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本)形考作业(三) 0001标准答案.pdf

格式:pdf   大小:54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本)形考作业(三) 0001标准答案.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1 文件大小:5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本)形考作业(三) 0001标准答案.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本)形考作业(三) 0001标准答案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本)形考作业(三) 0001标准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晋南襄汾一带有“三十石榴四十桃”的说法,即一个人满()岁,亲友要送面石榴祝贺。.()作为黄河流域、黄土高原上的一支古老方言。()岁,则要送面桃。.()无论其形成的历史还是所保留的古代语言文化,在汉语发展史上均占有突出的地位。.:..“平水韵”就是出在()。(),则要另外用一大块红布,上用毛笔字书写“弄璋之喜”。()中最复杂、最有特色、最丰富多彩的一支语言。(),本省人都听不懂自己人说话。县与县、乡与乡、甚至村与村,都有差别。同是一乡人,三里之外不同音的现象十分普遍。,不但有感情色彩,也有()。比如说“牛”,一般不会说这一个字,而是说“牛儿”,这是指大的牛。:...()是全国十大方言之一,分布于山西省除南部以外的广大地区以及毗邻的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等四个省区临近山西的县市。、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公元前408年即位,是赵国被魏天子正式册封的第一位国君。.“春秋争霸晋为先,战国七雄有其三”。山西古代史上最独特的一个社会现象就是春秋末年的三家分晋,姬姓贵族统治的晋国被韩、赵、魏三个独立的异姓异氏诸侯国所取代,并且这三国都屹立于战国七雄之林。、赵毋恤父子把赵氏在晋国的发展推向了顶峰。赵鞅居卿位达半个世纪以上,历顷公、定公、出公三君,“名晋卿,实专晋政”。赵毋恤继承父业,最终完成了分晋建赵的重任,使赵成为一个独立的诸侯国。,一是乐器种类的增多,一是音乐理论的发展。。.《法典》是李悝集当时各国法律之大成而定,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地主阶级法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晋国经济实力的雄厚。:..—1966年发掘山西侯马市晋国遗址时发现的。、赵、魏是从晋国脱胎出来的国家,所以历史上把这三国并称为三晋,又因其领地主要都在今山西境内,因而“三晋”又成为山西的别称。,因其主要活动在晋南汾河河谷盆地,土质疏松肥沃,易于开发经营,农业生产历来比较发达。、简答题(共2道试题,共20分。)。参考答案:公元前257年,魏、楚谋策救赵,魏安釐王派大将晋鄙率十万大军进驻汤阴(今河南汤阴)援赵。为了阻止东方诸侯的合纵抗秦,秦王威胁魏王。赵国形势非常危急,赵惠文王之弟平原君求救于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平原君夫人为信陵君的姐姐。信陵君接受了侯嬴的计策,利用魏王宠妃如姬窃取兵符,带勇士朱亥击杀了晋鄙,亲率精兵八万攻秦救赵。这时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也将兵救赵,秦军在魏、赵、楚三军的合攻下,终于大败,秦将郑安平率两万秦兵降赵,秦连以前所攻占的魏的河东和赵的太原也都失守。。参考答案:三晋国家的衰亡,自然与战国形势的发展有关,但更与三晋国家的内政外交政策有关。首先,用人政策的失误。魏文侯尚贤任能,惟才是举,使魏国在他当政的半个世纪内,国势蒸蒸日上。魏武侯之时,其父遗风尚存,但吴起已受谮离魏。赵武灵王在肥义、楼缓的支持下有效地推行胡服骑射,使赵国一跃而上。赵孝成王舍廉颇而任赵括,导致长平大战的惨败。三晋国君的后嗣者亦多非精明之君,不仅未能举善援能,吸引贤相良将,反而使本国的人才都不能为国效力,范睢、张仪、尉缭、韩非、商鞅等人奔秦,为秦的发展作贡献。失人才者失天下,人才的流失与三晋国家的衰亡关系重大。其次,三晋联盟的破裂。战国初年,三晋基本上是友好合作、一致对外。魏国由于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优势而为三晋联盟中的首领,韩、赵两国的配合对魏国的霸业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持,也使韩、赵两国受益匪浅。魏武侯助卫攻赵、魏襄王时的浊泽之战,导致三晋联盟的彻底破裂,矛盾愈演愈烈。三晋之间由一致对外到彼此争斗、相互厮杀,这对三晋的发展是一个很不利的因素。再次,外部环境的恶化。三晋处于“四战之地”,号称天下中枢,既有四面出击之利,也有四面受敌之险。一旦邻国崛起,三晋首当其冲。齐、秦的相继强盛,不仅有效地抑制了三晋国家的发展势头,而且也成为强秦兼并的首要目标。四、论述题(共1道试题,共30分。)。参考答案:七雄经过长期的兼并争斗,到战国后期,具有统一实力者唯秦、赵两国,两国之间的争斗也因此而逐渐频繁,不断升级,长平之战就是两国之间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由此奠定了两国日后发展的格局。长平之战是因秦赵两国争夺韩的上党地区而爆发的。秦昭王采纳了魏人范睢的远交近攻策略,开始实施远交齐楚,近攻三晋,随着远交近攻策略的实施,秦更是加大了对韩魏的攻占。到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将王龁率军攻打上党,上党赵军退守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赵孝成王派廉颇率大军增援。开战之初,赵军连连失利。鉴于秦军力量太强,廉颇筑垒固守,拒不出战,两国军队在长平相持长达三年之久。赵孝成王急于求成,不满廉颇的固守壁垒,就听信了秦的反间计,任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赵括一到长平就更换将领,改易战术,大举向秦进攻。白起针对赵括高傲轻敌的弱点,另派两支奇兵,从两翼包抄赵军,切断赵军的退路与后援的联系,赵军只好筑垒坚守待援。赵军已被围困,粮尽援绝,难以坚持,赵军大败,四十多万人全部缴械投降。白起把其中240个年幼者放归回国,其余40多万人全部坑杀。这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最残酷的一次战役。长平之战是赵国历史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因而长平之战赵国失败的原因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多少年来,众口一词,认为“纸上谈兵”的赵括是赵国失败的祸首,事实上这是不公允的。作为战争的直接指挥者赵括固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由赵国各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首先,赵孝成王缺乏战略眼光,对秦统一六国的战略意图没有足够的认识,结果贪利受地,引火烧身。其次,赵孝成王缺乏抗秦的决心和勇气,企图与秦媾和。再次,外交上反对合纵,使赵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最后,不该更换将领,赵括指挥的无能与失误当是战败的一个直接原因。长平之战赵国的惨败,使战国后期秦赵相抗衡的局面被打破,秦国加紧了由近及远的兼并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