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方剂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格式:pdf   大小:512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方剂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1 文件大小:5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方剂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方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方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方剂学教学大纲(供中医、针灸推拿、中医七年制专业使用)前言方剂学是阐明和研究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针灸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通过方剂学的学****使学生掌握96首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的组成、用法、主治、配伍意义以及加减运用,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配伍的基本规律及技巧,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分析运用成方和临床遣药组方的能力,为学****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具体要求学生达到:1、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2、理解治法与方剂的关系。熟悉常用治疗***的有关理论和知识,掌握组方的基本结构的方剂组成变化的主要形成及其对功用主治的影响。了解有关方剂分类、剂型、用法等基本知识。3、教材中的方剂分为三级,一级方剂96首,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及其主要加减变化。尤其要重视体现控制药物功效发挥方向的配伍技巧及常用配伍结构。二级方剂49首,要求学生熟悉其组成、功用、主治及其主要的配伍关系。三级方剂34首,要求学生了解其功用及主治病证。一级方剂及部分二级方剂要求背诵方歌(加注“△”者)。教学要求和主要内容绪言【目的要求】1、掌握并理解方剂学和方剂学的定义,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的地位和重要性。2、熟悉方剂学的学****和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方剂学的性质、任务及重要性。:..2、方剂学的学****方法和基本要求。上篇总论方剂学发展简史【目的要求】1、了解方剂学形成和发展概况以及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2、熟悉在方剂学发展各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意义的部分方书。【教学内容】1、方剂学形成和发展概况以及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特点。2、重点介绍各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有性意义的重要医籍和方书的时代、作者、主要价值。(《五十二病方》)、《黄帝内径》、《伤寒杂病论》、《肘后备急方》、《千金方》、《外台秘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伤寒明理论》、《小儿药证直诀》、《普济方》、《医方考》、《医方集解》、《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中医方剂大辞典》。第一章方剂与治法【目的要求】1、掌握治法与方剂的关系。2、熟悉常用的治法(八法)的基本内容(涵义、适应范围、常用分类、使用注意等)。3、了解治法的多层次、多体系特点。【教学内容】1、明确方剂与病机、治法的关系。方剂必须针对病机,体现治法。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即方以法为指导,法以证为依据,方从法出,法随证立。2、八法的涵义、适用范围、常用分类、使用注意。3、治法的多层次和多体系特点。:..第二章方剂的分类【目的要求】了解历代有关方剂分类的方法及其主要代表著作。【教学内容】介绍以病证、祖方、功效等各种分类方法及其特点。重点介绍以《医方集解》为代表的综合分类法。第三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目的要求】1、掌握组方的基本结构与方剂组成变化的基本形式。2、熟悉方剂配伍的目的。【教学内容】1、方剂配伍的目的2、方剂组成的基本结构——君臣佐使的涵义及其运用特点,并举例说明。3、方剂组成变化的三种基本形式(药味加减、药量增减、剂型更换)及其与功能、主治的关系。第四章剂型【目的要求】了解常用剂型的种类、制法及其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介绍中医传统剂型——汤、丸、散、膏、丹、酒剂的制作方法、特点与临床意义,以及浸膏、冲剂、胶囊剂、注射剂、导剂、坐剂等简要内容。第五章方剂的服法【目的要求】1、掌握汤剂的煎、服方法。2、熟悉服药时间及服药方法及其意义。【教学内容】:..1、煎煮汤剂的用具、用水、火候以及先煎、后下等基本知识。2、根据病证的部位、性质、病情及药物特点,决定服药时间与服药方法。附录:古今用量考证简介历代度量衡的计算方法及其与现代用量的折算比率。下篇各论第一章解表剂【目的要求】1、熟悉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2、掌握(一类方剂,下同):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银翘散、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3、熟悉(二类方剂,下同):桑菊饮△、麻黄附子细辛汤、止嗽散。4、了解(三类方剂,下同):大青龙汤、加减葳蕤汤。【教学内容】、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辛凉解表、扶正解表的各类方剂。第二章泻下剂【目的要求】1、熟悉泻下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事项。2、掌握: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温脾汤、十枣汤。3、熟悉:黄龙汤△、麻子仁丸、增液承气汤。4、了解:舟车丸、三物备急丸。【教学内容】1、泻下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的各类方剂。第三章和解剂:..【目的要求】1、熟悉和解剂的涵义、适用范围及分类。2、掌握: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3、熟悉:痛泻要方△4、了解:达原饮。