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姓名:李一丹学校:下新桥学校手机:**********
教材分析
本课以“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对抽象画有初步的认识及欣赏,并能初步完成创作,从而丰富学生的造型表现语言,提高学生运用绘画形式表达个性、情感的能力。
本课从介绍大提琴的音色、造型特点入手,进而把对乐器造型美的分析作为学习要点,为进一步学习抽象画做好铺垫。从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学生感受新奇的视觉效果,并尝试用不同的表现方法,逐步引入到抽象画的创作,体会抽象画的特点和魅力。
我的设计思想
本课设想分三课时完成,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本节课由音乐《天鹅》引入,欣赏音乐的同时,导入大提琴图片,到名作欣赏,再到以不同形式的抽象画的表现,通过感受、欣赏、表达等生活方式,使学生能在作品中通过造型要素的运用传递情感,让学生形成抽象画的审美心理结构。从而达到本课的学习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本节课安排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安排了“打破再组合”的小练习,让学生感受、体验,从而引入课题并简述抽象画,向学生暗示了抽象画艺术创作的思路,为本课重点、难点的突破直接发挥了牵引作用。通过欣赏毕加索的《吉他》,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作品的理解,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作好铺垫。
“活动二”:通过展示、分析范作的造型要素,通过剪纸拼贴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一定的造型要素而获得新奇的视觉形象,通过打破对乐器造型原有的线形感受,“简化、夸张、变形”后呈现一种新的线形感受,让学生体现抽象意味;通过学生展示作品、分析作品的造型要素,丰富学生对抽象画的体验。
本节课始终关注抽象画的“造型要素”,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欣赏作品并配合动手练习,加强学生对抽象画中点、线、面、色等基本造型要素的具体组织和运用的能力尝试用视觉形象的符号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课后练习,进一步拓展了学习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我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抽象画的艺术特点及表现手法,经历体验对抽象画认识的提高。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拼画、作画的学习活动中,经历思考、交流、操作和探究,初步掌握抽象画创作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运用造型元素创作抽象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抽象画的两种表现形式及其基本方法;
难点:对抽象画中造型元素的运用和感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抽象拼贴范画、绘画工具材料、拼画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第1课时)
情境导入
1、音乐《天鹅》导入
2、展示大提琴图片(多媒体)
1、感受大提琴的造型美
讲授新课
1、简述大提琴的发展史
2、小故事解释解构艺术
1986年,法国著名演奏家皮尔森到北京进行演奏,与众不同的是他随身带了一名画家,这位画家把画布铺在地上,当音乐响起,时而激情洋溢,时而低沉悠扬,画家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把色彩挥洒到了画布上,演奏会的最后一个音符落下,画家缓缓的走到大提琴手的旁边,拿起大提琴砸到了画布上,这时木屑四溅,琴弦断裂。画家整了整四溅的木屑,一副现代抽象主义作品完成了!
3、大提琴的元素
4、活动一:分割大提琴
5、引入其他元素,进行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