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体育消费发展的趋势及特点.pdf

格式:pdf   大小:66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体育消费发展的趋势及特点.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1 文件大小:66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体育消费发展的趋势及特点.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体育消费发展的趋势及特点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体育消费发展的趋势及特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体育消费发展的趋势及特点一、体育消费成为消费热点的历史发展条件 我国的体育消费能不能成为消费热点?我国体育消费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环境?谈这个问题,我可能会泼点冷水。为什么呢?体育从某种意义来讲,它的主体具有第三产业的特点,统计部门也是这么处理的。当然,有关的媒体部分。体育用品部分更具有物质产品的性质,或具有精神产品的性质,但更重要的是具有服务产业的特点。体育如果作为第三产业提供的产品,在消费中作为服务品或劳务供人们消费,成为消费热点或消费需求相当活跃的、比重相当大的、增长速度相当高的消费领域,是有它的历史发展条件的。 首先,中国的经济成长已经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这个阶段有什么样的规定?这些规定是不是为体育产业作为一个重要消费领域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创造它应具备的条件?从我国人均GDP来看,去年完成8万亿人民币,。%,按照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评价,大约是1比5左右,相当于90年代初的官方汇率,折算出人均1000美元略多一点。这样一个发展水平在当今世界上居于什么地位?世界银行将各类经济国家分为这样几类:一是低收入穷国;二是下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三是上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有的同志在中间加一个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四是高收入发展中国家;最后是发达国家。石油输出国单独列一组国家。中国人均收入1000美元,是一个标准的下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80年代,标准的下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的分界值是750美元,进入90年代,人均GDP1000美元左右是比较标准的下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这是从总量看。从结构上看,中国更是标准的下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数量不能说明问题,只有从结构上分析,才是从质态上说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水平。 我国1997年末的数据显示,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是18%,%,%,这与世界上其他下中等收入国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今下中等收入国家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是49%,就业比重是37%,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是36%,就业比重是13%。我做了一个结构相似性计算,我国和当今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产业结构相似值是最高的,不仅结构上和下中等收入国家最接近,而且总量上也是最接近的。如果和发达国家的历史比,我国的产业结构大概相当于发达国家历史的哪上阶段呢?大概相当于英法的上个世纪末,日本和美国的本世纪初。因为产业结构是可以跨时代的。从比较结果得出:..一个判断,中国正处于一个标准的工业化加速时期,也就是工业化还没有完成,但已经进人工业化加速时期。 按照世界经济成长的一般规律,第三产业要迅速成长为替代第二产业的主要增长源,相应的为体育消费和发展创造一个产业结构空间,有几个标志值:一是在工业化加速时期,从总量上看,50年代人均GDP必须达到1000美元;70年代达到3000美元;90年代达到7000美元。到了这个时候,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才有可能明显超过第二产业,服务品的消费在人民的消费生活当中才能成为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比重也会明显居于领先的地位。从结构上看,什么时候第三产业的消费和生产才能成为主要的增长源和带动消费的力量呢?70年代有一个数据,农业就业比重必须降到37%以下,这是个经验数据。与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消费额度明显超过第二产业相对应的年份是1971年,也就是要求工业化基本完成。所以,第三产业的活跃和消费,严格讲是后工业化社会的一个特点,它不是工业化时代的特点。