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成都).pdf

格式:pdf   大小:1,201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成都).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1 文件大小:1.1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成都).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成都)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成都)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08-2017年)为推进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根据《成都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成都市工业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2003—2020年)》和市政府《关于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发展的试行意见》(成府发〔2008〕13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现状分析(一)产业现状。。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作为我国战略高新技术和重点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国内医药工业累计实现总产值6928亿元,%;现代生物医药企业超过500家,与生物医药相关的科研、开发机构达200多家,涉足生物工程制药的上市公司共有160多家;研发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居于前列,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抗肿瘤新药、治疗原发性肝癌注射液等20多种重大创新药物已实现产业化。北京、上海、石:..家庄、长春、广州、深圳、长沙等地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集群化发展态势明显。注:生物产业包含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服务等五大领域;医药产业包含化学药品、中医药、医药器械等制造业。本《规划》只涉及生物产业中的生物医药领域和医药制造业。。生物医药已发展成为我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158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是国内重要的医药生产和流通基地,在国内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地位。表1近年成都医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情况简表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年份(户)(亿元)(亿元)(亿元)(亿元)(1)发展区域日趋集中。按照成都工业布局发展规划,结合制药企业GMP改造和我市东郊工业结构调整,制药企业逐步向工业集中发展区聚集,形成了成都高新区、双流县、金牛区、温江区、彭州市等重点区域。重点区域的医药企业数量已占全市60%,%,呈现产业聚集雏形。图1成都市各区(市)县规模以上医药企业数量(单位:个):..35302520151050区区市县区区区区区区江区县县县县县市市市新江州流牛侯江羊华驿白都堂郫邑江津堰崃州高温彭双金武锦青成泉青新金大蒲新江邛崇龙都图2成都市各区(市)%%%%%%%(2)优势企业快速成长。全市34家医药生产企业产值过亿元,占全市70%;地奥集团和科伦集团进入全国医药工业企业100强;培育出了地奥心血康、人血白蛋白、一清胶囊、乐力钙、抗病毒颗粒等近20个疗效独特、销售过亿元的拳头产品;一批中小企业也加速发展,天台山药业、济生:..堂、新斯顿制药、利尔药业等企业发展势头强劲。表2部分产值过亿元的医药企业名单序号单位名称序号单位名称1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9四川迪康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10四川志远广和制药有限公司3四川维奥制药有限公司11四川太极制药有限公司4成都地奥集团12三勒浆集团5成都康弘制药有限公司13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6成都恩威制药有限公司14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7四川光大制药有限公司15四川远大蜀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8成都中汇制药有限公司(3)产业特色日渐突出。经过多年发展,在现代中药、特色原料药及制剂、生物制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药服务等领域里形成了一定特色和优势,大输液、血液制品等产品已占国内市场的1/3份额。(4)自主创新优势蓄势待发。依托在蓉高校、科研院所和成都生物制品所、华神、迪康等重点企业,研究开发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积蓄了产业发展后劲。2001—2006年,成都医药专利申请量年平均增长38%。图3成都市医药领域1996—2006年专利申请数量50454035专利30申请25数量20151050969798990001020304050699990000000:..(二)对比分析。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生物医药产业还存在集中度不够高、分工协作程度不紧、发展速度减慢、缺乏龙头企业、创新药物少、产业政策不配套等不足。与同处西部的重庆、西安相比,成都生物医药在企业规模、利润方面还有差距。表3国内相关城市医药产业产值比较(2007)石家城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青岛成都长春长沙武汉重庆庄医药产值(亿540370238270300193166144124120115元)图4成都、重庆、西安利润总额全国排名企业数量对比(单位:个)43前1002前50前1010成都重庆西安:..