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技术进步对北京市农民收入影响计量论文.pdf

格式:pdf   大小:73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技术进步对北京市农民收入影响计量论文.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1 文件大小:7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技术进步对北京市农民收入影响计量论文.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技术进步对北京市农民收入影响计量论文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技术进步对北京市农民收入影响计量论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拐、骗、盗窃、抢劫等不法渠道获取收入,这些人的行为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带来极大的治安隐患,影响着人们的安定生活。政治方面,农民的收入状况直接决定了乡村基层政权的财政状况,从而直接影响到农村基层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经济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各级党政干部必须认识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查找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采取相关的对策和措施,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北京市2008年共有农业从业人员63万人,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是目前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农民增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很多,农业技术进步是众多因素中较重要的一个。,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建立北京市农民收入与农业技术进步的初步计量模型。从中得出北京市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特征,为北京市农业技术投入提供参考,进而促进北京市的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定一贡献。二、理论综述目前为止,已经有一些学者对影响农民增收的计量模型做出了研究。陈艳(2006)较系统的提出了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分析方法,利用通径分析法和生产函数法分析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提出以下几点假设:,农业生资料价格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则农民收入越低。,农产品价格越高,则农民收入越高。,对农业生产投入越多,农民增收越多。最终形成了以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成灾率、年末实有耕地面积、有效耕地面积的化肥使用量、家庭经营费用指数等七个指标。并从中分析出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何延治(2009)运用相关计量分析方法,提出使用生物化学技术进步和物理技术进步两个指标来衡量农业的技术水平。并且选取农业机械动力作为衡量物理技术进步的标准,选取化肥使用量作为衡量生物化学技术进步的标准。三、模型设定研究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对农业生产条件有影响的有农业机械动力、农业化肥总总施用量、农业灌溉面积、农业用电量等四个因素。故以这四个因素为解释变量设计模型,选取农民人均收入为被解释变量,参照现有文献研究,将模型设计为: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1+β6x2+β7x3+β8x4+。对农业生产条件有影响的农业机械动力、农业化肥总总施用量、农业灌溉面积、农业用电量等四个因素以及农民的人均年收入需要做一定的调整,取农业机械动总力、农业化肥总施用量、农业灌溉面积、农业用电量与农业从业人数之比得出人均的农业科技用量作为解释变量,取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与居民物价消费指数之比得出调整后的农民人均年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调整后的模型依然设为: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1+β6x2+β7x3+β8x4+μ只是对相应的变量代表的意义稍作调整。。对该模型做计量分析时,发现化肥人均施用量与农民人均收入的关系比较复杂,对模型的影响较大,故舍去该变量。模型调整为:y=β0+β1x1+β3x3+β4x4+β5x1+β7x3+β8x4+μ四、数据的收集本文收集了1981年-2008年共28组北京市的相关数据,资料来源:《北京统计年鉴》。五、:y=β0+β1x1+β3x3+β4x4+β5x1+β7x3+β8x4+μ其中y为将农民人均收入除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得出调整后的农民人均收入,x1、x3、x4分别为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用电量、农业灌溉面积分别除以农业从业人数得出的人均科技用量eviews的最小二乘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知,拟合优度r=,,拟合优度很好;解释变量的t检验都明显显著,,。说明估计的回归方程关于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较好;模型中存在常数项;各解释变量均为重要的解释变量,且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存在线性关系。模型的形式为:y=++---++μ()()()()()()()t=()()()(-)(-)(-)()r==(1)经济意义检验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因为x1、x3的二次项前的系数为负值,所以此模型证实人均机械动力和人均农业用电量对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呈现先显著增加后逐渐变小的趋势,这一结果与经济现象相符合。(2)统计检验学从回归结果看,拟合优度r=,,拟合程度很好;,查t分布表,在自由度n-7=,解释变量的t检验都明显显著,,。(3)计量经济学检验做异方差的white检验知obs*r-squared=,,,故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查dw表,当n=28,k=6时,,,,根据判断区域存在自相关。利用广义差分法对模型进行修改得:dw的值仍然不满足相关检验,故采用科克伦-奥克洛迭代法,多次迭代得:,故模型此时消除了自相关的影响。β0=(-)=,证明该模型有效,最终模型为:y=---+++==,人均机械动力x1对农民人均收入y的影响可通过模型:y=-+。该方程为一个一元二次函数,其图形开口方向向上。当人均机械动力x1的数值由小到大通过最高点时,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的数值将逐渐由大达到最小值再逐渐变大。因此人均机械动力对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呈现先降低后显著增大的趋势。