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解剖名词解释重点.pdf

格式:pdf   大小:706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解剖名词解释重点.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1 文件大小:70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解剖名词解释重点.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解剖名词解释重点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解剖名词解释重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第一章绪论1组织:是指人体内由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结构2器官:是指不同组织经发育分化,并相互结合构成特定形态和特定功能的结构3系统:在人体内,若干功能和结构相近的器官,共同执行某一完整的生理功能而组成系统4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这样的姿势称解剖学姿势第二章基本组织1血液:是红色液体,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占体重7%~8%2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接触点,称为突触第三章运动系统1骨骼骨与骨连结构***体的支架,称骨骼2骨连接:骨与骨之间的连接装置称骨连接3椎间:相孔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共同围成的,内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4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接处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两侧平对第2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5翼点:位于颅外侧颞窝区,为额、顶、颞、蝶四骨汇合处,呈“H”形,为薄弱区,内有脑膜中A前支通过。骨折已引起颅内血肿。精品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椎间盘:位于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它的周围部称纤维环,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纤维软骨构成:中央部是一种富有弹性的胶状物,称髓核7颅囟:新生儿的颅盖骨骨化尚未全部完成,骨与骨之间还保留有一定面积的结缔组织膜,其中面积较大称为颅囟8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协助围成椎管,并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9弓状线(半环线):在脐下4~5cm以下,腹直肌鞘后层的游离下缘呈凸向上的弓形。10骨髓:是含有各期发育不等的血细胞的网状结缔组织,位于骨松质的间隙内和长骨的骨髓腔内,可分为红、黄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红、黄骨髓可相互转化,松质骨内终生保持红骨髓。11关节腔:由关节软骨与关节囊滑膜层所围成的密闭、潜在腔隙,内有少量滑液,可润滑关节、减少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关节的稳定12足弓: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形成凸向上的弓,称为足弓,分内侧弓、外侧弓和横弓第四章消化系统+1咽峡:由腭垂、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通往咽的门户2肝门:肝脏面的横沟称肝门,有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左右管、肝门静脉左右支、神经、淋巴管出入精品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齿状线(肛皮线):齿状线:位于肛管内面,是由肛瓣和肛柱下端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线,它是粘膜和皮肤的分界线,其上、下的组织来源、血供、静脉回流、淋巴引流以及神经管理均不同,其上的静脉曲张称内痔,其下的静脉曲张称外痔4麦氏点:约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处,此点称麦氏点5肝小叶:是肝的结构单位,呈多面棱柱状,主要由肝细胞组成。6输胆管道:简称胆道,是将胆汁输送至十二指肠的管道。胆道分肝内和肝外两部分。干内部包括胆小管和小叶间胆管:肝外部分由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和胆总管组成7腹膜:是贴附于腹、盆壁内面、膈下面和腹盆脏器表面的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可分为脏、壁两,层具有分泌、吸收、防御、修复、保护和支持作用。8胆囊三角(Calot三角):是由肝总管、胆囊管和肝的脏面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有肝固有动脉右支和胆囊动脉经过,是胆囊手术时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9肝肾隐窝:肝肾隐窝位于肝右叶与右肾之间,其左界为网膜孔和十二指肠降部,右界为右结肠旁沟。在仰卧时,肝肾隐窝是腹膜腔的最低部位第五章呼吸系统1嗅区:指上鼻甲及其相对应的鼻中隔部分,有嗅觉功能。2肺门:指肺内侧面中心凹陷处,有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3肋膈隐窝:肋胸膜与膈胸膜返折形成呈半环形的间隙,是胸膜腔的最低点,即使深呼吸时,肺的下缘也不能深入其间。胸膜炎渗出液常积于此。精品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纵隔: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5喉室:喉中间腔向两侧突出的隐窝6血—气屏障:毛细血管和肺泡上皮紧密想贴,因而肺泡的气体与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之间的隔膜很薄。主要由肺泡上皮和肺泡上皮的基膜、毛细血管内皮的基膜和内皮等四层组成,是毛细血管内血液和肺泡内气体进行交换的屏障,故称血—气屏障7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8胸膜腔:胸膜的脏壁两层在肺根处相互转折移行所形成的一个密闭的潜在的腔隙,左右各一,互不相通,腔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的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肺的扩张。9声门裂:位于喉腔中部的一个呈矢状位的裂隙,由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所围成,分为前3/5的膜间部和后2/5的软骨间部,膜间部与发音有关,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是异物易滞留的部位,也是上下呼吸道的分界10肋膈隐窝:是由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移行所形成的一个半环形间隙,即使在深吸气时,肺下缘也不能充满此间,是直立位胸膜腔的最低点,胸腔积液首积聚于此。