表4国内主要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情况园区发展重点主要优势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化学政策、资金、中介服务等整体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合成创新药物、生物医学工程投资环境良好。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和生命科学与医药研发及研发人才、科技等创新资源富集。亦庄“药谷”外包、医药生产等北京大兴生物工程与医药生物医药制造业生物医药企业集群聚集。产业基地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化广州“国际生物岛”和“广州地域优势突出、地方政府支学合成创新药、海洋药物等生科学城”持。物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制药、现地域优势突出、地方政府支深圳市医药工业园代中药持。公共技术平台、专业管理服务长沙浏阳生物医药园生物制品、现代中药体系完善,产业发展迅速。石家庄生物医药工业园区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制药业、化产业基础雄厚、优势企业集和栾城医药工业园学制药业群。有限定位发展、地方政府支青岛“生物谷”海洋生物技术产品持。(三)优劣势分析。。(1)自然资源优势。我市中草药材种类达2000多种,约占全国的1/3,开发潜力大。优质道地药材川芎、黄连、附子、泽泻、郁金、杜仲、黄柏、厚朴等十种中药材已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种植,其中川芎占有全国90%以上的市场份额。全市药材种植面积超过40万亩,是全国最大的道地药材种植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川西猕猴资源和良好的临床病种资源,为发展医药研发提供了重要条件。(2)创新资源优势。我市生物医药科研资源富集,拥:..有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华西药学院等64个专业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7个国家、省级实验室,12个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已形成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工业化生产等全过程的研发体系。拥有一支包括两院院士、国家级专家、博士生导师、高层次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等在内的生物医药人才队伍。(3)市场环境优势。成都是商务部批准的国家首批医药出口基地,是西部药品和中药材的重要集散地。成都荷花池中药材市场是全国三大中药材交易市场之一,成都五块石药品配送中心是西部最大的药品物流配送中心,年交易量超过50亿元;同时,成都又是西部医药对外交流中心,与国外许多知名大学、公司开展多方面合作,多次举办中医药国际博览会、川港中药合作研讨会等。。(1)园区内企业未能形成分工协作体系,产业链尚不完整,相关辅助行业比较落后,集群配套措施不够完善。(2)产学研协调和结合程度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资源共享率低。(3)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资源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4)医药产业融资渠道单一,研发投入不足,尤其缺乏风险资金的介入,资金需求十分迫切。(5)市场营销资源利用不足,营销模式较为单一,手段较为落后,营销能力较弱。二、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及规划布局(一)总体思路。以“规划引导、突出特色、协作配套、聚集发展”为原则,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培育壮大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吸引一批知名大企业大集团,辐射带动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和配套企业,把成都建设成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西部最大的中药材及药品集散中心和医药贸易中心,培育形成全国一流、西部第一、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医药产业集群。(二)发展目标。。到2017年,成都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年平均递增25%,实现工业增加值470亿元;在现代中药、化学合成药、生物制药、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建成中西部的医药商贸流通中心;医药产品年出口额达到5亿美元以上;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3家、50—100亿元企业达到4—6家、上亿元企业超过70家。(见表5)。表5成都生物医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年度目标类别指标2008年2009年2010年2012年2017年总量(亿元)2172823666201500产值年增长率(%)3030303020工业增总量(亿元)81101127190470加值年增长率(%)2525252220(三)规划布局。。按照成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一区一主业”产业定位的要求,成都高新区作为承载新引进医药企业以及新建重大产业化项目的主要区域,温江区和彭州市等区域原则上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区域内企业规划集中、项目扩建以及园区完善建设,在空间上形成“一核心两园区”的发展格局,整体规划20平方公里土地(包括新扩展区10平方公里)。(1)核心区。以成都高新区为核心,北接武侯科技园,:..南接西南航空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西接金牛科技园,连片建设产业发展核心区。科技研发园:以成都高新区南部起步园区和冯家湾工业园为主体,,完善研发、创新、孵化、中试等主体功能建设,搭建医药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形成自主创新产品研发和产业服务的科技研发园。