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生活中设计的来源和心理现象.pdf

格式:pdf   大小:889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生活中设计的来源和心理现象.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1 文件大小:88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生活中设计的来源和心理现象.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生活中设计的来源和心理现象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生活中设计的来源和心理现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生活中设计的来源和心理现象一、顶层心理学研究与应用:设计构建思维策略Simon认为,心理活动的最高层级是思维策略,作为人类心理认知结构中最为复杂的设计行为,恰恰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计划策略与思维决策过程。人是通过搜索来解决问题的,这种心理过程并不是寻求最优(optional)的方法,而是探寻一个满意(satisfying)的方案,具有可变的志向水平(aspirationlevel)。1、设计决策认知心理学认为,感觉(sensation)是指察觉环境能量并将其编码的最初若干过程;知觉(perception,又译为感知)是由含义、关系、语境、判断、过去经历和记忆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的结果。认知就是把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加、解合释、赋以意义的心理活动过程。当设计者面对设计任务时,外部和内部的限制条件转化为可供理解的特定信息与记忆标签,通过调取设计师的长期记忆和知识进分析、整、合评价、决策。这些特定信息被记忆编码所形成的经验所影响,进而帮助设计者进行决策和判断。产品的设计行为是开放环境中的价值编码(Encode),产品的消费使用过程是用户对产品信息的理解和解码(Decode)。分析了心理学在设计思维策略层面上的应用案例,这些作品并没有停留在具体的器物设计上,而是注重开发对设计决策和创新流程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方法模型和设计工具包。2、女性护理产品设计趋势预测与方案决策评价工具包设计开发:赵超设计团队设计研发团队通过对女性护理产品目标用户进行质化和量化研究,对每一个研究样本的随身物品和情感需求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开发出一套由27张卡片组成的“女性护理产品设计趋势预测与方案决策评价工具包”。设计师和企业决策者可以借助于这27张卡片提供的矩阵图或轴向图,分别对女性护理产品设计中的用户心理需求、色彩喜好、性格特点、功能形态、材料选择、表面处理等设计要素的发展趋势进行预判,帮助设计团队和管理团队在思维策略顶层对设计目标体系、产品定义、设计方案进行预测和评价决策,成为借助于心理学理论进行设计决策方法工具开发的探索性案例。4、智能家居产品服务体验设计方法工具包设计开发与汇编:赵超设计团队建筑智能整装产业的设计创新涉产品、及空间、服务等一系列要素的整合创新。设计研发团队为了让该产业领域的设计从业者系统掌握产品与服务设计从构架、用户洞见、角色研究、设计范围界定、可行性分析,直到原型测试、概念方案、设计构思的不同环节所应用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开发出针对建筑智能整装产业领域的设计创新工具组合包,帮助该领域设计师构建从物料采购、施工技术、搬家入住到居住使用、更新维护、循环利用的全产业链条和全使用环节的可持续设计创新工具包。5、心理共情共情是体现“价值共鸣”的心理学依据,是设计思维的重要理论基础与方法。价值共鸣是设计的主客体双方在感知与情绪上达到同步,形成能互相体会的状态。设计者需要实现这种状态才能在人造物的设计上满足特定社会与人的需求。实现这种“共鸣”需要设计师研究几个关键要素:明辨客体价值;心智模型的深入理解;具体设计信息的编码;特定场景下的意义构建。共情可以被划分为四个维度:视角采取(perspectivetaking)、共情影响(oncern)、幻想(fantasy)和个体痛点(personaldistress)。传递用户价值的重点是在用户与设计者的不同语境下,设计信息的沟通与感知能够实现同步。6、福特开发的老年人共情设计工具服福特汽车公司在进行FOCUS汽车设计时,借助于心理共情理论,通过整合老年病学、材料学、设计学、行为学等多学科专家设计研发出“老龄模拟衣”。设计师穿上这套“模拟衣”能够切身体验到老年人在认知、机能、行为、心理上遇到的各种困难,进而帮助设计团队更全面地理解老年用户的需求,设计出更具包容性的FOCUS汽车。