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中国古代文学3教学大纲.pdf

格式:pdf   大小:1,112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古代文学3教学大纲.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1 文件大小:1.0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古代文学3教学大纲.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中国古代文学3教学大纲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文学3教学大纲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国古代文学3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3(元明清作品选)课程性质:专业课课程代码:0101050101215学分:3学分总学时:72学时适用专业: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本科先修课程: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1、中国古代文学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中国古代文学3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主要涉及研读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时段的代表作家作品,通过老师对该段文学代表性作品的示范性讲授和对学生读书的悉心指导,使学生掌握或了解本段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点,并使学生对本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作出科学评价,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读书方法、阅读、分析、评价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本课程所用教材为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编·一、下二》(上海古籍出版社)。二、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编元代文学(20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了解”:1、元代社会的基本情况,元代社会与元代文学的密切联系,元代的总体文化概况。2、元杂剧的名称及渊源,元杂剧创作发展两个时期的总况,元杂剧作家与作品总况,“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3、元曲四大家及其创作基本情况。4、王实甫以前崔张故事的演变。5、散曲的产生和种类。6、南戏的兴起和发展。7、元代诗文概况。“理解”:1、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基本情况,关汉卿的艺术成就和地位;2、散曲在形式上的特色。“掌握”:1、关汉卿的代表《窦娥冤》的思想内容与人物形象2、《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西厢记》的艺术特色。3、高明《琵琶记》的积极意义和封建局限。二、教学内容概论元代社会与元代文学(1学时)元王朝统治的近百年中,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经济方面蒙古族以游牧为业,不事农业生产,故入主中原之初,不懂恢复和发展农业,到处圈占土地,改为牧场,任意驱赶农民,严重破坏了农村经济,给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农民被迫流入城市,弃农学工,使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工商行业不断扩大,而元代统治者由于军事上的和生活上的需要,又比较重视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和繁荣。(二)政治方面元代的政治极端黑暗,统治者推行民族压迫和种族歧视政策,对汉人严加防范,将全国各族人民分为四等,最高为蒙古人,其次为色目人(最早被征服的西域各部族人),等次不同,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规定了极不平等的待遇,蒙古贵族可以为所欲为,政府要职只能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汉人和南人的社会地位很低,受到种种歧视和压迫。