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直升机自转进入和退出发动机控制逻辑的设计.pdf

格式:pdf   大小:1,94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直升机自转进入和退出发动机控制逻辑的设计.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1 文件大小:1.9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直升机自转进入和退出发动机控制逻辑的设计.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直升机自转进入和退出发动机控制逻辑的设计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直升机自转进入和退出发动机控制逻辑的设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总第159期直升机技术 文章编号:167321220(2009)032076205直升机自转进入和退出发动机控制逻辑的设计左丽华,胡招才,阮红霞(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景德镇,333001)摘要直升机自转进入和退出是直升机机动飞行经常遇到的状态,它的特性是由直升机旋翼和发动机的安装特性共同决定的,该状态的发动机控制是典型的直升机与发动机的综合控制。本文介绍了直升机自转进入和退出发动机控制逻辑的设计和验证。关键词直升机;发动机控制;自转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EngineControlLogicDesignofAutorotationEntryandRecoveryZUOLihua,HUZhaocai,RUANHongxia(ChinaHelicopterResearchandDevelopmentInstitute,Jingdezhen,333001)Abstract , helicopter;enginecontrol;autorotation1 前言2 旋翼自转进入和退出的状态特征现代直升机安装的涡轴发动机采用数字式电子直升机旋翼自转进入是指旋翼、尾桨传动由受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发动机精确控制,使直升机适应发动机动力驱动的有动力飞行过渡到不受发动机驱复杂的任务剖面,从而提高直升机的飞行品质。直动的无动力运行的过程。旋翼自转退出是指直升机升机旋翼自转进入和退出是直升机机动飞行和进行旋翼从无动力自转飞行转到有动力飞行的过渡过自转训练经常遇到的飞行状态,直升机自转进入和程。直升机在机动飞行和进行自转训练时常常遇到退出的特性是由直升机旋翼和发动机安装特性共同自转进入和退出状态。决定的, 自转进入特征机的飞行品质,规避试飞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直升机旋翼自转进入是指旋翼、尾桨传动由受介绍了某直升机自转进入和控制逻辑的设计和试发动机动力驱动的有动力飞行过渡到不受发动机驱验、试飞验证过程。动的无动力运行的过程。 收稿日期:20092052312009年第3期左丽华,胡招才,阮红霞:直升机自转进入和退出发动机控制逻辑的设计77该状态的特征是:行转速相同。1)直升机通过快速降低总距控制发动机油门3 旋翼自转进入与发动机控制逻辑的开度减小,进入自转下滑飞行。2)发动机与传动系统之间的离合器脱开,由于设计旋翼反作用力矩消失,机头将向旋翼旋转方向偏转, 自转进入退出控制要求飞行员应及时蹬舵,以保持方向平衡;由于蹬舵,直升机在尾桨拉力侧向分力作用下,将出现侧滑, 发动机动力涡轮恒速控制在蹬舵的同时还要压杆;为防止旋翼转速下降过快,现代发动机控制的功能和特征要求,可以实现应及时减少总距;由于桨叶迎角减小,旋翼锥体后倾发动机自空载到满载全工作包线范围内的动力涡轮角随之减小,机头出现俯冲,因此要适当向后带杆。恒速控制,并使稳态控制精度和瞬态控制精度控制3)直升机进入稳定自转,旋翼靠直升机的掉高在要求的范围内。的势能转换为旋翼自转的动能维持直升机的飞行。发动机在有载情况下,通过旋翼转速反馈和总发动机动力涡轮为空载自转(无动力输出),旋翼转距的前馈,实现发动机动力涡轮/旋翼转速恒速控速高于动力涡轮转速。制,其控制框图见图1。 自转退出特征点运行时,PI控制算法保持与旋翼基准转速Nr一0旋翼自转退出是指直升机旋翼从无动力自转飞致,当旋翼转速发生变化时,产生的转速偏差经PI行转到有动力飞行的过渡过程。该过特征是程:算法改变发动机供油量,从而改变输出扭矩Mkp,旋1)直升机通过快速增加总距,控制发动机提高翼在新的平衡点稳定,动力涡轮转速恢复到基准值,发动机动力涡轮转速,动力/传动之间的离合器重新实现旋翼转速恒速控制,由于旋翼惯性大,当总距输啮合,退出下滑飞行。入CLP快速变化时,仅通过旋翼转速回路调节,将2)由于增大桨距和旋翼的拉力,为保持直升机出现大的超调,直升机的操纵品质将下降,因此引入的平衡,应及时向后带杆,并压杆和蹬舵。总距输入CLP的微分信号提前改变发动机的供油3)旋翼传动系统受发动机动力涡轮驱动运行,量,减少转速超调和过渡过时间程,保证旋翼转速的旋翼传动系统与发动机动力涡轮同步运行,两者运动态性能满足要求。图1 发动机控制方框图 直升机进入自转,发动机处于空载状态,实现该机动飞行中常遇到发动机无负载情况,在发动机无工作状态的Np恒速控制是发动机控制的重要问负载/有负载的转换过程中,会导致直升机旋翼转速题。发动机在台架试验中必须试验该状态下发动机和推力下降,超转、超扭,超出发动机工作限制,以及是否处于稳定工作状态,GJB242《航空涡轮涡桨和不可接受的飞行动力。