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常用光纤接头类型.pdf

格式:pdf   大小:858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常用光纤接头类型.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1 文件大小:8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常用光纤接头类型.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常用光纤接头类型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常用光纤接头类型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常用光纤接头类型FC型:金属双重配合螺旋终止型结构;ST型:金属圆型卡口式结构;SC型:矩形塑料插拔式结构,特点是容易拆装。多用于多根光纤与空间紧凑结构的法兰之间的连接。以上是指接头与法兰之间的连接形式,这些结构主要任务是实现接头与法尘之间的坚固连接,并将两端光纤的轴线引导到一条线上。接头连接的损耗应该是越小越好,因此,对于活动接头的端面的要求标准比较高,以下是针对端面而制定的一些标准形式:PC型:端面呈球形,接触面集中在端面的中央部分,反射损耗35dB,多用于测量仪器;APC型:接触端的中央部分仍保持PC型的球面,介但端面的其它部分加工成斜面,使端面与光纤轴线的夹角小于90度,这样可以增加接触面积,使光耦合更加紧密。当端面与光纤轴线夹角为8度时,。广播电视光纤传输系统中常采用这种结构的接头;UPC型:越平面连接,加工精密,连接方便,反射损耗50dB,常用于广播电视传输网光纤系统中。此外,光接头的抛光水平也很重要,APC面斜抛光型反射损耗可达68dB,UPC越精度抛光型反射损耗可达55dB。各种活动连接器性能参数:型号FCSCST反射损耗(dB)60-656550插入损耗(dB):结构形式/端面形式,如FC/APC表示连接结构是金属双重螺纹终止形式,端面采用面斜、球形连接。每一种光设备性能参数中都说明了该设备采用何种连接形式,在实际使用中一定要注意根据光设备说明书选购配套的连接器。光纤跳线:光纤跳线是由一段经过加强外封装的光纤和两端已与光纤连接好的接头构成。两端接头的型号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如FC/PC--FC/APC,使用于一头连接FC/PC接口法兰,另一头连接FC/APC接口法兰。尾纤:尾纤指一端为接头,另一端为光纤的器件。将一根光纤跳线从中间剪断就成为两根尾纤了。尾缆:将若干尾纤合在一起,加上外护套制作成一端为光纤另一端为若干个接头的器件。尾纤、跳线通常用于室内的设备与设备、设备与光纤之间的连接。尾缆通常用于室外或室内多头并联的情况。由于尾缆具有防水、防晒、防尘、防风摇摆等功能,室外光接收机和室外光发射机等都采用尾缆实现连接。防水尾缆注:尾纤、跳线、尾缆有单模和多模之分,不能混用。单模一般用于有线电视或其它长距离传输,多模一般用于网络,传输距离较短。常用光纤连接器简介光纤活动连接器,俗称活接头,一般称为光纤连接器,是用于连接两根光纤或光缆形成连续光通路的可以重复使用的无源器件,已经广泛应用在光纤传输线路、光纤配线架和光纤测试仪器、仪表中,是目前使用数量最多的光无源器件。光纤连接器的一般结构光纤连接器的主要用途是用以实现光纤的接续。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光纤连接器,其种类众多,结构各异。但细究起来,各种类型的光纤连接器的基本结构却是一致的,即绝大多数的光纤连接器的一般采用高精密组件(由两个插针和一个耦合管共三个部分组成)实现光纤的对准连接。这种方法是将光纤穿入并固定在插针中,并将插针表面进行抛光处理后,在耦合管中实现对准。插针的外组件采用金属或非金属的材料制作。插针的对接端必须进行研磨处理,另一端通常采用弯曲限制构件来支撑光纤或光纤软缆以释放应力。耦合管一般是由陶瓷、或青铜等材料制成的两半合成的、紧固的圆筒形构件做成,多配有金属或塑料的法兰盘,以便于连接器的安装固定。