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分析报告.pdf

格式:pdf   大小:1,409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分析报告.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1 文件大小:1.3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分析报告.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分析报告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分析报告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分析报告(2007年度)200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将质量工作有效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行业和地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促进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总体发展态势2007年,我国质量事业取得新进展,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继续保稳中有升的态势。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首次突破80分大关,,。~2007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1:..(一)质量水平总体提高2007年,我国制造业与国外先进制造业在加工技术及装备水平上的差距继续缩小,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实物质量水平明显改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国制造业质量水平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全国制造业标准与技术水平继续提升,,。随着4000多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的落实,我国制造业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力度明显加大。全国千户重点工业企业质量信息网统计结果显示,在制造业29个行业中,22个行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生产的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率超过了50%。各行业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继续提高。全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微电子控制设备原价达到9000多亿元,%。%,。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烟草制品业等3个行业的微电子控制设备比重均达到30%以上。。全国制造业质量管理水平稳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继续向纵深推进,全国制造业企业拥有2:..质量、环境等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0多万张,与2006年相比,%。除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外,其余28个行业每亿元工业总产值拥有的认证证书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等3个行业的每亿元工业总产值拥有的认证证书数量连续3年处于领先地位,为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广大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同选择。与2006年相比,22个行业的质量损失率进一步下降。全年千户重点工业企业的内、外部质量损失合计64亿元,内、%%。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3个行业的内、外部质量损失减少幅度较大,质量效益明显改善。。全国制造业质量监督与检验水平扭转了2006年的小幅下滑趋势,,。全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209类16600多种产品,平均抽样合格率为81%,。食品、重要消费品和部分涉及健康安全产品的合格率普遍提高了3到4个百分点。大型、%和3:..%。与2006年相比,,显示出我国不同规模企业产品在流通环节的符合性质量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出口商品的实物质量保持较高水平,检验合格率进一步提高。,%,。化工品和矿产品的实物质量水平提升较大,%%%%。~2007年全国制造业质量水平的三级指标(二)发展能力稳步提升2007年,全国制造业企业加快了自主创新的步伐,,。25个行业的发展能力比2006年有所提高,有力地支撑了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的稳步发展。2007年,全国制造业发展能力的特点4:..如下:,研发投入力度加大。受技术改造投资放缓的影响,,与2006年相比,。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规模虽然继续扩大,投资达到3200多亿元,%,但投资力度趋于减弱,%%,18个行业的技术改造经费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塑料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等5个行业的降幅均超过20%。在技改投资力度下降的同时,研发投入的力度在加大。在国家自主创新政策的引导下,全国制造业企业科技活动的经费投入出现较快增长,研发投入的力度明显加大。全年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到2000多亿元,%,R&%,。20个行业的R&D经费增速超过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速。专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5个行业的R&%。,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比20065:..。,%,,,%。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与2006年相比,所有29个行业的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均出现了明显增长,新产品销售收入总额累计超过4万亿元,%。22个行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速超过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速,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新产品开发成效最为明显,%。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4个行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也都超过24%。。,,继续保持了平稳上升趋势。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加速融合,企业业务整合与结构重组速度加快,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3个行业的平均产品销售收入超过27亿元,产业集中度远高于其6:..