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pdf

格式:pdf   大小:626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0 文件大小:6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本课主要叙述了明清社会在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出现新现象和新因素的史实,主要由四目构成: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思想领域的变化、小说与戏曲、科技。经济领域出现了如高产粮食作物引进、商帮等新现象,但传统的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导致中国转型迟缓困难;思想领域出现了陆王心学和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倡个性自由的一些思想家;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适应其需求的小说、戏剧取得重要成就;明清科技处于总结性阶段,在西方传教士的影响下,也有了一些现代科学色彩。总体来看,尽管新变化产生,但是明清社会依然沿着旧的历史轨迹前行,显露出危机和转型的困境。【唯物史观】从唯物史观出发,分析明清经济中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领域之间发展的内在联动关系及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内在逻辑。【时空观念】通过分析明清时期经济文化出现的新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期世界的变化,在世界中看中国,分析中外共时性问题。【史料实证】依托史料,分析明清时期在经济、思想、文学、科技方面的新发展,重点抓住对“新”的理解。【历史解释】从经济、思想、文学、科学等领域分析明清社会的新变化,感受明清的社会危机和历史发展趋势。【家国情怀】通过学****明清时期中国在文学和科技上的成就,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激发学****本国传统文化的热情。重点:理解明清经济、思想的新发展。难点:理解明清社会在时空背景下的历史地位和困境。学生在初中时已对明清经济与文化的基本史实有所了解,会较快进入本课的学****情境。但是,学生缺乏宏观上把握明清经济与文化的能力,理解思想领域的陆王心学、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的新观念等也较为困难。1(一)教学主题从经济、思想、文学、科学等领域分析明清社会的新变化,感受明清的社会危机和历史发展趋势。(二)教学过程【学****任务】1:以江南地区为例说明明清经济的新变化。【学生活动】:结合教材,概括填写表格。【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以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例,通过填写表格,了解明清经济发展概况。表1明清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新因素领域新现象、新因素农业地主经营出现多种形式;农村经济结构多样化,经济作物多样且种植广;高产粮食作物引入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业规模大,分工细致;出现工场手工业;雇佣工人和雇佣劳动商业白商业白银货币普遍使用;长途大额贸易发展;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出现商帮;形成全国性市场材料1明朝中期人李诩在《戒庵老人漫笔》中记载了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的事迹。他用低价购买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佣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拿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积累了大笔钱财,成功致富。他显然不同于单纯出租土地、坐收地租的普通地主。,类似情况,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是经济领域中的新现象。------《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2吴(苏州)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神宗实录》【问题设计】:结合材料1、2,农业领域出现的“经营地主”经营形式和手工业领域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生产方式,这两种经济新变化的核心特征是什么?2【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对比史料分析,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出现的雇佣关系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具有人身依附关系的地主与帮佣关系,而是自由民与“资本家”的关系。材料3康熙初,里中(枫泾)多布局。局中所雇染匠、砑匠皆江宁人,往来成群,扰害闾里。民受其累,积愤不可遏。纠众敛巨资,闭里门水栅,设计愤杀,死者数百人。-----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重辑枫泾小志》【问题设计】:结合材料3,以里中布局为例,指出明清江南地区手工工场的发展概况。这对传统的统治秩序有何冲击?反映了手工工场发展过程中怎样的困境?.材料4时间契约张数使用通货类别和数量洪武年间8宝钞7银1永乐年间16宝钞15、布1宣德年间17宝钞4、布11、稻谷2正统年间48布29、稻谷2、银17景泰年间12布2、银10成化年间32银32弘治年间14银14-------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问题设计】:阅读材料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货币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学生活动】:认识到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对比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积极进行对外扩张的史实,说明当时社会危机重重,而国家上层缺乏危机意识。【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学会如何从表格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方法,口头补充乾隆接见马戛尔尼的史实,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设计意图】:聚焦江南地,区梳理史实,分析史料,理解明清经济的新变化;运用史料营造历史情境,使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明清经济发展的困境。【学****任务】2了解明清经济发展的内在联动关系材料5农业生产内部之间的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丰富的原料,促进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并相应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为中国的国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然其在封建社会的末期,商品生产的发达,会推动乡村中有力的富农层,进一步地从事于工商业的活动,促使乡村手工业的分工与其内部的社会分化,并有可能产生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和购买劳动力的雇主阶层。