因此在发动机控制系统和飞涡轮轴发动机通用规范》规定的持久试车谱要求在行动力学设计时,有、无负载之间的转换是非常重要最大/最小输出轴转速零输出扭矩运转4min。美军的。标TSGS-87231A《航空涡轮涡桨和涡轮轴发动机实际飞行中,当旋翼进入自转时,发动机能否有通用规范》的使用指南对此试验的必要性进行了说效达到Np恒速控制,特别是在从自转退出的过程明:直升机进入自转,发动机进入无负载条件,应防中,当旋翼处于高速自转状态,由于旋翼的惯性大,止发动机输出轴超转。直升机在战斗和地形跟踪等在快速提距过程中,会不会出现动力涡轮转速超转,78直升机技术总第159期使发动机意外停车,影响飞行安全,应引起特别的关自转进入控制时(图3中A-B段),发动机动注,必须详细研究其控制特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力涡轮处于空载状态,为了增加Np控制的稳定性, 自转进入和退出控制要求需通过降低控制系统的增益来实现,并取消总距补自转进入与退出控制的目的是实现自转进入与偿。退出的平滑过渡控制。即:1)在自转进入时,发动机动力涡轮仍能保持转速的恒定,不会出现过大的超调;2)在自转退出时,发动机亦能控制动力涡轮,旋翼保持转速恒定,尤其不会出现旋翼转速的N的R过度下垂。因此自转进入和退出的控制要求就是:1)进入自转下滑的过程中,发动机控制系统通过对Np的恒转速控制可使旋翼与动力涡轮脱开;2)自转下滑过程中,动力涡轮近零功率输出,图3 自转进入和退出状态保持Np的恒转速控制运行;3)退出自转下滑的过程中,由于动力涡轮载载自转退出时,对于图3中B-C段,通常总距荷突然急剧增加,需防止动力涡轮下垂过大。CLP增加,旋翼转速下降, 自转进入与退出控制方法速适当提高发动机功率,需要适量增加总距补偿, 自转进入和退出判断止旋翼转速下垂,同时须防止发动机超转;在离合器发动机在有载情况下按图1所示控制逻辑实现啮合之后增距,发动机进入有载情况下的Np控制()Np恒速控制,而进入自转的Np恒速控制的控制逻见图1。辑发生变化,首先应该进行自转进入和退出判断。自转下滑过程中,根据CLP位置和CLP速率来自转进入的特征N旋翼转速Nr和动力涡轮转决定动态补偿的额度,进入自转CLP对Ng没有动速Np分离,且发动机扭矩为零。因此可以将这2态补偿,当CLP位置在CLPB至CLPC之间时有较个特征定义为自转进入的判断(图2)。小的动态补偿,当CLP位置大于CLPC时进行正常的动态补偿(见图4)。假设CLPB为CLPARmin,CLPC为CLPARmax。CLPARmin和CLPARmax的值与直升机旋翼的特性有关,在一定的压力高度下,直升机进入自转时的CLP值一定,考虑飞行环境的变化因素(高度降低),电调预计CLP在什么时候动图2 进入自转判断逻辑力涡轮将重新啮合。考虑传感器精度和动态特性,自转进入与退出的状态判定如下:自转进入NR-Np≥0125%和Mkp<3%自转退出NR-Np<0125%和Mkp>3%当Nr或Np传感器失效时,采用扭矩判定。上述判断持续3个采样周期,作为自转进入与图4 自转恢复退出的控制指令,激活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 自转进入和退出过程中的控制逻辑综上所述,自转逻辑控制执行以下功能:图3是典型的自转进入和退出状态。1)通过旋翼转速Nr和动力涡轮转速Np分离2009年第3期左丽华,胡招才,阮红霞:直升机自转进入和退出发动机控制逻辑的设计79和发动机扭矩判断发动机进入自转状态;证。2)自转控制逻辑记录旋翼分离时CLP和Ng值,考虑环境的变化因素(高度降低),估计在什么表1 自转进入与退出CLP门限值时候动力涡轮将重新啮合;RateP1CLPminCLPmax3)软件设有CLP最小门限CLPmin,在门限以0145963541下CLP变化不会引起Np变化(即:对Ng不会变0156443041化),还有CLP最大门限CLPMax,当大于最大门限1233314值,旋翼预计将啮合,CLP的变化将对Ng产生影响,提前补偿旋翼转速的变化并减小旋翼下垂;4)旋翼和发动机的啮合和分离的CLP的范围,是由直升机的旋翼和发动机安装特性决定的。一旦自转进入状态确定,CLP在CLPMINAR和CLPMI2NAR之间变化,CLP对Ng的改变的影响减少。在进行其它动态试验完成后,才能进行此高风险试验。为了实现规定的要求,将可根据自转进入与退出时的总距位置(CLP)的变化设定控制门限值,即将CLP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处理:1)在CLPmin门限值以下,增加CLP时,无总距补偿调节;2)在CLPmax门限值以上,增加CLP时,增大总距补偿调节;3)CLPmax与CLPmin上下的门限值之间,增大总距时有一定的总距补偿调节,但补偿调节量较小。为合理确定该设定门限值,通过试验来摸索实测动力涡轮空载自转状态Np与Ng的对应关系,同时,还需考虑不同飞行高度和大气温度的影响。 CLP最大和最小门限值设定和飞行验证自转进入与退出控制时的CLP最小和最大门限值通常可以根据经验、计算的或地面试验预估给出初始值,实用值需要通过飞行试验实测予以修正给出。某型机给定初始值为CLPmin=7%,CLPmax=25%,在进行自转飞行试验时,根据实测数据分析,发现原给定值并不合适,对CLP的设定的门限值作了修改,将CLPmin改为23%,CLPmax改为3314%,更改后的CLP门限值(见表1),经飞行试验验证后,改善了Np恒速调节特性。完成半物理模拟试验后,进行了自转进入和退4 控制逻辑的试验和试飞验证出试飞试验,试飞验证曲线见图7,能够满足控制要求。采用自转进入和退出的控制逻辑在半物理模拟5 结论台上进行了模拟试验,试验结果(图5、图6)满足自转下滑进入/退出的控制要求,可以进行装机试验验直升机旋翼自转进入和退出是直升机机动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