他行业。与2006年相比,所有29个制造业行业的平均产品销售收入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增幅较大的行业有:烟草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在部分出口国对我国商品进行限制和制裁的情况下,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仍然呈现出较强的增长势头。,比2006年(不含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但出口增速略低于销售产值的增速,%%。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等6个行业的国际市场销售率均保持在50%以上,连续多年位居前列。~2007年全国制造业发展能力的三级指标7:..二、行业质量竞争力2007年,我国主要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在提升,主要产业的整体质量素质进一步改善,“中国制造”的质量竞争力明显增强。(一)行业质量竞争力总体状况2007年,全国制造业29个行业的质量竞争力总体趋好,质量竞争力指数超过85分的行业数量从2006年的1个增加到2个,低于75分的行业数量从2006年的5个减少到2个。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分布的不平衡性有所减缓。70~7585~%%80~8575~%%图42007年制造业各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的分布2007年,制造业中质量竞争力指数位列前4名的行业依次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与2006年相比,20个行业的质量竞争力有了明显提升。8:..,~,~,。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6个行业的质量竞争力指数提升幅度较大,、、、、。9020072006858075706560信械品备属输备表属品造维品品品造品造工造焦品业造业业造工品通机制设金运设仪金制制纤制制制制制制加制炼制品制刷织制加艺子气胶用色通用器色学药学料属草料属具材品油革制装印纺体品工电电橡专黑交通仪有化医化塑金烟饮金家木食石皮纸服文食非图52006~2007年各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二)行业质量竞争力发展更趋协调全国制造业多数行业的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呈现协调增长态势。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10个行业的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的得分同时超过了29个行业的平均水平,9:..医药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发展能力的得分明显高于29个行业的平均水平,但质量水平的得分低于平均水平,显示其当前质量水平不高,但质量发展的潜力较大。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饮料制造业,家具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食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等8个行业的质量水平的得分高于29个行业的平均水平,发展能力的得分低于平均水平,质量竞争力继续提升的潜力不足。其余9个行业的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的得分均明显低于29个行业的平均水平,质量竞争力较弱。(三)典型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发展态势2007年,机械电子、资源加工和食品等典型制造业的质:...机械电子类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保持高位运行2007年,,,。~2007年机械电子类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指数产品实物质量明显提高。机械电子类制造业的产品在加工环节和流通环节的符合性质量水平进一步改善。通信网络设备、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音频视频、新型显示器件等产品的主要功能和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加工装备水平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机械电子类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呈现不断改进的趋势。全国机械电子类制造业的微电子控制设备原价比重达到:..%。科技创新与新产品开发的优势继续扩大。机械电子类制造业通过多个渠道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自主创新机制不断完善,新产品开发能力明显提升。在重点产品领域,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装备相继研制成功,重大装备国产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全国机械电子类制造业大中型企业的R&D经费比重、%、%,%、%%。出口能力略有下降。%%,与2006年相比,。15129630-3-6微电子控质量管理产品监督出口商品研究与试每百万元产品质量质量损失技术改造新产品销平均产品国际市场制设备比体系认证抽查合格检验合格验发展经产值拥有等级品率率经费比重售比重销售收入销售率重率率率费比重专利数----、竹、藤、棕、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物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07年资源加工类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指数技术水平和实物质量明显改善。2007年,资源加工类制造业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铜、铝、铅、锌、锡和镍锭等冶炼产品的技术标准和实物质量与国际水平接轨。氮肥、纯碱、烧碱、电石、黄磷、涂料等行业淘汰了一批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07年,通过大力开发专利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明显增加。,,增长率达到30%。钢铁行业在研发和生产船用高强度宽厚板、高档汽车用板、工程机械和高层建筑用高强度厚钢板、X80高等级管线钢板和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钢轨、高压容器钢板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有色金属行业研发成功世界上槽容量最大的400KA铝电解槽。石油化工行业中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产品的比重大幅提高,超大规模MDI制造技术和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成套生产技术与设备研制成功。建材工业中玻璃纤维及制品、增强塑料、水泥制品、建筑用石等低能耗、低排放、深加工产品得到快速发展。129630-3-6-------,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比2006年增长:..,但仍低于全国制造业总体水平。