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设计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五章(新完全版).pdf

格式:pdf   大小:73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设计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五章(新完全版).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1 文件大小:7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设计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五章(新完全版).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设计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五章(新完全版)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设计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五章(新完全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五章、设计艺术中的个体心理名词解释:1、感觉:是感受器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程。感觉是知觉的第一个阶段,是人对外界刺激的即时、直接的反映。2、阈限:是使个体产生感觉的刺激水平,其中能引起人体产生感觉的最小刺激水平称为绝对阈限,而在两个相似刺激之间被觉察到的最小差别叫差别阈限。3、颜色视觉:个体能察觉颜色是依赖于各种色彩的物体反射到视觉感受器上的光线,大脑对光线进行加工,产生了颜色视觉。4、明度视觉:是最基本的视觉。是对照射在视网膜上的一定强度的光的感受,它受到两个要素的影响,一是眼睛的适应状态,二是光的强度。5、运动视觉:是感觉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视觉。人类的运动视觉常常会忽视静止的物体,运动的物体格外容易吸引人的视觉注意。6、注意:指主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存在指向和集中,即有机体对周围环境刺激的选择性知觉。7、辨认与识别:主体从外界获得的感觉信息,与存储的知识相互匹配,赋予知觉对象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种途径,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8、原型匹配:各种事物被抽象为某种信息储藏在记忆中,人们在对物体进行知觉时会寻找与之相匹配的原型。9、二可图形:一些模糊的、不稳定的图形,它们可使单一的图像在知觉和辨认上产生多种可能。10、错觉轮廓:也称为主观轮廓。指那些没有直接刺激而产生的轮廓知觉。11、不可能图形:这种图形看似合理,但是无法在三维空间中构造出来。形成的原因是感知对象需整合时间和空间上的信息。12、恒常性: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其给人们的感觉刺激由于某些外界条件变化而在一定限度内变化,人对它的知觉不变。13、似动:是一种实际上没有动而知觉为运动的错觉。14、识记:就是去记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则以内在的机制出发,称为编码,就是主体将感知到的信息有意或无意转变为大脑可以接受的形式的过程。15、保持:即储存,把信息以一定的方式保存在大脑中,知识的存储也可以称为知识的表征,就是以某种方式存储知识。16、回忆:即提取,是一个解码信息的过程。17、图式:是关于事物、人、情境的概念框架或知识群。18、重学节省:是记忆的两种再作用之一。即我们对于那些曾经记忆的信息,即时不能再现,甚至不能再认,但再次学****时,学****的时间和遍数都能减少。19、正负迁移:指前后记忆的信息相互之间存在影响。有时,先学的内容能促进后学的内容,即正迁移;先学的内容会干扰后学的内容,即负迁移,二者主要取决于刺激元素和反应之间的关系。20、技能:是一种程序性记忆,以组块的形式保存在人的记忆中,它的外在表现是主体可以不通过有意识地控制,而自动执行某些行为。21、仿样:是模仿的一种,即有意识地按照现成的式样造物,是设计艺术中的一种现象,也是艺术设计的重要手段。22、共性文化自觉(131):是指同一文化群体中的个体或是文化具有类似性的不同群体之间对于某些共性文化的觉察和崇尚,在设计艺术中常反映为对共性文化中器物的仿样。23、优势文化崇拜:是社会阶层较低的文化群体对于层次较高的文化群体以及弱势文化群体对于强势文化群体的崇尚与模仿。24、表情:是情绪最外显的表现形式,是由于躯体神经系统支配骨骼肌的运动而产生的。简答:1、什么是感觉?其类型包括?(P82-83)答:是感受器所产生的表示体身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程。感觉是知觉的第一个阶段,是人对外界刺激的即时、直接的反映。现代心理学将感觉分为外受、内受和本受三类。外受指通过感觉器官感受体外的身事物变化;内受是人对自身***内部变化的感受;本受即运动觉,是人对自身运动的感觉。2、简述视觉的种类。(P85-87)答:颜色视觉:个体能察觉颜色是依赖于各种色彩的物体反射到视觉感受器上的光线,大脑对光线进行加工,产生了颜色视觉。明度视觉:是最基本的视觉。