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学案】 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pdf

格式:pdf   大小:79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学案】 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0 文件大小:79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学案】 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学案】 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学案】 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学案一、目标导航课标要求了解全球航路开辟过程认识全球航路开辟的动力和条件重点:全球航路开辟的主要航线和重点的支线学****要点难点:全球航路开辟的动力和条件二、学****探究1、①材料一:如表所示为1496~1506年威尼斯到东地中海主要港口的香料贸易量的变化(单位:吨/年)亚历山大港(埃及)贝鲁特港(西亚)年份1496~14981501~15061496~14981501~1506胡椒480—63013590—24010其他香料580—730200150—18035总量1060—1200335270—42045材料二: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路,商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比原价高8-10倍)。因此,西欧各国迫切需要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线。——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中古部分》补充材料:问题探究:东西方的传统商路被奥斯曼帝国阻断是开辟新航路的动因之一的说法是否准确?传统历史教科书认为开辟新航路的动因之一就是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传统的东西方商路。但也有人对这一长期流行于中外学术界的看法提出质疑。就此问题,澎湃新闻采访了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王三义。澎湃新闻:为什么说“土耳其人阻断传统商路”这一观点值得商榷?王三义:首先,奥斯曼帝国的发展和扩张,经过了一个较长的过程。早期的奥斯曼土耳其国家,只是一个游牧民族国家,疆域限于安纳托利亚高原。到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时,叙利亚及其以南的地区都不是奥斯曼国家的领土。这一阶段,土耳其人的势力还没有伸展到地中海东南岸。没有实力控制东地中海要道,就谈不上阻断商路。其次,经由印度洋的两条商路都要穿过东地中海,叙利亚和埃及是必经之地。显然,土耳其人控制这里,才有可能“阻断商路”。土耳其人征服叙利亚(包括巴勒斯坦)和埃及,是在1516-1517,此年时,通往美洲的新航路已经开通了,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船队正准备出发。澎湃新闻:既然历史事实是清楚的,为什么会有认识或判断上的差异呢?王三义:关键在于,对奥斯曼帝国“崛起”时间的判断上有较大差异。有的学者把1354年土耳其人渡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入欧洲作为重要标志。有的学者把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作为奥斯曼帝国崛起的标志。有的学者把1517年占领埃及作为奥斯曼帝国霸国地位形成的标志。如果根据1354年“威胁欧洲”说和1453年崛起说,是可以推导出一个因果关系来。澎湃新闻: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到底对欧洲世界有没有威胁?王三义:说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对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构成威胁,这是子虚乌有的,但对于奥地利、意大利、荷兰和后来试图控制地中海的法国、英国,“威胁”是实实在在的。毕竟奥斯曼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西方人的殖民活动,绕不过这个庞然大物。——摘编自澎湃新闻网页版2015-11-16②材料一:资本主义在西欧的萌芽和发展,不断侵蚀以农为本的自然经济。资本主义通过市场交换以实现利润的经济和闭塞的农本经济两不相容。资本主义一经产生,就必定不断扩大市场交换的范围,伸入并占有原来封闭的农本经济的阵地,无止境地向可能达到的各个角落扩展。-----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二:1500年左右,欧洲商品货币关系日益发展,货币成了普遍的交换手段。封建贵族用货币购买奢侈品,农民也用货币交纳地租。商人和手工工场主需要更多的货币以便扩大经营,而黄金是最贵重的交换手段,有了它就有了一切,人人都渴望黄金。-----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问题探究:根据所学知识和所给材料,分析资本主义的萌芽如何推动新航路的开辟?③材料一:从13世纪开始,伊比利亚半岛的居民就尝试从大西洋中的马德拉群岛、加那利群岛等岛屿获取木材、粮食和糖等资源。——《中外历史要》纲下材料二:哥伦布说:“但事实上,如果我找到大量的黄金或香料,我将保存下来,然后尽可能多地收集,所以,我会继续坚持寻找到它们。”——《大英百科全书2009》材料三:这城是当今在位的大可汗忽必烈所造的。忽必烈汗在这城里造了一个极大的皇宫,全是用大理石和其他石头筑成的。所有殿室皆镶以黄金,饰以走兽飞禽及各种树木花卉之绘画,瑰丽极了。——《马可·波罗行纪》④+材料一:14-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人文主义提倡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徐蓝《世界近代现代史(1500-2007)》材料二:在文艺复兴时期,大学里的人们开始问一些关于他们周围世界的关键问题。他们的一些思想导致了科学、宗教、艺术、语言和教育方面的重大变化。文艺复兴创造了一种新的体验和尽可能多地观察的意愿。好奇心驱使人们尽可能多地了解这个世界。——·-History-Grade10材料三:基督教自称是普世教会,凡有人类的地方就该有基督教。