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城镇燃气防雷技术规范.pdf

格式:pdf   大小:941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城镇燃气防雷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1 文件大小:9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城镇燃气防雷技术规范.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城镇燃气防雷技术规范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城镇燃气防雷技术规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城镇燃气防雷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镇燃气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燃气场站及设施、燃气金属管道及附件、电力系统及安全报警系统的防雷技术要求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和现有城镇燃气系统的防雷设计和施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8-、乡镇或居民点中的地区性气源点,通过输配系统供给居民生活、商业、工业企业生产、采暖通风和空调等各类用户公用性质的,且符合本规范气质量要求的可燃气体。城镇燃气一般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GB50028-2006,】(表压)在10kPa以下,依靠容积变化储存燃气的储气罐、分为湿式储气罐和干式储气罐两种。【GB50028-2006,】(表压),依靠压力变化储存燃气的储气罐。又称为固定容积储气罐。【GB50028-2006,】。包括调压器及其附属设备。【GB50028-2006,】(构)筑物中,承担用气压力的调节。包括调压装置及调压室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等。【GB50028-2006,】(调压柜)regulatorbox将调压装置放置于专用箱体,设于用气建筑物附近,承担用气压力的调节。包括调压装置和箱体。悬挂式和地下式箱成为调压箱,落地式箱称为调压柜。【GB50028-2006,】(当无总阀门时,指距室内地面1m高处)之间的管道。【GB50028-2006,】、地面内。【GB50028-2006,】:..、吊顶、管沟、装饰层内。【GB50028-2006,】,LPZ需要规定和控制雷击电磁环境的那些区。【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八】,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城镇燃气特点等的基础上进行,按工程整体要求,进行全面规划,做到预防为主、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雷电流散流情况、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和大气雷电环境状况等内容,选择合适的地址及合理地进行功能分区布局。、施工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实施。防雷工程的设计、施工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并及时提出评价意见,以供该工程设计参考。,并应根据施工进度,适时进行防雷隐蔽工程分段验收,确保防雷工程质量。,应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设计及技术评价意见、安装、隐蔽工程图纸、检测测试记录等资料及时归档并移交城建档案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要求,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并根据防雷安全评估情况,建立雷电灾害应急处置预案。。、维护与维修。发生雷电灾害事故后,应及时向防雷主管部门报告,并协助做好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工作。、调压剂量室等处于燃烧爆炸危险环境的生产用房,其防雷设计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规定,生产管理、后勤服务及生活用建筑物,其防雷设计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规定。《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1区”设计的规定;站区内可能产生静电危害的设备、管道以及管道分支处均应采取防静电接地措施,应符合现行的化工标准《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装置设计规范》HGJ28的规定。、罐区、露天工艺装置及建构筑物之间,以及与站外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的有关规定。、架空避雷线(网)的保护范围,应包括整个储罐区。,可以用顶板作为接闪器;若储罐顶板厚度小于4mm时,则须装设防直击雷装置。但在雷击区,即使储罐顶板厚度大于4mm时,仍需装设防直击雷装置。、内浮顶罐不应直接在罐体上安装避雷针(线),但应将浮顶与罐体用两根导线:..作电气连接。浮顶罐连接导线应选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2的软铜复绞线。对于内浮顶罐,钢质浮盘的连接导线应选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的软铜复绞线;㎜的不锈钢钢丝绳。,并应沿罐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宜大于30m。,当钢储罐仅做防感应雷接地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放散塔顶的金属构件亦应与放散塔可靠电气连接。,可不再单独设置防雷和防静电接地装置:液化石油气罐采用牺牲阳极法进行阴极防腐时,牺牲阳极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阳极与储罐的铜芯连线截面积不应小于16mm2;液化石油气罐采用强制电流法进行阴极防腐时,接地电极必须用锌棒或镁锌复合棒,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接地电极与储罐的铜芯连线截面积不应小于16mm2。,其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0Ω。