特色医药产业园:以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和金牛科技园为主体,按照产业特点完善空间布局并配套相关基础设施,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生物制药、现代中药、生物医学工程等产业化项目。(2)温江医药园。依托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和特色原料药,开发医用包装材料及医疗器械。同时,充分利用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政策优势和国际影响,发展对台交流合作,建成国内对台生物医药产业经济合作与引进项目的重要基地。(3)彭州医药园。依托彭州工业集中发展区医药化工园,大力发展植物提取物、现代中药,延伸产业链,承接化学原料药转移产业,加大招商引资、资产重组力度,重点发成都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布局图:..提高工业原料药配套能力,研发生产药物新剂型和优质新型辅料。、养殖布局。建设川产道地药材规范化、规模化药材生产基地,加强规范种植、加工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提升规范化种植规模和水平(见表6)。表成都主要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布局序布局区域发展重点面积号川芎、黄连、“三木”等川产道地药材以及青蒿、曼地1彭州市8万亩亚红豆杉等主产药材种植和生产基地川芎、“三木”、银杏、泽泻、乌梅等川产道地药材种植2都江堰市和生产基地以及麝香、熊胆、鹿茸养殖基地和生产基10万亩地崇州市、:..布局区域发展重点面积号黄连、“三木”以及高山药材4大邑、。建设成都医药产业商贸流通市场(中心),完善现代仓储、运输和信息服务等配套设施,与成都周边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形成上下游紧密结合的产业链。市场(中心)布局见表7。表7成都医药产业商贸流通市场(中心)布局序号布局区域市场市场定位建设集产品展示、商贸、交流、洽谈、定单、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综合市场,成为辐成都国际商贸城(成都1金牛区射中西部,延伸东南亚、中亚等国家,中荷花池中药材市场)西部最大的现代化、综合型中药材商贸流通中心。集药品展示展销、仓储物流、配送、批发2新都区成都西部医药贸易中心交易为一体,建成面向西南、辐射全国、功能强、现代化的综合性医药贸易中心。三、发展重点(一)壮大现代中药产业。:开发川芎、郁金等川产道地药材系列产品,中成药二次开发及国际化,打造有竞争力的“成都造”优势中药品牌。带动上游种植业、饮片加工业和提取物生产业的发展,促进下游药品流通业的发展。产业链:药材种植业饮片、提取加工业→中成药及保:..药品流通业。重点企业: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四川绿色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协力制药有限公司、成都华高药业有限公司、成都康弘药业、成都恩威药业、成都中汇制药有限公司等。配套企业:四川可采有限公司、三勒浆药业有限公司以及成都荷花池中药材市场、四川科伦医药贸易有限公司、西部药业等。产值目标(2012年):100亿元。:攻克中药制药关键共性技术,开发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中药品种,实现产业化,打造国家创新中药产业化基地,巩固和增强创新中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重点企业:成都地奥集团、成都康弘药业、成都恩威药业、成都中汇制药有限公司、四川迪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三精升和制药有限公司、成都华神集团、三勒浆药业有限公司等。配套企业:生产相关提取物、制药设备、试剂、耗材、:..产值目标(2012年):150-200亿元。(二)加快发展化学合成药产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利用国内领先的抗菌素药物和辅料及制剂研发能力,实施川药青霉素原料药、联邦制药抗生素原料及中间体、大输液产品换代技改等重大项目,大力推动“CMO”生产,成为国内大输液产品和抗生素原料生产的重要基地。重点企业:四川科伦药业有限公司、四川抗菌素研究所、联邦制药、四川制药、时代第一药业等。产值目标(2012年):150亿元。:大力推进二次创新,发展Me-better仿制药,利用国内领先的手性药物开发能力,突破关键技术,开发培育手性药物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成都地奥集团、成都康弘药业、优他制药等。配套企业:制药设备、试剂、耗材、药品包装企业以及物流企业等。:..年):4050亿元。(三)做强生物制药产业。:开发生产人血白蛋白、静注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等主导产品,攻克关键技术,实现血浆综合利用,延伸血液制品产业链。带动血浆耗材、器械企业和原料血浆采集站增产,促进重点物流企业、医药销售网络和临床医院新增销售额。重点企业:远大蜀阳药业有限公司、成都蓉生药业有限公司、铸信集团。配套企业:四川南格尔生物医学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佳颖药用制品公司、四川迈克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协和技术中心等。产业链:血浆耗材、器械企业(血浆袋、采浆机械、消毒卫生用品)→疫苗、诊断试剂企业(乙肝等疫苗、血浆筛检、体检试剂、产品质量检测试剂)→原料血浆采集站→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分、包装企业、机械企业(产品分、包装机械)→临床医院。产值目标(2012年):30-40亿元。:..:攻克生物制药产业化关键技术,实施重大项目,开发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药物及新型疫苗重点产品,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疫苗生产出口基地。推进国外生物制药知名企业与我市的研发合作。重点企业: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成都华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康弘药业、成都地奥集团、四川恒星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等。