……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的达·伽马还是去西方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传播基督教成了探险家们强大的精神来源之一。——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材料四: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在写给天主教基督教教皇的信中写了关于西班牙在海上扩张的文章:“为了上帝的荣耀……希望在上帝的帮助下,在海洋中发现一些大陆和岛屿。(我们希望)把基督的光向西给异教徒(那些没有信奉基督教的人)未被发现的土地。”——《大英百科全书2009》①材料一:1518年3月21日,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其中规定:“朕愿下令赐给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在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的二十分之一。朕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岛屿的钦差和总督官衔赐给你们……为了给你们以最大恩惠,朕愿意,如果在你们发现的岛屿已超过六个的情形下,你们六中取二,而且此后获得当地应交给朕的全部收入、租税的十五分之一。”——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集·中古部分》材料二:一名葡萄牙探险家抵达一个非洲小镇后,葡萄牙人杀死了4名非洲人并俘虏了10人。没有葡萄牙人受伤。葡萄牙军队的领导人得到了葡萄牙国王特别的荣誉。——《大英百科全书2009》材料三:航海家亨利王子的声明,他为早期葡萄牙探险家在海上探险的费用买单:“你找不到一个危险,获得即回报的希望不会更大……走出去,和……以上帝的恩典,你可以从这次旅行中获得荣誉和利益。”——《大英百科全书2009》②材料一:与海洋技术方面的进步同样重要的是,欧洲人发现了世界海风气流系统。哥伦布从葡萄牙航海者那里得知,他可以随信风向西航行,并确信再向北可以找到西风带他回家。同样达·伽马也从当地航海者那里学到了印度洋上季风的基本规律。到1522年继欧洲人的第一次环球航行之后,麦哲伦的船只回到西班牙时,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的海风气流系统都已为欧洲人所知晓。现在他们可以自信的地各大洋上航行。——(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多桅帆船向指标(罗盘)地圆说2、-14981492向西1519-,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荷兰1642-1643塔斯曼尼亚岛3、深化探究——中外对外交流的差别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比较项郑和下西洋全球航路的开辟目的性质不同经点济影响政治相同点材料一:郑君(郑和)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提问:结合今日所学知识,对比同时期的中国,中西方关于对外交流的态度有何不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问:全球航路开辟后欧洲航海目的发生了哪些变化?材料一:当西方的航海家们最初开辟海上航路时,他们大多数人对传说中富饶而神秘的东方世界抱着一种敬仰之心,在追求财富和服务上帝的动机指引之下历尽艰辛来到东方去寻找香料和基督徒。然而,随通往印度、东南亚、中国等地航路的开辟以及对新大陆的发现,西方的探险家们日益从东方文明的仰慕者转变为贪婪傲慢的掠夺者,他们的目的也不再局限于寻找香料和发现基督徒,而是要蚕食、鲸吞欧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乃至于彻底征服和瓜分整个世界。——赵林《大航海时代的中西方文明分野》4、巩固练****2021·江苏南京高一第二学期期末·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10月11日,圣萨尔瓦多岛为了伟大的友谊……我给了他们一些红帽子、玻璃珠子……他们……给我们带来了鹦鹉、棉线团、投枪……他们不知武器为何物,我把剑给他们看时,由于无知,他们用手握刃而伤了自己。他们不知道铁。10月14日,圣萨尔瓦多岛我沿着岛屿探查岛情……以便能向陛下提供一份完整的报告,并确定在哪里修筑炮台……尽管这在我看来没有必要,因为当地人不谙军事只要派遣50个人来就可以征服他们所有人。10月16日,费尔南迪纳岛我以陛下的名字将其命名为“费尔南迪纳岛……我并没有在这儿辨认出任何已知的宗教,但我相信,凭他们的聪慧天资,很快就能皈依基督教。10月22日,伊莎贝拉岛他们相信,我们从天上来,他们用他们所有的东西来换我们的任何破烂。我想如果他们有黄金和香料的话,也会这样做。12月11日,伊斯帕尼奥拉岛加尼巴尔人就是大可汗(一位中国以前统治者的称呼)的子民,他们必定就在这附近。12月18日,西班牙岛当地国王给了我两片打制得很薄的金片,看来,当地黄金并不多,尽管离产金之地很近。——摘编自《哥伦布航海日记》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近代早期西方的海外探索有哪些史料价值。(13分)参考: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哥伦布作为海外探索的亲历者,其航海日记是材料材料选自《哥伦布航海日记》研究近代西方海外探索的一手史料;但受其立来源(1分)场和时代所限,又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需要鉴别史料的客观性和公正性。(2分)可用于研究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商品交换(或者红帽子、玻璃珠子、鹦鹉、航海日记从多个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各地区的物品交流。)(1投枪、黄金、香料(1分)方面反映了近代分)西方探索新航路可用于研究西方列强在海外探索中的优越心态不知道铁、我们从天上来并积极对外殖民(或者体现了西方殖民者的民族优越性)和各材料(1分)扩张的史实(2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客观现实。(1分)内容分)修筑炮台、奴役、用陛下的名字命名、皈依基督教、黄可用于研究新航路开辟的目的(1分)金、香料(1分)黄金、香料、大可汗、非常可用于研究哥伦布海外探索的预期航向和实际接近产地,数量丰富(1分)位置(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