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获奖作品】 (74).pdf

格式:pdf   大小:833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获奖作品】 (74).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0 文件大小:8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获奖作品】 (74).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获奖作品】 (74)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获奖作品】 (74)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探索乐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P110-P111。教材分析:“重叠问题”是教材专门安排来向学生介绍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即“集合”。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书法小组和绘画小组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个小组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即韦恩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材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体会集合图的好处,学会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2、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3、利用生活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树立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谈话,引入活动情境。上课前,我们先热热身,做一个脑筋急转弯,看看谁最聪明。1、谁愿意来给读一读题目?两位爸爸和两位儿子一同去看电影,可是他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你可真聪明!因为爸爸的身份既是爸爸又是儿子,爸爸的身份是重叠的。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重叠问题!二、巧妙设题,直观感知1、出示通知。师:为了迎接六一儿童节,学校给每班发了一个通知,谁来读读通知的内容。通知为迎接2019年六一儿童节,学校定于5月24日、25日下午分别举行书法、绘画比赛。要求:每班选5名同学参加书法比赛,6名同学参加绘画比赛。教导处2019年3月25日师:根据学校的通知要求,每个班一共要选多少人参加这两项比赛?怎么算的?(11人,5+6=11):..果真是这样吗?(如果出现不同答案:到底谁说的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2、查看原始数据,引出重复。课前在班主任的帮助下,选出了一些参赛同学,并将相应的通知单发到他们手中,现在请参加书法比赛的同学拿着你的通知单站到这个圆圈里(举起呼啦圈再放下),请参加绘画比赛的同学拿着你的通知单站到这个圆圈里(举起再放下),开始!(如果两个不站圈)问:你们2个为什么不站到圈里呢?(如果两个站进去)两边的同学看一看你们组的人数对不对?(不对)哪里不对?(我们组少2个人)少哪两个人?()师(问那两个人):你觉得你们站的对吗?为什么?生:因为我拿到了两个通知单(我两个比赛都参加)师:原来是这样,那可怎么办呢?同学们有什么办法能帮帮他们,让他们也站到正确的位置上?(提示:能不能通过移动两个圈达到目的呢?)生上来摆师:这个圈在地上大家看不见,你能描述一下你是怎么做的吗?生:把两个圈重叠起来,让着2个人站到重叠的部分里去(课件)是不是像这样?师:那重叠的这一部分表示什么?生:表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人师:为什么?:..生:因为这一部分既属于这个圈又属于这个圈,所以表示既参加书法比赛又参加绘画比赛。(答不上来)引导:那这两个圈重叠之前,左边这个圈表示什么?右边这个圈表示什么?那一部分是不是同时属于两个圈呢?谁能再说说,中间重叠的这一部分表示什么?师:那谁应该站在重叠的这一部分?师:那他们三个参加书法比赛的站哪?他们四个参加绘画比赛的呢?(指课件)师:同学们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好)你这样分的很清楚,让人一目了然。(大家请回)二、探究新知。1、激发探究欲望,明确探究要求。同学们,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你们明白了吗?你们能用画图的方法把刚才的站法表示出来吗?为了节省时间,用你喜欢的符号或图形表示同学的名字。既要能让人很清楚地看出参加书法比赛的是哪5个人,参加绘画比赛的是哪6个人,又要能让人很明显地看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是哪两个人。(课件同步):..开始2、学生探究画法,师巡视,从中找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准备交流。3、展示交流。师:请作品3的作者把参加书法比赛的那5个同学用一个圈圈出来,再把参加绘画比赛的那6个同学圈出来,此时出现了不规则的韦恩图“雏形”。书法比赛绘画比赛丁刚张伟王强周晓陈东朱雨于丽杨明李芳师:你们觉得这样表示怎么样?预设:我觉得这种方法很好,能一下子就看出参加书法比赛和参加绘画比赛的各是哪些人,还能很清楚地看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是哪两个人。4、揭示韦恩图。师:刚刚同学们画出的图就是著名的韦恩图。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在100多年以前,他第一个想到了这样的图,因此这种图就叫韦恩图(板书:韦恩图),也叫集合图。我们同学真了不起,都和韦恩想到一块去了。:..5、整理画法,完成板书。好了孩子们,我们一起把韦恩的创意再次演示一遍首先,先画一个圆圈表示参加书法比赛的同学,再画一个圆圈表示绘画比赛的同学,这两个圆圈不是分开的,而是有一部分重叠在一起的,利用两个圈重叠的这一部分,我们恰好可以用来表示什么?生:表示既参加书法比赛又参加绘画比赛的同学师:有几人?(2人)老师用两个绿色的方块表示师:这两个人的名字我们只写了一遍,却可以让他们同时存在于两个圈里,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师:参加书法比赛的除了这两个人还有几个人?(生:3个人。)应该写在哪里?生:左边老师用3个红色的方块表示师:同是参加书法比赛的5个同学,这3个人与这2个人有什么不同?预设:这3个同学是只参加书法比赛的。这两个人不但参加了书法比赛,还参加了绘画比赛。师:大家同意他说的吗?谁能再说一遍!师:那右边月牙形的这一部分表示什么?:..预设:只参加绘画比赛的。师:只参加绘画比赛的同学有几人?生:4人老师用4个蓝色的方块表示师:问题又来了!这4个人和这2个人都是参加绘画比赛的同学,他们又有什么不同?你表达的可真清楚,大家听明白了吗?6、深化对韦恩图的认识。既然都明白了,老师来考考大家,告诉老师出现的部分表示了什么信息?(看谁反应最快)(课件分别显示以下的区域)红色区域:表示参加。。。蓝色区域:重叠区域:既……又……红色半区:只参加唱歌比赛的,有5种蓝色半区:只参加画画比赛的,有6种7、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看来大家对韦恩图的意义已经了如指掌了。师:现在,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参加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生:9人师:怎么算的?整理算法:(板书)预设:5+6-2=9(人)(为什么减2?2表示什么?)再找同学说,为什么减2预设:3+2+4=9(人)(3和4是哪来的)预设:5-2+6=9(人)预设:6-2+5=9(人)师:我们用了多种算法算出一共9人参赛。在计算的过程中,选择你喜欢的算法即可。一开始我们算的是11人,现在为什么只有9人呢?生:因为有2人重复了师:那之前的11人是怎么算的?生:5+6师:(课件演示)是不是这样?而事实上,其中这两人已经算过了,是多算的,,其实生活中也有一些问题利用了韦恩图的原理。