【教学内容】1、和解剂的涵义、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的各类方剂。第四章清热剂【目的要求】1、熟悉清热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掌握: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凉膈散、仙方活命饮、导赤散、龙胆泻肝汤、苇茎汤、清胃散、葛根芩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3、熟悉:犀角地黄汤△、普济消毒饮、左金丸△、泻白散△、玉女煎。4、了解:清骨散、五味消毒饮。【教学内容】1、清热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虚热的各类方剂。第五章祛暑剂【目的要求】1、熟悉祛暑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掌握:清暑益气汤。3、熟悉:香薷散。:..4、了解:清络饮、六一散、桂苓甘露散。【教学内容】1、祛暑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祛暑剂的各类方剂。第六章温里剂【目的要求】1、熟悉温里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掌握:理中丸、小建中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3、熟悉:吴茱萸汤△。4、了解:回阳救急汤。【教学内容】1、温里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各类方剂。第七章补益剂【目的要求】1、熟悉补益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掌握: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完带汤、生脉散、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一贯煎、肾气丸、地黄饮子。3、熟悉:八珍汤。4、了解:左归饮、右归饮。【教学内容】1、补益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各类方剂。:..第八章固涩剂【目的要求】1、熟悉固涩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掌握:牡蛎散、四神丸、固冲汤。3、熟悉:桑螵蛸散△、当归六黄汤、玉屏风散。4、了解:金锁固精丸、桃花汤。【教学内容】1、熟悉固涩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各类方剂。第九章安神剂【目的要求】1、熟悉安神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掌握: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3、熟悉:朱砂安神丸。4、了解:磁朱丸、甘草大枣汤。【教学内容】1、安神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重镇安神、滋养安神各类方剂。第十章开窍剂【目的要求】1、熟悉开窍剂的概论、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熟悉: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苏合香丸。【教学内容】1、开窍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凉开、温开各类方剂。第十一章理气剂【目的要求】1、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掌握:越鞠丸、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3、熟悉:枳实薤白白酒汤△、天台乌药散△、橘皮竹茹汤、暖肝煎。4、了解:金铃子散、厚朴温中汤。【教学内容】1、理气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行气、降气各类方剂。第十二章理血剂【目的要求】1、熟悉理血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掌握: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桂枝茯苓丸、咳血方、黄土汤。3、熟悉:生化汤△、失笑散△、十灰散、小蓟饮子△、槐花散。4、了解:鳖甲煎丸。【教学内容】1、理血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活血祛瘀、止血各类型方剂。第十三章治风剂【目的要求】:..1、熟悉治风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掌握:川芎茶调散、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3、熟悉:小活络丹、牵正散、大定风珠。4、了解;玉真散。【教学内容】1、治风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疏散外风、平熄内风各类方剂。第十四章治燥剂【目的要求】1、治燥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掌握:杏苏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百合固金汤。3、熟悉:增液汤△、养阴清肺汤。【教学内容】1、治燥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轻宜外燥、滋阴润燥各类方剂。第十五章祛湿剂【目的要求】1、熟悉祛湿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掌握: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甘露消毒丹、五苓散、猪苓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独活寄生汤。3、熟悉:连朴饮、当归拈痛汤、二妙散△、羌活胜湿汤△、防已黄芪汤。4、了解:五皮散。【教学内容】1、祛湿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作用注意。2、燥湿和胃、清热祛湿、温化寒湿、祛风胜湿各类方剂。:..祛痰剂1、熟悉祛痰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掌握:二陈汤、温胆汤、清气化痰丸、半夏白术天麻汤。3、熟悉:小陷胸汤、贝母瓜蒌散△、苓甘五味姜辛汤。4、了解:茯苓丸、滚痰丸、三子养亲汤、定痫丸。【教学内容】1、祛痰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化痰熄风各类方剂。第十七章消食剂【目的要求】1、熟悉消导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使用注意。2、掌握:保和丸、健脾丸。3、熟悉:枳实导滞丸、枳实消痞丸、葛花解酲汤。