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古代文学史(二) 名词解释模板.pdf

格式:pdf   大小:1,009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代文学史(二) 名词解释模板.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1 文件大小:100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代文学史(二) 名词解释模板.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古代文学史(二) 名词解释模板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古代文学史(二) 名词解释模板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白体:即白乐天体,是北宋初年的一个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李昉、姚铉和王禹偁,他们倡导学****白居易后期的闲适唱和诗。西昆体:是北宋初年的一个诗歌流派。特点是模拟李商隐追求词藻、堆砌典故。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代表作《西昆酬唱集》收录“更迭唱和”的诗作。晚唐体:这是指宋初诗人们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种诗体,代表人物潘阆、魏野、林逋、寇准。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六一风神: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所谓六一风神即指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欧文措辞平易,语言精炼而有变化,亲切自然,条达疏畅,让读者从寻常的叙说和描写之中体悟出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意境,于一波三折、吞吐反复之中领略特有的情致韵味。这种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的风格,标志着欧阳修的散文创作倾心于风神姿态,故称之为六一风神。东坡体:即指宋代苏轼的诗歌。其诗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各体兼备,风格多样。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旷闲逸。而最能体现其“坡仙”的旷达品格的主导倾向,是其高风绝尘的诗风,即一种超越世俗尘虑羁绊的风神韵致和审美境界,“东坡体”是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半山体: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山谷体: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他写诗提倡以学问为诗,为主学****杜诗、韩文的“无一字无来处”,提倡以故为新,变俗为雅,有“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之说,工于炼字和用典,造语好奇尚硬,力求出人意表。创制拗句和拗律,讲究语意老重和规模宏远,笔势奇纵,风格生新瘦硬。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称黄庭坚诗为“山谷诗体”,严羽《沧浪诗话》将其列为“山谷体”。江西诗派:北宋后期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因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其中尊黄庭坚为诗派之祖,下列25人。他们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比较接近,都主张以杜甫为宗,但过分强调技巧,讲究章法句法,喜用拗句拗律,形成一种奇峭艰涩、瘦硬生新的诗风。一祖三宗:元方回论诗的一种见解。他贬斥北宋杨亿﹑刘筠等所创的西昆派,而推崇黄庭坚等所创的江西诗派,并主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指的是杜甫;而三宗的话就是指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各体兼备,卓然大家。后山体:宋诗风格流派之一,具体指北宋陈师道诗风。陈师道号后山居士,他作诗全凭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其锤炼辛苦与黄庭坚无异。他的诗风格瘦硬,被称为“后山体”。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列有“后山体”。简斋体:陈与义,号简斋。严羽《沧浪诗话》在“以人而论”诗体时,将陈与义的诗称为“陈简斋体”。“简斋体”的早年流连光景之作,观察细致,描写生动,饶有情趣。善用直致、浅语入诗,重意境,重白描。后期的“简斋体”取法杜诗,得其沉雄之韵,规模宏大,声调浏亮;对仗着重上下句之间气脉的内在联系,潜气内转,意境圆融,风格雄浑沉郁。易安体:李清照的词风,因号易安居士得名。所谓“易安体”,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第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是易安体最突出的特色。第二,既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第三,倜傥的丈夫气。李清照作词,既有女性的温柔和明慧,又有一般女子缺乏的俊爽和开朗。能把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糜,柔中带刚,蕴含着激昂豪迈之气。清雅词派:指南宋中后期词坛崛起的一个词派。此词派的开山大师是姜夔。他在题材内容方面主要承袭周邦彦词写恋情和咏物的传统,在词的格调、意境方面有新的开拓,格调高雅,词境疏朗开阔,以其“清空”、“骚雅”的风格特色,成为南宋雅词的典范。