、外燃气金属管道为绝缘连接时,调压器及其附属设备必须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均应就近接地,且接地的设备、管道等均应设接地端头,接地端头与接地线之间,可采用螺栓紧固连接。对有振动、位移的设备和管道,其连接处应加挠性连接线过渡。、电缆的金属外皮、所穿钢管或架空电缆金属槽,在站区外侧应做一处接地,接地装置应与保护接地装置及避雷带(网)接地装置合用。如存在远端至站区的金属管道、轨道等长金属物,则应在进入站区前端每隔25米接地一次,以防止雷电感应电流沿输气管道进入配气站。,使配管区(设备撬)及进出站管道能够置于同一防雷防静电接地网中。×4镀锌扁钢或同等规格的其他金属材料构成避雷网格,并敷设明式避雷带。其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对称布置,间距不应大于18m,网格不应大于10m×10m或12m×8m。,该项目的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等可共用同一接地系统,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宜小于1Ω。如各类接地不共用,则各类接地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m。管道交叉点净距小于100mm时,其交叉点应用金属线跨接。、末端、分支处以及直线段每隔200~300m处,应设置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接地点应设置在固定管墩(架)处。距离建筑物100m内的管道,应每隔25m左右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应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并宜利用金属支架或钢筋混凝土支架的焊接、绑扎钢筋网作为引下线,其钢筋混凝土基础宜作为接地装置。、放散管、排烟管、锅炉等燃气设施宜设置在建筑物防雷保护范围之内。应尽量远离建筑物的屋角、檐角、女儿墙的上方、屋脊等雷击率较高的部位。。屋面燃气金属管道末端和放散管应分别与楼顶防雷网相连接,并应在放散管或排烟管处加装阻火器或燃气金属管道防雷绝缘接头,对燃气金属管道防雷绝缘接头两端的金属管道做好接地处理。(带)(或埋地燃气金属管道与防雷接地装置)至少应有两处采用金属线跨接,且跨接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m。当屋面燃气金属管道与避雷网(带)(或埋地燃气金属管道与防雷接地装置)的水平、垂直净距小于100mm时,也应跨接。,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积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应优先选用圆钢。,应设绝缘法兰,绝缘法兰上端阀门应用铜芯软线跨接,并且按防雷要求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小于10Ω。,应每隔不大于10m就近与防雷装置连接。每根立管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应在场站外侧接地,并与保护接地装置及避雷带(网)接地装置合并。,电绝缘装置宜设置在引入管出室外地面后穿墙入户之前的位置,将抱箍设于室内燃气金属管道上,再通过等电位连结线接至总等电位联结箱。如采用绝缘法兰与外置放电间隙的组合形式,则应安装在室内燃气总阀门之后,以便检修,绝缘法兰两端的燃气金属管道用放电间隙进行连接后,通过等电位连结线接至总等电位联结箱。,绝缘接头宜在引入管出室内地面或进入地下室后就近安装,将抱箍设于绝缘接头通向室内燃气金属管道的一侧,然后再通过等电位联结线接至总等电位联结箱。如采用绝缘法兰与外置放电间隙的组合形式,则与地上引入方式的做法相同。,由于易受腐蚀,应采取热镀锌圆钢、加大圆钢直径达10mm以上。、阀门、,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对有不少于5根螺栓连接的法兰盘,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且不应少于两处。,与装设在建筑物上防止直接雷击的避雷针的接地装置可合并设置;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亦可合并设置。接地电阻值应取其中最低值。,在供配电系统的电源端应安装与设备耐压水平相适应的过电压(电涌)保护器。,除照明灯具以外的电气设备,应采用专门的接地:..线,该接地线如与相线敷设在同一保护管内时,应具有与相线相等的绝缘,即三相五线制、单相三线制等,其他金属管线、电缆的金属外皮等,只能作为辅助接地线,且接地电阻值应小于4Ω。,但不能利用输送易燃物质的金属管道。,用于对燃气泄漏进行监测与报警,避免由于雷电感应产生火花导致可燃气体燃烧爆炸。、压缩机室、调压计量室等场所,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的有关规定。,应设置套管进行封闭,同时设置安全报警器,以检测燃气的泄漏,便于及时予以控制。、通信、控制系统等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防雷击电磁脉冲应符合下列规定:,应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进行防直击雷设计。(如电力线、通信线、数据线、控制电缆等的金属屏蔽层和金属管道等),在各防雷区界面处应做等电位连接,并宜采取屏蔽措施。,应分别安装电涌保护器。、控制电缆、通信线等采用屏蔽电缆时,其屏蔽层应做等电位连接。,防雷接地、电气设备接地和信息系统设备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系统,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Ω。。电缆穿钢管配线时,其钢管首末端应与罐体做电气连接并接地。:..附录A(规范性附录)。。:1燃气输配系统生产区域所有场所的释放源属第二级释放源。存在第二级释放源的场所可划为2区,少数通风不良的场所可划为l区。其区域的划分宜符合以下典型示例的规定:1)露天设置的固定容积储气罐的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和范围划分。以储罐安全放散阀、放散管管口为中心,,半径b为3m,顶部距管口a为5m(,半径b为5m,)以及管口到地坪以上的范围为2区。储罐底部至地坪以上的范围()为2区。2)露天设置的低压储气罐的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和范围划分。干式储气罐内部活塞或橡胶密封膜以上的空间为1区。,罐顶(以放散管管口计)。3)低压储气罐进出气管阀门间的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和范围划分。阀门间内部的空间为1区。