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浸润剂机理.pdf

格式:pdf   大小:48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浸润剂机理.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1 文件大小:48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浸润剂机理.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浸润剂机理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浸润剂机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玻璃纤维浸润剂技术是一门涉及许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应用技术。涉及到下列基础理论知识:表面物理化学及粘结理论;高分子物理化学理论;乳液理论及乳化过程;偶联剂机理及作用;润滑剂机理及作用;抗静电剂机理及作用。这些基础理论始终贯穿并指导着浸润剂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一)玻璃纤维的表面特征玻璃纤维与同质量的块状玻璃相比,其表面积要大得多,~9μm的纤维,~,比块状玻璃大1000~2000倍。这么大的比表面积必然影响到材料性质以及它与其它材料之间的粘结性。两个固体之间或一个固体与一个液体之间的粘结是由材料表面的原子数及其组合状态决定的,受内部材料本身影响较少。当用玻璃纤维做复合增强材料时(如增强塑料、橡胶或水泥等),纤维表面特征对复合材料中界面的粘结影响很大。这种界面粘结应力能否从强度和模量较低的基体树脂传递到强度和模量较高的玻璃纤维上去,这是一个关键问题。浸润剂膜涂覆在玻璃纤维表面上,浸润剂中各组分在玻璃纤维表面产生吸附和反应,形成了新的固-气界面,从而改变了原有裸露玻纤的界面特性。因此研究玻璃纤维表面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有利于深入了解界面上发生的反应,这对于浸润剂在玻璃纤维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玻璃纤维表面构成一个不连续的玻璃结构平面。非二氧化硅组分作为微小的分散相存在,~20nm。玻璃纤维表面总要吸附水分子并使其极化,负氧离子朝外,因而玻璃纤维最外层表面实际上是由负氧离子构成的,是阴离子性,对带正电的阳离子或基团有亲和性。断开一块玻璃的表面,弱键和强键都被断开,自由价力伸向空间,表面阳离子配位要求不能满足,使表面产生很高的自由能。为降低自由能,形成一个稳定表面,必然吸附大气中水分来满足。因此玻璃纤维刚从漏板下拉出时,冷却过程中立即吸附了多层水分子,此吸附水在300℃#时亦不易驱走,需在500下真空加热才能基本去除。吸附水的水分子中带正电的H+会与玻璃表面的SIO或ALO-形成较强的化学键,即形成OH-基团,以致水分子发生极化,其正电端朝玻璃,负电端向外,导致进一步吸收水分子,在温度20℃、相对湿度90%/时,吸附水膜可达到50-300个单分子层。:..不同的玻璃成分具有不同的吸水性,*玻璃吸附水-倍于1玻璃。吸附水层呈强碱性而且或多或少地在表面运动着。玻璃纤维表面的吸附水降低了玻璃表面的反应能力,影响了玻璃表面与基体树脂之间的粘结力。偶联剂的使用可使玻璃亲水表面变为憎水表面,同时提高了玻璃纤维本身的强度,因为玻璃纤维表面总是有微裂缝存在,吸附水深入这些缝隙中,助长裂纹的扩张,同时碱性的水会破坏玻璃纤维的SIO2骨架,更导致其强度下降,而偶联剂可有效地填补这些裂缝。玻璃表面反应能力取决于Si-OH上的活泼氢。用滴定法测定玻璃纤维表面的硅醇浓度,对E玻璃,硅醇浓度在每平方纳米7-16个之间。