该车一经推出,就受到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共同青睐,获得巨大的市场成功,成为共情理论在包容性设计实践应用的成功案例7、共情理论在英国救护车设计中的应用由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皇家艺术学院、帝国理工学院共同组建的跨学科设计团队,通过共情体验、沉浸式研究和追踪拍摄观察等方法,对救护车现存的紧急救治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设计师与急救人员一起工作,观察急救人员在救护车上的行为过程,对他们进行访谈并向他们学****借助这种身临其境的共情研究方式(empathy)和协同设计的流程(co-design),完***化设计解决方案。新方案设计了中央担架的方式,使临床医生可以360度接触患者,以实施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车内设计避免了可能积聚灰尘的角落和缝隙,所有设备和耗材都通过简单且精心设计的“工作墙”固定在车辆的一侧,以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操作方式放置医疗材料和工具。急救团队在每次上班前将模块化的治疗包放置到车辆中,其中包含特定工作所需的所有物料,如敷料、插管、气道和氧气套件、烧伤和产妇包,以便实施精准救治。研究发现,新设计的救护车在治疗效率和感染控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根据财务模型的预测,新的设计能在紧急救治方面为英国节省约4000万英镑的财政投入,展现了心理共情在设计策略层面上的贡献。中层心理学研究与应用:设计构建信息加工过程心理学的第二个层级是研究信息加工过程。认知心理学认为人是一个“符号操作”的信息加工系统,具有六项功能:(1)输入符号;(2)输出符号;(3)存储符号;(4)复制符号;(5)建立符号结构;(6)条件性迁移。人的这些功能与计算机接近,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假设,任何系统如果能够执行上述六种功能,就能够表现出智能,因此这六项功能也构成了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符号学试图描述感知和表征的机制,是设计心理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理论框架之一。其中,感知意义是指理解用户的活动和需求,表征则是指将用户的需求转移到产品属性上。用户通过可视化的产品属性以及对产品的占有和使用,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构建意义阐释代码,形成对符号的解释。产品设计语义学建立在符号学理论基础之上,被定义为研究在认知和社会背景下人类创造的形式符号特性,以及将所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器物的设计行为中的方法。在设计语义学中,信息价值是产品价值的重要部分,产品即是功能载体,也是社会和心理符号。Saussure把符号解释为能指(符号的具体形式)和所指(指代的概念内容)相互关系构成的整体。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显示了符号的意义,反映了人对于符号意义的心理认知判断。设计中符号价值的创造和实现,依赖于符号意义的心理形成过程。7、行为引导产品必须将可视化的形式和可被理解和使用的意义紧密联系,从而引导人正确的操作行为。用户操作的功能性成效,即可用性和易用性是产品设计的基础标准。产品应在任何时候适应人的心智模型,在使用中减少错误和行动难度。Norman指出,产品的可视化结构是通过三条线索来帮助用户评估产品应该如何使用的:易用性、功能可见性、约束和映射。用户心理知的产品功能感属性决定了该产品应如何使用的客观性;执行特定活动的行为受到用户心理知程度的感限制;映射是指用户操作与系统相应行为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设计的可知感性与心智模型的一致性。图11至图15分析了通过可视化设计引导行为操作的心理学设计应用案例。8、通用交通信号灯设计设计:JiyounKim与现有的交通信号灯相比,通用交通信号灯的设计借助颜色和形状来发送更直观的信号,映射用户的心理认知,引导用户的正确行为。该设计由三种不同形状的信号灯组成:三角形符号的红色灯表示“停止”,方形符号的绿色灯表示“运行”,圆形符号的黄色灯表示“保持”。通过颜色和形状的组合对应设计,映射用户的心理认知模型,引导正确的交通行为。弱视和色盲者可通过形状的辅助更清晰地理解信号灯的意义;儿童也可以直接而轻松地理解信号灯所传达的含义设计:MatthiasPinkert设计师将人们对五种触觉操作(转动、拉动、翻转、推动、按下)的直觉认知与按钮的形态设计相互关联,借助于语义学原理帮助用户对不同按钮的形态所包含的操作意义进行解读和心理暗示,引导人们借助直觉认知对日常生活中的边缘行为进行易用性操作。