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专业建设规划.docx

格式:docx   大小:2,426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专业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HShess 2024/5/20 文件大小:2.3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专业建设规划.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专业建设规划 】是由【HShess】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专业建设规划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专业建设规划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为全面落实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专业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进一步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使专业建设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特制定本规划。第一部分“十二五”专业建设工作总结一、“十二五”专业建设回顾“十二五”期间,学校紧紧围绕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工作,强化内涵建设,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为“十三五”专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电气化铁道技术》、《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两个五年高职专业。、3D技术应用、机械设备安装与CAD设计、市政工程施工、工程机械表面处理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铁道信号、铁道供电、会计、计算机信息管理等10个新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烹饪、建筑施工等常设专业,细化了专业方向。,适时调整课程设置,使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有机统一。构建了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双赢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国工程技术教育创新项目”的子项目,在2011年至2013年期间,由学会协助欧特克(Autodesk)公司向我校捐赠欧特克(Autodesk)系列软件23个系列、125个节点、价值一百万美元,同时提供免费师资培训,协助开发相关课程和教材,提供考试认证和就业信息服务。?“美驰杯”第三届技能节开幕式于2011年11月4日下午在我校大学生活动中心隆重举行。邹徐文副市长为徐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基地揭牌。,江苏省教学规范管理专家组到我校进行教学管理规范评估工作,我校以优异成绩获得教学管理规范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于2012年6月14日正式获得批准立项。包括我校在内的371所第二批示范校将正式启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加入“江苏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作协作会”,与江苏凤凰职业教育图书有限公司及其控股的厦门凤凰创壹软件有限公司协作开发数字化资源设备设施及数字化资源,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数字化资源设备设施建设、数字化资源产品项目开发协作共建工作。,迎接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的教学管理检查视导。,从2013年10月起共2年建设期,目前已经建设完成,即将迎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验收。,启动教师礼仪建设月暨第一届教师评优赛活动,10名教师获得了校园礼仪之星双十佳称号,6位中青年教师分别获得了综合竞赛一、二、三等奖。《2014-2015年度江苏省退役士兵教育培训服务》招标,机电一体化等7个专业成功中标。、徐州建行、江苏金智公司三家企业合作共建数字化校园,获得三家公司捐赠设备640余万元。、徐州维管段、徐州工务段深度合作,成功将下淀校区铁路信号、供电、线路设备搬迁至主校区,并获得了450万元的设备捐赠。,启动第二届教师评优赛活动,6位教师分别获得五项全能及一、二、三等奖。(五)“十二五”专业建设主要成绩项目数量备注省部级以上示范(重点、骨干、特色)专业数17 骨干教师数101 双师型教师数305 校级以上专业带头人38 校内实训基地(实训中心)数8 精品课程(省级)4 精品课程(市级)16 精品课程(校级)24 专业教师工作室17 专业教学资源库32 合作企业签约数42 校外实训基地数42 冠名班、订单班47 第二部分“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一、“十三五”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围绕“立足苏北、服务江苏、辐射全国”的发展战略,坚持“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支撑,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注重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突出、内涵明确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努力提升专业整体发展水平,增强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实现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二、建设思路针对技工教育的职业本位特征,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紧盯区域、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专业建设为工作核心,对学校现有专业结构进行优化整合,以“淘旧改老、扶优强特、创新增急”为工作目标,淘汰缺乏市场生命力的专业、改造老专业,扶持并强化优势特色专业,针对社会急需增设新专业,着眼整体,区别对待,构建围绕社会需求变化的动态的专业结构体系。三、“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一)合理优化专业结构主动适应江苏“两个率先”和建设徐州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部署,立足轨道交通行业,主动服务现代装备制造产业、现代服务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扩大五年制高职专业数量,探索对口单招、休闲服务类等专业设置,新增专业8个左右,积极改造、调整、淘汰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招生专业及专业方向达到60个以上,基本形成专业布局符合社会需求、专业数量与我校办学规模相适应、专业建设水平普遍提高、专业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专业体系格局。(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7个重点培育专业建设工作为抓手,以课程为建设重点,着力构建“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双赢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鼓励支持各专业与相关行业携手,与有关企业联合,建设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贯彻人社部关于《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的文件精神,与企业洽谈合作,实施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采取工学交替培养、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等模式共同培养新型学徒。结合学校专业实际,拓宽多元化办学思路,“十三五”期间力争每个专业(群)要重点建设3家以上紧密合作的知名企业。,构建课程体系,着力打造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十三五”期间全面修订重点专业、精品课程评定标准,规范申报程序,在做好校级重点专业、精品课程评审工作的基础上,力争申报7个五年高职专业,创建5个左右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省级示范专业、14个左右市级示范专业,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16门校级精品课程,争取8门省级精品课程,力争把大部分课程建成网络课程、项目课程,并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中有所突破。。以强化综合素质、职业素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为目标,推进公共文化课程改革。以公共文化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依据专业需求修订语文、数学、德育、英语教学大纲,制作数字化教学资源,改变授课方式,优化授课内容,改革考核方法,注重实际教学效果。(三)强化师资队伍培养,。完善制度管理,配套优惠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创造有利条件,营造促进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建设8个左右的校级教学团队,创建3个省级教学团队;组织实施好教授培养工程,对科研、教学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给予重点扶持和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高职称比例,力争五年内实现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达专任教师总数的40%。。“十三五”期间将加强教学理论学****更新教学观念,把握教育规律,积极推介先进的教学经验、典型的教学方法等,推广一体化教学、项目化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十三五”期间,争取市级以上教改项目、教学成果奖等质量工程项目数量达到全省同类院校一流水平。。进一步规范教材建设管理,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分析职业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设计满足课改和教学要求的典型项目、典型案例、典型任务,开发贴近岗位工作内容、职业特色鲜明的校本教材。同时根据专业自身的特点,编写水平高、能及时反映与生产一线同步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等内容的校本教材,构建富有特色的立体化专业教材体系。。继续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建设与学校招生专业和在校生规模相适应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力争生均教学仪器设备经费标准达到一万元以上;对现有实验室、实训基地进行优化整合,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实训基地整体管理水平,探索开放式实验实训室管理模式,将铁道信号、牵引供电、运营管理、烹饪建成省内领先的实训基地;全面启动实训基地管理、实训室管理、实训教学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质量和教学效果;各专业群建有3个以上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四)完善制度管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任务,以教学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控建设为重点,完善管理与监控结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推进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改革。规范日常教学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服务意识和岗位责任制,以教学团队为依托,优化教学模式,逐步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转变为适应市场需要的实践性教学、体验性教学,增强教学的实用性、技能性,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二级学院(部)、教学督导室、学生信息小组等构成的立体质量监控体系。由二级学院(部)自查日常教学工作运转情况,教务处全面检查督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聘请行业专家、校内教学专家、督导员组成的教学督导工作组,检查督导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信息员定期反馈教学情况,形成全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逐步建设由行业、学校、学生、用人单位四方构成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对学校的专业建设质量、课程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情况、实验实训情况、毕业生质量情况等进行跟踪评价。四、学校“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措施(一)改革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控机制。及时收集地方和行业发布的人才需求信息,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设置,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二)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每个二级学院与6家以上在行业内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在培养方案、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学生就业安排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实现企业和专业的对接,校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将学校的教学活动和企业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