伴随各族歧视,元代统治者又将民众依其不同身份,分为十等,有“八娼九儒十丐”之说,将文人列入九等,仅在乞丐之上,反居娼***之下,其如此受鄙视,社会地位之低下,可想而之,加之,元代又长期废弛科举制度,堵塞了文人进身仕宦之路。由于元代统治者推行种族歧视政策和实行森严的等级制度,使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化,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元代特定的政治、经济状况和社会矛盾,以及文人地位的急剧下降,对元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三)文化思想方面经过长期的社会大动乱,和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封建传统观念受到冲击,儒学(特别是理学)的力量被削弱,使作家的思想有所解放,敢于对各种社会问题提出大胆的见解。这为文艺领域的开拓,提供了思想基础。少数民族文化和音乐的输入,与汉文化交融,给元代文学带来不同于其它时代的新特点。(四)元代各体文学发展概况:以元杂剧的成就为最高,其次为散曲和南戏,后面将列专章具体讲述,元代诗文的成就不高,不作重点讲述。第一章元杂剧的兴起和繁荣(2学时)第一节杂剧的简述(一)元曲的名称及内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元代,起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元曲开始兴起和繁荣。所谓元曲,乃广义的称呼,实则包括两种文学体裁:一为剧曲,即元杂剧,乃戏剧之属;一为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乃诗歌之属。足以代表一代之文学,能与唐诗、宋词并称者,实为元杂剧,散曲无此成就。(二)杂剧的名称及渊源:杂剧之名,早在唐代即出现,但当时所谓杂剧,盖泛指各种技艺,并非纯粹之戏剧。迄至宋金,杂剧以诙谐调笔为主,杂以歌舞与滑稽之表演,犹不能视为正式之戏剧。直至元代由于各种条件已趋成熟,杂剧始成为一种固定的比较完备的文学体裁(戏剧)之专称。第二节元杂剧兴盛的原因(一)元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对文学的重大影响,现实为杂剧创作提供了广泛的题材和丰富的内容,并赋予杂剧积极的思想倾向和强烈的人民性。(二)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市民对文化娱乐的要求,为杂剧的演出提供了物质条件(演出场所)和群众基础(大批观众)。(三)元代统治者推行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使汉人社会地位急剧下降,民分十等,儒居末流,又长期废弛科举,文人没有出路,迫使很多“门弟卑微”、“职位不振”而又“高才博识”的中下层知识分子投身杂剧创作,形成了有才能的作家群,并与民间艺人相结合,对杂剧的兴盛繁荣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四)经过长期的社会大动乱,儒学(特别是理学)文化传统力量削弱,遂使一向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戏剧,蔚为大观。(五)唐宋以来各种戏剧因素的发展,为元杂剧的产生、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丰富的文学传统上的借鉴,特别是金代的院本和宋金时期的诸调宫,在戏剧和乐曲两个方面给元杂剧的兴起以最直接的影响。第三节元杂剧创作发展两个时期的总况(一)元杂剧创作的前期,大致包括元代初期到元成宗(铁木耳)大德年间,在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的北方,成为杂剧创作和演出活动的主要地区,这个时期,出现了关汉卿、王实甫、马致元、白朴等大剧作家,并形成了以他们为代表的有才能的作家群,给后代的戏剧创作以巨大深远的影响。这是元杂剧创作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代。(二)元杂剧创作的后期,大致包括元中叶至元代末期,创作和演出活动的中心由大都转向临安(今杭州)。这个时期,没有再出现可与关、王比肩的大作家,虽然此期的郑光祖被称“元曲四大家”之一,其实逊色多矣。这是元杂剧创作的衰微期。(三)元杂剧作家与作品总况:有元一代不到百年,有姓名可考之杂剧作家约有二百余人,有记载可查之作品约有七百三十余种,于此可见一代文学之盛。但流传至今天者,杂剧全本仅二百零八种,残本二十九种,一并算来不过二百三十七种,佚失大半,令人叹惜。第四节元杂剧的体制(一)“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全剧用楔子开场,中间四折,结尾用两句或四句对句,叫做题目正名,以概括全剧内容。(二)在乐曲上每折使用一个宫调,全剧四折由四大套曲组成。用北曲演唱。(三)一角独唱的演唱体制,根据主唱角色的不同性别,分为“末本”和“旦本”(由男主角唱者为“末本”,由女主角唱者为“旦本”)。(四)杂剧演出的三要素:科、白、唱、综合歌唱、舞蹈、念白一体,是中国古典戏剧的艺术特点。