此后,自吴文英、史达祖至王沂孙、张炎、周密等均沿此路作词。在遣辞和音律上益求清丽工整,重咏物,多用典,追求人工之巧,使词由共赏变为纯粹的文人吟唱。他们的作词途径和特色虽各有不同,但追清趋雅却是共同的。二窗:吴文英号梦窗,其词集为《梦窗词》;周密号草窗,其词集为《草窗词》。二人同为南宋中后期清雅词派的作家,词的内容也多为身世之感和离别之情,且往往融入哀时伤世的黍离之悲,艺术上二人均追求清丽工巧,旨趣相近。故时人并称他们为“二窗”。樵歌体:朱敦儒,字希真。朱敦儒晚年隐居之时,常放浪烟霞,写了大量的隐逸词,旷逸俊迈,多歌唱看透尘世后的随缘自适、逍遥行乐,但又深藏忧怨,有不少虚无思想色彩比较浓厚的篇章。这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于淡而静的空旷境界中透出的洒脱的情调,加之语言浅白如话,形象单纯、明净,风格自然飘逸,遂形成了南宋影响颇大的“朱希真体”或称“樵歌体”稼体轩:辛弃疾号稼。他轩是一位具有英雄气慨的词人,才气纵横,笔力超拔。他的词不仅内容丰富,在艺术上驰骋百家,转益多师,而且有极大的开拓和创新。他以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之语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无论作长调或小令,都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情和体现了自己的人格。他继苏轼之后极大地开拓了词境,使词在与乐分离之后,仍能够作为一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化的新体格健诗独立存在。他的词不仅“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而且“包罗万象”。这种在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而以豪放悲壮为主导风格的词,人们称之为“稼体”轩。辛派词人:指的是南渡前后词风与辛弃疾相似或相近的作家。既包括早于辛弃疾的南渡初期作家张元干、张孝祥等,也包括和辛弃疾同时或后于辛弃疾、在作词方面追步辛弃疾的作家陈亮、刘过等人。他们都以浓郁的爱国***和慷慨悲壮的词风,共同促成了苏、辛词派的形成,成为词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兴四大诗人:中国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位诗人的合称,又称南宋四大家。他们能摆脱江西诗派的牢笼,写出思想、艺术各有特色的作品,影响很大,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指唐代和宋代的八位散文家。这八位散文家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明朝中叶茅坤编成了《唐宋八大家文钞》,这时“唐宋八大家”之说遂已定型,同时被奉为古文写作的典范。诗文革新运动:北宋诗文革新是在政治革新、儒学复兴的推动下,并遵循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蓬勃兴起的。欧阳修是诗文革新的领袖人物,主张重道以充文,提倡文风平易、诗风平淡。诚斋体:杨万里,号诚斋,他所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诚斋体”以师法自然的白描手法作诗,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诚斋体”中以绝句最为出色。宋代诗话:宋代兴起的一中新的文学批评形式,内容包括记事、考证和文学批评几个方面,最早的诗话是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严羽的《沧浪诗话》最为著名。永嘉四灵:是指南宋后期永嘉(今浙江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玑,号灵渊;徐照,字灵晖;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由于他们四人的字号中均有一“灵”字,故谓之“四灵”。他们又都是永嘉人,诗风极为相似,且都由叶适鼓吹而闻名于世,故谓之“永嘉四灵”。“四灵”以宗唐为号召,实则学****晚唐贾岛、姚合的晚唐体,诗风清苦冷僻。刻画太甚而流于纤巧,但以白描作诗,清新流丽,矫宋人长篇论理之陋****在文学史上可谓功过参半。江湖诗派: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江湖本是隐士布衣的栖游之地,江湖诗人大都是一些落第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官宦,登显禄者极少。由于功名上不得意,迸退失据,他们只得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维持生活,或游走干谒卿相权贵之门,或结友招群于市井乡间,结诗社,推盟首,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岁月,无形中形成一种彼此相近的作诗****气。当时有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于是刊刻《江湖诗集》、《续集》、《后集》等书。后人以《江湖集》内诗气味皆相似,故称之日江湖派。国朝文派: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金与南宋讲和,偃武修文,建学养士,于是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家有蔡珪、党怀英、王庭筠等,他们的创作风格与由宋入金的“借才异代”的文人不同,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元好问在《中集》中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西厢记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又名《弦索西厢》,作者是董解元,是现存宋、金时期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取材于唐代元稹《莺莺传》,但改变了其始乱终弃的根本情节,而以崔莺莺大胆冲破封建礼教,携张生出走,获得团圆为结束,