为尽量精确地对准光纤,对插针和耦合管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光纤连接器的性能光纤连接器的性能,首先是光学性能,此外还要考虑光纤连接器的互换性、重复性、抗拉强度、温度和插拔次数等。(1)光学性能:对于光纤连接器的光性能方面的要求,主要是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这两个最基本的参数。插入损耗(InsertionLoss)即连接损耗,是指因连接器的导入而引起的链路有效光功率的损耗。插入损耗越小越好,。回波损耗(ReturnLoss,ReflectionLoss)是指连接器对链路光功率反射的抑制能力,其典型值应不小于25dB。实际应用的连接器,插针表面经过了专门的抛光处理,可以使回波损耗更大,一般不低于45dB。(2)互换性、重复性光纤连接器是通用的无源器件,对于同一类型的光纤连接器,一般都可以任意组合使用、并可以重复多次使用,。(3)抗拉强度对于做好的光纤连接器,一般要求其抗拉强度应不低于90N。(4)温度一般要求,光纤连接器必须在-40oC~+70oC的温度能下够正常使用。(5)插拔次数目前使用的光纤连接器一般都可以插拔l000次以上。部分常见光纤连接器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光纤连接器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按传输媒介的不同可分为单模光纤连接器和多模光纤连接器;按结构的不同可分为FC、SC、ST、D4、DIN、Biconic、MU、LC、MT等各种型式;按连接器的插针端面可分为FC、PC(UPC)和APC;按光纤芯数分还有单芯、多芯之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一般按照光纤连接器结构的不同来加以区分。以下简单的介绍一些目前比较常见的光纤连接器:(1)FC型光纤连接器这种连接器最早是由日本NTT研制。FC是FerruleConnector的缩写,表明其外部加强方式是采用金属套,紧固方式为螺丝扣。最早,FC类型的连接器,采用的陶瓷插针的对接端面是平面接触方式(FC)。此类连接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作容易,但光纤端面对微尘较为敏感,且容易产生菲涅尔反射,提高回波损耗性能较为困难。后来,对该类型连接器做了改进,采用对接端面呈球面的插针(PC),而外部结构没有改变,使得插入损和回波损耗耗性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SC型光纤连接器这是一种由日本NTT公司开发的光纤连接器。其外壳呈矩形,所采用的插针与耦合套筒的结构尺寸与FC型完全相同,其中插针的端面多采用PC或APC型研磨方式;紧固方式是采用插拔销闩式,不需旋转。此类连接器价格低廉,插拔操作方便,介入损波耗动小,抗压强度较高,安装密度高。(3)双锥型连接器(onnector)这类光纤连接器中最有代表性的产品由美国贝尔实验室开发研制,它由两个经精密模压成形的端头呈截头圆锥形的圆筒插头和一个内部装有双锥形塑料套筒的耦合组件组成。(4)DIN47256型光纤连接器这是一种由德国开发的连接器。这种连接器采用的插针和耦合套筒的结构尺寸与FC型相同,端面处理采用PC研磨方式。与FC型连接器相比,其结构要复杂一些,内部金属结构中有控制压力的弹簧,可以避免因插接压力过大而损伤端面。另外,这种连接器的机械精度较高,因而介入损耗值较小。(5)MT-RJ型连接器MT-RJ起步于NTT开发的MT连接器,带有与RJ-45型LAN电连接器相同的闩锁机构,通过安装于小型套管两侧的导向销对准光纤,为便于与光收发信机相连,连接器端面光纤为双芯()排列设计,是主要用于数据传输的下一代高密度光连接器。(6)LC型连接器LC型连接器是著名Bell研究所研究开发出来的,采用操作方便的模块化插孔(RJ)闩锁机理制成。其所采用的插针和套筒的尺寸是普通SC、FC等所用尺寸的一半,。这样可以提高光配线架中光纤连接器的密度。目前,在单模SFF方面,LC类型的连接器实际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多模方面的应用也增长迅速。(7)MU型连接器MU(MiniatureunitCoupling)连接器是以目前使用最多的SC型连接器为基础,由NTT研制开发出来的世界上最小的单芯光纤连接器,,其优势在于能实现高密度安装。