的字。〔设计意图:课堂总结,通过表扬,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享受成功的快乐,鼓励自信。〕六、课外延伸简化“国”字的来历,以及蕴藏在国字里的奥秘。〔设计意图:留下悬念,衔接下一节课。〕【附1】简化字国字的来历古代国字的写法还有三种:(1)或(guo),(2)囗,(3)囗里面一个王字囗里面一个王字,是在太平天国时期造的一个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实现了民主化,国家没有“王”了。所以在采用“国”字的时候,郭沫若先生加了一个点,将“王”改成了“玉”,取义“玉乃国之重器也”,中国玉名扬海内外。所以现在使用的这个简化字就是这样来的。【附2】学生课堂作业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