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只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就是四大套曲子,可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楔子的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待剧情,起序幕作用;也可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过渡承接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散曲: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小令是单支的曲子,又叫“叶儿”,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曲调不同,字数和句式也不一样。套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联缀而成,曲牌间的联系有一定的顺序,曲词须一韵到底,结尾时有“煞调”或“尾声”。作为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音乐文学,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恃点,“文而不文,而不俗”俗,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原是宋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用村坊小曲演唱的民间小戏,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技艺,以及元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故开始时又叫“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体制上较为自由,曲牌运用比较随便,剧本常以人物上场、下场分为若干段落,每一段落即为一场。表演不拘一恪,各类角色均可歌唱。戏剧结构的时空辕换相当灵活。《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早期南戏《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在明代被收入《永乐大典》里,得以保存,人们统称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四大传奇(荆刘拜杀):指元代后期出现的著名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和《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元代南戏多以爱情婚姻和家庭伦理为故事内容,有宣扬道德教化的创作倾向,四剧中即可看出。“四大传奇”的曲文都写得比较通俗易懂,以民间口语为主,很少雕琢和文饰,指事道情,与人说话相似,朴素自然,具生活气息,这也是元代南戏在艺术上的共同特点。话本:话本是古代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伎艺发展而来的一种文学形式。话本流传下来的作品主要有小说、讲史两大类。小说讲当分故事,多半是短篇作品。讲史讲历史故事,初具长篇规模。话本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白话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宋代说话四家元诗四大家:指的是元代中期大德、延祐年间活跃于文坛的四位作家,他们是虞集、杨载、范椁和揭傒。他们均因有文才而被选入翰林院,并以较为出色的诗文创作成为京师士子向慕的著名人物而享誉诗坛。其中尤以虞集名声最大,是元代中期文坛的领袖人物。铁崖体:元代后期著名诗人杨维桢号铁崖,他所作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当时极为流行。“铁崖体”主要指的是杨维桢所作的古乐府,他有意不蹈袭前人法则,句法长短疾徐,用语瑰丽险怪,学李贺而能得其神气。甚至多用拗语僻词,写人之所不敢写,言人之所不敢言,自成一体,一时名震东南。题目多创新,题材或翻新故事,或描写世故,多爱古韵。时人称为“铁崖体”又称“铁崖”。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其形式的主要特点是分章叙事,标明回目。章回小说的形式有一个不从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回目由不对仗发展成对仗,由单句发展成双句。四大奇书:从清代开始,人们通常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这四部小说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历史演义小说: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代表作《三国演义》。神魔小说:神魔小说是明中后期产生的写神魔故事的章回小说,《西游记》开风气之先。以后有模仿《西游记》的,如《四游记》、《西游补》;还有别叙故事讲神魔之争的,如《封神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世情小说:是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一种,又称为人情小说,世情书等。它是以“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小说。主要是指宋元以后内容世俗化、语言通俗化的一类小说。流行于明代。代表作《***》、《红楼梦》。三言”:是冯梦龙编篡整理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它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每集各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它是以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具有雅俗共赏性质的新型通俗小说形态,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二拍”:是凌濛初编撰的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各收拟话本小说四十篇,除一篇重复,一篇为杂剧外,实有七十八篇。