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各种玻璃的表面状态都是相似的,因为它们表面都具有一层吸附水,而它们的不同之处,则在于水层下真正玻璃表面的成分随玻璃本身的平均成分而变化,%AL2O3的高硅氧玻璃,其表面AL浓度几乎是平均成分的AL浓度300倍,对于E玻璃,表面的Na、K、AL、和Si浓度不规则增大而Ca浓度减小,对于C玻璃,其表面Na、K浓度也大于其平均含量,特别要指出的是,玻纤表面Na、K浓度过大,会使其对聚合物的粘结变坏,同时破坏了偶联剂硅醇基团与玻璃表面硅醇基团的缩合。由于玻璃表面是阴离子性的,阳离子硅烷可能会从浸润剂水溶液中首先吸附到玻璃表面上,并对定向作用特别有利。对玻纤增强聚酯FRP的湿态强度,使用阳离子硅烷偶联剂的高于使用阴离子硅烷的,而非离子硅烷介于二者之间。同样浸润剂中阳离子型成膜剂及阳离子型润滑剂对玻纤表面吸着力高,特别是阳离子型润滑剂由于定向作用强,取向规则,其润滑效果特别好。从国外浸润剂配方专利文献上看,成膜剂一般选用阳离子及非离子型的,仅有少量配方中选用弱阴离子型的,而润滑剂大都选用阳离子型的,其原因是考虑到玻璃纤维表面阴离子型的特性。60年代以来,许多人利用电子显微镜、表面接触角测定、示踪原子、椭圆对称技术等方法来研究玻璃表面特性及界面粘结机理。近年来,更采用一些现代表面光谱分析技术,如ESCAFR-IR等光谱分析手段,深化了界面粘结理论。(二)复合材料界面粘结理论玻璃纤维浸润剂对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介于玻璃纤维表面与基体树脂表面之间,起着中间粘结层和传递应力的作用。当玻璃纤维在复合材料中含量达到15%以上时,FRP的强度主要取决玻璃纤维作用。如下图的示:当x轴向受力时,FRP强度受纤维与基体树脂相互粘结作用的影响,如界面粘结力较:..小,那只能是基体树脂受力,此时基体树脂迅速变形拉长,其中玻璃纤维与基体树脂产生相对位移而无法传递应力,起不到增强的作用。而当界面粘结力达到或超过玻璃纤维的破坏强度时,FRP的强度和模量达到最高值。显然要获得理想的复合材料,最本质的是要解决两相物质之间的界面及形成。界面通常被认为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三要素(玻璃纤维、基体树脂和界面)中最主要的一环。玻璃纤维或基体的应力都会通过其之间的界面传递给对方,形成整体的宏观力学行为。对浸润剂而言,作为中间结构层,要很好地起到连结无机物(玻璃)及有机物(基体树脂)二相的界面,并起到传递应力的作用,应该具备以下性能。1、浸润剂中偶联剂必须与玻璃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牢固的化学键。并与基体树脂产生良好的粘结力,起到桥梁的作用。2、浸润剂中粘结成膜组分必须对玻璃表面具有良好的粘结力,与基体树脂有良好的溶解性,同时产生固化反应。3、浸润剂中的润滑剂、有机抗静电剂也必须能溶解或扩散于基体树脂之中。尽量减少润滑剂或其它组分对界面粘结的干扰。玻璃纤维表面浸润剂经烘干后形成薄膜,其厚度极小,或连续状或非连续状。一般而言,偶联剂组分率先吸附于玻璃表面。浸润剂中的粘结成膜剂如环氧、聚酯、聚氨酯、聚醋酸乙烯酯(PvAc)等树脂,因其内聚能大,在原丝烘干过程中聚结成相对较厚的树脂层膜,对原丝起着集束和保护作用。润滑剂由于其化学极性小,表面张力小,与成膜剂溶解度参数差异较大,因此在成膜过程中易迁移到浸润剂膜的表面,直接与气相接触,当然,这几个组分在烘干温度下会相互扩散,部分融合,形成一个有浓度梯度的复杂结构。对界面粘结的本质,直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完整而统一的认识和普遍公认的理论,目前主要有下列几个理论,即化学键理论、减轻界面局部应力理论、变形层理论、扩散层理论、防水层理论、摩擦理论等等。但在实际应用中,化学键理论仍被认为是比较成功的一种理论。(三)玻璃纤维、浸润剂与液态树脂之间的界面浸润机理玻璃纤维制品的浸透性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它决定玻璃纤维与被增强的基体树脂的界面结合的优劣。