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海淀交大附中二分校初一期中历史试题.pdf

格式:pdf   大小:1,12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海淀交大附中二分校初一期中历史试题.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0 文件大小:1.1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海淀交大附中二分校初一期中历史试题.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海淀交大附中二分校初一期中历史试题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海淀交大附中二分校初一期中历史试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北京交大附中第二分校2022-: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本部分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正确的有()①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造石器②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③将石珠钻孔做成饰品④用骨针缝制衣服A.①④B.③④C.①②D.②③()史料结论北京人牙齿化石;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大,颧骨突出,嘴部前伸,,导致两地房屋建筑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北京平谷上宅遗址被列为企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中发现了大量陶器、磨制石器和半地穴式房屋遗存,这三类考古发现还出现在(),孙中山先生撰写了祭文:“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文中“轩辕”指的是(),出土于河南郑州。该遗址不远处还出土了同时期的丝帛。专家推测此遗址为黄帝时代的都邑。据此可知(),属于史实而非传说的是()、,,其中①、②处依次应填(),封黄帝后代于蓟,蓟城在今西城区广安门一带;封周王室贵族于燕,燕都在今房山区琉璃河镇。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医”字已知最早的写法,是用勾(医疗器具)将矢(箭)人从体上剔出,表示医疗。该字属于()《古代中国》展览中的器物﹣﹣“利簋”图片,器内底铸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此记载与《尚书?牧誓》及《逸周书?世俘》的记录相符。由此可知()、重量最重的青铜器。其纹饰精美,铸造时需要几百个工匠密切配合操作。以上内容能解读出的历史信息有()①商代青铜铸造业技术高超②商王朝能集中人力物力进行生产③商代青铜铸造业规模较大④青铜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鼎是重要的礼器。周礼规定天子使用九鼎,诸侯使用七鼎。春秋时期郑国公所使用的一组礼器(见右图),包括了九鼎。这说明(),中原的“诸华”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以下史实能说明该观点的有()①周襄王娶狄女为后,晋文公之母为戎女②秦穆公发兵征伐西戎,西戎国皆降服于秦③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训练军队④赵武灵王命令军队穿胡服短装,并训练军队骑马射箭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西周初年的诸侯国有800多个,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到了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个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众多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了当时不同的诸侯国。其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的是()A.①B.②C.③D.④,旧贵族唆使秦惠文王以谋反罪逮捕商鞅。商鞅听到消息后立即逃跑。他找到一家客店准备住宿,但店主却不敢收留,并对他说,商君定下规矩,留住没有凭证的人,店主要受“连坐”的处罚。为此,商鞅只得离开,后被杀。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当时秦国的变法(),变害为利,使成都平原变为“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该工程是(),你认为该人物生活时代:春秋后期是()政治主张:“以德治国”:“有教无类”B..孔子人物评价:儒家学派创始人C..,最受秦国统治者欢迎的思想是(),,,,,老师安慰她说:“一次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老师的话中蕴含的思想来源于().《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皇帝称量自己看的竹筒,不够一石不休息。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秦朝统治的特点是()()。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赵、魏、楚、燕、,秦朝建立,,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3第二部分材料分析题(共50分)本部分共4题,共50分。(26题分、27题分、28题分、29题分)26.(12分)农业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材料一图1图2(1)图1和图2中的农作物分别可以在我国哪个原始居民的遗址中看到?(2分)这些农作物遗存的发现说明了什么?(1分)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农业发生了重要的变革,我国的铁制农具至少在西周末年的周王畿已经用于农业生产。到战国中期以后,各种农业和手工业的工具已经普遍用铁制。牛耕也出现于春秋时期,战国时代已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铁制农具的使用,使各国能兴修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铁器牛耕出现后,出现了“深耕易耨”(“易”是快递的意思,“耨”是除草的意思)的局面,战国时代,一年两熟制已经普遍推广。