是对照射在视网膜上的一定强度的光的感受,它受到两个要素的影响,一是眼睛的适应状态,二是光的强度。运动视觉:是感觉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视觉。人类的运动视觉常常会忽视静止的物体,运动的物体格外容易吸引人的视觉注意。3、简述“韦伯定律”。(P83)答:认为:所能觉察的强度的最小差别,和背景强度成正比。反之,当额外刺激的强度不能引起个体的感觉,则是一种感觉上的适应,即****惯于”一定水平的刺激。4、简述吸引注意力的常用方法。(P91-93)答:一是提供产品价值,尤其是使用价值的有效信息;二是体现目标消费者参照群体的支持性特点;三是刺激性的信息,刺激消费者的感官;四是利用知觉特性,包括大小刺激、对比刺激、活动刺激和颜色刺激。5、简述“遗忘曲线”。(P111)答:首先,人们最初对于所学****的材料遗忘得很快,额外的学****次数可以提高记忆,对抗遗忘;其次,两三天后,遗忘曲线开始保持稳定,记忆基本形成。6、简述记忆信息加工的三级模式。(P118)答:外界刺激被人所感觉后,进入感觉记忆,只有那些被主体注意到、经过感觉登记的信息才能进入到短视记忆;在短时记忆做中,部分输入的信息丢失,其他信息通过加工处理后进入长时记忆,短时记忆非常容易受到干扰而丢失,因此记忆主体不得不不断复述以保证它能进入到长时记忆中;长时记忆是较为稳定的记忆,但是部分长时记忆如果很少回忆也会逐渐丢失或难以回忆;长时记忆在需要时也会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作为信息加工的材料。(,就一定能记住)7、简述将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的方法。(P119-120)答:一是通过不断重复的背诵;二是“理解式记忆”,即将新信息结构化,使这些信息与人脑长时记忆中有组织的信息结合起来,或者说将它叠加进“语义网”中。8、简述斯金纳的学****理论。(P121-122)答:小步子原则:把学****的整体内容分解成由许多片段知识所构成的教材,把这些片段知识按难度排成序列,循序渐进地学****积极反映原则:要对所学内容做出积极的反应;及时强化(反馈)原则:对学****的反应要及时强化,使获得反馈信息;自定步调原则:根据自己的学****情况,自己确定学****的进度;低错误率:尽可能每次都作出正确的反应,使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9、如何保持技能?(P123-124)答:技能的保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分别是:(1)额外练****即在技能形成之后仍保持不断的练****2)区分不同类型的技能,不同类型的记忆保持的时间不尽相同;(3)个体差异性。不同个体的记忆能力并不相同,同一个个体出于不同年龄阶段,教育程度不同也存在差异。10、什么是****惯?有哪几种类型?(P124-125)答****惯是人们在既定情境下的固定反应,有些****惯是人类先天具有的,这些带有先天倾向的****惯被称为“本能”;更多****惯是一种对外界刺激熟悉化的过程,这些****惯不是与生俱来的,二是人不断学****形成的****惯。11、简述人造物式仿样的三种情况。(P127-129)答:一是对历史上已有的同类物的形式或样式的仿样;二是对已有的、具有类似功能、结构或其他相似之处的物品设计的仿样;三是对同一时期的先进的或层次较高的同类设计的效仿。12、简述仿样产生的心理、生理机制。(P130-131)答:人的行为常受到****惯势力的引导,人造物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物,要符合人的目的性常常不得不以人的****惯作为设计前提;另一方面,设计仿样能降低人们的认知负荷,为人们再认提供必要的提示,提高设计物的易学性。13、简述情绪的三个组成部分。(P141-144)答:情绪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包含两类,一类是生理反应,一类是体验。前者包括表情和生理变化。表情是情绪最外显的表现形式,是由于躯体神经系统支配骨骼肌的运动而产生的。生理变化,是指人脑中的脑干、边缘系统控制着情绪的表现,并且通过皮层唤醒、内脏通道和躯体通道表现。体验,是情绪心理的主观成分,是一种多水平的整合,可以发生在感觉、认知、思维、意识以及潜等水平之上。14、高级情感如何定义?包括那些种类?(P145-149)答:高级情感是一种后天****得的、复合的、与社会相关的情感。主要包括了道德感,即人们从道德原则以及社会规定的道德范畴出发认识客观现实的各种现象时所体验到的情感;理智感,即人在认识现实的过程中产生的感情;美感,即人们感知、创造美时所产生的情感。分析:一、阅读以下文字和图片,回答并分析:(P115,。文字:P115,第二段、10-13行)1、文字中所述内容,涉及设计艺术心理学的什么问题?答:涉及设计艺术心理学“原型”和“图式”的问题。原型和图式代表了人们对于所认知事物的期望。2、这个例子体现了这种问题的那些方面?答:一方面,与原型符合的物体能更快、更准确地被辨认;与图式相符的事件、情形使人们感觉合乎情理,顺理成章。另一方面,与原型不符的设计虽较能引起注意,但可能导致人们感到不****惯或过于古怪;图式差别很大时,人们就会感到迷惑,需要补充这一图式。设计师设计时,从两个方面考虑:若要节省用户学****认知时间,须尽可能近似原型以及符合常规图式;若要引人注意,或有所突破,则应主动摆脱原型束缚。二、阅读以下文字,回答并分析:(P139,詹姆斯-兰格理论)1、此论断的名称、提出者。答:此论断的名称是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2、此理论的主要内容。答:理论从生理状态来解释情绪现象,认为情绪是身体对直接随着对现存事物感设计时进行创意的多种可能性。第四,设计艺术中的情感具有多样性特点。