在特定时期,人均机械动力对人均收入产生了积极地影响。从方程的形式看,目前北京市已经处于人均机械动力对农民人均收入产生正影响的阶段。,人均农业用电量对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可由模型:y=-+。该方程仍为一个一元二次函数,其图形开口方向向上。当人均农业用电量x3的数值由小到大通过最低点时,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的数值将逐渐由大达到最小值再逐渐变大。因此人均农业用电量对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呈现先逐渐降低后显著增大的趋势。在特定时期,人均农业用电量对人均收入产生了积极地影响。但是从方程的形式看,目前北京市已经处于人均农业灌溉量对农民人均收入产生负影响的阶段。,人均农业灌溉量对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可由模型:y=-+。该方程仍为一个一元二次函数,其图形开口方向向上。当人均农业灌溉量x4的数值由小到大通过最低点时,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的数值将逐渐由大达到最小值再逐渐变大。因此人均农业灌溉量对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呈现先逐渐降低后显著增大的趋势。在特定时期,人均农业用电量对人均收入产生了积极地影响。从方程的形式看,目前北京市也已经处于人均农业用电量对农民人均收入产生正影响的阶段。七、政策建议当前北京市在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民收入问题上,对农业技术进步的投入应以资源节约型技术为主。要合理地利用本市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有步骤、有选择的发展劳动节约型技术,逐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化的进推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考虑到农村中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只能在某些环节或某些过程率先实行机械化,再随着相当数量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较高的工业化水平及较高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的成熟而全面推开,在实现机械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引进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要特别重视科学使用农业用电,农业用电主要集中在灌溉用电和其他农用设施用电上,农村电网相对于城市电网较脆弱,不易承受长时间的用电高峰,使用农业用电时尽量合理安排时间,防止低效率用电现象的发生。注意采用节能的农用设施,减少农业经营成本,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进而使农民增收。。改良灌溉方法,加大对于农业灌溉的资金投入,进行相关的专业指导,提高灌溉效率,从而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可以向以色列等国家学****先进的灌溉技术,在北京农村试点后再推广,并且可以尝试向全国推广技术。推出相应的鼓励政策,号召支农人士加入支持农村灌溉的队伍中来。。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着力发展设施园艺业,加快发展设施畜牧业,加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规模养殖小区建设,提升畜牧业集约化水平,加快发展设施渔业,提高鱼池设施水平,推进高效健康养殖。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加工技术标准体系。。提高农业产的集生约化、规模化水平,针对粮食作物、蔬菜花卉、畜禽等不同产业的特点,分别采取专业化服务、合作化经营等形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全民推进现代农业管理,综合运用集约化农业条件下的栽培、病毒防治和信息化技术。加快土地流转,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提高农业产生组织化程度。参考文献:[1](14).[2](3版)..[3]李秉龙,.[4](16)..(2).

最近更新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测试卷.. 8页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测试卷.. 9页

数学小升初期末测试卷【满分必刷】 7页

数学小升初期末测试卷含完整答案(夺冠系列).. 6页

数学小升初期末测试卷附完整答案(各地真题).. 5页

日常生活突发事故急救知识及处理方法考试题库.. 33页

日常生活突发事故急救知识及处理方法考试题库.. 33页

日常生活突发事故急救知识及处理方法考试题库.. 33页

普法学法知识竞赛题库及参考答案(基础题) 49页

普法学法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预热题) 49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正数和负数的初.. 5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正数和负数的初.. 5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正数和负数的初.. 5页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夺冠.. 6页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5页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研优卷】 6页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历年.. 6页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6页

科普知识题库附答案【培优a卷】 18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9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精练.. 8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综合.. 8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完整答案(.. 8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7页

《世界地图引起的发现》优教 13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含完整答案【.. 8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完整答案【.. 7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能力提升】.. 8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综合.. 8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轻巧.. 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