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辽宁省鞍山市华育高新区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

格式:pdf   大小:62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辽宁省鞍山市华育高新区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0 文件大小:6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辽宁省鞍山市华育高新区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辽宁省鞍山市华育高新区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辽宁省鞍山市华育高新区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高新区华育学校七年历史期中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寻找人类足迹”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的同学要到中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的遗址所在地,他们应该去().“稻花香里话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是(),都是有故事、有生命的。如果文物会说话,,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人文始祖”的是()(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白处应该是(),周天子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随之仿效。这反映了主要问题是春秋时(),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参战兵力多,:“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宗室贵戚多怨望”的关键原因是(),《吕著中国通史》中写到:“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好处”包括()①统一六国②焚书坑儒③推行郡县制④统一货币、度量衡⑤修建陵墓A.①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②⑤D.①③④⑤《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请问秦朝统一的时间是()“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讲,有为百姓而“鸣”,有为统治者而“鸣”,冯天瑜曾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其中为百姓而“鸣”的民本思潮和为统治者而“鸣”的专制主义分别是()、、、、儒家:..14.“先人已逝,精神永存”,至今,诸子百家留给了后人启人深思的哲学精神。那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的寓意可以在以下哪本著作里寻找到()A.《韩非子》B.《论语》C.《道德经》D.《孙子兵法》15、“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些诸侯国的产生源于西周的()。造成秦朝统治“短命”的根本原因是(),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贤良对策中分析了“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的局面后,他给汉武帝的建议不可能包括()A诛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B大一统思想C行推恩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D罢黜百家,,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尊王攘夷”策略,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的是(),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它”是().《史记》记载:“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上从其计”的根本目的是()、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并正确认识其影响,是初中历史学****的重要目标。下列对相关历史事件的影响,认识错误的是()。事件影响A春秋争霸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B都江堰的修筑成都平原称为“天府之国”C盐铁专卖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D漠北战役蒙古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25、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荒。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因此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①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②巩固新的王朝③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④废除严刑峻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材料解析题(共50分),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易中天《先秦诸子文化》(1)据材料一你可以推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4分)(2)材料二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中“商君”在这次改革中经济方面得到地主和农民欢迎的措施分别是什么?(6分)(3)材料三中这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材料二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将什么文字作为通用文字?什么货币作为标准货币?(2)材料二示意图中是秦朝创立的哪一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由谁确立的?地方上实行的什么制度成为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三代时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治共同体。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材料二:自从秦统一以后……中国封建社会曾经以它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这与我国很早就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是有密切的关系的。——郭沫若《中国史稿》材料三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剪伯赞《中国史十五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创立了什么流派的思想?分别写出该流派的核心思想和治国理念。(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制度在中央的三种官职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什么事务?(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