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原始物理问题教育功能.pdf

格式:pdf   大小:392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原始物理问题教育功能.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1 文件大小:39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原始物理问题教育功能.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原始物理问题教育功能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原始物理问题教育功能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原始物理问题的教育功能摘要:传统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原始物理问题的教育功能,过多注重物理知识传授与物理****题的解题过程,远离生活的现实情境,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原始物理问题,实现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创造性思维、科学方法等教育功能。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原始物理问题;物理****题;教育功能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忽略了从实际问题到抽象问题的转化过程,远离生活的现实情境,使学生面对实际的物理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教学引入原始物理问题使我们直接与原汁原味的物理现象相接触,使物理教育进入到物理知识传授与应用相结合的新阶段,增进了人们对物理教育本质的认识,有助于真正实现物理教育目的。所谓原始物理问题,是指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生产中客观存在且未被加工的物理问题,也称作实际问题。与之相对应的是抽象物理问题,即传统的物理****题,是从实际问题中分析、简化、抽象,经人为加工出来的物理问题。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原始物理问题可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原始物理问题,可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正确分析、简化物理过程,画出相应的物理图景,建立适当的物理模型以解决物理问题,避免在做物理****题时生搬硬套。[案例一]:一些人认为,婴儿由***抱着坐在汽车里很安全。现在请你估计一下,发生在很短时间的撞车事故中,***需要多大的力才能抱住婴儿。这是个典型的原始物理问题,问题中没有任何的数据和相关物理量的描述,这又是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何解决这个原始物理问题呢?首先要建立物理模型,根据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找出问题中可能需要的物理量,并估计其数据的大小。学生要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估计撞车事故发生的时间约t=,正常行驶的汽车撞车前车速约为υ=60km/h=,婴儿的质量约m=10kg。还有个隐含条件,汽车的末速为度0。至此,把一个原始物理问题转化成了一个抽象物理问题,即物理****题,这时我们很容易根据动量定理来求解,即-ft=0-mυ,得f=mυ/t=10kg×=1670n,而***的力气一般不超过800n。很明显可得出:婴儿由***抱着坐在汽车里是不安全的。新课程要求高中物理教学必须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建立物理模型是高中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原始物理问题是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能力的宝贵资源。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原始物理问题可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学生解决原始物理问题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原始物理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案例二]:(司南版高中《物理》(必修1)“迷你实验室”):两位同学进行竞走比赛。为了解他们的加速过程,教师让两同学分别拿着底部穿孔、滴水比较均匀的饮料瓶一起竞走,然后通过地上的水印,分析他们的速度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请你和同学们一起试试,并讲讲其中的道理。本题是一个源于实验探究的原始物理问题,以真实情境为背景,解决这个原始物理问题,必须体现几个探究思想::滴水的等时性——竞走比赛要控制瓶中水位的高度大致相同,即相同的压力使滴水时间间隔相等。:滴水比较均匀——在竞走比赛中要尽量让瓶保持平稳,保证水能持续稳定地流出水滴。:通过判断水印的间隔长度的变化来分析他们速度的变化,验证时要注意测量水印间隔长度的方法,要以两个相邻的水印的中心作为测量的标准。:根据竞走比赛的实验数据或过程,结合物理知识判断他们各自的运动,得出竞走比赛的结果,使原始物理问题得到解决。可见,原始物理问题的探究需要学生更高的探究和分析能力,通过原始物理问题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三、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原始物理问题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原始物理问题解决过程的复杂性,体现在从实际出发、建立物理模型、进行探究式学****其中包含了多种科学思维。可以说,原始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案例二的思维方式可以拓展到其他的例子:[案例三]:如图2所示,在桌面上放一根细长纸带,一同学手牵纸带缓慢运动,另一同学拿一只画笔,按一定时间间隔(比如每秒1次或每秒2次)点击纸带。比一比,看看谁牵动纸带运动的速度变化最小。这也是个原始物理问题,“笔点纸带”类似于“饮料瓶的滴水”,同样根据所点墨水间隔来判断红带运动的快慢,体现了创造性思维。另外,一些仪器的使用原理也与案例二的思维相类似。:其工作原理与案例二的设计思想相同。案例二中用饮料瓶的滴水模拟计时器的电火花,用人提着瓶子的运动来模拟打点计时器纸带的运动。:其实验原理与案例二的设计思想也一致,若匀速拉动纸板,单摆的任一周期内拉动的距离相同;若匀加速拉动纸板,则相邻周期的拉动间距差值相等。所以,为了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布置一些实际生活中原始物理问题的作业。四、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原始物理问题可促进学生的科学方法教育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是指在物理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和传授物理科学研究方法。物理教学改革中,科学方法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掌握和运用科学方法,是近年来高考的基本要求。[案例四]:(高中物理《必修1》“做一做”栏目):“……从某砖墙前的高处使一个石子自由落下,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3,已知每块砖的平均厚度为6cm,,怎样估算这个照相机的曝光时间?”这是个原始物理问题,是学过自由落体运动后的一个实际应用。通过砖的层数估算a点的高度约为60cm,又通过砖的层数估算ab的长度约为12cm;石子从起落点到a点的高度约190cm。由此算出石子经过a点时的速度约为62m/s。石子以这样的速度通过ab所用的时间约为12/60s=。其中运用了建模、估测、简化、抽象、概括等科学方法,计算a、b两点所用时间时还运用了近似法。所以,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原始物理问题,使原始物理问题成为科学方法教育的理想平台,使学生养成运用科学方法分析物理过程的****惯。总之,高中物理教学要回归到现实情景中学****要回归到原始物理问题中学****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原始物理问题,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方法的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功能。参考文献:[1]邢红军,[j].课程教材教法,2005(1).[2]吴同华,陈万平,“原始问题”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物理通报,2006(5).[3][j].物理教学探讨,2009.[4]邢红军,[j].中国教育学刊,2006(8).(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长乐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