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央视摄像记者笔试题及答案.pdf

格式:pdf   大小:1,656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央视摄像记者笔试题及答案.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0 文件大小:1.6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央视摄像记者笔试题及答案.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央视摄像记者笔试题及答案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央视摄像记者笔试题及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央视摄像记者笔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新闻从业者在获取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不能逾越的底线是。(D)A、不使用计谋获取材料B、确保对当事人不造成任何伤害C、不采取隐性采访手段D、遵守法律2、在某些报道领域,为尽量对新闻当事人做到最小伤害,新闻界普遍采纳的报道原则是。(A)A、知情同意原则B、公共利益至上原则C、真实准确原则D、平衡报道原则3、关于保持中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A、不做任何有偿新闻B、对事实以个人口吻加以评论C、报道中客观呈现各方观点D、报道中避免歧视与偏见:..4、以下哪个栏目是树立报纸公信力的必要手段?(C)A、致歉B、勘误C、更正D、声明5、保证新闻报道准确性的最重要方式是。(B)A、现场采访B、核实事实C、深入调查D、多方求证6、为什么引语的使用是记者保持客观的重要依据?(D)A、引语深化新闻主旨B、引语增加趣味性C、引语增加信息量D、引语拉开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涵化立场7、“整整5天,我一点都没有睡觉。24小时备战,全面布控,就怕慢一步就成了炮灰”,电话那头,国美人士情绪有些激动,“我现在可以说的是,我们这几天产生了巨大的销售额,黄老板会为此骄傲。”此处在使用引语时存在的问题是。(C)A、引语使用不够简洁:..B、引语无消息源C、引语的消息源不明确D、标点符号使用错误8、如何避免过度解读被采访对象的意思?(A)A、保留原始材料,编辑核实B、全篇报道使用直接引语C、直接引语不做丝毫修改D、记者将自己的观点附加在引语中9、使用间接引语的优点是什么?(A)A、语言更具概括性B、更具现场感C、更有趣味性D、能体现受访者的鲜明立场和个性10、在网络中,记者手中一切具有时效性的、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图片或视频该如何处理?(A)A、首先提交给供职单位B、为了时效性可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C、可在小范围内进行专业讨论D、先保证纸媒的独家报道再考虑网络报道11、哪一种内容应该使用直接引语?(B):..A、过渡性语句B、体现说话者个性的语句C、事实性话语D、引语中有大量语气词12、使用引语时,以下哪种做法是合适的?(B)A、尽可能多地使用引语,少记者描述B、不要把不同人的话捆在一起C、连续引用不同人的话时,不用另起一段D、为保证真实,可将受访者的语气词保留13、下列哪项引语使用不准确?(D)A、“我们的出价是每股67美元”,傅成玉说,“我希望我们能在一起工作”B、“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才会到村里来的”,他们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C、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D、同学们感慨万千:“创业不是作秀,是实实在在、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付出”14、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来源的原则?(D)A、“三角平衡”原则B、“多重佐证”原则:..C、“事实核准”原则D、人证比物证更可靠15、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源身份时必需的信息?(D)A、姓名B、单位C、职务D、性别16、下列哪一项对消息源表达不准确?(D)A、据车祸现场的目击者说B、某医院的内科医生李某某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C、据某某媒体报道D、某单位说17、下列哪一项消息源的可信度最低?(C)A、政府公开文件B、某中央级知名媒体报道C、某论坛用户的爆料D、某事故现场目击者18、使用匿名消息源,容易带来哪种风险?(A)A、为虚假新闻亮“绿灯”B、保护了消息源:..C、增加了报道的独家性D、报道更具可信度19、制作新闻标题的首要标准是什么?(A)A、准确B、时效C、传神D、吸引眼球20、可以作为消息来源直接引用的机构是?