三、综合应用。?(钢笔):..请一位同学读一下题目要求谁有想法?生说(如果列示不同,多找几个,直到列出我要的算式)师:我们来演示一下,用橘色部分代表钢笔,用蓝色部分表示笔帽,现在把钢笔套进笔帽里。谁愿意上来指一指各部分的名称。师:重叠是哪一部分?多长?师:问题求的是从哪到哪的长度?谁能列式?同意吗?师:为什么要减3?谁能再说一遍,为什么减3?,六一班同学参加了两项比赛。有18人参加田径比赛,10人参加篮球比赛,其中同时参加这两项比赛的有8人,六一班共有多少人参加了学校的秋季运动会?读题解答师:为什么要减8?,回到课始的问题。师:下面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那份学校的通知和我们已经解决的那个问题:每班一共要选多少人参加这两项比赛?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我们班是9人,其它班级呢?一定也是9人吗?还可能是几人呢?:..师:什么情况下是11人?预设:没有重复的情况下。师:也就是说我们一开始的做法有没有考虑重复的情况?像这样(课件)没有重叠的情况下是11人,那如果有重叠的话,总人数就比11人要……(少)师:至少是多少人?师:什么情况下是6人?预设:有5人重复了,参加书法比赛的同学全部参加绘画比赛。好了同学们看这(课件)当有1人重复参赛,总人数就是5+6-1=10人……当参加书法比赛的这5名同学全部参加绘画比赛,那么总人数就用5+6-5=6人师:所以最少的情况是多少人?(6人)最多的情况是11人也就是说,重复参赛的人越多,重叠部分的面积就越大。或者说,重复参赛人数越多,总人数越少。师:同学们,这样一个我们本来觉得很简单的问题,经过我们深:..相信大家对于韦恩图和重叠问题还有许多自己的想法,那么今天的课外实践作业就是自己观察、搜集生活中的重叠问题,编一些重叠问题的题目,与同学交流。下课!教学内容:P16例1、做一做,P19练****三第1、2题。教学目的: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准备:÷4=416÷32=1380÷15=:..二、导入新课: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4)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1)生:=22400米22400÷4=5600米5600米=(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追问:24表示什么?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问:和前面准备题中的224除以4相比,224除以4和它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巩固练****完成“做一做”:÷÷15五、课堂作业:练****三的第1、2题一、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体积与容积概念、体积单位及体积单位的换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巩固与应用的。通过回顾梳理,使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在头脑中串成线,联成片,结成网,加深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进一步深入理解每一个概念、计算公式和算理的本质,以达到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五年的学****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一定的学****方法,为他们进行自主学****拓宽了路径。在本学期学****有关长方体的知识,学生已经有了足够的:..,只需点拨,学生自身就可以举一反三、类比转化,从而有效的掌握本单元的知识。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本单元知识的学****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整理、应用、拓展等实践活动,掌握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及其换算的相关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通过让学生对知识的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整理、交流、合作、等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回顾并梳理有关体积、容积、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知识难点:用体积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过程(一)体积的概念在我们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所占空间的:..谁的体积小?(二)体积单位除了观察法,我们测量物体的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三)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改写时要乘进率,从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改写时要除以进率。(四)体积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字母表达式为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达为V=。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还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表示,也就是V=Sh来表示。在这里,底面积可以是任意一个面,高就是与它垂直的棱的长度。(五)土石方问题生活中,计量沙、土、石子等的体积时,常常把立方米简称为“方”。像修建拦河坝、水渠、铁路轨枕等的体积都可以用横截面面积乘长来计算。(六)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容积。容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测量方法不同。体积从外面测量而容积:..从里面测量。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升和毫升作单位。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六、单元小结学生体会学生通过使用该小程序,更方便地了解老师需要在群里通知的内容,无需回复收到,即可表明自己已查看老师发布的内容。同时,上传作业也更加方便,而且还可以做到及时修改。班小二中的打卡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每天可以记录,而且教师会送小礼物,学生会有排行榜,做得好的同学会收到电子奖状。学生们表示这个小程序非常的便捷有效,对日常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学生体会通过问卷星的调查能提起学生的兴趣,愿意真实的去根据自己的内心选择,这样真实性比较高,教师在这一点上充分的考虑到学生自主性,让学生喜欢上这堂课,从而喜欢老:..师,在课堂上能够学****更多的知识,增加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度,有利于学****的进步,知识的稳定,整个班的成绩都会有所提高。学生体会调查内容是家长所关心的话题,题目语言通俗容易理解,大家乐于答题。从中反映出家庭作业布置的一些现象,便于学校根据调查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也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学********惯方面存在的问题。因为应用了多种多样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练****形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变得生动有趣。在练****中游戏,在游戏中巩固学****使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让孩子们更加乐于学****变被动学****为主动的学****