(五)杂剧的角色的行当:末、旦、净、杂四大类。比之前代戏剧,角色增设和细分。(六)杂剧体制的规范性及其束缚。思考:题1、元杂剧兴盛的原因。2、元杂剧的体制。第二章关汉卿(5学时)第一节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1学时)(一)关于关氏在籍贯、官职、出生年代等问题上的不同说法,及目前较通行的看法。关氏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所表现出来的自己的风貌和性格。(二)根据关氏创作实践、生活特点可以认为他在当时就是一个颇负盛名的职业剧作家,他不仅是个多产的作者,而且还在丰富的舞台演出实践,和当时戏剧界有广泛的联系,有公认的领袖地位。(三)关氏作品的现存状况,由于作者生平事迹和作品年代的不可考,对研究其思想和创作所带来的限制,无法具体说明作者的生活和思想对创作的影响,无法探讨作家创作思想变化的历程。第二节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2学时)(一)思想内容与人物形象1、不幸的生活遭遇和她善良性格的体现。2、社会恶势力把窦娥平静而又可怜的生活也破坏了,种种迫害造成了她的反抗性格。3、封建官府一手制造了窦娥的冤狱,使她的反抗性格进一步发展。4、临刑前对天地的愤怒质问、指责与发下的誓愿,是对神圣的最高主宰者――天地的大胆怀疑,是不公平不合理的黑暗的社会形象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古代作品鬼魂形象出现的思想意义及其不同倾向。(三)窦娥形象的意义:有力地揭露了黑暗与残酷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封建吏治的***,表现了被压迫者要求伸冤复仇、伸张正义的强烈愿望;寄托了作者的社会政治理想。(四)作品使用浪漫主义手法,对悲剧气氛的渲染,所获得的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五)结尾官清断狱,所表现的作者思想的局限性。第三节关汉卿其他杂剧(1学时)简述《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鲁斋郎》等杂剧。第四节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1学时)(一)关杂剧塑造了众多的、具有个性特色的、不同阶级和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矛盾和现实斗争,体现了充分的现实主义精神。(二)关杂剧歌颂了被压迫者的优良品质,赞扬了他们坚强不屈的反抗性和斗争精神,表现了人民群众企图掌握自己的命运、渴望战胜社会恶势力的强烈愿望,使杂剧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三)关杂剧艺术的完整性、独创性、戏剧性,和语言的质朴自然、本色当行,都是杂剧创作的典范。复****题:1、窦娥的性格的特征。2、《窦娥冤》的悲剧意义和浪漫主义手法。3、关汉卿的艺术成就和地位。第三章王实甫和《西厢记》(4学时)第一节王实甫以前崔张故事的演变(1学时)(一)唐元稹《莺莺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否定莺莺不合封建礼教的行为:为好色无情、负心背义的张生开脱、辩护。(二)宋赵德麟的《商调蝶恋花》完全保存了《莺莺传》的内容的倾向,只是将文言小说改变成韵散相间的讲唱体鼓子词。(三)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从根本上否定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确立了崔张故事反对封建的进步主题,肯定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否定父母包办,否定以妇女为玩物、维护男子特权的封建婚姻。第二节《西厢记》的戏剧冲突——王西厢对董西厢的继承和发展(2学时)(一)王西厢加强了崔老夫人作为封建家长的典型性,深化了董西厢反封建的主题思想。(二)王西厢充分发挥了戏剧艺术的特色和长处,使主要人物张生、崔莺莺的性格更丰富、更充实、更典型。(三)王西厢克服了董西厢在作品的前半部单线描写张生的倾向,细致地描写莺莺叛逆性格的形成发展过程,突出了崔张自由恋爱和包办婚姻的对立。(四)张君瑞这一人物改变了前代文学作品中男子多负心汉的形象。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张生在爱情上始终如一的多情重义的性格,体现了作者“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理想。(五)《西厢记》在元代剧坛上所获得的“天下夺魁”的美名,以及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三节《西厢记》的艺术特色(1学时)(一)在杂剧艺术形式上的革新:根据内容的需要,突破了一剧四折的结构体制,创造了长篇巨制的结构。在演唱方面也突破了一人独唱的体制,打破了“旦本”“末本”的界限。(二)篇幅长而结构严紧,剧情虽系单线索而进展曲折,并且自然而富于变化。