【教学内容】1、消导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2、消食化滞、健脾消食各类方剂。第十八章驱虫剂【目的要求】1、了解驱虫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及使用注意。2、掌握:乌梅丸:..涌吐剂1、了解涌吐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及使用注意。2、了解:瓜蒂散、盐汤探吐方。【教学内容】1、涌吐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及使用注意。2、瓜蒂散的功用与主治。三、学时分配次序课程内容讲课声像教学(讨论)实验总计1如何学****方剂学112总论663解表剂334泻下剂225和解剂226清热剂557祛暑剂118温里剂339补益剂5510固涩剂3311安神剂3312开窍剂2213理气剂55:..:..20-20学年第2学期专业:中医年级:20级班级:中医1班课程:方剂学授课地周次日期星期节次教学内容授课形式任课教师职称点一2-20一1第一讲如何学****方剂学理论18314一2-20一2第二讲绪言理论18314一2-23四1第三讲方剂学发展简史理论18314一2-23四2第四讲方剂与治法(一)理论18314二2-27一1第五讲方剂与治法(二)理论18314二2-27一2第六讲方剂的分类理论18314二3-1四1第七讲方剂的组成与变化理论18314二3-1四2第八讲解表剂(一)理论18314三3-5一1第九讲解表剂(二)理论18314三3-5一2第十讲解表剂(三)自主学****18314三3-8四1第十一讲泻下剂(一)理论18314三3-8四2第十二讲泻下剂(二)理论18314四3-12一1第十三讲和解剂(一)理论18314四3-12一2第十四讲和解剂(二)理论18314四3-15四1第十五讲清热剂(一)理论18314四3-15四2第十六讲清热剂(二)理论18314五3-19一1第十七讲清热剂(三)自主学****18314五3-19一2第十八讲清热剂(四)理论18314五3-22四1第十九讲清热剂(五)自主学****18314五3-22四2第二十讲祛暑剂理论18314六3-26一1第二十一讲温里剂(一)理论18314六3-26一2第二十二讲温里剂(二)理论18314六3-29四1第二十三讲温里剂(三)理论18314六3-29四2第二十四讲补益剂(一)理论18314七4-5四1第二十五讲补益剂(二)理论18314七4-5四2第二十六讲补益剂(三)理论18314八4-9一1第二十七讲补益剂(四)理论18314八4-9一2第二十八讲病案讨论讨论2208八4-12四1第二十九讲固涩剂(一)理论2225八4-12四2第三十讲固涩剂(二)理论2225:..4-16一1第三十一讲固涩剂(三)理论2225九4-16一2第三十二讲安神剂(一)理论18314九4-19四1第三十三讲安神剂(二)理论18314九4-19四2第三十四讲安神剂(三)理论18314十4-23一1第三十五讲开窍剂(一)理论18314十4-23一2第三十六讲开窍剂(二)理论18314十4-26四1第三十七讲理气剂(一)理论18314十4-26四2第三十八讲理气剂(二)理论18314十一5-4四1第三十九讲理气剂(三)理论18314十一5-4四2第四十讲理气剂(四)理论18314十二5-7一1第四十一讲理气剂(五)及理血剂(一)理论18314十二5-7一2第四十二讲理血剂(二)理论18314十二5-10四1第四十三讲理血剂(三)理论18314十二5-10四2第四十四讲理血剂(四)理论18314十三5-14一1第四十五讲理血剂(五)理论18314十三5-14一2第四十六讲理血剂(六)理论18314十三5-17四1第四十七讲理血剂(七)理论18314十三5-17四2第四十八讲理血剂(八)理论18314十四5-21一1第四十九讲理血剂(九)理论18314十四5-21一2第五十讲治风剂(一)理论18314十四5-24四1第五十一讲治风剂(二)理论18314十四5-24四2第五十二讲治风剂(三)理论18314十五5-28一1第五十三讲治燥剂(一)理论2225十五5-28一2第五十四讲治燥剂(二)理论2225十五5-31四1第五十五讲祛湿剂(一)理论18314十五5-31四2第五十六讲祛湿剂(二)理论18314十六6-4一1第五十七讲祛湿剂(三)理论18314十六6-4一2第五十八讲祛湿剂(四)自主学****18314十六6-7四1第五十九讲祛湿剂(五)自主学****18314十六6-7四2第六十讲病案讨论讨论2208十七6-11一1第六十一讲祛痰剂(一)理论18314十七6-11一2第六十二讲祛痰剂(二)理论18314十七6-14四1第六十三讲祛痰剂(三)理论18314十七6-14四2第六十四讲消食剂(一)理论18314十八6-18一1第六十五讲消食剂(二)及驱虫剂(一)理论18314十八6-18一2第六十六讲驱虫剂(二)及涌吐剂理论18314十八6-21四1第六十七讲学****方剂学的作用及意义理论2225制表:校对:教研室主任签字:学院负责人签字:..制表日期:考评方式与标准考核方式:考试(包括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占30%,由三部分组成:1、临床实****要求学生书写门诊病历,要求进行辨证分析、处方用药。由带教老师批阅后,交给授课教师,但不计入平时成绩。2、病案教学:要求各组提交病案讨论报告,计入平时成绩,占15%。3、期中考试:主要检查和考核学生对以前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计入平时成绩,占15%。期末考试占70%,以闭卷的形式考核。《学****指南》怎样学****方剂学》?简单地说,要学好《方剂学》,必须熟读、理解、运用。因为熟读是基础,理解是深化,运用是提高。所以,初学者应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是学好《方剂学》基本功。但由于《方剂学》是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的集合,首先要将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复****才能为学****方剂学》做好充分的准备。《方剂学》要求掌握的方剂较多,首先要将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熟记,这是学****方剂学》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临床应用中得心应手。:掌握了《方剂学》的基本内容后,就要熟悉方剂的配伍方法。历代著名医家流传的名方浩如烟海,他们的配伍方法和思路有所不同,如何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古方新用,就应在学****方剂学》的同时经常翻阅与该方剂有关医家的著作,对于理解他们的组方原则大有裨益,也便于进一步帮助深化理解。:从实践的观点出发,落实在一个“用”字上,这是学****方剂学》的最终目的。临床上运用方剂,要一个一个方去摸索,掌握每一个方的病机和适应证,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再则,在运用时必须摸索其临床特征,以便掌握每个方的指征。总而言之,学****方剂学》,运用方剂,应持之以恒,反复体验,密切与临床结合,边学边用,学用一致,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