如今,将直觉、语义、视觉心理、行为等要素进行整合研究,对不同操作要求的按钮进行语义设计,已经成为设计学院基础训练课程的重要内容9、ON-OFF台灯设计:MUID所展现的台灯设计将用户日常生活中开关灯的行为经验进行语义衍生,按下ON打开台灯,按下OFF则关闭台灯。通过这种直观互动的方式,带给人们可视化的易用操作体验,是借助于直觉心理认知进行产品语义设计应用,引导正确操作行为的设计案例10、基于性别差异化需求的洗衣液设计设计:赵超设计团队设计团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不同性用户别洗衣行为和心理需求的比较研究,借助于符号学原理和语义学应用,分别设计出男性和女性使用的不同洗衣液产品。设计解决方案借助于具有鲜明符号特征的形态、色彩、材料、线性,以及洗衣液香型等,暗示男女性用户不同的审美价值和使用****惯,从而引导其不同的消费使用行为11、BOOKMARKPEN–KIKKERLAND设计:GerhardtKellermann通过对人们日常阅读书写行为****惯的研究,设计师借助于形态语义的转换,将笔和书签进行整合设计,使其转移到特定的阅读情景中。人们拿起笔,将其放在书中并合上,笔被夹在了书中,在书不突起的情况下用户也能通过视觉提示感知到这支笔和上次书写或阅读停留的页面。通过一支笔所带来的心理体验引导人们在阅读书写过程中对无意识行为的构建12、技术认知机械时代的产品呈现出功能与形式相统一的设计理念,然而,信息智能时代的产品所使用的技术较之机械时代,表现得更加隐秘和抽象,产品功能也更加复杂多样,令人们难以理解,甚至造成认知偏差,导致误操作。因此,Krippendorff挑战了Sullivan所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的理论,指出设计关注的是技术产品如何象征性地嵌入社会结构,以及它们因此对文化的自生成(自我生产的过程)做出的贡献。在虚拟技术世界中,意义创造是一个循环的认知过程,从最初的对复杂技术不可理解的感知开始,然后为其想象假设的情境。在这个解释性的循环中,不同的技术和操作特征被区分,产品的意义随之被构建,直到这个过程发展成足够连贯的知识链条。(图16-21)Norman因此指出,设计是对复杂技术的管理,是通过信息、认知、理解、行动过程实现让用户感知复杂技术世界的可达性。13、无扇叶空气净化电扇设计:DysonDyson电器的核心技术源于对空气动力的研究,在空气净化电扇设计时,设计师把核心技术特征显著地体现在产品设计上,强化了巨大的空洞和无扇叶的设计,隐喻了空气的流通,构建了人们对新技术的心理认知,彰显了产品与其他竞品的差异性,进而突出产品的核心技术价值。在线下体验店设计中,Dyson借助于产品零部件的爆炸分解展示,将空气过滤的抽象功能语义形象地视觉化呈现出来,利用类比形成可感的心理认知和价值信息14、Maestro电子小提琴设计:JungukShin电子小提琴的声学技术原理与传统的基于琴身空气共鸣的发声原理不同,如何让初级演奏者借助传统的拉琴经验和技巧,对新的技术产生关联性认知,进而帮助其快速掌握基于数字电声技术的乐器,需要设计师将传统小提琴的设计语言进行语义迁移。这款为帮助初学者练****而设计的电子小提琴Maestro,将人们对传统与现代技术的心理认知有机结合起来。设计师沿用了传统小提琴的线条,极富雕塑感的透明高分子材料不仅展现出数字技术美学的精髓,更能够唤起人们对传统小提琴的使用记忆,在新技术语境中让经验得以延续。初级演奏者可以根据小提琴上亮起的LED灯,直观地看到需要弹奏的位置。与之配套的手机App能实时反馈弹错的音,录下弹奏的曲子,帮助初级演奏者反复训练设计:TechnologyDesign智能技术将打印机变成不同尺寸的黑箱,如何让人们能够通过独特的设计语言理解数字打印机的功能和技术原理并引导人们正确地对其进行操作使用,是TechnologyDesign公司运用设计心理学原理进行语义设计的目标。新的设计将传统的滚轮油印原理进行可视化呈现,打印机的支架被设计成如同从两个印刷滚轮之间不断印出的纸张。整个设计借助于人们对古老印刷术原理的经验认知,面向数字虚拟印刷技术进行意义迁移,帮助人们更形象地理解打印机的技术工作原理15、龙飞船操作仪表和内舱设计与传统飞船设计的比较美国SpaceX发射的载人航天器“龙飞船”是对人类航天探索的一次突破性创新,通过对宇航员在特殊任务环境下的心理研究,SpaceX重新设计定义了载人航天飞行器的人性化系统设计和易用性体验。通过图19至21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龙飞船无论是在宇航服的设计、操作仪表的设计,还是舱内饰的设计上,都对技术复杂程度和系统集成度极高的航天载人飞行器产品进行了简洁易用的颠覆性设计创新。简约时尚的航天服替代了满身管线的笨重职业装;人性化交互体验的大尺度液晶屏幕替代了传统的由数百个复杂仪表和开关组成的操作仪表界面;体现未来科技美学价值的舒适内舱替代了拥挤而布满各种零件的狭小舱室。这一切都是基于对宇航员在特殊太空环境中处理复杂技术问题时的心理学研究所输出的设计产业化成果,体现了设计在心理学层面上对于复杂技术的管理和对操作行为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