它在内容上更有时代气息和作家个人特色,在艺术上也更具有统一的剧作个性,它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也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吴江派:是以沈璟为代表的注重戏曲格律的传奇派别。他的曲论核心是强调“场上之曲”,一是格律至上,二是推崇语言“本色”,从剧本有利于舞台演出的角度要求文辞服从格律,服从观众,强调剧本的舞台性。沈璟是吴江人,赞同并依其曲论进行创作的作家,多为其子侄(如沈自晋、沈自征)、门生(如吕天成、卜世臣、叶宪祖及其第子袁于令)及追随者王骥德、范文若等。故这个明末著名的传奇派别称为吴江派。临川派:明代传奇文学流派。万历年间临川汤显祖创作《牡丹亭》等传奇,着重刻划人物,讲究词藻,影响颇大。戏曲史上把明清两代仿效他风格的戏曲作家称为临川派或玉茗堂派。该流派派曲家还有来集之、冯延年、陈情表、邹兑金、阮大铖、吴炳、孟称舜、凌濛初等。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是汤显祖四部戏剧作品(《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的合称,因汤显祖的书斋叫玉茗堂,且这四部传奇都有梦境的描写,所以称作《玉茗堂四梦》。汤显祖是临川人,故而又称为“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标志着汤显祖在创作上从爱情题材扩大到更广泛的题材。台阁体:代表人物杨士奇、杨溥和杨荣,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上雍容华贵、典雅工丽,所用文体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题或应制赠、颂圣之作。由于他们特殊的社会地位,使得这种文风在社会上风靡一时。许多文人得官后以这种文风来证明自己身份地位的变化,以致沿为流派。拟话本:明代后期,随着长篇通俗小说的繁荣,话本小说也发生了重要变化:由过去供艺人讲述的底本变而为社会上普通读者的案头读物,出现了大批以阅读为编写和出版目的的短篇小说。这种在体制上与宋元话本大致相同、具雅俗共赏性质的白话短篇小说,即是“拟话本”。唐宋派: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拨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公安派:指明代后期以袁宏道为首,包括袁宗道、袁中道在内的文学派别,因他们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他们以李贽的“童心说”为指导,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的束缚,找到了以独创的精神来表现个人真情实感这一文学的最高境界,主张创新,比较重视文学的时候精神,在诗歌的抒情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童心说:是晚明时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念。“童心”就是真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之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李贽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四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自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前七子:前七子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徐祯卿、边贡、王廷相、康海、王九思等人的文学群体。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目的是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力图恢复文学自身的独立地位。后七子:是指嘉靖、隆庆时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文学群体。从总体上看,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同时也沿着前七子的复古道路走得更远。但后七子成员之间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具有较大的差异,并不是一个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文学流派。竟陵派:以其首领钟惺和谭元春都是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而得名。竟陵派继承了公安派关于抒发“性灵”的文学主张,但他们认为“性灵”的来源不是诗人自己的“胸臆”,而是古人的篇什。他们主张“张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追求一种孤僻的情怀。在艺术上,他们不满于公安派浅易的风格,认为这是“俚俗”,而大力提倡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为此他们不惜在诗中用怪字、押险韵,把不同的句式凑在一,起故意破坏语言的自然之美,所以他们的作品显得佶屈聱牙,令人费解,给人以刁钻古怪的感觉。其作品往往刻意追求新奇,结果反而似通非通,幽塞寒酸。白苧[zhù]派:嘉靖年间,昆曲兴起,梁辰鱼不仅将昆曲运用于舞台创作,而且还用来谱写散曲。开创了以昆曲写散曲的先例。他的散曲集《江东白苧》全用昆曲写成,一时大为流行,被称为“白苧派”。复社:明末文社。崇祯二年(1629)成立于吴江(今属江苏),系由云间几社、浙西闻社、江北南社、江西则社、历亭席社、□阳社、云簪社、吴门羽朋社、吴门匡社、武林读书社、山左朋大社、中州端社、莱阳邑社、浙东超社、浙西庄社、黄州质社与江南应社等十几个社团联合而成。