————摘编自高德步《中国经济简史》(2)根据材料二回答: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农业发生了怎样的重要变革?(2分)分析这种变革产生的影响。(3分)材料三秦孝公锐意改革秦国落后的局面,任用商鞅变法,商鞅认为按照当时的土地赋税制度,秦国的实力尚不能满足与列国竞争的需要。为此,商鞅变法规定:废除秦国原来传统的土地制度,重新规划丈量土地,依照土地数量缴纳赋税;官府奴隶可以凭借耕织的成绩恢复平民的身份,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变穷的人则要被罚为官奴婢。————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大通史·春秋战国卷》(3)依据材料,说出商鞅变法的背景。(2分)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中变法内容的作用。(2分)27.(14分)中华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材料一一个文化能不能被称为文明,关键在于是否已经进入国家社会的形态,而国家是否形成,一是阶级或阶层的存在,二是强制性的权力系统的设立,如兴建种种公共工程、举行全社会范围的庞大的祭祀活动和宗教礼仪、进行战争防御和扩张。——摘编自王震中《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1)阅读材料一,概括文明的标准。(4分)4材料二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有一个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古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高十几米、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城内外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形成鲜明对比。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我们终于能理直气壮地宣告“中华文明五千年”。(2)依据材料一中的文明标准,说明为何“我们终于能理直气壮地宣告‘中华文明五千年’”?(4分)材料三关于商朝的历史,文献记载很粗略,故很多学者曾质疑其是否存在。甲骨文发现后,使得商朝历史得到了考古实物的证实,表明商王朝是确切存在的。甲骨文记载的商王是一个很专制的君主,他对下属、对王后都用“呼”,显示出王的权力至高无上。甲骨卜辞说明商代是领土国家,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商王朝在其中能实行有效的管制。商王通过占卜贞问国家的农业有没有收成,从甲骨卜辞还可以看到商人的宗族对商王朝有军事义务,他们的族不仅是生活组织,也是军事组织,宗族是商王国主要的军事力量。——摘编自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编《稽古·贯通·启新:中国古代史》(3)依据材料三,概括甲骨文所反映的商朝早期国家的特点。(4分)指出甲骨文的发现对历史研究的意义。(2分)28.(17分)政治制度是实现社会治理的手段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1)依据材料概括西周分封的对象。(2分)结合所学,说说分封的目的是什么?(2分)并分析分封制的作用有哪些。(2分)材料二从中央到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从而保证了国家的军政大权独揽于皇帝一人之手。皇帝的权力又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这个严密的统治网和各级官吏最后到达一家一户,大大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5(2)请将“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填写完整。(2分)依据材料二,说说秦朝是如何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的。(2分)材料三丞相王绾等进言说:“①诸侯刚被击败,②燕国、齐国和楚国地处偏远,如不设置诸侯王,就无法镇抚他们。③臣等请立皇子们为王,④希望皇帝批准。”廷尉李斯争论道:“⑤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和同族的人很多,可是后代日益疏远,像仇人般互相攻击,诸侯相互讨伐,周天子不能禁止。⑥现在天下依赖陛下神灵得到统一,⑦都设置了郡县,皇子功臣用国家赋税多多赏赐他们,很容易就控制了。⑧天下没有异心,这就是安宁的办法啊。”————根据《史记》翻译(3)请阅读上面材料,将表格补写完整。(7分)(要求:填序号处每空只能填一个序号)讨论主题A人物王绾李斯主张B(填序号)C(填序号)理由D(填序号)E(填序号)皇帝决策F采纳的建议,推行29.(7分)先民的智慧材料一时期工程名称简介在郡守李冰主持下,人们就地取材用竹子编成竹笼装满石块建成分水堤,分战国①水鱼嘴利用地形可以自动调节内外江水量,飞沙堰利用天然河道的水流特点,泄洪的同时还可将大部分卵石排入外江。灵渠的大小天平减缓了水流,将河水分导入南北渠道,如遇洪水还可泄洪。②灵渠南渠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挖深加宽,它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刚刚统一的王朝开发岭南地区创造了条件。(1)将材料一的表格填写完整,(2分)依据材料一概括两项水利工程的共同点。(2分)材料二2000年都江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赞誉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建国以来,都江堰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280万亩发展到1998年的1007万亩,灌区范围发展到缺水的川中丘陵区,,还要满足灌区农业、工业和环境用水.(2)依据材料二,概括都江堰在当代发挥的作用.。(2分)(3)2020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有以下宣传标语:传播文物价值,展现中华风采,全民参与保护,资源你我共享。从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如何保护或传承中华文明优秀成果?(1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