(三)创造了精彩的戏剧场面:既有浓厚的诗情画意,又有幽默讽刺的喜剧气氛。(四)语言特色:辞采华美,清丽婉约,具有“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是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作品擅长情景的描绘,善于吸收和融铸前人的诗词名句。思考题:1、王西厢对董西厢反封建主题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西厢记》的艺术特色。第四章前期其他杂剧作家和作品(1学时)第一节白朴(一)白朴的代表作《墙头马上》。故事的来源及在宋元时期的广泛影响。在描写婚姻爱情剧中的特色:女主人公李千金在要求婚姻自主方面更主动、热情、泼辣、自信和坚定。(二)白朴的名剧《梧桐雨》。作者立意不明,思想混乱。历来称道这一作品,主要是因为它的词曲优美及长于抒情。第二节马致远(一)马致远的代表作《汉宫秋》。关于民族感情的主题思想,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艺术特色:悲剧气氛的渲染,文辞优美,强烈的抒情性。(二)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所表现的消极创作倾向,及其中透露出来的对功名富贵的否定和对***黑暗的指责。神仙道化剧盛行的原因和马致远的创作在元剧同类作品中的地位和影响。第三节其他作家高文秀和他的《黑旋风双献功》、《保成公径赴渑池会》;康进之的《梁山泊李逵负荆》;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尚仲贤的《柳毅传书》;李好古的《张生煮海》。复****题:1、白朴《墙头马上》人物形象的塑造。2、马致选《汉宫秋》的现实意义和艺术特色。3、马致远神仙道化剧所表现的思想倾向,以及盛行的原因和影响。第五章后期杂剧作家和无名氏的剧作(1学时)(一)杂剧的南移和衰微(二)郑光祖的代表作《倩女离魂》,题材来源,作品用“离魂”这种幻想的形式发展了西厢故事的“私奔”的情节,强调了“形”、“神”的矛盾,表现了反对封建婚姻的胜利,《王粲登楼》抒发一知识分怀才不遇的愤懑,在元代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三)宫天挺的《死生交范张鸡黍》,歌颂了生死不渝的友谊和信义,对不学无术而又追逐名利、卖友求荣之辈的指责,具有明显的讽刺现实意义。(四)元杂剧中无名氏作品的现存状况。无名氏作品对现实的广泛反映和表现出来的复杂倾向。《陈州粜米》在现存无名氏作品和元代公案戏中的代表性。《陈州粜米》对权贵势要之家和人民尖锐对立的深刻揭露,作品塑造了不避艰险、决心为民除害的包公形象,在现存元代包公戏中是最真实、生动和富于个性的。封建官府昏暗和大量冤狱,使包公戏和公案戏盛行一时。思考题:1、元杂剧衰微的原因。2、郑光祖《倩女离魂》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3、《陈州粜米》的思想意义和包公形象的塑造。第六章元代南戏(3学时)第一节南戏及四大传奇(1学时)(一)南戏的兴起和发展。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是用南方方言和流行的地方曲调演唱的地方性剧种。北宋末年始流行于浙江温洲一带,故称温洲杂剧或永嘉杂剧。至南宋则盛行一时,元灭南宋后曾一度衰微,至元末再度复兴,并流传到江西、安徽等地,形成各种不同的声腔,而后逐渐发展成新的地方剧种。南戏上承宋词,下开明代传奇,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二)南戏艺术形式的特色;在结构上没有固定的出数,长短自由,每本戏开始由副末开场,说明全剧大意,重要人物出场有定场白,每出戏完有下场诗,在演唱方面一出戏不限用一个宫调的曲子,也不限一韵到底,也不限一人主唱,可互唱、合唱,伴奏以管乐为主。(三)宋元南戏现存状况:可以考见的宋元戏文名目共一百六十七种,其中有传本者十五种,全佚三十三种,辑得零星曲词者一百一十九种。(四)最早的南戏戏文:只留下剧目的有《赵贞女》、《王魁》二种,现有剧本流传下来的以《永乐大曲戏文三种》中的《张协状元》为最可靠的南戏最早期剧本。早期南戏中男主角,大都是被谴责的负心汉,是对封建社会中由男子特权和科举制度所造成的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的反映。(五)元代末期,南戏复兴,大型剧作相继问世,《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是南戏复兴之重要作品,被称为“四大传奇”,又称“古戏四大家”。艺术性虽不甚高,但故事曲折,极尽悲欢离合之情,故为歌场所重视。第二节高明的《琵琶记》(2学时)(一)作品保持民间创作有积极意义的思想倾向;蔡家的遭遇说明科举取士在民间所造成的家庭悲剧;赵五对娘公婆的孝行,她的行为体现了普通平民妇女善良、勇于自我牺牲的好品质。(二)作者从宣扬封建教化出发,改编民间创作,加强了作品的封建性;从根本上改变了蔡伯喈的形象,为他开脱罪责,硬把他写成全忠全孝的人;随着剧情的发展,赵五的娘性格越来越不真实,牛女的性格没有现实生活的根据,是作者封建概念的图解;牛相专横逼婚有典型意义,但他的转变没有根据,作者对人物的改造设置,都是为了达到一夫二妻和一门孝义受旌表的大团圆结局。