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的得分也与全国制造业总体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全国食品类制造业200520062007质量竞争力质量水平发展能力8580757020052006200520062007年度图112005~2007年食品类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指数技术装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005年以来,食品类制造业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正在规范。2007年,全国共有3000多家P认证,,12万家食品小作坊签订了质量安全承诺书。全年食品实物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3%。对外出口出现下滑,不合格商品货值的比重有所上升。受美国宠物食品原料、转基因大米、印尼大白兔奶糖等事件的影响,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的销售出现下滑趋势,%%。出口食品的检验合格率也略有下降,在深加工食品:..出境检验中,共检出不合格产品货值5400多万美元,%,。9630-3-6-9-12----------**********~2007年食品类制造业的观测变量三、地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2007年,各省(区、市)制造业的质量状况不断改善,东、中、西部区域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的发展呈现新格局,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一)各省(区、市)。2007年,全国31个省16:..(区、市)中,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超过85分的有4个,处于80~85分之间的有11个,75~80分之间的有14个,75分以下的有2个。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经济大省(市)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多年名列前茅。与2006年相比,有26个省(区、市)的质量竞争力指数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江苏和北京,~(区、市),~(区、市),(区、市)。新疆、宁夏、青海、甘肃、贵州、云南、内蒙古和广西等边疆和少数民族省(区)的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两年保持稳步增长,与发达省(市)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未统计)(未统计)(未统计)图142007年各省(区、市)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指数17:..。2007年,全国多数省(区、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发展的协调性明显改善。上海、江苏、广东、北京、天津、辽宁、浙江、重庆、福建、山东、江西、湖南、湖北等13个省(区、市)制造业的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的得分同时超过了全国31个省(区、市)的平均水平。安徽和黑龙江制造业发展能力的得分高于全国31个省(区、市)的平均水平,但质量水平的得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其质量发展的潜力较大,但质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陕西、贵州、河北和河南等4个省的质量水平的得分高于全国31个省(区、市)的平均水平,发展能力的得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质量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潜力不足。其余12个省(区)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的得分均明显低于全国31个省(区、市)的平均水平,制约了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的平衡发展。18:..(区、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协调矩阵(二)区域质量竞争力的发展呈现新格局2007年,全国东、中、、,、。东部中部西部858279767370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图161999~。2007年,全国东、中、19:..西部区域制造业的6个三级指标的发展态势呈较大差异,三个区域在研发与技术改造能力上的得分差距最小,,在质量管理水平上的得分差距最大,。东部区域制造业的6个三级指标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制造业总体水平,在市场销售业绩、质量管理基础、技术和装备先进性、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西部区域制造业6个三级指标的得分均低于全国制造业总体水平,在市场销售业绩、技术和装备先进性、产品符合性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差距较大。中部区域制造业6个三级指标的发展仍不均衡,质量监督与检验水平、研发与技术改造能力的得分高于全国制造业总体水平,但其余4个三级指标的得分均落后于全国制造业总体水平,质量管理水平的得分差距较为明显,。50-5-----------,东、中、西部区域制造业在出口商品符合性质量、产业集中度等方面的差距较小,在国际市场销售20:..率方面的差距最大,,反映出中、西部区域制造业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能力明显偏低,亟待加强。1050-5-10----------------------,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东部区域着力推动制造业发展模式从资源、技术依赖型向自主创新驱动型转变。大中型企业R&%%。中部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生产设备技术升级加快。2007年,中部区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34%,,推动了制造业生产设备的技术升级和研发投入的增长。大中型企业微电子控制设备比重和R&。生产设备的技术升级促进了产品实物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西部区域质量竞争力增幅趋缓。2007年,由于西部区域在研发投入、自主创新和外贸增长等方面出现小幅下滑,质量竞争力指数的提升幅度出现回落。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经受了不少挑战,2007年我国质量发展态势总体上是积极的,制造业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进一步提升。但是,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相比,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一)质量竞争力总体发展不平衡。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工作的基础不同,我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质量发展的不平衡性仍然比较突出,先进水平与落后水平之间的差距继续增大。,,排名行业首位的通信设备、。31个省(区、市),,。(二)质量基础薄弱。标准水平、技术装备、人员素质和生产工艺等质量基础长期薄弱,制约了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的大幅度提升。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