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与评价初探.pdf

格式:pdf   大小:39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与评价初探.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0 文件大小:39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与评价初探.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与评价初探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与评价初探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与评价初探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与评价初探本文获得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合办的“第三届信息技术学科研讨会”征文三等奖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与评价初探赵世伟(甘肃省武威市体育运动学校甘肃武威733000)【摘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以学生为主体,融合基于任务驱动式、探究式和互动式的团结协作等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让学生在学****过程中将操作技能和学****能力的提高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对学生学****效果的评价,应采取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评价体系和手段,其评价方式可以是:过程性评价、无纸化考核、电脑制作能力考核等。【关键词】信息素养方法探究协作互助创新过程评价作品评价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把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探索现代教育模式和方法,开发教材资源,已成为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我校已进入新课改第四年,以下结合自己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面谈点体会,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早在2000年10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上,时任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作了题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大会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等重要文件。《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和合作学****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二、教学方法的探讨基于上述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要求,作为教学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而言,只有根据学生的学情,探讨适合自己学生的有效教学方法,目标才能真正得以实现。目前,许多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或者漫无目的地让学生上机玩游戏、聊天、听歌等娱乐活动,停留在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作为信息技术课主要内容阶段,根本谈不上信息技能和素养的培养,所以当前急需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学****方法的研究,这也是推进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不可或缺的环节。信息技术课比其他学科更具有现代教育模式和方式的特点,融合基于任务驱动式、探究式和互动式的团结协作等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让学生在学****过程中将操作和学****能力的提高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信息技术学科最常见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其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理论,它的特点是: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活动,随着解决问题的进程,学生就会掌握相关知识及操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以“生”为本,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品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在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究尚存的疑虑,达到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的目的。下面从一个教学实例来简析教学中的几个阶段(PowerPoint使用中的《让幻灯片动起来》):1、情景创设阶段: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通过创设情境可以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根据本课的目标,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以课件导入新课,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课件:《升旗仪式》。《升旗仪式》的内容是以每周的全校升旗仪式为题材,我准备了两张幻灯片,一张是没有任何动态效果的升旗仪式,另一张是展现出整个升旗仪式过程,有各对象出现的先后顺序和动态效果:全校师生集合—升旗手出场—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的同学出场(选本班的真实人物照片)—学校领导讲话(也是真实的)—全校师生有序地离开。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欣赏,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过学生每周都要进行的校园生活一幕,很自然的引出本课的主要学****目标,明确本课的学****任务,学生自己就会提出“如何让幻灯片中的各对象动起来”的问题,也为学****环境的建立做了铺垫。因此,情境的创设不仅要适合学****主题,而且要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利用教学媒体为学生创设接近生活实际的学****情境,以引起学****者的兴趣,有利于本节课学****目标的出。提2、问题分析和解决阶段:在以“学为主”的建构主义学****环境中,教师向学生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想法,然后确定围绕解决问题所要进行学****的内容,并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行动计划。这一教学环节是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它要求教师设计任务时要与学****内容紧密结合,把教学内容融于其中,让学生有成功体验。3、信息收集阶段:教师备课时,要围绕学****主线展开、筛选信息,确定学****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提供给学生有利于完成学****任务的方法和资源,包括应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平时日积月累,利用课余时间,我搜集并制作了和主题相关的资料、图片,也鼓励学生自己在网上或通过其他途径收集一些适合自己作品的资料,并经过筛选后资源共享,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资源自主学****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以适当的帮助。4、协作学****掌握提高、操作阶段:在自主学****环境下,学生通过“网上邻居”(或校园网)访问教师资源库,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的信息,在个人自主学****的基础上,开展由科代表组织的小组长负责的小组讨论,分工协作,巩固提高相关知识及操作。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学生布置新的任务,利用所学知识,大胆发挥,创作自己的作品。在本任务的驱动下,很多学生创作出了出乎我想象的作品,还有的对自己的作品添加了旁白,让作品更生动。在这颇富挑战性任务面前,学生显示出了极大的兴趣潜能,设计出了许多构思巧妙、创意新颖、图文声并茂的作品,在完成本课学****任务的同时,又有了创新,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这可是我们素质教育真正要达到的目的。在这一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通过同学间的团结协作,可以增进学生间的友谊,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同学间的互助也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也得到了锻炼。5、反思评价、成果欣赏阶段: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当学生在学****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要及时给以帮助和指导。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让学生交流各自的作品,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且学会欣赏他人作品。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适当做出点评,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知道自己的不足和亮点。通过对作品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到学****过程中的创作乐趣以及成就感和荣誉感,树立自信心。总之,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为学生完成任务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资源,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并且要及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特别要指出的是:教师在课前应精心设计任务,在教学中任务设计的好坏难易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设置要科学,有层次感,由浅及深、由易到难,任务不能过小、过细,也不能过大过空,既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认知特点,又要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把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当主角,在教师设计的任务驱动下,当他们在操作中遇到疑难问题就会极力想法解决,就会请教同学和老师,或相互讨论探究,无形之中也会出现团结互助,协作学****的氛围。三、教学评价的探讨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思想,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何评价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的理念、方法、手段都将成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指挥棒。对学生学****效果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1]。因此,笔者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创新精神,采取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评价方法,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的方品式。其评价方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关注过程性评价: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件作品,教师可采取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对学生的学****效果进行评价。在自评中,让学生了解自己,在互评中学****他人的长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通过教师点评,引起学生对亮点和问题的关注,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在评价引导方面,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巧妙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导解决,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在教学中,我发现每次到评价学生作品时,学生很乐意并争先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其他学生也很乐意观赏同学的成果。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尽量让自己的作品更完善,有的学生尽管制作出来的作品并不那么好,但在做的过程中很用功,对此教师也应该表扬鼓励,让其树立自信,得到情感上的体验。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2、逐步建立无纸化考核系统。通过无纸化考试,既能提高考试效率,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目前我们已实施了两年的无纸化考试,一般一学期举行一次,分2课时完成。题库里一般准备的是一些选择和判断题,还有部分操作题,学生一做完试题就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因为是随机抽题,所以在学生看到自己得分比较低时,在有限的时间里还可以另抽一套题重做,达到自己较满意的成绩,如果还不满意,课后还可以利用空余时间重考,但有个要求:不管何时,必须是自己“独立”完成。可以翻阅教材,还可以利用现有的上机资源完成,因有的题上机一操作就能有答案,这样有利于学生回顾巩固所学知识,达到了我们通过考试让学生巩固和提高的目的,毕竟分数高低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对学****有了热情,学会了怎样去解决问题。3、开展多种形式的电脑制作主题活动,对其作品进行评价考核。例如:举办电脑绘画、电子板报制作、多媒体作品制作、动画制作、个人/班级/校园网页制作、机器人制作比赛等,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在近几年的各级比赛活动中,我校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凡参赛的学生都获得了各级各类奖项。组织这类活动的关键在于如何去组织,因为这些活动学生乐意参加,但需要时间和精力,需要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支持,现在学校的教学压力比较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任务也不少。总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探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方法以及评价方式,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与总结,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和学生。参考文献:[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李连宁:《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级研修班上的讲话》(2001年9月26日)[3]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4]李维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改革》()[5]何克抗:《创造性思维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