由于艺术设计复杂的目的性,其可能激发不同类型、层面的情感体验,不仅是审美带来的愉悦感,还有许多其他的类型的情感。2、历史上对美感的解释有哪几种?请分别举例说明。(P147-148)答:第一类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美感”是纯粹的主观感受和精神力量。如利普斯的“移情说”,认为美感的产生是主体的审美心理加在审美物质对象上的结果,认为客观事物的美是主体的知觉和情感外射而成的。因此有些现象、物、人虽然并不具备一般意义上的“美”的特征,但由于审美心理的作用,也能使人产生美感,例如夹在旧相册中的老照片,能勾起人们甜蜜的回忆,使人产生美感。第二类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美感来自审美对象的特征。如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感来自对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认识与感受,他认为艺术作品不仅需要有美的内容,还需要有美的形式,审美对象性质不同,所引起的快感也不尽相同。美学家李泽厚则将美感划分为三个层次,一个是悦耳悦目,以生理为基础但又超出生理的感官愉悦,如对简洁、统一、秩序等的偏好即是遵循人的生理特性;二个是悦心悦意,即通过耳目,走向内心的愉悦。三个是悦志悦神,将审美体验上升到道德层面。3、结合理论,谈谈你如何理解情绪的评价和认知。(P140-141)答:认知心理学者提出,在知觉和情绪之间还存在一个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阿若德的“评价理论”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他认为,情绪是产生于大脑皮层水平上进行的评价,是一个知觉——评价的过程。还有两个理论分支,一个是认知——激活理论,另一个是纯认知理论。认为决定情绪的主要因素是认知,环境刺激必须经“认知”的加工,做出合理解释后,才能称为情绪。理论对我们的提示在于,情绪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来自人对周围情境的认知,那些与主体无关的情境对人不会产生多大影响;而那些对人具有保护或益处的情境通常能使人产生愉快、舒畅、兴奋、安宁等正面情绪;反之,负面情境会导致负面的情绪,甚至应激行为。设计艺术中的情感具有从低级到高级的多层次性,情绪情感对于人的行为的重要驱动作用,是设计师利用合理的设计激发用户多种情感体验,即情感设计的基础。4、结合你的实际经验,谈谈经济机制对设计仿样的产生的作用。(P133-134)答:从宏观来看,设计仿样能降低某些设计由于样式率先创新带来的附加价值,加速设计的普及化进程,最终能降低产品的成本,提供能适应更多人购买能力的大众产品。从微观来看,仿样具有资本投入少、技术要求低、创新时间短的优势,能降低设计开发的成本,降低风险。5、结合你的实际经历,谈谈对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对改进记忆的启示的看法。(P122-123)答:现代认知心理学对于记忆机制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改进记忆的方式和策略,包括:减少认知负荷。图文并茂的资料容易引起人们的喜欢;改进学****信息的组织结构;分解任务,分别训练。分解任务包括分段法和分项法。前者按照阶段顺序将一个任务分解成几段,并对每段进行充分训练,最后再整合一个整体训练;分项法则是按照最终需要协同操作的多个成分分别进行练****提供结果的信息。根据斯金纳的理论,及时提供给学****者其行为的反馈,能帮助他认识到操作的质量,学****者根据反馈的结果,避免再次重复错误的操作,而反复重复正确的操作。精细性复述。将学****材料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联系起来,将信息嵌入到原有的语义网中,并为回忆提供更多的提取线索。指导性训练。对学****中出现的错误应及时纠正,以免转化为长时记忆。实例学****通过一定的示范或例子提高学****的效果。对应一致性。目标信息和学****者之间的反应应当存在一致的对应关系,每次学****者所接收到的信号应该是一致的。6、结合实例,论述两种以上的“错觉”在设计中的运用。(P104-109)答:错觉是错误的知觉,是人在已被证明错误的方式下体验刺激。如错觉轮廓。错觉轮廓也被称为主观轮廓,是指那些没有直接刺激而产生的轮廓知觉。其在设计艺术中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例如使用于电子显示器上点阵图数字,点阵图的单位里的像素点越多,我们就感觉显示越清楚。再如,******7、结合你的实际经历,分析“阈限”理论在设计中的作用。(P83-85)答:阈限是使个体产生感觉的刺激水平,其中能引起人体产生感觉的最小刺激水平称为绝对阈限,而在两个相似刺激之间被觉察到的最小差别叫差别阈限。韦伯定律认为,所能察觉的强度的最小差别,和背景强度成正比。设计师对产品进行造型设计、包装和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设计对主体的刺激达到他们的阈限以上,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此外,差别阈限对艺术设计而言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将某些负面的因素降低到阈限以下,使个体不易察觉。差别阈限常被运用在设计换型中,设计者常常会对产品进行阈限范围内的改变,使消费者能逐步接受这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