11梨状隐窝:在喉咽,喉口两侧各有一深凹称梨状隐窝,为异物易嵌顿滞留的部位12蝶筛隐窝: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13HesselbachTriangle(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共同围成的三角区域;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腹腔内容物由此区膨出形成腹股沟直疝精品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肺小叶每一条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肺泡,称肺小叶第六章泌尿系统1肾蒂:出入肾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成束2肾区(脊肋角):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部位,肾病变有叩击痛。3膀胱三角:膀胱底内面的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口之间成三角形区域,此区域缺乏黏膜下层,直接与肌层紧密相结合,无论膀胱充盈或空虚,黏膜均保持平滑状态,该部位易患结核、:子宫颈***上部的上端与子宫体相接处较细,称子宫峡。狭非妊娠期此部不明显,在妊娠末期可延长至7~11cm,峡壁渐变薄,剖宫产术常在此进行5肾门: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6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7蜕膜:妊娠的子宫内膜刚能层在分娩时将脱落,称为蜕膜,分为底蜕膜、包蜕膜、壁蜕膜三部分第八章脉管系统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再通过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及心冠状窦返回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体循环(大循环)。主要特点是路程长、流经范围广,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部并将其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运回心2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干及其各级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精品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肺循环(小循环)。主要特点是路程较短,只通过肺,主要使静脉血转变成氧饱合的动脉血3危险三角:是指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因面静脉缺乏静脉瓣,并与颅内的海绵窦交通,故面部发生化脓性感染时,若处理不当,可导致颅内感染4静脉角: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成头臂静脉,两静脉汇合部称静脉角,是淋巴导管的注入部位5乳糜池:胸导管起始处的膨大部称乳糜池,常位于第1腰椎体的前方,由肠干和左、右腰干汇合成6冠状窦:位于冠状沟内,由心大静脉延续而成,以冠状窦口开口于右心房,它收纳心壁的绝大部分静脉血,它的属支主要有心大、中、小静脉7心包:为包裹心和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锥体形纤维浆膜囊,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性心包,内层为浆膜性心包,浆膜性心包又分脏、壁两层,壁层贴附于纤维性心包内面,脏层贴附于心和大血管根部的表面,两层之间形成潜在间隙为心包腔,心包的功能为减少心脏跳动时的摩擦,防止心过度扩张以保持血容量相对恒定,还可有效防止邻近部位的感染波及心。8颈动脉小球:是一个扁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属于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和氧浓度的变化,当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可反射性地促使呼吸加深加快9局部淋巴结:引流某一器官或部位淋巴的第一级淋巴结称局部淋巴结,临床通常称哨位淋巴结10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前方的外膜深面,呈长椭圆形。它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精品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九章感觉器1结膜:覆盖在眼睑后面和眼球前面的一层薄而光滑、富有血管的粘膜。按所在部位可分为三部分:球结膜、睑结膜和结膜穹窿2瞳孔:虹膜中央的圆孔称为瞳孔,光线由此进入眼球,可因瞳孔括约肌和开大肌的活动改变其大小3嵴:膜半规管的膜壶腹上的嵴状突起,是位置觉感受器,能感受旋转运动的刺激。4囊斑:在椭圆囊内的底有椭圆囊斑,是位置觉感受器,能感受直线变速运动的刺激。5囊斑:在球囊内的前壁上有球囊斑,是位置感受器,能感受直线变速运动的刺激。6螺旋器:位于内耳膜迷路蜗管的基底膜上,为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声波的刺激,并将这种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7视神经盘:在视网膜后部中央的鼻侧有一白色圆盘状隆起,称视神经盘,由细胞的轴突中而集成,无感光功能为生理性盲点第十章神经系统1血-脑屏障:指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星形神经胶质细胞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的结构,对于血液中的物质进入脑细胞起选择通透作用2内囊:内囊位于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是投射纤维在此高度集中的白质板,在端脑水平切面上呈“<”字形,分前肢、膝和后肢三部3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宽阔间隙称蛛网膜下隙,隙内充满脑脊液,有脑神经根和脊神经根由隙内穿过,临床上可经腰椎穿刺,向此隙内注入麻药麻醉脊神经根,也可向此隙注入治疗药物或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测帮助诊断某些疾病4灰质和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之处,在新鲜标本上呈灰色称灰质,而神经纤维聚集之处,因神经纤维外包髓鞘而色泽白亮称白质精品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椎体交叉:在延髓的下膜部膜面,椎体尾侧中线处行干椎体中的皮质。延髓束大部分纤维经此越边主对侧,形成交叉纤维构成椎体交叉8基底核:是大脑半球髓质内的灰质团块的总成。包括豆状核、尾状核和杏仁体等。豆状核和尾状核合称纹状体9第四脑室:脑干自下而上分延髓、脑桥和中脑三部分。延髓、脑桥与小脑之间的脑室称第四脑室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1新陈代谢: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称为新陈代谢2内分泌器官:即内分泌腺、是指结构上独立存在肉眼可见的内分泌器官,如甲状腺、肾上腺和垂体3内分泌组织:是内分泌细胞团块、散在于其他器官组织中、如胰腺中的胰岛,睾丸中的间质细胞,卵巢中的卵泡和黄体,以及消化管壁内的内分泌细胞等精品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ToDownload!!!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精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