最近更新

水下小型运动体浮心测试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 2页

氮化硅薄膜及多层膜的光性能研究 2页

氧化锗空芯光波导反射膜的制备研究 2页

氧化石墨烯的还原及其在超级电容器活性炭电极.. 2页

氡温泉耐辐射嗜热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及其耐辐射.. 2页

气动肌腱驱动的机械增力压力机设计 2页

民间资本的法律风险及防控 2页

民航体检鉴定管理系统设计与若干模块实现 2页

民商法视角下的信用卡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2页

民事抗诉制度良善化研究 2页

比亚兹莱插图艺术探析 2页

歧口凹陷构造演化与原型盆地研究 2页

武汉市中心商业区停车设施建设管理研究 2页

欠发达地区城乡统筹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 2页

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器设计 2页

模拟回灌型准好氧填埋场产气规律研究 2页

槽式太阳能集热场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的性能分析.. 2页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车尾标语探究 2页

植被相干散射模型及其在极化干涉SAR中的应用研.. 2页

植物基因的表达模式对序列结构和位点替代速率.. 2页

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2页

检验检疫项目质量管理绩效评估体系构建与应用.. 2页

桥梁断面三分力系数试验研究 2页

核心企业知识权力对技术创新网络治理绩效的影.. 2页

树枝状大分子在聚合物超临界CO2发泡中的应用研.. 2页

柴油机颗粒物粒径分布及热重特性分析 2页

2024无锡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10页

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数学试卷及解析 17页

导管滑脱护理评分标准 23页

乡镇志书编纂工作方案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