这种脱离现实的虚构和封建说教没有任何说服力。其思想内容比起早期戏文《赵贞女》来,相差甚远,此剧被称为南戏复兴之祖,历来评价过高。(三)作品的艺术特色:根据人物的地位和处境不同,有的曲辞朴素、本色,具有感人的悲剧气氛,有的华丽、典雅,具有富贵气;关目安排双线进行,起到了对比作用,突出了戏剧冲突,加强了悲剧气氛,对南戏结构的日趋完善,起了规范化的作用。思考题:1、南戏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2、南戏的体制。3、南戏复兴后有哪些大型剧作?4、《琵琶记》的思想倾向、艺术成就和评价问题。第七章元代散曲及诗文(4学时)第一节散曲――元代诗歌的新样式(一)在宋、金民间俗俚和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元散曲的兴起。(二)散曲的种类:以一支曲子为单位、每支独立、形式短小、使用方法方便的小令;至少以两支同宫调的曲牌相联缀,结尾处有尾声的套曲。(三)散曲在形式上的特色:句式上增加衬字,极尽长短句之能事,使句法活泼、生动、接近口语,语意也复杂;在用韵方面平、上、去三声通押,一韵到底,可重复用韵。第二节元代主要散曲作家和作品(一)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的散曲。(二)马致远散曲的现存状况。《天净沙――秋思》用色彩暗淡的萧索秋景来衬托天涯游子的断肠之思,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效果。《般涉调·借马》用讽刺、诙谐的笔调,塑造了一个爱马如命者的形象,开拓了散曲反映生活的境界。《双调·夜行船――秋思》套曲,将咏史、叹世、归隐几种内容自然结合起来,表现有志难伸的悲哀,对争名夺利的厌倦,对人我是非的逃避,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慨叹,是他散曲创作的主导倾向。思想虽有消极的一方,但艺术性甚高。马致元为散曲中的大家,对后世影响颇大。(三)睢景臣的“制作新奇”、立意新颖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套曲,对最高封建统治者神圣威严的虚伪面目的揭露,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是散曲中别具风格颇为少见的佳作。(四)散曲发展到后期,许多作家的作品内容既远离现实,语言也愈来愈追求典型工丽,逐渐丧失前期散曲朴素自然的特色。张可久、乔吉的散曲创作,是这方面的代表。第三节诗文概况(一)元代诗文内容贫乏,题材狭窄的总趋势。(二)元代初期由于长期战乱和民族歧视,在个别作家作品中所表现的故国之思(刘因、赵孟)。元代中期的作家作品(虞集、萨都剌等);元末社会动荡,危机加深,少数作家所写的暴露现实和讽刺时政的作品(王冕、杨维桢)。思考题:1、散曲的种类和特点。2、马致远散曲的成就和特色。3、睢景臣《高祖还乡》套曲有何新奇?元代文学参考书目:明臧晋叔:《元曲选》,中华书局版隋树森:《元曲选外》编,中华书局版顾学颉:《元人杂剧选》,作家出版社版《新校元杂剧三十种》,中华书局版,徐泌君校吴晓玲:《关汉卿戏曲集》,中国戏剧出版社版元·王实甫:《西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吴晓铃注本,中华书局版王季思注本金·董解元:《董解元西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凌景廷校注本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中国戏剧出版社版元·钟嗣成:《录鬼薄》,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明·无名氏:《录鬼簿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明·朱权:《太和正音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版元·夏庭芝:《青楼集》,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版严敦易:《元剧斟疑》中华书局版谭正壁:《元曲六大家略传》,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版孙楷第:《元曲家考略》,上海古籍出版社版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国戏剧出版社版(日本)盐谷温:《元曲概说》,隋树森译,商务印书馆版(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王古鲁译,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版周贻白:《中国戏剧史长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周贻白:《中国戏剧史大纲》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