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推论,体育要真正成为普遍的消费热点,并且这种消费在产业结构当中有明显的提升速度,有着显著的地位,中国目前的状况还不具备发展条件,就是经济发展阶段还不到,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点体育消费能否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或刺激经济增长的因素,恐怕是在坐许多同志现在对体育产业特别关注的一个短期背景。关注这个问题和我们目前宏观经济增长所面临的形势是有很大关系的。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到1997年,%,跟同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比,我们也是相当快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大概是3%左右,%,这确确实实是不得了的。但是我们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连续三年GDP的增长率下滑。%,低于平均增长速度;%,今年预定的目标是7%,这个7%恐怕还要付出努力。GDP连续三年下滑引起了多方面的注意,至少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失业问题。经济增长率低,企业开工就不足;企业开工不足,市场就不活,需求就不足,库存就多,资金周转就不灵,新投资的项目和企业开工的机会少,失业率就上升。去年下半年,我们对中国的失业率做了一个调查,主要是抽样调查,汇集了很多数据。中国现在有7亿劳动力,农村5亿,城镇2亿。城镇之亿劳动力的真实失业率是什么情况呢?去年公布的是官方登记的失业率。失业了以后去有关部门登记,%,按照2亿城镇劳动力计算,%就是700万。这个数据没有真实的反映人们所感受到的失业压力,说明还有未统计到的东西。另外还有一个数据就是国有企业的下岗工人。到前年年底,全国国有企业的下岗工人有1400万,到去年已安排再就业300万左:..右,截止到今年还有1100万。2亿劳动力的1100万是多少呢?%。下岗工人是没有统计到失业人口中去的。下岗和失业没有什么区别,只有政策管理上的区别。下岗工人的生活费是由原企业发放,失业人员的生活费是由社会救济部门统一发放,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区别。%%,就是9%了。还有一个数据是抽样调查得来的,就是提前退休。提前退休严格讲应该是失业,全国大概有200万,200万就是一个百分点,加在一起中国目前公开失业率是10%。此外,还有隐蔽性失业,就是所谓的企业富余人员,大约是2000万左右。也就是说这2000万人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可能成为下岗工人或失业工人。2000万的比例是多少呢?10%。隐蔽失业和公开失业加在一起,目前中国真实失业率是20%。现在中国有隐蔽性就业大约5%,1000万。减去5%,城镇真实失业率应是15%左右。这就是说5~6个人中有1个人或下岗,或失业,或提前退休,或隐蔽性失业。中国农村目前有5亿劳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从农村游离出2亿,1亿进了城,就是通常说的进城民工,还有1亿进了乡镇企业,在农村还有3亿。中国目前有耕地面积20亿亩,按照目前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20亿亩地需要多少农民耕种呢?最多需要2亿农民,1个人种10亩地。也就是说目前农村有1亿农民隐蔽失业,有1个亿现在没事干,这一项就20%。再加上由于经济增长的连续下滑,歇业回家的乡镇企业职工大概2300多万,2300多万接近5%,所以农村的真实失业率大约在25%左右。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考虑怎么刺激需求,要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拉动经济。国际上通常通用的失业率警戒线是7%,我们永远超过这个数字,现在的就业压力是非常大的。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刚刚开始实行,最多能支持2%的失业人口。因为社会保障基金是根据2%的失业率按50%的给付率建立的,所以它的支持能力是很有限的。在这种时候,人们对于许多能够刺激消费的产业极其关心,包括体育消费。 怎样活跃、刺激体育消费,体育消费能不能成为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缓解失业的一个重要力量?体育产业毫无疑问能带动就业。据说美国篮球运动员乔丹的退役,影响了许多人就业。他一退役就有好多产业萎缩,很多人就要失业。体育肯定能刺激就业。带动增长。但是,目前体育消费能不能成为刺激中国经济增长一个重要力量?我个人觉得有作用,但是恐怕很有限。为什么呢?主要有这样几个理由。 从发展阶段上看,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时期,这个时期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工业化。钱纳里曾经做过一个模型,把世界各国的投入产出分成6大类,6个发展阶段。比较6类国家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产出差异,其中低收入穷国人均GDP280美元以下,:..人均GDP2400美元是上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在低收入、下中等收入。中等收入。上中等收人四个阶段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结构值,即第三产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当中所占比重前后上升了3个百分点。而在人均GDP280美元到人均GDP2400美元这样二个工业化加速时期,第二产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在工业化没有完成时,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的拉动,依靠制造业来发展。