,屋顶(以放散管管口计)。4)通风良好的压缩机室、调压室、计量室等生产用房的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和范围划分。,屋顶(以放散管管口计)。5)的工艺装置区的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和范围的划分见。,放散管管口(或最高的装置)。6)。7)城镇无人值守的燃气调压室的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和范围划分。调压室内部的空间为1区。,屋顶(以放散管管口计)。2下列用电场所可划分为非爆炸危险区域:1)没有释放源,且不可能有可燃气体侵入的区域;2)可燃气体可能出现的最高浓度不超过爆炸下限的1O%的区域;3)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明火的设备的附近区域,如燃气锅炉房等;4)站内露天设置的地上管道区域。但设阀门处应按具体情况确定。:..附录B(规范性附录):1液化石油气站内灌瓶间的气瓶灌装嘴、铁路槽车和汽车槽车装卸口的释放源属第一级释放源,其余爆炸危险场所的释放源属第二级释放源。2液化石油气站生产区各用电场所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宜根据释放源级别和通风等条件划分。1)根据释放源的级别划分区域等级。存在第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1区,存在第二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2区。2)根据通风等条件调整区域等级。当通风条件良好时,可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当通风不良时,宜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有障碍物、凹坑和死角处,宜局部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注:爆炸危险性建筑的通风,其空气流量能使可燃气体很快稀释到爆炸下限的20%以下时,可定为通风良好。、实瓶库、压缩机室、烃泵房、气化间、混气间等生产性建筑的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和范围划分,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15m,,;2在2区范围内,地面以下的沟、坑等低洼处划为1区。,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以储罐安全阀放散管管口为中心,,以及至地面以上的范围内和储罐区防护墙以内,防护墙顶部以下的空间划为2区;2在2区范围内,地面以下的沟、坑等低洼处划为1区;3当烃泵露天设置在储罐区时,以烃泵为中心,。注:地下储罐组的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和范围可参照本条规定划分。,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以装卸口为中心,、坑等低洼处划为1区;2以装卸口为中心,,1区以外以及地面以上的范围内划分为2区。,并采用不燃烧体实体墙隔开时,其爆炸危险区域和范围划分,宜符合下列规定:1以释放源为中心,;2与爆炸危险建筑相邻,并采用不燃烧体实体墙隔开的无释源建筑,其门、窗位于爆炸危险区域内时划为2区;3门、窗位于爆炸危险区域以外时划为非爆炸危险区。:1没有释放源,且不可能有液化石油气或液化石油气和其他气体的混合气侵入的区域;2液化石油气或液化石油气和其他气体的混合气可能出现的最高浓度不超过其爆炸下限1O%的区域;3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明火的设备或炽热表面温度超过区域内可燃气体着火温度的设备附近:..区域。如锅炉房、热水炉间等;4液化石油气站生产区以外露天设置的液化石油气和液化石油气与其他气体的混合气管道,但其阀门处视具体情况确定。:..附录C(规范性附录)。:<28℃的液体;<10%的气体;;,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甲物质;、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28℃至<60℃的液体;≥10%的液体;;;;、纤维、闪点≥60℃的液体雾滴。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60℃的液体;。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并在高热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液体、固体作为燃烧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它用的各种生产;。戊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非燃烧物质的生产。注:①在生产过程中,如使用或生产易燃、可燃物质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②一座厂房内或防火分区内有不同性质的生产时,其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但火灾危险性大的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采取防火措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时,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且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时,油漆工段占其所在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不应超过20%。:..录(规范性附录)。:防雷区的划分防雷区本区内的各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和导走全部雷电流;本区内的电磁场LPZOA强度没有衰减。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大于所选滚球半径对应的雷电流直接雷击,但LPZOB本区内的电磁场强度没有衰减。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流经各导体的雷电流比LPZO更小;BLPZ1本区内的电磁场强度可能衰减,这取决于屏蔽措施。当需要进一步减小流入的雷电流和电磁场强度时,应增设后续防雷区,并LPZN+1按照需要保护的对象所要求的环境区选择后续防雷区的要求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