欲使玻璃纤维完全浸透,首先就要使未固化的液态树脂(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或熔融态的热塑性塑料)完全、充分地铺展到玻璃纤维表面上去,也就是说二者之间要有充分的浸润。基体树脂在液态时不能对纤维表面形成有效的浸润,而在接触面上留下空隙,将导致界面缺陷和应力集中,使界面的粘结强度下降。同时水汽也会沿着此:..缺陷而侵入玻璃钢制品内部,导致制品耐老化性能大幅度下降。液态树脂对玻璃纤维的浸润,即三相交汇点的力学平衡式可以用杨氏方程式给出:γsv=γsL+γLvcosθ(5-1)式中γsv、γsL、γLv、,;θ———接触角。液体对固体的浸润情况,大致可分为几种形式,如上表所示。同时两相的浸润作用也可由范德华力粘着作用的热力学功’来定义。其表达式为:Ws=γLA+γsv+γsL(5-2)式中Ws———浸润作用的粘着功;γLA、γsv、γsL定义同上。联立(5-1)、(5-2)二式可得:Ws=γLv(1-cosθ)(5-3)由于液体,即未固化树脂的表面张力或表面能!#&是较易测得的,尤其是当液态树脂的粘度较低时更容易测得,测量液体树脂表面张力的方法有滴重法、环法、吊片法、最大气泡压力法、悬滴法等等,其中以滴重法最为简便。通常测量玻璃固体表面张力较为困难,但玻璃为高能表面,虽吸附水分表面能有所下降,但还是远大于液体树脂的表面张力。玻璃纤维表面能为560MJ/m2,而用聚酯或环氧树脂,其表面能分别为35MJ/m2和43MJ/m2在拉丝过程中,浸润剂在新生态的玻璃纤维表面铺展过程如下图。浸润剂自a点向b点铺展,浸润剂与玻璃之间形成了新的固’液界面。从而取代了原先玻璃的固’气界面,同时浸润剂液体与空气的液-气界面也不断扩展,发生这种浸润时能量变化由下式决定。Ws=γS+γL+γSL(5-4)γS———玻璃的表面张力,N/m;γL———浸润剂的表面张力,N/m;γSL———浸润剂与玻璃的界面张力,N/m;Ws———铺展功,亦称为铺展系数在浸润过程中,玻璃每消失1cm2的表面,即产生1cm2新的浸润剂液体表面和1cm2新的固-液界面。无论从式(5-4),或用测量接触角的方法从式(5-3),均很容易计算出拉丝浸润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Ws,由于玻璃表面张力很大,Ws≥0,此时浸润应完全而充分。:..γL与γSL值与浸润剂的粘度有关,粘度越大γL与γSL值越大。同时与浸润剂中表面活性剂用量有关,表面活性剂用量越大,其表面张力值越小。一般由于浸润剂中表面活性剂浓度很低,其浓度与表面张力呈线性关系。在石墨辊式单丝涂油器上,属于强制浸润的方式,一般浸润剂涂覆不会产生问题,但在淀粉型浸润剂的带式涂油器,或石蜡型浸润剂的半轮式涂油器上,如果由于浸润剂温度偏低而导致粘度升高,此时!!值变小,也可能造成浸润剂在原丝上涂覆不均匀。此时要适当升高拉丝浸润剂温度,或加入某种渗透剂,以降低浸润剂的表面张力。对已涂覆浸润剂并经烘干成膜的玻璃纤维表面,其高表面能的玻璃表面已被低表面能的树脂膜所取代。在浸渍未固化的液体树脂制造材料时,其情况如下,如下图:树脂铺展方向同样是从a至b但与气相接触的为浸润膜表面,浸润剂形成的有机物膜与玻璃、金属等无机物相比为低能表面,与各种粘稠性未固化树脂相比,表面能相近,约为100mN/m左右,故此时Ws值很小,在某些情况下Ws≤0,则有可能造成浸润困难或发生不浸润的现象。例如对于石蜡型浸润剂形成的表面膜,由于石蜡表面能很低,甚至小于水的表面能,水在石蜡表面呈水滴状,接触角θ≥90°,因此对于大多数树脂均不能浸润,所以未经处理的石蜡浸润剂制造的玻纤布,制成FRP后,其力学性能和耐老化性能均很差。要使Ws值增大,浸润剂配方中必须选用高化学极性,高表面能的树脂作为粘结成膜组分,如环氧、聚氨酯、聚酯树脂等,同时要尽量减少润滑剂等油类物质对浸润剂膜表面能的降低。在制造FRP过程中,粘稠的液体树脂能在玻璃纤维表面充分地铺展开来,达到良好的浸润,可以认为这种玻璃纤维穿透性好,但要达到完全浸透阶段,还需有成膜剂树脂在基体树脂溶解,交融的过程中。尽管如此,液体树脂的完全浸润是纤维浸透的先决条件,通过对浸润过程表面能力的分析,我们对浸润剂的研制得出了一个重要而有指导意义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