只有到后工业化时代,它的经济增长主要源泉才可能来自于第三产业。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时期,所以我个人觉得,体育消费对个别城市、比较发达地区、现代移民性城市的就业和经济增长作用比较明显,但就全国来讲,在现阶段指望通过体育消费来明显或比较明显的刺激消费需求、活跃消费需求、刺激就业的作用恐怕不会太大。 从当前家庭收入水平系数看,1978年农村是67%,乡镇是57%左右,城市是55%左右,城镇是46%。70年代联合国有一组标准,就是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家庭生活水平。按照联合国规定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叫赤贫。50~59%叫勉强度日(我们把它叫做温饱);40~49%叫小康;20~39%叫富裕状态;20%以下叫极其富裕。在70年代未,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当中吃的比重在20%以下的只有美国一个,是16%,这些年肯定会有明显的变化。用恩格尔系数反映居民消费水平,我国目前处于从温饱向小康过渡时期。第三产业、服务业,包括体育消费支出的真正活跃在什么时候?至少要到富裕状态的时期。也就是恩格尔系数在40%以下,体育消费才可能在消费需求当中明显的活跃起来。所以从我国目前收入水平看,给体育产业的支持不是很充分。 为什么人们对第三产业,包括体育消费、服务消费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包括用它来解决我们目前需求不足的问题呢?这不是中国人的思路,不是中国人特有的思路。第三产业的概念是什么时候。由谁提出来的呢?是费西尔教授。1937年,费西尔教授写了一本题为《安全与进步的冲突》的书,目的就是为寻找摆脱1929~1933年西方经挤大危机困境的办法。西方经济大危机时需求不足。失业率非常高,费西尔提出,把资本和劳动力大量投入服务业。因为服务业不积压产品,是动态的,它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一致的,大量资本、劳动力要素投入到这个领域,可以活跃生产、增加就业,没有产品积压问题,没有经济危机。经济大危机有一个很突出的表现就是商品积压。现在我国商业、企业库存大概有50000多亿,企业应收未收款大概14000多亿,资金周转不活。在这种情况下,借鉴发达国家的理论和政策使我们想到刺激服务:..消费。所以我们来关注体育消费,并且把体育消费和解决目前的总量失衡、失业率上升的问题联系起来,这确实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个人觉得作用很有限。虽然经过大家的艰苦努力会取得相当不错的进展和成绩,但是就整个宏观经济背景而言,作用非常有限。 三、体育产业化、市场化程度 体育本身是不是产业?具不具有生产性?体育消费能不能成为通过市场购买的商品性消费?这是一个争论很大的问题。包括体育在内的服务业有没有生产性,国外早在1928年就开始争论这个问题。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经互会组织。经合组织基本上采取了三种产业分类法,承认它的生产性。我国从1984年开始有保留的承认第三产业,并把体育放到第三产业中。但是,统计上的处理和认可并没有解决理论上的问题,它到底有没有生产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不能生产商品?能不能创造价值?我们讲的不是体育附带的东西,例如运动衣,毫无疑问是物质产品。我们讲的是体育服务本身,包括体育的一些主体类的东西,如表演、健身等有没有产业性质?有没有生产商品价值这种特点? 关于体育产业的分类,每个人分类方法不同。经济学上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即是不是产业。不管是现实的还是潜在的产业,关键是看它能不能通过市场完成生产和再生产。事业也好、产业也好、行业也好,主要是看它有没有能力通过市场完成生产和再生产,能否通过市场形成投入。如果一个行业不能通过市场独立完成它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怎么说它都不是产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承认体育具有成为产业的潜质。也就是说,在一定的体制和一定的政策下能不能产业化的问题。这不是一个制度现象,这是一个市场制度问题。我非常同意有些同志的观点,反对把所有体育行当都产业化,这不客观,古今中外都不可能完全做到这一点。但是,我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承认体育本身确实具有成为产业的潜在能力,关键是把它放到什么样的体制下,放在一个什么样的制度中,才能使它潜在的产业能力转换为现实的产业能力,这是最根本的。这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 体育要产业化或部分产业化的前提是什么呢?就是生产体育服务的单位必须企业化。什么叫产业?产业是企业的集合。就是按照一定的制度、政策、生产、技术规定的标准,把具有某些共同联系和特征的企业集合在一起。体育产业的微观基础是什么呢?生产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的单位必须企业化。在这个问题上,体育领域的企业化问题比国有企业、金融业还要滞后,秩序方面的建设任务更重。要产业化就必须企业化,生产单位要企业化。企业要生存,面临的经济体制就必须市场化,否则,这个企业怎么实现与各方面的经济联系?怎么组织投入?怎么组:..织产出?实现产供销就必须市场化。任何一个行业要市场化,它的发展前提和经济前提在于消费产品的人群必须是大众化。任何一个产业要市场化,它的前提是必须有市场。市场经济是平民经济,它不是特权,不是少数人在消费,一定是大众的、社会性的,有稳定的、持续的市场,这几个环节是讨论体育能不能产业化,体育消费能不能真正通过市场来实现商品化最基本的问题。国内关于体育产业化。企业化、市场化、大众化的争论很多,有几个具体问题不解决,这几“化”恐怕都难以解决。