,NTT已经开发了MU连接器的系列。它们有用于光缆连接的插座型光连接器(MU-A系列),具有自保持机构的底板连接器(MU-B系列)以及用于连接LD/PD模块与插头的简化插座(MU-SR系列)等。随着光纤网络向更大带宽更大容量方向的迅速发展和DWDM技术的广泛应用,对MU型连接器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随着光纤通信技术不断的发展,特别是高速局域网和光接入网的发展,光纤连接器在光纤系统中的应用将更为广泛。同时,也对光纤连接器提出了更多的、更高的要求,其主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外观小型化、成本低廉化,而对性能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各种新研制的光纤连接器将与传统的FC、SC等连接器一起,形成“各显所长,各有所用”的格局。光纤连接器光纤连接器是光纤通信系统中使用量最多的光无源器件,大多数的光纤连接器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两个光纤接头和一个耦合器。两个光纤接头装进两根光纤尾端;耦合器起对准套管的作用。另外,耦合器多配有金属或非金属法兰,以便于连接器的安装固定。光纤耦合器(Coupler)又称分歧器(Splitter),是将光讯号从一条光纤中分至多条光纤中的元件,属於光被动元件领域,在电信网路、有线电视网路、用户回路系统、区域网路中都会应用到。光纤连接器也有单模、多模之分。光纤连接器产品很多,包括SC单工、ST单工、FC单工、SFF(超小型光纤连接器)单工(SFFLC、SFFMU、SFFE-2000及其他SFF型)、多信道/多光纤的SFF双工(MT-RJ、VF-45及其他SFF双工)、多信道/多光纤的MT基型、多信道/多光纤Escon、多信道/多光纤FDDI(光纤分配数据接口)及其他多信道/多光纤型、军用特种型、适配器等。、ST和SC型,以LC、VF-45、MT-RJ为代表的超小型光纤连接器应用也正增长,根据ElectroniCast的预测,全球SFF连接器市场将从1999年8100万美元成长至2009年的14亿美元。图2-110为各种类型的光纤连接器外形对比。FC型光纤连接器(图2-111)。这种连接器最早是由日本NTT研制。FC是FerruleConnector的缩写,表明其外部加强方式是采用金属套,紧固方式为螺丝扣。最早,FC类型的连接器,采用的陶瓷插针的对接端面是平面接触方式(FC)。此类连接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作容易,但光纤端面对微尘较为敏感,且容易产生菲涅尔反射,提高回波损耗性能较为困难。后来,对该类型连接器做了改进,采用对接端面呈球面的插针(PC),而外部结构没有改变,使得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性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图2-111FC型光纤连接器双锥型连接器(onnector)。双锥型连接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ST光纤连接器了。这类光纤连接器中最有代表性的产品由美国贝尔实验室开发研制,它由两个经精密模压成形的端头呈截头圆锥形的圆筒插头和一个内部装有双锥形塑料套筒的耦合组件组成。我们介绍一下AVAYAST系列光纤连接器特点。STII光纤连接器(图2-112)中字母ST表示“StraightTip”,,尽管ST非EIA568A优选,现行网络仍然采用。STII+光纤连接头(图2-113)是一个卡口式光纤连接头,采用拉接增强硬件设计。它提供一个圆形氧化锆和采用-PC磨光以确保光纤到光纤的物理结合的低耗和反射。STII+光纤连接头可承接125um外径的多模光纤。该插头可连接光纤光缆到设备,跳线或直接连接,双芯ST光纤连接器的连接方法见图2-114。图2-112STII光纤连接头图2-113STII+光纤连接头图2-114双芯ST光纤连接器的连接方法SC光纤连接器(图2-115)。这是一种由日本NTT公司开发的光纤连接器。