(C)A、论坛B、博客C、媒体官方微博D、社交网络21、新闻语言传达的信息是否能被受众所理解和接受,取决于语言运用哪方面?(B)A、时效性B、规范性C、可读性D、娱乐性22、在新闻报道中,要较多地使用什么词?(D):..A、名词B、形容词C、副词D、动词23、以下哪个词在报道中可能会成为读者阅读的障碍?(B)A、“3G手机”B、转氨酶达2000多C、“高开低走”D、“固体燃料”24、为方便读者阅读,报道中使用数字,一段内不宜连续使用多少个以上的数字?(C)A、1个B、2个C、3个D、5个25、以下的新闻语言表述中,哪个选项不合适?(A)A、他做这工作很称职B、原告律师说证人撒了谎:..C、他坠楼身亡,验尸官认定是***D、节目如下26、新闻报道语言应该尽可能使用什么样的语言?(B)A、描述式B、叙述式C、评论式D、修饰性27、以下哪一项不是直接引语的'效果?(D)A、保持新闻的真实感B、增加生动性C、拉开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涵化立场D、方便读者阅读理解28、关于引语的使用,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A、应当避免在引语中出现括号或省略号B、如有必要,记者可以对采访对象的话语进行添加或篡改C、记者不得制造直接引语D、报道中尽量不使用间接引语,要多使用直接引语29、在解释新闻事实的时候,以下哪项选择是错误的?(A):..A、文章要以事实为基础写作,但在制作标题时要考虑效果为先B、用事实说话,不能主观臆断C、内容表述直截了当,不以夸张的手法解释新闻事实D、写作准确具体,减少形容词等修饰性词语(二)多选题1、获取事实的基本原则有哪些?(AC)A、法律原则B、道德原则C、伦理原则D、正当原则2、新闻报道过程中要遵守的伦理原则有哪些?(ABD)A、无害原则B、知情同意原则C、公共利益至上原则D、保守机密原则3、为尽量做到对新闻当事人最小伤害,新闻报道过程中遵循的具体细则包括。(ABCD)A、尊重采访对象的意愿:..B、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C、不要对采访对象作出道德评判D、不展示不恰当的内容4、新闻真实与准确的要求有哪些?(ABCD)A、保证确有其事,不道听途说B、对所引用的一切资料等都具备确切的来源C、核实关键性事实D、报道若出现失实,及时地更正5、怎样核实关键性事实?(BCD)A、准确记录,避免断章取义B、到达新闻现场,核实新闻来源C、多方求证,核实新闻核心要素D、查找权威资料,核实具体精确事实6、怎样解释新闻事实?(ABC)A、用事实说话,不能主观臆断B、内容表述直截了当,慎用情感性词语C、写作准确具体,减少修饰性词语D、夸张表述,吸引受众关注7、如何确保新闻报道的公正?(ABC)A、禁止对任何人的歧视:..B、保持中立,做到利益规避C、平衡呈现各方观点,保持中立D、多采访学术界人士和记者8、怎样做到利益规避?(ABCD)A、不接受采访对象的好处,新闻报道不得收取任何费用B、不做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C、要特别注意语言方面的中立D、对新闻事件中的冲突双方,要注意均衡报道9、直接引语的特点有哪些?(AD)A、直接引述别人的原话,并放在引号内B、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被转述的话不放在引号内C、较具概括性D、具有现场感10、使用新闻引语需遵循以下哪几点原则?(ABD)A、保持真实、准确、完整性B、尽量多用直接引语C、读者兴趣优先D、不要“异口同声”11、引语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改动?(ABC)A、原话有语病:..B、表达模糊C、出现方言时D、当事人未表达出记者想要的观点12、直接引语有哪些效果?(ABC)A、保持新闻真实感B、增加信息量C、增加趣味性D、更具概括性13、下列哪些引语的使用规范是正确的?(ABC)A、尽量不用间接引语B、直接引语应是某人所说的原话,除对语法和句法错误进行必要的纠正之外,记者不得制造直接引语,不得对采访对象的话语进行添加或篡改C、应当避免在引语中出现括号或省略号D、记者可根据自己角度来改变消息源的观点14、使用消息源时,以下哪几点是错误的?(AB)A、使用权威消息源时,可以完全信任B、完全依赖网络作为消息源C、尽量采访到核心消息源D、报道中需注明消息来源:..15、当消息源有多重身份,如何选择?(AB)A、选择与本报道最相关的职务B、征询受访者哪个身份更合适C、全部使用D、只使用姓名不使用职务16、通常在何种情况下,需要使用匿名消息源?(AB)A、消息源主动提出要匿名B、消息源本身不愿接受采访,记者为了得到关键信息,进行匿名处理C、记者未采访到消息源D、记者对消息源的身份不明确17、理论上,以下哪些是只能作为引述而不作为事实进行叙述的消息来源?(ABC)A、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媒体所发布的信息B、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提供的案件记录、情况说明等非正式材料C、权威机构内部文件D、司法机构的法律文书中确认的事实:..18、当对受访者的身份、观点不明确时,记者应该怎么办?(BCD)A、凭个人理解梳理B、使用其他消息源代替C、再次采访受访者D、不使用19、在匿名消息源的处理上,记者应注意哪些问题?(ABD)A、保留录音、手记等一手材料B、与编辑沟通,得到编辑的指导和同意C、尽量为匿名消息源提供帮助D、保护匿名消息源20、制作新闻标题的规范有哪些?