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机能实验报告-休克.doc

格式:doc   大小:6,905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机能实验报告-休克.doc

上传人:艾米 2024/5/20 文件大小:6.7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机能实验报告-休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机能实验报告-休克 】是由【艾米】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机能实验报告-休克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机能实验报告-休克2医科大学机能学实验报告实验日期:2015年6月17日带教教师:小组成员:专业班级:预防医学一大班批阅人成绩失血性休克的实验治疗(多巴***组)一、、实验原理3休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大出血、创伤、中毒、烧伤、窒息、感染、过敏、心脏泵功能衰竭等,以机体微循环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全身性病理过程。失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是休克常见的病因。休克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当血量锐减,如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超过总血量的25%~30%,超出机体代偿的能力,即可引起心排血量和平均动脉压下降而发生休克。根据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改变,将休克分为三期:休克早期(休克代偿期或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休克中期(可逆性失代偿期或微循环瘀血性缺氧期)、休克晚期(不可逆性失代偿期或微循环衰竭期)。但依失血程度及速度的不同,各期持续时间、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首先强调的是止血和补充血容量,以提高有效循环血量、心排血量,改善组织灌流;其次根据休克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必要是可予抗炎等治疗。456输入完毕后,即刻、15min和30min分别记录各项指标。30min后复查动物一般情况以及各项生理指标是否恢复正常。五、实验结果(电子版实验结果粘贴)家兔失血性休克对机体的影响组别MAP脉压差HR(次/分)R(次/分、深度)(即刻)、、(15min)、、(30min)、、、分析与讨论家兔失血性休克时机体各器官系统变化的机制?答:家兔失血性休克时主要涉及到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循环系统的变化:①平均动脉压的变化(98mmHg→46mmHg):从正常情况转变到休克状态,平均动脉压降低。机制如下:机体从正常状态转变为休克状态,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减少,每搏输出量降低,导致平均动脉压降低;9②脉压差下降(20mmHg→11mmHg):机体从正常状态转变为休克状态,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减少,每搏输出量降低,收缩压下降,舒张压变化不明显,而脉压差=收缩压-舒张压,进而导致脉压差下降;③心率加快(254次∕分→252次∕分):机体从正常状态转变为休克状态,心脏尚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在回心血量增加的基础上,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的增多可使心率加快;由于心率变化为先快后慢,实验中测得心率为252次∕分。(2)呼吸系统的变化:机体从正常状态转变为休克状态,呼吸频率加快(66次∕分→70次∕分),呼吸深度变浅(→)。机制如下:①休克早期,由于失血,刺激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肺部微循环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比微静脉强度更大,使肺毛细血管处于“少灌多流”状态,使得血液与肺泡氧交换不充分,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潴留,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呼吸深度9变浅。②大量失血,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收缩,外周组织缺血缺氧,毛细血管内气体交换加强,血氧分压降低,使颈动脉体缺氧性兴奋,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深度变浅。大量失血后,肺动脉压降低,通气血流比值降低,肺泡无效腔增大,使肺代偿性通气减弱。综合考虑:大量失血时,神经—体液调节较为敏感,主要是交感神经起作用,引起呼吸的加深加快。(3)皮肤、黏膜颜色变化:皮肤黏膜由粉红色变为苍白色。原因如下: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外周血管收缩,作用于汗腺,汗腺分泌增多,导致皮肤灌流减少,皮肤变为苍白色。抢救后家兔机体各器官系统变化的机制?循环系统的变化:①平均动脉压的变化(46mmHg→):平均动脉压升高。机制如下:抢救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性下降,回心血量增多,心排出量增加,每搏输出量增加,导致平均动脉压升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