其外壳呈矩形,所采用的插针与耦合套筒的结构尺寸与FC型完全相同,其中插针的端面多采用PC或APC型研磨方式;紧固方式是采用插拔销闩式,不需旋转。此类连接器价格低廉,插拔操作方便,介入损耗波动小,抗压强度较高,安装密度高。适用于工作区、水平干线和管理区。双芯SC光纤连接器的连接方法见图2-116。图2-115SC光纤连接头与耦合器图2-116双芯SC光纤连接器的连接方法MU(MiniatureunitCoupling)连接器(图2-117)是一种直插式连接方式的连接器,实际上是SC型连接器的小型化,是以目前使用最多的SC型连接器为基础,由NTT研制开发出来的世界上最小的单芯光纤连接器,其体积约为SC型连接器的五分之二。,其优势在于能实现高密度安装。MU分单芯、双芯和8芯三类,其插损、回损、寿命与SC型连接器相当,其特点是互换性和重复性好,适用于DWDM系统,其不足之处是在多芯插拔时需用专用工具。图2-117MU连接器图2-118DIN47256连接器DIN47256型光纤连接器(图2-118)。这是一种由德国开发的连接器。这种连接器采用的插针和耦合套筒的结构尺寸与FC型相同,端面处理采用PC研磨方式。与FC型连接器相比,其结构要复杂一些,内部金属结构中有控制压力的弹簧,可以避免因插接压力过大而损伤端面。另外,这种连接器的机械精度较高,因而介入损耗值较小。在光纤安装时,不仅遇到的安装速度这个麻烦问题,费用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快速、便宜、易于安装的光纤工具超小型(SFF)连接器也就应运而生了。SFF不仅体小积巧,而且和大多数连接器一样,允许至少两个对接。SFF和传统的光纤连接器相比较要小得多,它和我们平时使用的8芯五类铜线电缆连接器一般大小。SFF有六种:VF-45.、MT-RJ、LC、、Opti-Jack和SCDC-SCQC。这个市场还刚刚开始启动,正在使用的通讯设备对光纤连接器的需求将越来越多,这使得SFF连接器的前景无限美好。LC光纤连接器(图2-129)。LC型连接器是由Bell研究室研究开发出来的,采用操作方便的模块化插孔(RJ)闩锁机理制成。其所采用的插针和套筒的尺寸是普通SC、FC等所用尺寸的一半,。这样可以提高光配线架中光纤连接器的密度。目前,在单模SFF方面,LC类型的连接器实际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多模方面的应用也增长迅速。图2-119LC光纤连接器图2-120MT-RJ光纤连接器MT-RJ光纤连接器(图2-120)也是一种超小型(SFF)连接器,它起步于NTT开发的MT连接器,成型产品由AMP首先设计出来。它带有与RJ-45型LAN电连接器相同的闩锁机构,通过安装于小型套管两侧的导向销对准光纤,为便于与光收发信机相连,连接器端面光纤为双芯()排列设计,是主要用于数据传输的下一代高密度光连接器。VF-45光纤连接器(图2-121)是由3M公司推出的一种小型连接器。目标是专门针对局域网应用,它用一种没有箍套的V型凹槽设计取代了箍套。和SC的结构相比较,VF45由四个部件组成:底坐、上盖、光纤固定器、尾套管,其安装时间可以减少八到十倍,双芯制作的时间可在2分钟之内完成。VF-:独特的插座和插头创新设计可以代替两个插头和耦合器。VF-(2分钟制作双芯接头)、快速安装(象RJ-45一样容易拔插)和低价格(仅是普通ST或SC的1/8)。Opti-jack光纤连接器(图2-122)。泛达公司的opti-jack连接器符合TIA针对光纤插座所发布的focis-6标准,是市场上首先推出的小型因子rj-45型号的连接器(泛达于1997年1月推出)。它同样是一种双SFF结构,采用规则的拉索电缆和一个插座/插头配置。这种双箍套设计在生产时和标准的SFF一样需要环氧树脂和打磨擦亮,有一种粘接版本的产品不需要打磨擦亮,最近到2000年11月的版本将都不需要环氧树脂和打磨擦亮了。图2-121VF-45光纤连接器图2-122Opti-,由ADC公司在1998年发布。这种连接器的开发是受在给定印制板尺寸情况下配置多光纤的需求所逼迫出来的。、。,,因为它提供了在SC同样的条件下有两个连接触头。SCDC-SCQC最先由Siecor开发,现在是CorningCableSystems公司的一个产品。它是一种“即连即完成”的连接器,和SC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