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幼教论文:小班建构区域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改进策略.pdf

格式:pdf   大小:25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幼教论文:小班建构区域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改进策略.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1 文件大小:2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幼教论文:小班建构区域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改进策略.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幼教论文:小班建构区域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改进策略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幼教论文:小班建构区域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改进策略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小班建构区域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改进策略刘碧琳【摘要】:建构区是幼儿通过操作各种基本元件材料进行结构造型游戏的场所。主要是利用积木、雪花片、易拉罐、纸盒、等进行的建构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的空间知觉,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动手操作及交流合作能力。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我们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一个童趣、创意的游戏环境,并投放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适合幼儿的特征和需要的材料,让他们在建构区积极快乐探索。【关键词】:小班建构区环境创设材料投放策略西方教育学家柏拉图提出:“于学****于游戏”。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小班的幼儿本身注意力时间短,他们的思维特点是很简单的并以具体形象为主,所以要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建构区是一个满足孩子各种需求让幼儿获得知识的教育场所,更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多方面自我能力提高的契机。但是我们老师却常常把建构区放在一个并不重要甚至忽略的位置上,下面我就本班在开展建构活动中教师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改进策略谈一些自己的小体会。一、环境的创设:童趣创意温馨《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是幼儿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在幼儿的生活、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誉为“孩子的第三老师”。所以我们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亮”一点,墙面的环境布置要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镜头一:镜头二:3—4岁幼儿思维模式是单一而且比较直观,注意力集中短。小班孩子年龄小,缺乏最起码的生活经验,幼儿的认识最初只能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在色彩上,应以色彩艳丽的纯色为主。从上面两个镜头我们可以看出镜头一的墙面虽然有图片的展示,但图片上的造型过于复杂而且图片颜色不够显眼不能引起小班孩子的操作兴趣。镜头二的墙面教师直接把积木和雪花片等操作材料放到墙面上让孩子一眼就能观察到排序并能动手去摆弄粘贴。但地面上可以增加一些有颜色的几何图形图案坐垫让孩子坐下来活动。如我们班墙饰“大转盘”:将两个大小不一的黄色蓝色相结合的彩色圆盘钉在墙壁上,圆盘边上分别画上形状,幼儿自由旋转圆盘后,根据指针所指说出有什么颜***形,并把相应的形状贴在墙壁上。它既美化了环境,又使幼儿充分获得边玩边说边操作的机会,体验学****本身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达到在玩中学,玩中求进步的目的。“新”一点,墙面的环境布置要发挥孩子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在儿童自生基础上过滤并利用环境的影响培养加强其创造力。”小班的幼儿喜欢模仿别人,但创新意识不强。上学期我们班的墙面布置是水管绕成的城堡和网上打印下来的几张图片。虽然看上去很宏伟但孩子们从没对他们感兴趣。一次,几个孩子在建构区玩,浩宇拿着他的作品跑过来:“老师你看我做的青蛙好看吗?”我一看还真不错,青蛙的腿部很形象,这时其他孩子全都围过来都要他也做一个。马上我灵机一动把他作品拍了下来并打印成图片装饰好写上作者第二天布置在墙面上,结果孩子们学着他的样子做出了很多造型各异的青蛙。我马上在墙上布置成一个“我们的设计大师”照片主题墙,把孩子们新颖有创意的都拍下放上去。整个墙面看上去生机勃勃充满着动感,孩子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3.“爱“多一点,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小班刚入园的孩子生活没有秩序感,难免怀有焦虑的情绪。为了能使幼儿更多地体验到愉快感和安全感,我们必须为幼儿提供一种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即自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它是开展区域活动的前提,只有儿童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幼儿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善意的微笑、及时的示意等,都让幼儿感到尊重、信任和鼓励,从而产生自信,更加积极主动愉快地投入到游戏之中。二、材料的投放幼儿园游戏材料泛指,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所有一切可以被用于游戏的材料。幼儿的兴趣来自于材料,幼儿的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教师投入的材料不同,幼儿操作方法不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也不同。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让材料的投入更完善。:“人就像树木一样,要使它们尽量长上去但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世上没有相同的一片叶子,每个孩子的能力不一样,我们要给予不同孩子的层次需求为他们提供有层次的材料。材料是支持幼儿学****的支柱,如果提供的材料每个孩子都是一成不变的,那么就无法吸引孩子,无法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无法引发幼儿去想、去操作,从而阻碍了活动的深入开展。例如:雪花片是小班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材料,它不仅能够促进幼儿手的精细动作的发展,而且以可通过变化,给幼儿无限的想象空间,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以可插花,做飞机做小人的造型。而对于能力相对较弱,还处于简单的拼搭垒高阶段的孩子,我们以提供一可些方形、三角形、拱形的木制积木给他们摆弄堆积。。以前的我总觉得自己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成效却不显著。其实有了好的方法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我们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一旦成为游戏材料,幼儿会用它们来进行结构造型,进行想象替代,在游戏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可往往建构区的材料来源都是我们老师花钱去买。却不知道该如何巧做,在平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让孩子收集一些有环保型的废旧物品。比如,在建构区投放一些如餐巾纸盒和色彩鲜艳的奶粉罐进行组合,一次性杯子和废旧的水果箱进行垒高等低结构性材料,既可以满足幼儿的拼搭需要又因为材料本身的体积较大降低了搭建难度而很容易使孩子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同时这些搭好后的“成品”又成了班级环境的一部分,可谓是一举两得。。我们刚开学的那段时间,为了稳固孩子情绪,建构区基本处于一种放羊式的状态。孩子喜欢玩什么就玩什么随心所欲。但两个月过后虽然他们动手能力提高了,但搭来搭去就那么几个图形或者就在那里瞎搭搭。长期这样下去孩子们的兴趣一点点被抹灭了。有次上完语言课《一双红手套》后几个小朋友在区域里叽叽咕咕议论着,“兔妈妈好可怜,她的宝宝住在手套里。”我们送给他一个房子吧!”“可是我没钱买房子呀?”后来我看到孩子们用积木用心的做了一个三角形的小房子。房子虽小但很感动,于是我继续投放了一些毛绒小动物,让幼儿给各种不同小动物造房子,开始他们会根据动物的大小给动物造房子,会给猪造大一点的房子,给小鸡造个小小的房子,慢慢的他们就不满足于给小动物造房子了。于是,我们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投放了小车等一些幼儿感兴趣的道具。这样,小朋友们还会发挥想象给小动物们搭个公园或者麦当劳什么的,游戏的情节就越来越丰富了。有了必备的材料,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就提高了。作为教师,以前总觉得建构区是一个相对较弱的不重要的区域,也没有去好好的管理。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摸索,在不断的探讨与实践中,缩小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创设环境的能力。而且也学会了在平时收集材料中要做一个有心人。作为幼儿,由于建构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游戏,是幼儿现实生活的创造性反映。我觉得班上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动手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个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在建构游戏中,孩子是快乐的,他们与同伴相互交流,与老师共同成长。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更加出色。【参考文献】[1]陈彩琴《浅谈小班益智区材料投放之我见》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21期[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6年江苏教育出版社[3]方琳《浅谈教师对幼儿建构游戏的指导》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