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感悟珍珠港》教案
授课教师张妍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珍珠港事件以及美国、日本对此的看法
2、结合课文,理清文章内容,明确作者在珍珠港的所见所想;找出文中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把握作者对事件的“所感”
3、分析作者对珍珠港事件的“所悟”,明确写作主旨
4、结合实际,探讨自己对珍珠港事件的看法
二、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结构,了解作者对珍珠港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
感悟战争,感悟和平
四、教学方法
颂读  讨论  探究归纳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有披荆斩棘的艰苦创业,有繁盛富庶的安乐年代,当然也少不了血腥的厮杀,骇人的劫难。战争与和平,似乎总是交叠而至。人类苦苦地追寻着和平这一终极目标,却又总是免不了为了利益而发动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发生了一件举世震惊的事件——珍珠港事件。
接下来我们就跟随张抗抗一起去参观那座洁白的亚历山那纪念堂,感悟珍珠港。
(二)新授
1、品读作者所见珍珠港纪念堂以及所感:
(1)阅读课文,勾画出作者对纪念堂和亚利山那号战舰残骸的描写语句(教师板书:纪念堂,残骸),读一读,同桌交流,说说哪幅画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
(学生勾画关键句,同桌交流)
(学生回答,说出纪念堂设计的意图。教师点评)
(2)当作者看到这些,想起了什么?(学生回答)
回顾一下当年的珍珠港事件。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认真收看,感受)
2、品读作者对珍珠港事件的所感所悟:
(1)美国人为了悼念逝者,总结教训,建造了这座奇特而富有创意的水上墓园。这座水上墓园让所有的人为之震撼,作者在参观纪念堂之余,还将她的视角投注到哪些景物上?
(学生回答)
为什么要描绘这些并不起眼的景物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从内涵、情感、语言等方面品读相关句段。
(学生分组讨论,集体交流,师生共同评价、补充)
(2)理解三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对所有战争的感悟。
①在那次席卷全球的大战中,究竟谁是真正的赢家呢?
②在某种情况下,偶尔侥幸的成功,也许是失败之母。
③人类啊,若是继续滥用战争,你终将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学生读读、品品,谈谈,师生评价、补充)
(三)拓展延伸,感悟现实
教师提示:和平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但是直至今日,战争仍未真正消失,大家是否还记得2001年美国发生的911事件?是否了解近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形势?请联系当今世界的现实情况,谈谈你的感悟。
(投影显示)
(1)“9·11”事件美国入侵伊拉克
(2)中日关系——“破冰”、“融冰”、“迎春”、“暖春”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教师点评)
(四)小结:反对战争,呼唤和平;珍惜现在的和谐环境
(五)课外拓展
教师布置作业:
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美国总统奥巴马,以表彰其“致力于加强世界外交和世界人民之间的合作所做的非凡努力”,请你以一个中国公民的身份,写一封信给这位获奖不久的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