上册),中华戏剧出版社版钱南杨校注:《永东大曲戏文三种校注》,中华书局版钱南杨辑录:《宋元戏文辑供》,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版冯沅君:《南戏拾遗》赵景深:《宋元戏文本事》元·高明:《琵琶记》,中华书局版钱南杨校注明·毛晋编:《六十种曲》,文学古籍刊行社版明·徐渭:《南词叙录》,中国戏剧出版社隋树森:《全元散曲》,中华书局版陈乃乾辑:《元人小令集》,中华书局版章荑荪:《辽金元诗》选,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版第二编明代文学(24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了解”:1、明代社会的基本情况,明代社会与明代文学的密切联系,明代的总体文化概况。2、明前期诗文作家及主要作品。3、明中后期诗文作家及主要作品。4、明代主要戏剧作家及主要作品。“理解”:1、“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的基本主张和各自局限。2、《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时代意义。3、“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明前期文学(4学时)第一节明前期政治、经济和文学概况(1学时)1、朱元璋统一国家,建立明朝封建政权后,在经济上采取一些休养生息的措施,使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2、改革吏制,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以高压手段,残酷屠杀文臣、武将;以严酷的文网,迫使文人就范。3、实行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钳制文人的思想,网罗组织知识分子编纂大型类书,以加强文化思想统治。4、明前期文学突出的成就是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传》,经过长期流传而加工创作成书。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而戏曲和诗文则成就不高,出现了一些宣扬封建道德、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杂剧和诗文。第二节明前期诗文(3学时)1、明初三大诗文作家:宋濂、刘基、高启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刘基:《卖柑者言》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2、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三)“三言”的思想内容1、关于爱情、婚姻题材的作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等在爱情、婚姻问题上表现出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2、歌颂尚义任侠精神的作品:《施润泽滩阙遇友》、《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刘小官雌雄兄弟》等歌颂朋友的信义和患难相助的市民阶层的道德观。3、反映正直官民与权奸宠臣斗争的作品:《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木绵庵郑虎臣报冤》、《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等揭露封建统治阶级贪婪、残暴的罪恶。4、关于神仙怪异题材的作品:《灌园叟晚逢仙女》、《大树坡义虎送亲》等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寄托了作者的理想。5、《三言》思想的复杂性和糟粕:有的宣扬荒诞迷信、因果轮回思想,有的充满***秽的色情描写。(四)“三言”的艺术特色:运用巧合、悬念等创造了曲折动人的故事,注意细节和心理刻划,塑造了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第二节凌濛初和“二拍”(2学时)(一)凌濛初和“二拍”的创作:以“古今杂碎事”为题材“演而畅之”,缺乏创新精神。(二)“二拍”的基本思想是消极的,充满封建迷信、因果报应和猥亵***秽的色情描写。(三)少数作品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迭居奇程客得助》等反映了城市平民的生活和思想。思考题:分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卖油郎独占花魁》的异同。第五章明末文学(4学时)第一节明末社会情况(1学时)(一)明神宗时战乱不断,日本和清兵屡屡侵犯,国势衰落,政治上***,经济上剥削的加重和严重的灾荒,促使农民大起义。