(AB)A、准确B、传神C、时效D、追求点击率21、下列哪些不是新闻事实的组成部分?(CD)A、新闻标题B、署名C、社论D、编者按:..22、以下哪些内容,可以作为权威的消息来源?(ABC)A、司法机构、仲裁机构、行政机关、公证机关在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中确认的事实B、具有合法地位的政党、国家机构在公文、正式出版物、蓝皮书、白皮书等具有法律效力文件中确认的事实,或其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及其他正式而公开的场合,以该政党、国家机构的名义发表的讲话C、为配合待定机关履行职责的需要而发表的信息D、某单位的内部文件23、新闻语言的规范有哪些?(ABCD)A、新闻语言要简洁、清晰、准确B、要避免使用不熟悉的术语或专业词汇C、新闻报道语言应该尽可能使用叙述性语言D、把数字转换成普通人易于理解的语言24、下列哪些媒体是可被援引的权威媒体?(ABCD)A、党报党刊B、行业性报刊C、国家通讯社D、电台、电视台25、微博对传统新闻生产方式的影响和改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BCD):..A、发行方式B、消息来源C、生产机制D、行业互动26、记者新闻微博使用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BC)A、要广开言路,多多关注B、发新闻要再三确认C、发表观点要讲证据D、观点不同,要在微博上据理力争27、采编与经营的“防火墙”原则有哪些?(ABCD)A、采编与经营严格分开B、严禁“有偿新闻”C、规范专业性记者的个人投资行为D、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在外单位兼职取酬28、西方发达国家媒体主要采取哪些“编营分离”的措施?(BC)A、报业上市B、发行人制度C、激励—约束机制D、宣扬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29、广播电视新闻的引子与报纸新闻标题有什么不同?(ABCD)A、引子应该是完整的句子B、引子应该自成一体C、引子与其他新闻或广告内容分离D、制作人在引子里提出有待回答的问题30、在批评报道中,如何注意平衡?(ABCD)A、记者经过努力仍没有采访到某一方,应在稿件中加以说明B、对报道中受到批评的当事人,给予答辩的机会C、报道语言平实,避免主观D、标题更要紧贴事实,切忌主观色彩(三)判断题1、为了公共利益,记者可以适当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制造新闻事实。(X)2、记者不能为个人或亲属的利益利用其职业关系获取任何机密信息。(√)3、媒体应以一种平等、尊重的心态来对待弱者。(X)4、为证明事实铁证如山,记者可以在手法上加大事件的冲突要素。(√):..5、慎用判断性的、情感性词语,避免出现倾向性的错误。新闻采编记者笔试试题新闻采编记者笔试试题。可以适当以文学化的手法渲染事实发展的情节。(X)6、减少副词、修饰性词语的使用,多使用动词。除非可以出示确凿证据,不得使用“最大”、“最好”、“最坏”、“最多”等最高级形容词。(√)7、当采访对象的状况并不适宜接受采访时,记者应该揪住对方拼命发问,不达目的不罢休。(X)8、编辑若发现新闻报道求证过程有问题、证据不足,为了时效性先发稿,日后再更正。(X)9、通稿式新闻稿件必须注明消息来源,不能署名为本报记者。(√)10、为更好地烘托新闻事实,可对新闻图片进行合成和拼接。(X)11、必须准确记录与匿名消息来源和受访者的谈话,只要可能,录音更好。(√)12、记者如果要在微博中发布新闻,必须保证该新闻是在所在新闻媒体已经播发过的。(√)13、记者微博上转发其他媒体发布的新闻不受约束。(√)14、尽可能采访到被批评对象,尊重其辩护、辩解的权利。若经过努力仍没有采访到某一方,应在稿件中加以说明。(√)15、夹叙夹议的报道手法,可以使报道更客观、准确地记录新闻事件的过程。(X):..16、对于论坛、社区、博客、微博等来自互联网上的内容,可以作为消息来源直接引用。(X)17、新闻报道与评论不分,会增加报道不实产生的对新闻当事人的诽谤等侵犯他人权益的几率。(√)18、记者可以就争议性的新闻或与公共政策节目有关的报道发表个人观点。(X)19、在新闻报道中,观点可以被描述成事实呈现给受众。(X)20、平衡呈现事件所涉及各方的事实和观点,不使用片面的消息来源。(√)21、记者使用微博面对不真实甚至是恶意的指责时,要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观点。(X)22、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在没有改变意思或基本没改变意思的情况下,可以修改引语。(√)23、“同学们纷纷表示:‘他平日里非常乐意帮助同学,他是我们的好班长。’”此句的引语使用没有错误。(X)24、直接引语更具现场感。(√)25、肢体语言不可作为引语。(X)26、在使用事实性的内容时,只用陈述的方式即可。(√)27、援引其他媒体信息时,须注意选择最初媒体来源,也可以从二手新闻转述。(X)28、使用消息源时,应该慎用单一消息源。(√):..29、一篇报道中多次使用某消息源的话语时,第二次开始可以不用全称,只用姓名即可。(√)30、报道中引用本媒体过去报道过的信息和数据,则无需特别注明。(√)31、使用消息源时,可以出现“某某单位说”的用法。(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