一是体育要素怎么通过市场流动。体育是产业,而对体育的投入相当一部分是要素,这个要素包括培养运动员的费用。场地,实际上还包括运动员本身。比如踢足球。足球比赛是一个供大家欣赏的服务,运动员就是足球比赛当中生产产品的一个要素。体育人、财、物要素的流动是不是市场的?有没有秩序?要素流动没有市场化,产业怎么市场化?这些年体育要素在流动过程中市场化程度很低,或市场化秩序很落后,也就是经济学讲的交易费用特别大,所以效益就降低了。要解决体育几“化”的问题,首先要解决要素流动是不是进入市场的问题。是行政性流动?还是公开化的、市场化的流动?还是地方行政部门小集团的黑箱操作。实现体育产业化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企业的产权问题。为什么要素流动的摩擦大,难以市场化,主要是所有者的产权界定没有扫清楚,是最初投入的产权不清楚。东西是谁的都没有搞清楚,所以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是产权问题。任何想进入市场的企业,从计划体制转为市场体制,首先面临的难点都是产权问题。体育要想产业化,要想进入市场,也面临着体育服务生产单位的产权问题。这个问题也曾经困扰国外体育生产单位。为什么呢?产权不清,交易成本高。体育事业或体育产业最大的危害是没有人关心积累,没有人关心资产增值,因为产权不清,增值了利益是谁的?国外俱乐部刚开始时是基金会赞助形式,它不是盈利性的,大家把利息都花掉了,没有人关心本金的扩大积累。俱乐部的人不会因为资产升值而受益,所以大家的行为目标是怎么把钱花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包括欧洲足球很活跃的时期,这个问题一直困拢着俱乐部,使他们步履维艰。目前国内企业产权界定问题非常重要,很多问题都出在这个方面,包括我们的俱乐部。 前一段听说大连万达俱乐部要出售股权,老总不干了,股权白送。我想首先应搞清股权是不是他的,如果不是,他有什么权利出卖呢?产权不清带来的结果不仅是没有人关心积累,还会导致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是政府行政介人的最好机会,如果产权清楚政府凭什么来管?我国的俱乐部真的很难,聘一个总教练还要市委常委会讨论批准,比国有企业还要政企不分。主要是没有把俱乐部作为一个经济实体,而是作为地方:..的一件政治事物,这就麻烦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的产权不清楚。其实只要产权清楚,都给政府也行,这样责任是政府的。可怕的是产权不清,责任也不清,该投入、该负责的不负责,但是随时保留干预的权利。这种无序的干预最可怕,想起来就干预,而且干预得特别具体,发展中国家都有这个特点。如阿根廷国家队打世界杯足球赛时,总统亲自给教练打电话,指定谁谁要上场。没有一套稳定的制度,为行政干预而且是无序的干预提供了机会,这在微观制度上就是产权不清,必然导致政企不分。产权不清、要素不能市场流动。没有人关心积累,加上政企不分,使我们体育生产单位的行为根本不是企业行为,说不清是什么行为。是人际关系行为?是行政行为?还是娱乐行为?但至少不是企业行为。不能以长期盈利及大众化为目标,捞一把就跑,俱乐部就不会有长期积累,不会有持续发展。 四、中国居民现阶段体育消费实现市场化的程度 体育产业化的前提必须是消费大众化,必须通过商品形式的买卖,体育生产单位才可能通过市场实现再生产。这就需要讨论中国目前在多大程度上是通过市场商品化。 体育消费作为一个市场消费有以下特点: 一是体育消费属于弹性比较高的消费。随着收入的增长,它的增长速度非常快;随着价格的变化,它的需求变化也很明显,即价格钢性较强。体育作为服务行业,是围绕人类本身。人的消费主体展开的,消费价格比较低,弹性比较大。要成为消费热点,就要充分考虑到居民目前的收入预期。 二是有相当一部分人的体育消费是不花钱的,叫第三方付款,叫拟公共体。这一部分人人数虽少,金额加到一起却比较大。这不是个人预算,而是作为公共品,其结果扭曲了体育产品的价格。价格是配置资源的信号,合理的资源配置价格才有效。***报销的价格高,高价格大众怎么可能承受?中国人口是二元化的,一部分是在相当落后的农村,一部分是在相当发达的城镇。中国城市化水平非常低,按城市常住人口来测定,城市化水平是29%。当今世界平均城市化率为45%(1995年),下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为56%(1995年末)。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和低收入穷国正好相等,也是29%。城市化落后带来体育消费要大众化,除了空间上要城镇化以外,还要有时间上的支撑。人的时间分三块:劳动时间、休息时间、闲暇时间。休息时间是恢复脑力和体力时间,闲暇时间是在劳动和休息之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个自由支配时间包含两个含义:一个是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一个是必须有钱充填这个时间。人们在闲暇和收入之间会有个选择,在比较穷困的时:..候,人们更多的会选收入,选收入就要劳动,多劳动就要多休息,这样闲暇时间就少。只有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有可能放弃收入,更多的选择闲暇,体育消费才有重多的时间支持。中国城镇化落后,人们闲暇时间少,体育消费要成为消费热点,既缺少必要的空间,也缺少必要的时间。但是,中国的体育产业毕竟开始起步了,毕竟和中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结合在一起了,而且中国的人口总量很大。这就为体育产业化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特别是客观基础。 我相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随着人们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国内条件和国际有关规则的了解,我国的体育产业将逐渐健康的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