配套企业:四川南格尔生物医学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佳颖药用制品公司、成都温江东升机械制造厂等。产值目标(2012年):100亿元。:攻克关键技术,打造重大传染疾病快速检测试剂、血液检测系列配套试剂等重大产品,引进生产生物芯片的重点企业,打造诊断企业聚集地。重点企业:成都华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四川迈克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生物制品所、中国医科院输血所、四川协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配套企业:相关制药设备、耗材、包装企业以及物流企业等。:..产值目标(2012年):20-30亿元。(四)培育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生物医学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依托国家生物医药材料及制品产业化基地,开发医用聚乳酸、生物活性人体硬组织、人工心脏瓣膜及血管支架、医用聚氨脂介入导管、白细胞滤器等产品,重点引进数字化诊断医药设备、医用仪器生产重大项目及企业,打造以生物材料为特色的生物医学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重点企业:普什集团、奥泰医疗、青山利康药业、成都艾贝特公司、中国医科院输血所、四川南格尔生物医学股份有限公司医用器具厂、成都佳颖药用制品公司、迪康中科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等。配套企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医院、相关制药设备、耗材、包装企业以及物流企业等。产值目标(2012年):30-40亿元。四、保障措施(一)加强产业协调。统筹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形成产业推进合力;制定和完善医药产业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促进产业发展;鼓励技术咨询、市场调查、技术创新联盟等中介组:..织参与集群发展,起到沟通行业内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作用。(二)培育龙头企业。鼓励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参股和控股等手段,实现资源整合,培育发展一批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主业优势明显、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集团);扶持创新型企业和配套企业,为龙头企业和产品生产提供配套支撑,形成产业生态链,促进产业聚集;鼓励医药企业争创品牌,提升壮大现有知名品牌,培育明星品牌,挖掘潜力品牌。(三)加大招商引资。抓住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利用我市的医药资源、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优势,以世界知名制药企业和中国医药百强企业为重点,引进产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薄弱、缺失环节的关键企业,吸引其来蓉投资建设一批医药产业化重大项目;通过举办各种有特色的医药产品交易会、学术交流会等,搭建中外合作交流平台,吸引国外研发机构落户成都,进而引进投资和开拓国际市场。(四)提升创新能力。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新型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医药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加速医药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增强行业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整合医药科技创新资源,建立开放的共性技术平台,推动科技资源共享,做好医药科技信息及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五)发展流通体系。依托省医药集团、科伦医贸、西部医药等重点企业,发展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推进跨地区、跨行业并购重组,加速医药流通领域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大力发展医药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技术,加强西部医药贸易中心等医药物流中心建设,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完善仓储、运输和信息服务等配套体系。(六)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医药研究开发投入,利用产业发展基金,吸引国内外投资机构来蓉建立风险投资基金,争取社会资金加大对我市医药产业的投入;鼓励支持符合上市条件的医药企业在境内外上市筹资,支持具备条件的医药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和企业融资券;引导和支持专业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完善生物医药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在医药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七)加快人才培养。利用在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医药产业高层决策、经营管理、国际化等高端人才;依托重大项目、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等,培养和造就优秀创新团队与专业技术人才;围绕产业需求,加强职业教育,培养一批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引进等方式,大力引进医药创新人才,促进人才、技术、成果向医药产业领域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