主要领导人为张溥、张采,他们都是太仓人,又曾同窗共读,“形影相依,声息相接,乐善规过,互推畏友”(张采《祭天如兄文》),时人称为“娄东二张”。几社:明末文社组织。主要成员有陈子龙、夏允彝、徐乎、远何刚等人。他们鼓吹绝学有再兴之几,而得知几神之义(杜春登《社事始末》),故名几社。他们的文学主张颇受前后七子的影响,反对公安竟陵。但他们是站在现实政治的基点上尊古复古的,作品对时政的混浊,民生的疾苦有所揭露。明亡后的作品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清兵南下时,夏允彝、陈子龙等人曾起兵抗清。茶陵派:茶陵诗派是明代成化、弘治年间的一种诗派,以李东阳为代表,主张宗法杜甫,强调法度音律,创作了一批表达真情实感的作品。对台阁体有所冲击,对前七子有所影响。江左三大家:江左三大家是中国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1582~1664)、吴伟业(1609~1672)、龚鼎孳(1615~1673)三人的合称。三人皆由明臣仕清,籍贯都属旧江左地区,诗名并著,故时人称江左三大家。梅村体:“梅村体”得名于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号梅村),他的诗歌中的悲剧内容主要表现于一方面自我关照,徘徊于灵与肉之际,铭心刻骨地忏悔自我的灵魂;另一方面规抚江山易代,绵绵不尽地吟唱着叹挽明王朝衰败的时代悲歌。前者带有很强的抒情意味,后者则具有诗史的特点而被称为“梅村体”诗史。吴伟业以唐诗为宗。五七言律绝具有声律妍秀、华艳动人的风格特色,而他最大的贡献在七言歌行体。他是在继承元白诗歌的基础上,自成一种具有艺术个性的“梅村体”。“梅村体”叙事诗约百首,《圆圆曲》是“梅村体”代表作,把古代叙事诗推到新的高峰。南施北宋:南施指安徽宣城的施闰章(1618—1683),北宋指的是山东莱阳的宋琬(1614—1673)。施诗温柔敦厚,雅洁有体;宋诗雄健磊落,间多愁苦之词。神韵说:神韵说是清初王士祯提出的文学主张。主张“妙悟”、“兴趣”、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为诗的最高境界,强调淡远的意境和含蓄的语言。格调说:清中叶的沈德潜不满于王士祯“神韵说”内容上的空疏和把握上的虚无缥缈,提出了“格调说”对其加以匡正。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观念。他力主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提出“诗教之尊,可以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感神明”的口与,便诗歌为封建统治服务。肌理说:翁方纲既不满于王士祯“神韵说”之空泛,又不满于沈德潜“格调说”的食古不化,提出“肌理说”对二者加以匡正。所渭“肌理说”,包括以儒家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实际上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据来充实诗歌内容,达到义理与文理的统一。这是宋诗以学问为诗的再版,是以学术代替诗歌创作的一条岐路。性灵说:清代中叶,真正与宗唐、宗宋的道统文学观相对、继承晚明以来的主情传统的,是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衰枚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从强调个人性情出发,在文学史观上,他主张文学进化论,认为每个时代都应当有自己的文学。基于此,他对清代以来的神韵派、格调派、肌理派等予以全面的批判和排斥,表现了反传统、破偶像、反摹拟、求创新的特点。性灵派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与袁枚主张和诗风相似的诗人还有郑燮、赵翼和黄景仁等。乾隆三大家:清代中叶,袁枚与蒋士、赵翼铨并称“乾嘉三大家”或“乾隆三大家”。他们的散文比较注意从文章风格上纠正晚明散文的放诞的纤佻****气,主张恢复唐宋散文的醇厚传统。三人中以侯方域成就较为突出。清初三大家:清初散文,时有被称为“清初三大家”的侯方域、魏禧和汪琬。魏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则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的影响最大,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曲详尽,推为第一。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其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为清王朝政权服务为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散文理论。方苞是桐城派的创始人,其散文理论的核心是“义法”二字;姚鼐使桐城派理论更加完整和系统化,提出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的理论,并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作家队伍。义法:义法是桐城派方苞提出散文理论。义是指言有物,要有关圣道伦常;法是指言有序,要有条理、有层次、有技巧。是道德和文统相结合的完整的体系。阳湖派:嘉庆年间,当桐城派极盛之际,恽敬和张惠言接受桐城派理论影响,又对桐城派的理论作了一些修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他们二人及其大部分追随者都是阳湖(今江苏武迸)人,故被称为“阳湖派”。他们在散文理论方面有两点不同:一是在取法六经、语、孟和唐宋八大家之外,兼取子史百家;二是把骈文笔法引入古文,使散文具有博雅工丽之特点。阳羡词派:中国清代前期词坛流派。开山作家是陈维崧(1625~1682)。陈维崧(1625一1682),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他的父亲陈贞慧,明末以气节着称。陈维崧早年生活较优裕,词也多风月旖旎之作。中年之后,落拓不羁,词风转向豪放。康熙时曾应博学鸿词科,官翰林院检讨。