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实验室各岗位及操作生物安全风险评估.pdf

格式:pdf   大小:30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实验室各岗位及操作生物安全风险评估.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0 文件大小:30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实验室各岗位及操作生物安全风险评估.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实验室各岗位及操作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实验室各岗位及操作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实验室各岗位及操作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规,并按照《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YX—BS-011]文件分析评估检验科各岗位及操作的生物安全风险。一、采血窗口岗位1、采血过程针刺风险:采血人员面对各类采血针头的刺伤风险较大,、血液喷溅或泼洒污染的风险:可能由于针头意外脱掉或采到末稍小动脉血时而发生血液喷溅,也可能由于容器倾倒而出现血液泼洒,这两种情况均可造成皮肤或粘膜污染暴露情况发生。3、气溶胶污染风险:在拔出采血针头或向容器内注入血液时,特别是在注入血液时发生针头脱落可形成大量的气溶胶粒子,、标本离心岗位气溶胶污染风险:离心时可能喷射出气溶胶粒子,特别是在离心结束前的制动过程中以及在打开试管盖帽等时均可产生大量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气溶胶颗粒,玻璃离心管可因为破碎造成标本泄漏;、血常规检测岗位1、血液分析仪:在非自动进样模式进行血液细胞学分析时,由于是采集了末稍血的标本,在手动混匀及开盖时可产生血液接触污染或气溶胶颗粒污染的风险很大,同时会对仪器的操作开关及主要触摸键造成血污染。另外在手工细胞学复检制片过程中也可产生气溶胶颗粒的吸入污染、。2、仪器废液产生的污染:由于血细胞分析标本量较大,每天产生的废液量也较多,可能存在潜在的传染性风险,主要是在更换、排放废液过程中产生,另外如废液消毒处理不到位,同样也会对环境产生较大污染的风险。四、体液检测岗位1、标本处理污染:体液标本,特别是部分由患者自己采集的体液标本如尿液、粪便等存在常容器外表面污染;制备涂片时对操作人员或仪器造成污染。2、标本泄露污染:标本倾倒造成泼洒;容器破裂造成外泄;、标本气溶胶污染:在标本离心、涂片制备及干化学试条蘸取标本时可产生气溶胶颗粒,产生吸入性污染风险。4、标本废弃物污染:仪器检测后每天产生各种废弃物存在潜在的传染性风险,主要是在更换、排放废液过程中产生,另外如废弃物消毒处理不到位,、发光及凝血岗位1、操作过程污染:在手工操作时可发生操作者的手或环境污染;吸取样品时可发生血样品滴落台面或手污染等;标本管破裂、倾倒可产生血液泄露污染风险,亦有可能造成气溶胶污染。2、气溶胶污染:离心后打开试管盖帽时可产生气溶胶粒子污染的风险。3、医疗废弃物污染:仪器检测后每天产生废液及废弃物存在潜在的传染性风险,主要是在更换、排放废液过程中产生,另外如各种医疗废弃物消毒处理不到位,同样也会对环境产生较大污染的风险。六、免疫岗位1、气溶胶污染:使用加样器加样时可产生气溶胶粒子,特别在吹出最后一滴液体时气溶胶最多;手工洗涤时也以可产生气溶胶粒子2、泄露和泼洒污染:免疫检测由于多数为手工操作,;洗板时可发生洗液污染反应板表面;标本管破裂、倾倒可产生血液外泄的污染风险。3、医疗废物污染:免疫检测的各种废弃物存在潜在的传染性风险,另外如各种医疗废弃物消毒处理不到位,、微生物岗位1、泄露和泼洒污染:容器破裂可造成标本泄露;容器倾倒可造成标本泼洒;临床采集标本时可发生容器外表面污染;接种时可造成标本滴落污染台面等;在手工开盖或制备涂片时时可发生手或环境污染。2、气溶胶污染:取菌环接种可产生气溶胶粒子污染;制备涂片和悬液可产生气溶胶粒子污染;标本处理过程中的离心、、手工快速免疫项目的检测操作1、术前四项:除了使用加样枪加样时可产生气溶胶粒子的风险外,由于该项目处于完全开放条件下的手工操作,常见的污染有:如血液样本台面滴落污染、蒸发形成的气溶胶粒子造成的实验室空气污染、操作者手污染等发生的风险机率均较大。2、梅毒RPR和TPPA的检测:除了免疫检测常见污染外,主要是RPR检测中水平旋转仪震动产生较多气溶胶粒子造成的污染风险。九、仪器维修保养操作1、仪器表面污染:仪器外表面可附着有各种生物因子;临床标本对流经的管道可造成污染;标本对仪器台面造成的污染。2、气溶胶污染: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可在环境中时长间存在,其传染性既与粒子的物理性质有关,又与粒子中所携带的致病微生物的特性有关;打开标本流经的管道时可产生传染性气溶胶粒子污染。3、维护中的受伤污染:对仪器日常保养、消耗部件更换、内部清洁保养过程中易造成维护人员的身体损伤,产生潜在感染风险。十、科室日常清洁消毒操作1、直接接触污染:任何实验室污染的废弃物在收集、归类等时均可经直接接触造成操作人员的接触污染2、泄露和泼洒污染:容器破裂可造成生物材料的泄露;、刺伤接种:破碎的玻璃以及针头等尖锐物品可能造成工作人员的刺伤,、气溶胶污染:任何布物等的抖动可产生气溶胶粒子;任何带盖的容器在开启盖子时可产生气溶胶;任何污染材料的直接运送过程中可产生气溶胶。十一、标本运送接收1、院内标本运送:开放性标本中致病微生物可能通过经口、经粘膜或破损皮肤等途径导致传染的发生;护工在运送中的意外事件,如与人碰撞风险、、泄露和泼洒污染:闭盖容器破裂可造成标本泄露污染环境和运送人员或其他人员;容器倾倒可造成标本泼洒而致环境和人员污染。3、容器表面污染:标本采集时或发生泄露、泼洒时可导致容器外表面污染而具有潜在危害。4、高致病性微生物标本运送的生物安全风险:主要为各种原因造成的气溶胶污染或容器破损是高致病性微生物标本运输中的最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