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科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pdf

格式:pdf   大小:25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科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0 文件大小:2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科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科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科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鸡兔同笼》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科书P104-106。【教材分析】《鸡兔同笼》原来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主要用列举法、假设法和方程法解决问题,修订后将这部分内容移至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删去了方程法,突出了假设法。此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理解用列举法、假设法解决问题,渗透模型等数学思想方法,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目标】、计算、推理、调整等过程,理解并掌握用列举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和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理性精神,形成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惯以及一丝不苟的个性品质,渗透化归、列举法、假设法、数形结合、模型等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素养。,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体会鸡兔同笼问题生在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应用意识。【教学重点】掌握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构建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模型。【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鸡和兔子在草地上玩,兔子看到鸡昂首挺胸的样子,觉得很可爱,就模仿起来。你们知道兔子是怎么学鸡走路的吗?(学生模仿)师:1只兔子学鸡走路,地上少了几条腿?2只兔子学鸡走路少了几条腿?如果地上少了10条腿,说明有几只兔子在学鸡?师:兔子觉得鸡很可爱,鸡也用欣赏的眼光看兔子,觉得它用四条腿走路很威风,于是也想学兔子走路。想一想,鸡会怎样学兔子走路,谁来模仿一下?(学生模仿)师:如果把翅膀看成腿的话,1只鸡学兔子,地上多了几条腿?如果多了8条腿,有几只鸡在学兔子?师:鸡和兔子你学我、我学你,玩着玩着,还玩出了有趣的鸡兔同笼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鸡兔同笼)。师:鸡和兔子不仅有趣,还会变呢!出示抽象后的图形:师:问题来了,就有这样的一群鸡和兔,关进了同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8个头,鸡和兔各有几只?二、探究新知,。教师追问:尽管大家猜的鸡和兔的只数都不一样,但每组数据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不变的数据,发现了吗?除了这几组数据,鸡和兔的只数还有没有其他可能?能不能按一定的规律找一找?学生一一列举,完成表格。鸡兔师小结:像这样,根据一定的规律,按顺序依次列举出所有可能性,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叫有序思考。通过有序思考,可以做到不重复又不遗漏。2进一步提出问题:鸡和兔到底有多少只?只看头数能确定吗?适时添上另一个条件:从下面数,有26条腿。让学生借助表格,进行探究。鸡7654321兔1234567腿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有序思考,列举出了所有可能性,经过计算调整,找出了鸡和兔各有几只,这种方法,就是我们研究问题时经常用到的列举法。(1)体会列举法的局限性把“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中的数据调大。师:你能再用列举法做一做吗?使学生体会到:数据比较小的时候,用列举法很方便,但当数据大的时候,用列举法就比较麻烦,需要找到一种更简便的方法。(2)用假设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回头看:认真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鸡7654321兔1234567腿18202224262830小结:在鸡和兔总只数不变的情况下,从左往右看,每减少一只鸡,增加一只兔,腿数就增加2;反之,从右往左看,每增加一只鸡,减少一只兔,腿数就减少2。①假设全是鸡追问:那当所有的兔子都学鸡走路,我们可以想成这8只都是什么?如果假设全是鸡,该如何思考?3师生探讨交流。②假设全是兔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小结:刚才我们在计算鸡和兔的只数时,先假设全是鸡或假设全是兔,换句话说就是先假设成一种量,然后通过计算、推理、调整,巧妙地算出了鸡有3只,兔有5只,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假设法。③解决鸡兔同笼原题学生运用假设法独立解决鸡兔同笼原题。教师指出:刚刚解决的这道题是1500年前我国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的一道经典趣题—鸡兔同笼。评价学生(一方面通过有关鸡兔同笼的数学史料,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体验勇于探索带来的成功喜悦)。三、构建模型,解释应用师:学贵有疑,研究问题不能仅仅满足于会做了,还要经常问个为什么?那为什么还要研究鸡兔同笼?研究鸡兔同笼问题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出示题目: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龟、鹤各有几只?学生快速读题并找一找与鸡兔同笼问题的内在联系。(1)人民币问题出示题目:小丽有5元和2元的人民币20张,共64元,两种人民币各有几张?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在做的过程中把谁看成鸡?把谁看成兔?4(2)租船问题出示题目:全班一共有38人,共租8条船,大船6人,小船4人,每条船都坐满了。大、小船各租了几条?让学生找一找鸡和兔的影子。:从鸡兔同笼—龟鹤问题—人民币问题—租船问题等等,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教师指出:像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把这一类问题统称为鸡兔同笼问题。研究鸡兔同笼的价值就在于建立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方法、模型!只要有了这种模型的意识,在解决问题时就一定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四、回顾反思,拓展延伸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并拓展延伸到其他解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