浙西词派:浙西词派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文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朱彝尊。词风推崇姜夔、张炎,崇尚雅骚。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常州词派:嘉庆时期,常州人张惠言与英弟张琦及周济等崛起于词坛。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传统,强调骚比兴寄托。为了矫正阳羡派的粗犷和浙西派的轻弱,他提倡“以国风、离骚之情趣,铸温、韦、周、辛之面目”,要求词要通过比兴手法达到“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并要求文辞之“深美闳约”的体式。由于张惠言的重大影响,这种理论在当时相当风行,张琦、周济、董士锡、周之琦等积极追辞章之外,又加“经济”一条,使文章内容更加面向社会现实。为文少禁忌,奇偶并用,舒展雄厚,但多宣传封建道德,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侠义小说: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以侠客,义士的故事为题材的作品。始见于唐代传奇中的部分作品,以及宋、元时期“朴刀”、“棍棒”之类的话本。至清中期,逐趋成熟,出现了《三侠五义》、《施公案》,清后期出现大量此类题材,如《永庆升平》、《小五义》、《彭公案》等作品,多以描写主人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国为民的故事。狭邪小说:清代小说流派之一。狭邪,小街曲巷,指娼***的居处,这里用作娼***的代称。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首先用此名称,指以优伶、***女为创作题材的小说。其代表作有陈森的《品花宝鉴》。晚清谴责小说:晚清谴责小说是晚清揭露和谴责现实为主要内容的小说。代表作家、作品有:李伯元《***现形记》、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鸳鸯蝴蝶派:鸳鸯蝴蝶派是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上海“十里洋场”的一个文学流派。他们最初热衷的题材是言情小说,写才子和佳人“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荫花下,象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上海文艺之一瞥》),并因此得名而成为鸳鸯蝴蝶派。这一派的早期代表作为徐枕亚的《玉梨魂》,是用四六骈俪加上香艳诗词而成的哀情小说。小说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是晚清时期维新形式下提出的一种文学主张,代表人物是梁启超。强调小说的政治功能,确立新小说的概念,促进晚清小说创作的繁荣。新文体:梁启超倡导文界革命,但比提出文界革命口号影响更大的是他本人的散文创作。至1902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正式提出“新文体”一词。这种“新文体”从语体上说,是一种介乎文白之间的文体;从文体上说,是打破各种文体界限,将议论与叙事、抒情相结合,富于逻辑性、富于鼓动性的长篇新体散文;从写法上说,是打破各派文章家法,采用一切能用的、有用的古文、骈文、辞赋、佛典、语录、八股文、西学译文、日本文的词汇、句式、体制,形成兼采众长而又独具一格的写作方法。春柳社:春柳社,是中国文艺研究团体。因从事演剧活动而在中国早期话剧创始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1906年冬由中国留日学生组建于日本东京,以研究各种文艺为目的,并最先建立了演艺部。创始人李叔同(息霜)、曾孝谷。先后加入者有欧阳予倩、吴我尊等人。春柳社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早期话剧的诞生。

最近更新

护理本科思考题 12页

儿童传染病抗菌药物使用规范讲座 8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6页

煤炭代加工的合同范本 5页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8页

健康管理合伙协议书 11页

住宅开发与社区文化建设参考文献 10页

《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9页

《位置与方向》说课稿(1) 6页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10页

MATLAB作业答案 4页

中职英语工科类职业模块教案 30页

适合情侣一起发的说说对称文案 情侣说说一人一.. 4页

北京市西城区2023年高三一模地理试题及答案 12页

文言文表白句子(文言文情话短句) 3页

农行客服-农行科级后备干部竞聘演讲 4页

市场营销方案范文 5页

上半年再见下半年加油的句子 适合下半年开始发.. 3页

电子科技大学 PLC实验指导书(答案) 43页

课堂教学效果评语十二篇 22页

看的是书读的却是世界 9页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自) 19页

2024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考.. 132页

2024年公共卫生消毒监测及消毒员岗位技术知识.. 36页

2024年消防条令纲要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研优.. 70页

2024年行政管理、人事管理等管理人员综合技能.. 35页

一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考试题库.. 131页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精练).. 7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6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