(二)继明中叶之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更加激烈,阉党魏忠贤专政,东林党反对阉党的斗争。(三)很多作家积极参加现实斗争,对动乱现实的不同反映。第二节明末文学概况(3学时)(一)爱国作家陈子龙、夏完淳、瞿式耜、张煌言等人的诗对现实的反映,国破家亡的感慨和抗清的决心。(二)小品散文作家张岱、王思任等继承公安、竟陵派的风格,以诗为文,反映了明末现实的一些侧面。第六章明代散曲和长篇小说概况(2学时)(一)明代散曲王磐《咏喇叭》、陈铎《闲情》、冯惟敏《刈麦有感》、薛论道《塞上重阳》等。(二)明代长篇小说概况《三国演义》、《》传、《西游记》、《***》、《封神演义》等。明代文学参考书目1、清·钱谦益编:《列朝诗集小》传,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2、周贻白选注:《明人杂剧选》,1958年人民文出版社版3、明·毛晋辑:《六十种曲》,1955年人民文出版社版4、明·王世贞著:《鸣凤记》,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社版5、汤显祖著:《牡丹亭》,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版6、冯梦龙编:《古今小说》,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7、冯梦龙编:《警世通言》,195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8、冯梦龙编:《醒世恒言》,195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9、《中国古典短篇小说》,198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版10、蒋瑞藻编:《小说考证》,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11、王晓传辑录:《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1958年作家出版社版第三编清代文学(22学时)“了解”:、清代社会的基本情况,清代社会与清代文学的密切联系,清代的总体文化概况。2、清前期诗文作家及主要作品。3、《长生殿》的基本情况。4、桐城派古文的基本情况。5、清代中叶诗文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理解”:1、《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2、《桃花扇》的题材特色。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清前期文学(5学时)第一节清前期政治、经济和文学概论(1学时)(一)满族建立清王朝后,对汉民族进行残酷***,民族矛盾加剧,清初四十多年民族反抗的斗争连绵不断。(二)满族经济带有浓厚的奴隶制残余,进入汉族地后,区把已进入后期的封建经济拉向农奴制经济,三次圈地运动,允许奴隶存在,使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遭到严重破坏。(三)康熙时,停止圈地,实行科举,开设学校,缓和了矛盾,使封建经济得到恢复。(四)清前期是战乱和恢复时期,文学反映了时代的特点。诗文、戏曲和小说都存在着强烈的反抗民族压迫,阶级压迫的内容。第二节清前期诗文(4学时)(一)清初的文人志士亲身参加了反抗民族压迫的抗清斗争。他们所写下的诗文富有强烈的战斗和现实主义精神。1、顾炎武的生平著作和文学主张:参加抗清的保卫战,文学上主张创作的目的为“明道救世”,反对摹拟。讲解《精卫》2、黄宗羲生平著作:尖锐批判封建政治,提出“工商皆本”,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讲解《原君》3、王夫之生平著作和文学主张:哲学上倡导唯物主义;历史观主张进化论;文学上反对复古,主张创新,反对创作上的形式主义,重视创作的思想内容。(二)生活在民间或接触社会现实的一些作家,所写诗文反映了清初社会的真实和下层人民的苦难。1、吴嘉纪:生活在盐民之中,他的诗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疾苦,有民歌风格。讲解《盐场歌》2、吴伟业:弃官归里后,接触现实,不少诗反映了社会的真实。(三)以王士祯为代表的神韵派诗人,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词派,以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词派及其诗词作品。思考题:1、清代前期诗文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第二章蒲松龄和《聊斋志异》(6学时)第一节蒲松龄的生平著作(1学时)1、生于清贫的书香之家,一生贫苦不得志,深切体会到社会的罪恶和下层人民生活的痛苦,这些为他的创作打下深厚的生活和思想基础。2、著作丰富,诗、词、文、戏剧、小说、俚曲各种形式都有创作。3、诗、文除应酬之作外,不少揭露了封建官吏、地主豪绅盘剥、荼毒人民的罪行和科举制度的弊端。