明末清初,江南及东南沿海地明的多区种经营经济,对于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高农民的经济水平,并在小生产者中产生了企业3者和富农产生出广大的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这样农业与手工业的直接结合在封建社会末期的性质的变化,然引起了农村之间生产关系的变化。明-----摘编自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学生活动】:借助材料5,填写示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史料解读,图示梳理历史知识,使学生明确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更深刻地理解明清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初步概括经济各要素流动的一般规律。【学****任务3】:了解思想领域的新变化。材料6新都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贾人娶妇数月则出外,或数十年,至有父子邂逅而不相认识者。大贾辄数十万,则有副手,而助耳目者数人。其人皆铢两不私,故能以身得幸于大贾而无疑。他日计子母息,大美,副者始分身而自为贾,故大贾非一人一手足之力也。他俗****懒****赚,有贾无副,则贾不行。其数奇贩折,宁终身漂泊死,羞归对乡人也。男子冠婚后,积岁家食者,则亲友笑之。妇女亦安其俗,而无陌头柳色之悔。-----顾炎武《肇域志·江南十一·徽州府》【问题设计】:阅读材料6,与传统经济思想相比较,徽商的经济思想有怎样的新变化?【学生活动】:认识到与传统重农抑商的思想相比,徽商的经济思想等体现出一种重商观念。【教师】引导分析,借此引出明清时期的社会思潮。表3明清时期的社会思潮时期代表人物主要内容思想特点明中期王守仁“致良知”强调主观能动性,具4明晚期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有平等、叛逆色彩,权威教条,否定传统追求自由伦理道德明末清初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专制,重商思想提出“工商皆本”明末清初顾炎武批判高度集权政治王夫之体制【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完成表格。【教师活动】:指导填写,共同概括“思想特点”。【设计意图】:通过解读教材,表格梳理明清思想,突出提倡自由和反对专制的思想倾向,提升史料实证素养。【学****任务】4:了解小说、戏曲、科的技新成就。【学生活动】:填写表格。领域时期作者代表作特点体裁小说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长篇白话章回体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志通长篇白话俗演义》明朝中期吴承恩《西游记》神话小说清朝吴敬梓《儒林外史》讽刺小说清朝中期曹雪芹《红楼梦》古典现实主义高峰时期分类代表人物成就戏曲明朝戏曲创作汤显祖《牡丹亭》清朝孔尚任《桃花扇》明朝舞台演出昆曲长期占据统治地位5清道光京剧融合徽汉两调,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领域时期作者代表作特点科技明后期起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国古代科技总结(中医药学)徐光启农政全书》(农学)宋应星《天工开物》(工艺学)徐宏祖《徐霞客游记》(地理、地质学)明清利玛窦等传传播地球、各西方科学传入教士大洲、大洋等地理概念【教师活动】:在学生完成表格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尽管科技取得一些成就,但仅仅是传统实用科学技术领域的总结,缺乏创新,外理来论科学的传入因统治者盲目自大与交流中断并没有结出理性之花。材料7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曹雪芹《红楼梦》材料8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吴承恩《西游记》【学生活动】:阅读材料7、8,通过概括与分析贾宝玉与孙悟空的性格特征,理解《红楼梦》《西游记》等小说追求个性、反抗现实的内涵,说明明清时期专制制度强化高下人们萌发了追求个性、反对专制的思想倾向。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本身也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后对文化消费6的需求。【教师】:引导分析,说明一定时期的文学作品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思想变化的反映。【设计意图】:借助文学作品,分析明清经济、政治思想之间的相互关系,强化唯物史观,提升史料实证素养【学****任】务5:了解明清对外经济地位及历史困境。材料9由于生丝、丝绸、棉布、瓷器等商品的出口持续增长,这种“外向型”经济极大地刺激了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高度成长,以及作为商品集散地的镇的蓬勃发展。------樊树志《晚明史:1573---1644年》中国的沿海商人,以极积进取应对的姿态扩展势力于海外各地。据许多外国商人的记载,17世纪前后,中国的商船遍布于南海各地,从事各项贸易,执东西洋各国海上贸易的牛耳-----陈支平《从世界发展史的视野重新认识明代历史》材料1014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500年间,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惯性发展是传统社会生产发展的常态,但它与明清时期其他两个因素——消极防守的对外政策和人口增长相互结合、制约、互动时,这种经济形态得到强化并渐形塑成了中国经济内向化演进的模式…其内涵为:发展形式以渐进积累、数量缓慢增长为主,发展方向以内敛为主。政府和社会不注重甚至限制、拒绝向外开放,经济关系在整个社会经济中不占重要地位,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扩张采取退守防御的政策。-----樊卫国《论明清经济演进的内向化倾向》【问题设计】:根据材料9、10,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经济呈“外向型”特征的具体表现,并从空间角度分析明清经济在当时世界经济中的位置。联系时代背景,概括“外向型”趋于“内向化”的原因。【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明清社会发展的危机和困境。【设计意图】:探索明清经济与文化的历史地位及明清未能进行社会转型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素养;从整体上理解明清时期所处时空的特殊性和社会危机的复杂性,从而以宽容心态理解历史,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具小结:虽然明清社会在经济、思想、文学等领域都有所突破,达到古代中国的新高峰,但在强大的自然经济惯性、专制政府的压制、“闭关锁国”的消极防御政策“重农抑商”观念、“八股取士”束缚、“天朝大国的傲慢心理及西方殖民扩张侵略等内外因素作用下,与世界近代化潮流愈走愈远,最后以相对落后的面貌进入近代社会,未能促成中国社会的转型。7本节课经济思想部分内容较难,在讲解是需要辅之大量史实进行讲解佐证。本节课课容量大,在上课时注意把握重点。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